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strial Big Data
來源:亿欧网
實現工業4.0,需要高度的工業化、自動化基礎,是漫長的徵程。工業大數據是未來工業在全球市場競爭中發揮優勢的關鍵。無論是德國工業4.0、美國工業網路,各國製造業創新策略的實施基礎,都是工業大數據的蒐集和特徵分析,及以此為未來製造系統搭建的無憂環境。
不論智慧製造發展到何種程度,數據採集都是生產中,最實際最高頻的需求,也是工業4.0的先決條件。
數位化工廠不等於無人工廠,產品配置,製造流程越複雜越多變,越需要人的參與;在數位化工廠當中,工人更多地是處理異常情況,調整設備。
但數據採集一直是困擾著所有製造工廠的傳統痛點,自動化設備品牌類型繁多,廠家和數據接口各異,國際廠家本地支持有限,不同採購年代。即便產量停機數據自動採集了,也不等於整個製造過程數據都獲得了,只要還有其他人工參與環節,這些數據就不完整。
工業數據採集類型
互聯網的數據,主要來自於網路用戶,和伺服器等網路設備,主要是大量的文本數據、社交數據以及多媒體數據等,而工業數據主要來源於機器設備數據、工業資訊化數據,和產業鏈相關數據。
從數據採集的類型上看,不僅要涵蓋基礎的數據,還將逐步包括半結構化的用戶行為數據,網狀的社交關係數據,文本或音頻類型的用戶意見和反饋數據,設備和感測器採集的週期性數據,網路爬蟲獲取的網際網路數據,以及未來越來越多有潛在意義的各類數據。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海量的Key-Value數據。在感測器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包括光電、熱敏、氣敏、力敏、磁敏、聲敏、濕敏等不同類別的工業感測器在現場得到了大量應用,而且很多時候機器設備的數據,大概要到ms的精度,才能分析海量的工業數據。因此,這部分數據的特點,是每條數據內容很少,但是頻率極高。
2、文檔數據。包括工程圖紙、仿真數據、設計的CAD圖紙等,還有大量的傳統工程文檔。
3、資訊化數據。由工業資訊系統產生的數據,一般是通過數據庫形式儲存的,這部分數據是最好採集的。
4、接口數據。由已經建成的工業自動化或資訊系統,提供的接口類型的數據,包括TXT格式、JSON格式、XML格式等。
5、影像數據。工業現場會有大量的影像監控設備,這些設備會產生大量的影像數據。
6、圖像數據。包括工業現場各類圖像設備拍攝的圖片(例如,巡檢人員用手持設備拍攝的設備、環境資訊圖片)。
7、音訊數據。包括語音及聲音資訊(例如,操作人員的通話、設備運轉的音量等)。
8、其他數據。例如遙感遙測資訊、三維高程資訊等等。
數據採集的方法
傳統的數據採集方法包括人工登錄、問卷調查、電話隨訪等方式,大數據時代到來後,一個突出的變化是數據採集的方法有了質的飛躍,下面所介紹的數據採集方式的突破,直接改變著大數據應用的場景。
1、感測器
感測器是一種檢測裝置,能感受到被測量的資訊,並能將檢測感受到的資訊,按一定規律變換成為電信號,或其他所需形式的資訊輸出,以滿足資訊的傳輸、處理、儲存、顯示、記錄和控制等要求。
在生產線中一般存在許多的感測節點,24小時監控著整個生產過程,當發現異常時可迅速反饋至上位機,可以算得上是數據採集的感官接受系統,屬於數據採集的底層環節。
感測器在採集數據的過程中,主要特性是其輸入與輸出的關係。
其靜態特性反映了感測器在被測量各個值,處於穩定狀態時的輸入和輸出關係,這意味著當輸入為常量,或變化極慢時,這一關係就稱為靜態特性。我們總是希望感測器的輸入與輸出成唯一的對照關係,最好是線性關係。
一般情況下,輸入與輸出不會符合所要求的線性關係,同時由於存在這遲滯、蠕變等因素的影響,使輸入輸出關係的唯一性也不能實現。因此我們不能忽視工廠中的外界影響,其影響程度取決於感測器本身,可透過感測器本身的改善加以抑制,有時也可以加對外界條件加以限制。
2、RFID技術
RFID辨識技術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辨識技術,透過射頻信號自動辨識目標對象,並獲取相關的數據辨識。利用射頻方式進行非接觸雙向通信,達到辨識目的並交換數據。RFID技術可辨識高速運動物體,並可同時辨識多個標籤,操作快捷方便。
在工作時,RFID讀寫器透過天線,發送出一定頻率的脈衝信號,當RFID標籤進入磁場時,憑借感應電流所獲得的能量,發送出儲存在晶片中的產品資訊(Passive Tag,無源標籤或被動標籤),或者主動發送某一頻率的信號(Active Tag,有源標籤或主動標籤)。
閱讀器對接收的信號,進行解調和解碼,然後送到後台主系統進行相關處理;主系統根據邏輯運算判斷該卡的合法性,針對不同的設定做出相應的處理和控制,發出指令信號控制執行機構動作。
RFID技術解決了物品資訊,與互聯網實現自動連接的問題,結合後續的大數據挖掘工作,能發揮其強大的威力。
數據採集技術難點
在當今的製造業領域,數據採集是一個難點。很多企業的生產數據採集,主要依靠傳統的手工作業方式,採集過程中容易出現人為的記錄錯誤,且效率低下。
有些企業雖然引進了相關技術手段,並且應用了數據採集系統,但是由於系統本身的原因,以及企業沒有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數據採集系統,因此也無法實現資訊採集的即時性、精確性和延伸性管理,各單元出現了資訊斷層的現象。
技術難點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數據量巨大。任何系統,在不同的數據量面前,需要的技術難度都是完全不同的。
如果單純是將數據採到,可能還比較好完成,但採集之後還需要處理,因為必須考慮數據的規範與清洗,因為大量的工業數據是「髒」數據,直接儲存無法用於分析,在儲存之前,必須進行處理,對海量的數據進行處理,從技術上又提高了難度。
2、工業數據的協議不標準。網路數據採集,一般都是我們常見的HTTP等協議,但在工業領域,會出現ModBus、OPC、CAN、ControlNet、DeviceNet、Profibus、Zigbee等等各類型的工業協議,而且各個自動化設備生產及整合商,還會自己開發各種私有的工業協議,導致在工業協議的互聯互通上,出現了極大地難度。
很多開發人員在工業現場,實施綜合自動化等項目時,遇到的最大問題,即時面對眾多的工業協議,無法有效的進行解析和採集。
3、影像傳輸所需頻寬巨大。傳統工業資訊化,由於都是在現場進行數據採集,影像數據傳輸主要在局域網中進行,因此,頻寬不是主要的問題。
但隨著雲計算技術的普及及公有雲的興起,大數據需要大量的計算資源和儲存資源,因此工業數據逐步遷移到公有雲已經是大勢所趨了。但是,一個工業企業可能會有幾十路影像,成規模的企業會有上百路影像,這麼大量的影像文件,如何透過網露順暢到傳輸到雲端,是開發人員需要面臨的巨大挑戰。
4、對原有系統的採集難度大。在工業企業實施大數據項目時,數據採集往往不是針對感測器或者PLC,而是採集已經完成部屬的自動化系統上位機數據。
這些自動化系統在部署時,廠商水準參差不齊,大部分系統是沒有數據接口的,文檔也大量缺失,大量的現場系統沒有點表等基礎設置數據,使得對於這部分數據採集的難度極大。
5、安全性考慮不足。原先的工業系統都是運行在局域網中,安全問題不是突出考慮的重點。
一旦需要透過雲端調度工業之中,最為核心的生產能力,又沒有對安全的充分考慮,造成損失,是難以彌補的。
2015年,受網路安全事件影響的工業企業佔比達到30%,因病毒造成停機的企業高達20%。僅美國國土安全部的工業控制系統網路應急響應小組(ICS-CERT),就收到了295起針對關鍵基礎設施的攻擊事件。439181219
工業數據採集方案案例
一、物聯網工業現場數據採集系統
本項目屬於物聯網終端傳感器系統的一種,透過裝在機器上的無線模組,採集指定機器PLC工作資訊,上傳到主機,主機處理數據後上傳到雲伺服器,用戶可在手機、平板、電腦上查看機器工作資訊,並可以有限度地設置機器工作參數。
二、太陽能充電的數據採集數傳模組
本方案成品底部槽位可以嵌入工業上標準din35的導軌,方便安裝;自帶兩路數位量輸入、兩路類比量輸入、八路IO輸出。方案還採用了太陽能充電模式,整合GPRS模組,可掉線自動復位,避免一般外置DTU掉線後,需要發簡訊重啓的問題。
三、U盤數據轉存,無紙記錄儀解決方案
無紙記錄儀,是採用了最新U盤數據儲存,和數據轉存技術的新型無紙記錄儀。根據用戶要求其數據儲存容量,最大可配置到32G,可以滿足任何工業現場的數據儲存要求。
特別是透過U盤將儀表記錄的數據取出方式,與IC卡等其他方式相比,其具有數據儲存量大,使用方便可靠等優點,適合現場實際使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