.AI 證明瞭其改善客戶體驗的價值

How Starbucks is using AI 
to improve the customer experience



來源: 企业网

由於實施了目的在改善客戶成果的種種舉措,組織正在將人工智慧轉變為業務上的成果。


公司的使命是改善客戶體驗,使與之有業務往來的人更輕鬆自如。只要在商業社交媒體網站領英(LinkedIn)上進行快速搜索,就可以找到與客戶體驗管理相關的眾多工作。

與此同時,客戶體驗受到了普遍的關注,越來越多的組織,正在部署人工智慧(AI)工具。調研公司Markets and Markets預測,包括硬體、軟體和服務在內的人工智慧市場的市值,將從2018年的214.6億美元,成長到2025年的1906.1億美元,複合年成長率(CAGR)為37%。
推動市場發展的主要因素,包括不斷成長的大數據項目,越來越多地採用基於雲的應用程序和服務,以及對智慧虛擬助手的需求不斷增加。報告稱,市場上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沒有足夠的人工智慧技術專家。

對一些企業來說,人工智慧的部署,對客戶體驗的極大關注,這兩股趨勢正在匯合。企業正在使用最新的人工智慧產品為客戶提供更好的體驗。

儘管人工智慧仍然頗具未來感,但公司現在正在利用這項技術——而且就客戶而言,它正在發揮作用。以下是公司如何透過人工智慧增強客戶體驗的一些例子。


Connexions Loyalty:為客戶提供相關報價
Connexions Loyalty是一家消費者忠誠度行銷服務提供商,它正在使用人工智慧,來幫公司理解客戶決策背後的「原因」,以便更好地為客戶提供服務。

該公司將SAS的分析平台,和圖形資料庫,做了混合部署,以此作為其人工智慧測略的一部分,該公司還見證了轉化率的增加、客戶的回訪、會話時間的增加,更多獨特的頁面查看,以及更高的客戶保留率等,諸多優勢。

Connexions的數據和分析高級副總裁Rachel Bicking說:「我們的客戶從體驗中,受益於人工智慧,從而促進了互動和發現並提高了易用性。」

該公司正在使用自然語言處理(NLP)等人工智慧組件,來建構要評估的數據,並轉錄呼叫中心的呼叫,和其它文本數據,從而高效地挖掘,大量可用的資訊資源。
Connexions還使用集群分析,根據一系列維度和變量,對客戶,目的地和其它項目進行分組;該公司還使用鏈接分析,來評估集群,和其它數據項之間的關係,以最終實現圖數據庫。Bicking說:「鏈接分析,將使我們能夠開發數據中的情境和連接。」

這些工作使公司能夠為客戶,提供相關且特別的報價。Bicking說:「例如,我們正在使用引擎,來促成旅行方面的訂單」。她說,這是一個「由於缺乏歷史記錄,而難以得出分析結果的領域,因為大多數人每年出差的次數,都不會超過一次。

由於Connexions正在向其客戶應用與交易,和情景有關的數據和情景,Bicking說:「我們可以在所有的客戶圖表上,覆蓋數據,並對圖表進行處理,以填補所缺失的數據,我們還用神經網路,將客戶與客戶最有可能參與的交易聯繫起來。」

Connexions Loyalty還與其它人工智慧組件(如語音到文本)一起進行了多次概念驗證,這些組件將在明年投入生產。這包括呼叫中心的聊天機器人,以及支持與亞馬遜Alexa的整合,以便客戶可以使用該技術發現交易,檢查帳戶狀態,以及與公司互動。

Bicking說:「我們相信這些技術,將使另一個管道,能夠有效地吸引客戶,並最大程度地滿足客戶的需求,同時提高易用性。」

威瑞森:在所有的管道中優化客戶體驗
通信提供商威瑞森,還透過更加個性化的方式,使用人工智慧來增強客戶體驗。威瑞森全球產品與服務部的客戶體驗總監Alla Reznik表示,威瑞森已經部署了很多人工智慧工具,「有總體的目標」。
威瑞森擁有一支數據科學家團隊,作為Business Insights集團的一部分,該團隊使用人工智慧平台,來分析客戶的聲音(VOC)方面的數據(例如客戶的期望、偏好和客戶所厭惡的東西)。

這些平台「使我們能夠跨多個管道分析,非結構化和結構化數據,磨練處理客戶痛點的技能,並推薦相應的業務行動來處理客戶體驗,並對客戶體驗進行優化」,Reznik如是說。

作為全球最大的電信服務提供商之一,威瑞森每天與客戶進行數百萬次互動。Reznik說:「我們從這些互動中獲得大量的洞察,在我們為客戶提供最佳體驗的過程中,這些洞察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數據來自每天與客戶的互動,包括致電聯絡中心、電子郵件、聊天、社交媒體、調查、評級和評論。Reznik說:「在分析所有這些數據時,我們用數據來瞭解客戶最大的痛點所在;我們在哪些地方未能達到客戶的期望;哪些時候引起了客戶的不滿,我們將人工智慧用於其中的一些領域以改善體驗。」

威瑞森一直以虛擬客戶服務,代理的形式利用人工智慧,其Ask Verizon工具可透過網路和行動應用提供給客戶。Ask Verizon從一系列簡單的用例開始(例如檢查升級資格),並逐漸添加更複雜的用例(如計費)。

到目前為止,威瑞森已經得到了,提高客戶滿意度加分等好處。但是,由於人工智慧平台使代理商的工作效率更高——例如,透過聊天和消息傳遞,同時處理更多客戶,預計未來將會看到更加顯著的優勢。

威瑞森利用人工智慧,及其數據分析團隊,來發現客戶首次呼叫公司的時間,以及呼叫團隊成員的呼叫路由,該團隊成員將以高度個性化的方式與客戶互動。Reznik說:「我們歡迎他們使用威瑞森,並確保向他們提供資訊,使他們能夠取得成功,並從威瑞森得到期望的結果。」

98 point 6:獲取患者信任
有些公司已經將人工智慧作為市場投放的重點項目。例如,98 point 6提供了一個重要的醫療平台,該平台使用人工智慧來改善患者的護理體驗。


該平台是使用Python,機器學習社區的開源組件在內部開發的,首席技術官(CTO)的Damon Lanphear這樣說道。

Lanphear說:「我們的技術關注的是個人的健康,對很多人而言,這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我們認為,當我們的技術尊重這種親密的醫患關係時,我們能取得患者的信任。」

因此,維護患者數據的隱私和安全是一個關鍵考慮因素,Lanphear說。「我們發現,供應商平台(特別是在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領域)在HIPAA (《健康保險攜帶和責任法案》)的合規性方面有一些落伍」,他說:「這迫使我們在內部建立人工智能平台的某些部分。」

該公司將人工智慧開發的重點,放在對患者的支持上,即患者向醫生講述病歷史。Lanphear說:「讓患者用自己的話,來分享和他們的健康狀況有關的詳細資訊,這一點是很重要的,這有助於醫生瞭解他們的感受,還有助於醫生全面瞭解患者的自我評估。」

為了實現這一點,98 point 6採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來發現特定患者的問題。Lanphear說:「這些問題是我們的聊天機器人技術,在初級護理面試中提出的,我們的聊天機器人扮演的角色就是幫患者填寫所缺失的資訊,即與其疾病或就診的原因有關的敘述。」

Lanphear說,這種支持初級就診患者的方法,可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他說:「我們並沒有用人工智慧取代醫生的職責,這樣做會限制我們的開展醫療的能力,我們認為這會大大降低,我們所提供的護理的價值。」

相反,98 point 6 致力於提高醫生治療患者的能力,為患者提供高質量,高度便利和負擔得起的醫療服務。

Lanphear說:「人工智慧有可能透過數位化方式,管理客戶關係,但只有細心應用的情況下才有可能。我看到很多這樣的情況,即徒勞地將人工智慧,應用到客戶體驗的例子,要多於將其恰當好處地應用到人工智慧的例子。」

例如,透過Alexa、Siri和谷歌助手(Google Assistant)的環境計算,和語音交互的新興功能,為人工智慧的高效應用指明方向,Lanphear說:「雖然設計糟糕的聊天機器人的擴散,最終看起來像電話樹(phone tree)的當代化身。」


Lanphear表示,將人工智慧應用於客戶關係的大部分努力,都必須從仔細分析客戶需求開始。他說:「如果產品和體驗設計師從人工智慧技術開始並向前回溯,那麼他們最終必然會將一個解決方應用到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於是他們錯過了在此過程中,為客戶服務的機會。

Lanphear說:「如果我們專注於客戶的痛點,並自問如何以最佳的方式處理這些痛點,那麼我們必然能找到應用場合,在這些場合中,基於人工智慧的解決方案適用於解決這些問題。」

.UWB 定位的機會與挑戰

Indoor 2D Positioning by an UWB Radar


科寶電子官網 www.cop-security.com

來源:物联网世界 作者:莫非 

隨著物聯網行業的深入發展,定位與位置服務,將成為生產生活等,不同應用場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對於定位精度高,抗干擾能力要求高的應用場合,UWB定位技術將具有巨大的機會。

  沃旭通訊研發總監房宏先生

UWB 精確位置感知
UWB有三個主要的技術方向:數據傳輸、定位和雷達。基於UWB高精度位置感知,存在著巨大的市場機會,2017完成從概念驗證到規模部署的跨越,2018年將迎來爆發性成長,2020年市場規模,將遠遠超過ABIresearch預測的150億美元,目標市場主要集中在:物流、健康管理、商業零售、工業製造、商業大廈等場景。

UWB高精度定位目前主要技術有LR-UWB定位、LP-UWB定位及其他,定位方式目前主要有TOF、TDOA以及AOA。在TDOA模式下的時間同步方式,分為有線同步方式,和無線同步方式。無線同步方式系統架構簡單,建設難度低,系統成本低有線同步方式,系統需要引入同步器,建設複雜,成本高。

UWB 定位系統優勢
1.靈活的定位架構
就定位架構而言,敘述本文的廠商產品具有四種定位架構:經典架構、精簡架構、逆向架構、自主空間定位。

經典架構:標籤和基地台通信,然後傳到伺服器進行定位。

精簡架構:由於客戶成本的要求,需要定位的目標很少,直接在基地台進行定位運算。

逆向架構:定位引擎直接部署在標籤裡面。比較典型的應用在於機器人和無人機,需要快速計算位置並反饋。

自主空間定位:一種全域動態的定位,所有目標完全分散,需要目標之間進行相互定位,該種定位主要應用在一些比較特殊的領域。

2.全系列產品

  

敘述本文的廠商提供從定位標籤、定位基地台、定位引擎支持Windows/Linux/QNX(工業應用的操作系統)、定位模組,以及開發套件的全系列定位方案產品。

3.定位系統產品及系統特徵
精度,基於場景深度優化。人員定位:0.5 米,無人機/機器人:0.1 米,

VR:1釐米
容量,大限度利用時間資源。ToF 定位300Hz,TDoA定位4000Hz(單區域 )。

功耗,多感測器融合。深度優化ToF 模式 2月,TDoA 9月(800mAH鋰電池,1Hz工作)

射頻覆蓋距離,優化射頻收發。普通模式 80米,增強模式 400米。

定位頻率自由切換。不同區域/不同目標,不同的定位頻率。

定位方法自由切換。不同區域自動切換(ToF/ TDoA/ AoA/ 擴展ToF )定位方法。

多種告警,安全第一 。緊急上發/緊急下發/長時間不動/越界等。

UWB技術方案的機會和挑戰
房宏總監表示,UWB在安全和智慧有著巨大的市場機會。

安全主要在於:
電廠:水電/火電/儲能電站/核電的安全。

化工:煉化、日化、儲油區等安全。隧道/地下空間/礦井:煤礦人員定位及防撞。

倉儲/物流:人車防撞、叉車定位以及貨物質押。

智慧主要在於:
工業4.0:產線夾具定位、氣動扳手定位、人機協同工作以及無人車間場景定位等。

智慧運動:在足球裡面裝上定位標籤,在人身上也有一個定位標籤。這套系統目前在對岸中國的很多中小學,做足球訓練。中長跑訓練。

此外,還有機器人/無人機以及智慧零售等應用。

會議最後談到UWB定位技術應用面對的挑戰,房宏總監表示,UWB技術在07年就已經出來了,為什麼這麼多年來,它一直沒有成長起來因為技術和場景的適應性,不同應用場景下的快速部署,位置感測器如何與客戶不同的應用融合,機器學習、大數據、成本、功耗等方面,都是它要大規模應用所面對的挑戰。384170904

.工業大數據:數據採集的那些事

Industrial Big Data



來源:亿欧网




實現工業4.0,需要高度的工業化、自動化基礎,是漫長的徵程。工業大數據是未來工業在全球市場競爭中發揮優勢的關鍵。無論是德國工業4.0、美國工業網路,各國製造業創新策略的實施基礎,都是工業大數據的蒐集和特徵分析,及以此為未來製造系統搭建的無憂環境。

不論智慧製造發展到何種程度,數據採集都是生產中,最實際最高頻的需求,也是工業4.0的先決條件。

數位化工廠不等於無人工廠,產品配置,製造流程越複雜越多變,越需要人的參與在數位化工廠當中,工人更多地是處理異常情況,調整設備。

但數據採集一直是困擾著所有製造工廠的傳統痛點,自動化設備品牌類型繁多,廠家和數據接口各異,國際廠家本地支持有限,不同採購年代。即便產量停機數據自動採集了,也不等於整個製造過程數據都獲得了,只要還有其他人工參與環節,這些數據就不完整。


工業數據採集類型
互聯網的數據,主要來自於網路用戶,和伺服器等網路設備,主要是大量的文本數據、社交數據以及多媒體數據等,而工業數據主要來源於機器設備數據、工業資訊化數據,和產業鏈相關數據。

從數據採集的類型上看,不僅要涵蓋基礎的數據,還將逐步包括半結構化的用戶行為數據,網狀的社交關係數據,文本或音頻類型的用戶意見和反饋數據,設備和感測器採集的週期性數據,網路爬蟲獲取的網際網路數據,以及未來越來越多有潛在意義的各類數據。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海量的Key-Value數據。在感測器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包括光電、熱敏、氣敏、力敏、磁敏、聲敏、濕敏等不同類別的工業感測器在現場得到了大量應用,而且很多時候機器設備的數據,大概要到ms的精度,才能分析海量的工業數據。因此,這部分數據的特點,是每條數據內容很少,但是頻率極高。

2、文檔數據。包括工程圖紙、仿真數據、設計的CAD圖紙等,還有大量的傳統工程文檔。

3、資訊化數據。由工業資訊系統產生的數據,一般是通過數據庫形式儲存的,這部分數據是最好採集的。

4、接口數據。由已經建成的工業自動化或資訊系統,提供的接口類型的數據,包括TXT格式、JSON格式、XML格式等。

5、影像數據。工業現場會有大量的影像監控設備,這些設備會產生大量的影像數據。

6、圖像數據。包括工業現場各類圖像設備拍攝的圖片(例如,巡檢人員用手持設備拍攝的設備、環境資訊圖片)。

7、音訊數據。包括語音及聲音資訊(例如,操作人員的通話、設備運轉的音量等)。

8、其他數據。例如遙感遙測資訊、三維高程資訊等等。

數據採集的方法
傳統的數據採集方法包括人工登錄、問卷調查、電話隨訪等方式,大數據時代到來後,一個突出的變化是數據採集的方法有了質的飛躍,下面所介紹的數據採集方式的突破,直接改變著大數據應用的場景。

1、感測器
感測器是一種檢測裝置,能感受到被測量的資訊,並能將檢測感受到的資訊,按一定規律變換成為電信號,或其他所需形式的資訊輸出,以滿足資訊的傳輸、處理、儲存、顯示、記錄和控制等要求。

在生產線中一般存在許多的感測節點,24小時監控著整個生產過程,當發現異常時可迅速反饋至上位機,可以算得上是數據採集的感官接受系統,屬於數據採集的底層環節。

感測器在採集數據的過程中,主要特性是其輸入與輸出的關係。
其靜態特性反映了感測器在被測量各個值,處於穩定狀態時的輸入和輸出關係,這意味著當輸入為常量,或變化極慢時,這一關係就稱為靜態特性。我們總是希望感測器的輸入與輸出成唯一的對照關係,最好是線性關係。

一般情況下,輸入與輸出不會符合所要求的線性關係,同時由於存在這遲滯、蠕變等因素的影響,使輸入輸出關係的唯一性也不能實現。因此我們不能忽視工廠中的外界影響,其影響程度取決於感測器本身,可透過感測器本身的改善加以抑制,有時也可以加對外界條件加以限制。

2、RFID技術
RFID辨識技術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辨識技術,透過射頻信號自動辨識目標對象,並獲取相關的數據辨識。利用射頻方式進行非接觸雙向通信,達到辨識目的並交換數據。RFID技術可辨識高速運動物體,並可同時辨識多個標籤,操作快捷方便。

在工作時,RFID讀寫器透過天線,發送出一定頻率的脈衝信號,當RFID標籤進入磁場時,憑借感應電流所獲得的能量,發送出儲存在晶片中的產品資訊(Passive Tag,無源標籤或被動標籤),或者主動發送某一頻率的信號(Active Tag,有源標籤或主動標籤)。

閱讀器對接收的信號,進行解調和解碼,然後送到後台主系統進行相關處理主系統根據邏輯運算判斷該卡的合法性,針對不同的設定做出相應的處理和控制,發出指令信號控制執行機構動作。

RFID技術解決了物品資訊,與互聯網實現自動連接的問題,結合後續的大數據挖掘工作,能發揮其強大的威力。

數據採集技術難點
在當今的製造業領域,數據採集是一個難點。很多企業的生產數據採集,主要依靠傳統的手工作業方式,採集過程中容易出現人為的記錄錯誤,且效率低下。

有些企業雖然引進了相關技術手段,並且應用了數據採集系統,但是由於系統本身的原因,以及企業沒有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數據採集系統,因此也無法實現資訊採集的即時性、精確性和延伸性管理,各單元出現了資訊斷層的現象。

技術難點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數據量巨大。任何系統,在不同的數據量面前,需要的技術難度都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單純是將數據採到,可能還比較好完成,但採集之後還需要處理,因為必須考慮數據的規範與清洗,因為大量的工業數據是「髒」數據,直接儲存無法用於分析,在儲存之前,必須進行處理,對海量的數據進行處理,從技術上又提高了難度。

2、工業數據的協議不標準。網路數據採集,一般都是我們常見的HTTP等協議,但在工業領域,會出現ModBus、OPC、CAN、ControlNet、DeviceNet、Profibus、Zigbee等等各類型的工業協議,而且各個自動化設備生產及整合商,還會自己開發各種私有的工業協議,導致在工業協議的互聯互通上,出現了極大地難度。

很多開發人員在工業現場,實施綜合自動化等項目時,遇到的最大問題,即時面對眾多的工業協議,無法有效的進行解析和採集。

3、影像傳輸所需頻寬巨大。傳統工業資訊化,由於都是在現場進行數據採集,影像數據傳輸主要在局域網中進行,因此,頻寬不是主要的問題。

但隨著雲計算技術的普及及公有雲的興起,大數據需要大量的計算資源和儲存資源,因此工業數據逐步遷移到公有雲已經是大勢所趨了。但是,一個工業企業可能會有幾十路影像,成規模的企業會有上百路影像,這麼大量的影像文件,如何透過網露順暢到傳輸到雲端,是開發人員需要面臨的巨大挑戰。

4、對原有系統的採集難度大。在工業企業實施大數據項目時,數據採集往往不是針對感測器或者PLC,而是採集已經完成部屬的自動化系統上位機數據。

這些自動化系統在部署時,廠商水準參差不齊,大部分系統是沒有數據接口的,文檔也大量缺失,大量的現場系統沒有點表等基礎設置數據,使得對於這部分數據採集的難度極大。

5、安全性考慮不足。原先的工業系統都是運行在局域網中,安全問題不是突出考慮的重點。

一旦需要透過雲端調度工業之中,最為核心的生產能力,又沒有對安全的充分考慮,造成損失,是難以彌補的。

2015年,受網路安全事件影響的工業企業佔比達到30%,因病毒造成停機的企業高達20%。僅美國國土安全部的工業控制系統網路應急響應小組(ICS-CERT),就收到了295起針對關鍵基礎設施的攻擊事件。439181219

工業數據採集方案案例
一、物聯網工業現場數據採集系統

  

本項目屬於物聯網終端傳感器系統的一種,透過裝在機器上的無線模組,採集指定機器PLC工作資訊,上傳到主機,主機處理數據後上傳到雲伺服器,用戶可在手機、平板、電腦上查看機器工作資訊,並可以有限度地設置機器工作參數。


二、太陽能充電的數據採集數傳模組

  

本方案成品底部槽位可以嵌入工業上標準din35的導軌,方便安裝自帶兩路數位量輸入、兩路類比量輸入、八路IO輸出。方案還採用了太陽能充電模式,整合GPRS模組,可掉線自動復位,避免一般外置DTU掉線後,需要發簡訊重啓的問題。
  
三、U盤數據轉存,無紙記錄儀解決方案
無紙記錄儀,是採用了最新U盤數據儲存,和數據轉存技術的新型無紙記錄儀。根據用戶要求其數據儲存容量,最大可配置到32G,可以滿足任何工業現場的數據儲存要求。

特別是透過U盤將儀表記錄的數據取出方式,與IC卡等其他方式相比,其具有數據儲存量大,使用方便可靠等優點,適合現場實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