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up? - You Probably Need to Go to Korea - Entrepreneur's Guide to S. Korea Tech Ecosystem
騰訊科技 熠輝
在某種意義上,首爾目前已經成為矽谷的最大競爭對手。
與舊金山灣區的多數年輕人一樣,邁克·金(Mike Kim)自小就認為,科技的未來正在矽谷孕育。邁克成長於奧克蘭的富裕市郊彼蒙特。在 Facebook 興起之時,他正在讀大學。隨著科技初創改變他周圍的世界,他親眼見證了這場變革。
2006 年畢業之後,他到科技行業找工作,應聘過 Zynga、Monster.com 和 LinkedIn。
5個月後,他接受了韓國公司 Woowa Brothers 的工作,這家公司運營送餐新創 Baedal Minjok。這份工作非常棒,但首爾的生活改變了邁克看法。
“在舊金山時,我們將這座城市稱作世界行動之都。但韓國的現狀讓我非常吃驚,因為韓國要領先 3 到 4 年。”邁克說道。
他表示,在舊金山,當公園提供 WiFi 服務,大家就會一起慶祝。但在首爾,即使在深深的地下,地鐵乘客都能用手機觀看流媒體視訊。
“回到美國,我仿佛來到黑暗時代。”他說。
矽谷的對手
儘管矽谷是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科技創新城市,但很多其他城市已經追趕上矽谷的腳步,例如台拉維夫、柏林和班加羅爾。但在某種意義上,首爾已經成為矽谷的最大競爭對手。
美國投資者紛至遝來,風險資本跨越太平洋,來到這片東方大陸。最近,一家稱作 500 Startups 的美國風投機構,還設立名為 500 Kimchi 的基金,這項基金專門關注韓國市場。
去年秋天,高盛領投 Woowa Brothers 及其送餐服務。5 月,谷歌在首爾開設創業校園,這是谷歌的首家亞洲創業校園。首爾江南區是行動初創的聚集地,很多科技孵化器在此指導創業者。谷歌創業校園便位於江南區。
500 Kimchi 負責人蒂姆‧崔(Tim Chae)表示,美國投資者開始把首爾看成一個水晶球。在水晶球中,他們可以瞥見最雄心勃勃的矽谷夢想 —— 一個不使用現金、沒有汽車、按需提供所有服務的社會。幾乎所有的首爾居民都使用智慧手機,很多服務在美國剛剛流行,而它們在韓國早已司空見慣。
經過 20 年的巨大公共投資,首爾才有今天的成就。首爾全城覆蓋免費 WiFi,而且網速全球最快(美國平均網速的兩倍)。1995 年,韓國政府開始長達 10 年的國家寬頻設施建設。透過一系列的公共專案,韓國政府教會國民如何利用網路。
韓國政府還放鬆對網路提供商的監管力度,以確保消費者擁有更多的選擇。這種良性競爭,讓韓國網路服務保持低廉的價格。相反,數家美國電信商牢牢地統治著市場。
為了保持韓國的領先地位,韓國科技部最近宣佈,未來將投入 15 億美元,以升級韓國行動通信設施。韓國政府預計,到 2020 年行動網速將是現在的 1,000 倍。按照這個速度計算,使用者只需一秒的時間,就可以下載一部電影。
相較之下,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FCC)希望,到 2020 年美國寬頻網路網速至少為100MBps,大約僅為韓國目標的 1/600。
文化差異
韓國在某些方面可能具備未來氣息,但從設計來看,很多最具人氣的韓國網路服務看起來非常落後,很容易讓人聯想到 1990 年代。多數行動應用和網頁堆滿混亂的資訊框、粗大的頭條和閃動的文字。
KakaoTalk 就是如此。93% 的韓國智慧手機使用者,使用這款消息應用。KakaoTalk 創立於 2010 年,由遊戲門戶網站 Hangame 創始人金凡秀開發。Hangame 未能成功打入美國市場,而此時正值 iPhone 問世。金凡秀購買了幾部 iPhone,開始開發 iPhone 應用,此時距離 iPhone 進入韓國市場還有整整兩年時間。
韓國人迅速接受這款應用,用它來取代簡訊服務。KakaoTalk 的部分成功,要歸功於豐富的功能:用戶無需關閉應用,就可以流覽新聞,與好友聊天,訂餐或玩遊戲。對於美國人, KakaoTalk 的設計顯得過於瘋狂,用起來就像是進入一個遊樂場。頁面中霓虹閃爍,到處都是瞪大眼睛的卡通動物。
相較之下,美國行動設計盡顯極簡風格。矽谷可能要為自己的高品位洋洋自得,但這種設計風格卻是迫於無奈:為了提升載入速度,美國人已經習慣於剔除佔用頻寬的元素。韓國設計者無需考慮頻寬問題,他們可以為應用塞滿各式各樣的資訊和小工具。韓國人偏愛大螢幕手機,螢幕空間同樣不成問題。
如果韓國應用要進軍美國市場,頻寬差距問題再次凸顯。為此,韓國開發者不得不簡化應用。檔案分享服務 Sunshine 首席執行官 Nicole Kim 表示,Sunshine 不得不適應低劣的美國網路環境。
“美國網速遠低於韓國和香港,我們不得不簡化 Sunshine。”這位首席執行官說道。她還表示,Sunshine 工程師還重新編寫了應用,以便美國用戶分享設計檔、商業文檔等小檔。在亞洲,Sunshine 使用者一般分享音樂、視訊等更佔用頻寬的檔案。
即使沒有遭遇網路環境問題,這種設計理念差異,依然讓韓國公司難以吸引美國客戶。2014 年,Doyon Kim 負責把韓國行動消息應用 Band 推廣到矽谷。Band 可以讓使用者聊天、籌畫遠足、分享視訊等。Doyon Kim 表示,美國用戶不習慣用一款應用完成各項任務,Band 的功能太多,美國用戶無法適應。
Band 整合了 Group Me、Venmo、Tilt 和 Dropbox 的功能。儘管韓國用戶量達 3000 萬,但在美國市場,Band 幾乎無人問津。
四年前夏天,Yo 把矽谷的單一功能狂熱發揮到了極致。Yo 只讓用戶發送單詞“Yo”,憑藉如此簡單的功能,Yo 一夜走紅。Yo 迅速融資 150 萬美元,估值高達 1500 萬美元。Yo 還催生出很多極端簡單的應用,例如分享位置資訊的 Lo。Yo 的成功反映出矽谷的現狀:改變世界只是嘴上說說,新奇事物總比功能重要。
單一功能應用浪潮還衍生出稱作“Uber 型服務”的新一類應用。與 Uber 一樣,使用者只需按鈕,這類應用就可以把服務送到使用者身邊。新產品推薦和分享網站 Product Hunt 羅列了很多 Uber 型應用,例如 Shortcut(提供理髮服務的Uber),Minibar(提供酒水的Uber),Doughbies On-Demand(提供巧克力蛋糕的Uber),Jet Me (提供私人飛機的Uber),Eaze (提供大麻的Uber)等等。
這些應用都沒有徹底改變美國人的生活方式,或許它們的理想客戶只是矽谷人。
學習韓國
在韓國,為普通用戶提供巨大便利的應用,擁有更好的市場機遇。風投公司 Goodwater Capital 創始人 Eric Kim 表示,韓國人口密度和同質性較高,這使得韓國非常適合測試新式行動服務。韓國人口約為5000萬,其中 1/5 居住在首爾。美國難以普及的服務可以在首爾輕鬆吸引用戶。
Eric Kim 還以電子商務公司 Coupang 為例,Coupang 提供當日送達服務。首爾擁有深厚的快遞文化。首爾居民已經習慣,在附近的地鐵站等候快遞員,收取乾洗衣物或晚餐。相較之下,多數美國人仍然習慣於使用亞馬遜服務,購買的商品無非是圖書和禮物。
比起矽谷巨頭,最大的韓國新創公司依然顯得微不足道。但矽谷公司熱衷於學習韓國新創的經營方式,而且很多公司已經盈利。
如何讓美國人利用手機付費,這是矽谷公司需要學習的第一件事。多年來,韓國人已經習慣於用智慧手機購物和付帳。韓國人還喜愛購買虛擬商品,例如用於聊天的虛擬表情包。
Line 和 KakaoTalk ,是韓國人最常用的兩款手機聊天應用,它們的營收過億,但只有一部分營收來自廣告。其餘的營收來自虛擬表情、音樂和遊戲銷售。
Line 和 KakaoTalk ,是韓國人最常用的兩款手機聊天應用,它們的營收過億,但只有一部分營收來自廣告。其餘的營收來自虛擬表情、音樂和遊戲銷售。
矽谷還應該學習如何吸引更多國家的客戶。由於本國用戶量有限,多數韓國公司具備國際化策略思維。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