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 如何用智慧解決方案,創造台灣自有的國際競爭優勢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23年6月30日 星期五

 
無人機清洗電塔礙子示範影片(台灣如何把自己的解決方案應用推展到國際)



3s market 施正偉


這兩年美國和歐洲的幾位廠商不約而同告訴我,你們台灣「智慧城市」的發展,有機會可以給我們的城市提供最好的參考示範。


智慧城市其實就是解決方案的專案市場,台灣如何創造國際的關注是關鍵


一些國際廠商怎麼看台灣智慧城市的發展

初聽到這樣的說法,我有些驚喜,我分別都有問他們的看法觀點。他們所持立論的共同點是:你們台灣的科技發達,而且一些都市的人口,和我們所居住的主要都市人口相近,大約都在 200 萬到 600 萬這個區間,所以你們的發展,是未來全球智慧城市發展的重要指標。


我也反問他們,你們這十年來不是主要都在參考中國的智慧城市模式嗎?怎麼現在會說是台灣?他們幾乎也都是這樣的回應:原先也以為參考中國是對的,漸漸才覺得政治體制不同,商業環境和文化行為習慣就有明顯差異;再過來中國動不動就是千萬人口的都市,除了紐約、巴黎、倫敦、洛杉磯、溫哥華等是千萬人口級的超大都會外,其他主要的都市是幾百萬人口級。那才是他們最主要的經濟生活都市景觀環境。


更重要的他們提到智慧城市的發展,要參考的是對等與精準。中國現在上千萬人口的都市,相對與他們歐美的經濟、文化、教育也都不對稱。還有,中國上千萬的城市,相對一些建設是資源較充足的,不過中國 200 萬人口級的,卻又落後很多。拿中國一千萬人口的城市,作為我們(歐美城市)的智慧城市參考依據,那是完全不對等也不合理,我這幾位歐美的朋友一致都說,他們所居住的城市永遠不可能從 200 萬成長到千萬人口。


我聽到這樣的說法,除了驚喜,也有些震撼。但是卻沒有感到意外。過去因工作的因素,曾在北美和中國都住過一段不算短的時間,所以對這些廠商的說法,我有一定的感受和領略。


就以人臉辨識的應用來說,中國把人臉辨識大量用在人民行為的監控上;但是這種政府監控手段,剛好是歐美民主國家人民最厭惡反感的行為。另外歐美國家在許多交通或重要設施上,都大量佈署中國製的監控攝影機,很多也被質疑有後門影像資料回流的間諜行為疑慮。


 台灣的國際展如何吸引國際買主是重要課題(3s market 拍攝於 computex 2023)


國際業者與中國業者的合作態度轉變

15 年前,我在上海大概足足有一年多的工作經驗。我當時拜訪很多家國際知名的電信業者。當時相當的好奇,這些國際電信業者沒有辦法在中國營業,可是卻幾乎都在中國上海都有設分公司。這些國際知名的電信業者告訴我,除了賣電信設備外,最主要他們可以做一些行動通信應用方面的實驗。記憶中他們告訴我,全世界找不到很多城市人口都是上千萬,這些他們要做的行動通信應用實驗,如果要在他們的國家做,成本是相當高的,但是當時的中國卻有這樣的空間。這個時間點,剛好就是全球電信業邁入 3G 的時間點。


但是這幾年在 5G 的發展上,在歐洲確實看到他們很多的應用試驗都已在本地進行,像是智慧路燈、智慧交通的 V2I 或 V2X 等,不再借用中國作為試點,然後再移植回他們國家的城市。可以猜想的到,他們的成本必定非常的高。或許他們已經意識到不再只是在意表面的成本問題,反而更在意資安和技術機密的保全,這些成本比實驗成本更為重要。


這篇分享,我們就來探討台灣智慧城市的發展,是否真如我的幾個外國朋友所說,台灣是全世界很重要的指標?機會在哪裡?中間又有哪些存在的問題必須克服改變?


堅持 MIT 的凱樂奇展出智慧門禁整合解決方案(3s market 拍攝於 secutech 2023)


智慧城市其實就是「專案市場」的營運模式

剛好,這兩年有國內的朋友,在一些場合碰面時突然告訴我:「智慧城市已經不流行了 ⋯⋯」。印象中這個說法,我總共聽到了四次。同樣,我也覺得這說法,令人感到很摸不著頭緒。我曾經說過,發展智慧城市就是在發展城市的「經濟競爭力」,這跟流不流行絕對無關,更是一種永續的推展。


很多人也都說,智慧城市範圍太大,不聚焦。我不反駁這樣的說法。不過,第一個提出智慧城市發展的,是 IBM 從他們所提的「智慧星球」開始,之後 IBM 再持續修正演變,因而提出了智慧城市發展的倡議。綜合國際上的定義,相關用科技來提升政府行政效能、交通、環境基礎建設、建築、教育、醫療照護、零售 ……,到現在不少人很熱衷的 ESG,都是智慧城市的範疇


我們再深入看,智慧城市建設發展是以「專案模式」和「解決方案」為基調的商業模式。這種商業模式,跟現在大多數業者的業務經營都類似。比較大的差異是,過去業者在賣的是以「單一產品」為出發點;而現在是「解決方案」,是以「系統整合」為出發點。既然產品走向整合,商業模式也必需走向聯合。不過,商業模式要走向聯合,台灣式中小企業「一咖皮箱走天下」的型態,還必須再蛻變,才能擺脫中國既已形成的世界工廠的競爭威脅。


 深微科技在 secutech 2023 展出的雲端整合應用


大家都在說要擺脫賣 Device 的傳統思維,但如何擺脫

賣產品,台灣的產業結構一直是中小企業為主體。也因為這樣的結構,造就台灣的中小企業幾乎擅長的,就是單打獨鬥式的「點的經營攻略」。但是這個模式,在台灣教懂了中國廠商之後,就優勢早就不在了。因為中國有廣大的市場效應,因而帶來採購的成本優勢。


中國在成為世界工廠之後,再利用他們青出於藍更勝於藍的「共產經濟模式」,很多產品幾乎是國際平均價格水準的 1/6,銷售到全球。所以在電子科技領域,其實全球包括台灣也都曾「已蒙其益」,但對於台灣這個必須以外銷來支撐經濟的國家,卻也「深受其害」。簡單的說,以安全科技的影像監視產品來看,歐美一些業者測試過後,馬上看到的是很多都存在著中國產品的影子痕跡。有一家國外的買家就告訴我,如果要買影子,到不如跟本尊直接交易就好了。


 禾企電子副總湯建彰表示今年 secutech 來了非常多日本買家詢問符合 NDAA 規範的監視設備


賣中國產品的利弊得失,大家都必須理性面對

一位台灣的監控攝影機業者多次表示,美中貿易衝突後,為什麼真正接到美國或國際大廠 OEM\ODM 訂單的就是主要的那三家。這位業者說,現在 IP Cam、NVR、DVR 大家都在強調台灣晶片,但是驅動晶片的模組,模組內的底層軟體、韌體與應用軟體才是真正的產品靈魂,這些卻都受中國的國家標準規範。重點來了,據報導在海思一家獨大的時代,海思供應全球 97% 的 IP Cam,而中國生產驅動模組的業者幾乎沒在 NDAA 的限制之內。


再看一些國際上的專案,包括智慧城市、運動場館、高鐵 …… 等,中國都有案例,很多都變成中國廠商的囊中物。


然而資安問題,美中貿易問題,還有中國一帶一路人謀不贓的問題,讓中國這個世界工廠突然間不再橫走世界。但仔細地探討,中國廠商因為也都只是點的經營,所以讓美國能在一紙令下,輕易擊潰了「海思帝國」。中國的電子科技廠商很多是師承台灣廠商的製造經驗與銷售邏輯,不過師傅擅長散打與游擊,徒弟名師出高徒更加懂的沒有最便宜,只有更便宜外,規模化是中國廠商的金鐘罩鐵布衫,除此之外就沒有其他招式,這就是美國只用一年的時間,就把海思化為灰燼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共產經濟」雖然將「生產大躍進」進化到新格局,已經不再是土法煉鋼,這讓中國電子廠商變成螞蟻雄兵橫走全球市場;另外中國更重點扶植「黨營事業」,華為、海康威視、大華科技等企業就是典型的產物,這也是至今不容易撼動他們的原因所在。因為這些中國一哥,是集他們國家黨政軍資源於一身,對應歐美日大廠從來也沒業者這樣被眷顧,更別說台灣安全科技業者可以說都是典型的中小企業了,這又是一場不對稱的經濟戰!


中國的規模化,造就了他們世界工廠一支獨秀的地位,所以也流刺網式的席捲了國際的 OEM\ODM 訂單;並用以深圳、蘇州、杭州為主的中小企業,用散打與游擊的戰術,攻陷全球各電子產品市場;再用「國企」的強幹組織,血洗歐美的企業級市場,以及新興或第三世界的主流市場,這就是中國紅色供應鏈崛起的三支箭。


 專業監視錄影儲存廠商 iCATCH 展出車隊管理解決方案@secutech 2023

歐美一級大廠如何因應中國紅色供應鏈

其實在 COVID-19 大流行前,一些國際大廠已經警覺到中國這種產業發展政策,不斷威脅他們的市場地位與利潤。所以他們用「管理平台」做為系統整合的核心,並在銷售上重新組織「供應鏈與銷售生態」,重新定義市場銷售策略


這些國際大廠,像是頻果手機,工業自動化的西門子、施耐德、摩托羅拉、霍尼韋爾、IBM ⋯⋯ 等加緊運用這樣的模式,重新鞏固他們的區隔化核心市場。這種線與面的經營模式,本來就是他們的經營強項,但是面對中國這種 1/6 的破盤跳樓的價格供應,狹以規模化生產的後盾,還有縱國企猛虎出柙和放狗四處咬的產業政策,如果不去面對因應,這些一級國際大廠的核心價值勢必受到嚴重的衝擊。


這些國際大廠相信也了解,對於那只有 1/6 的價格的採購成本或成品的售價,那是凡人無法擋的誘惑。但是這些一級大廠都在市場頂端區隔的位階,一但被紅色供應鏈掐住咽喉,他們的價值與定位就會被稀釋掉。這些已被威脅到的案例,也不生枚舉。像 IBM 不但把 PC 部門賣給了聯想,雖然他也是智慧城市的最先倡導者,但是也屢屢跟中國廠商合作後,很多專案被中國業者全盤接收殆盡。


其實這就是這些國際一級大廠為什麼要重組供應鏈,以及重新組織銷售生態的具體動作的原因。當然,COVID-19 大流行引起的全球斷鏈,更刺激歐美日國家積極要重塑供應鏈的危機感。


利凌展出人工智慧攝影機用於科技執法@secutech 2023


台灣中小企業有口難言,以及言不由衷的苦

這些歐美日國家積極重塑供應鏈的策略與做法,我這幾年在 3s market 分享很多的報導。其實也持續做一些改變做法的媒合。這裡分享一個沒有成功的例子。


四年多前,當時整個市場還在觀望美國政府是否會真正去制裁華為、海康威視等中國企業時。美國一家業者就告訴我,美國的類比監控攝影機有 90% 的量,是海康威視和大華所供應,如果美國政府開始啟動制裁,這個市場量足以讓 5 -10 家台灣攝影機製造業者有承接的空間,甚至也讓這些台灣業者,有打進美國供應鏈的機會


這家美國業者更聯結類比兩大之一的晶片方案商,我們透過電話會議一起討論幾次。我大概聯絡了台灣十家左右的攝影機製造商,不過每家第一句話都只表示:「我們只做 IP 攝影機。」其中包括有三家網通業者表明有興趣,不過他們說他們不懂類比影像調校 ……


這件事我持續運作三個月左右,這家類比晶片方案商據我個人推測,雖說「樂觀其成」,但我很快就從市場管道獲知,他們已選定中國的富瀚微合作。他們沒有錯,企業經營本來就要考慮到風險與變動的成本,選擇富瀚微是風險與成本最少與最小的。


雖然這件事最後沒有運作出成績,事後我和這家美國業者做了一些討論,合理的推測,海康威視和大華所騰出來類比監控攝影機的空間,比較大的比例是被支持富瀚微的中國業者所承接,換句話說等於只是換了海康威視和大華的名義出貨,其他都沒變。另外我們推論,韓國的韓華(Hanwha)和美國一家韓裔所經營的大型通路業者,至少掌握承接了海康威視和大華三成的量。(這家找我的美國業者告訴我,類比監控攝影機在美國平均一個月的流通量,至少在 100 萬支的規模)


台灣一家過去相當知名的類比晶片方案代理商,大概在兩個月前告訴我,台灣的政府標案連類比監控攝影機,現在也開始要求必須是 MIT?所以一些組裝廠希望這家晶片方案代理商能夠供應 ……


坦白說,看到這段歷程經過難免有些感觸,不過這不牽涉任何方的對或錯,只能說時空發展沒有適合的銜接搭配。


 歐普羅展出雙目熱成像攝影機@secutech


國際市場都是在商言商,台灣如何走出自己的路

其實長期在安全科技的國內外接觸,一些接觸與一些試驗至今也都在運作中。五、六年前,一些歐美業者也曾跟我討論過,他們同樣也跟我說,以台灣的科技實力,要做出比中國更高規的產品應該不難。在我記憶中,這些歐美業者會提出這種話題,原因就在他們想擺脫中國產品同質化,還有供應來源眾多,所造成利潤嚴重壓縮的情形非常普遍。


我記得我是這樣回應他們:我絕對相信我們台灣是有能力做到比中國更高規的產品。但是,等我們做出來這些產品之後的三個月、半年或一年之後,中國業者他們也做出來了,可能只有我們台灣七成甚至一半不到的價格,到時候你們還不是會轉單向他們買……


因為這些國外業者,有些已經很熟,所以彼此會交換一些關於 AI、IoT 等的話題。所以我告訴他們,我認為台灣業者應該供應一些整合性的東西,才有利於彼此的合作。但是我當時也還在摸索,所以他們要我舉例,我也老實告訴他們,我還沒有很完整具體的想法。可是大概這段時間的對話的一年之後,很恰巧美國和歐洲這些業者幾乎在同一段的時間又問我,之前我告訴他們希望要做一些整合性的東西,有沒有 big data?


事實上,關於整合性的東西,這五、六年來,儘管其中有疫情影響,我大量在參觀國內的產業展。我在看 AI、IoT、Cloud 這些所謂智慧技術,以及安全科技,到底和原本的產業有多少的結合?如果有結合,哪些場域上開始置入這些「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是哪些業者在提供?而又解決了什麼問題?帶來哪些應用價值?簡單的說,就是創造出哪些商機?這些就是國外廠商所要的 big data!


不過從這幾年台灣的各個產業展,所展出的產品或解決方案,結合 AI、IoT、Cloud 的展出,比例仍然很低。從我個人的主觀觀察,這些展覽真正有結合這些技術展出的,幾乎都還不到一成。縱使有這樣的訴求,通常也只是帶個擦邊球。比如在今年的 computex,ㄧ家知名主機版大廠今年展出以 Data Sever 為主訴求,在解決方案上則有呈現車載交通\安全應用如人臉、人流計數\智慧零售等。這些解決方案的呈現,都只是各掛 1 到 3 款的主機板。但是沒看到 AI、IoT 的結合。類似這樣的示意展出,真的能吸引不管是國內或國外的買主,對這樣的解決方案呈現能產生高度的參考意願嗎?



台灣智慧技術在各產業實際的結合有多少

其實這些點滴,都曾經分別分享在我一些所撰寫的文章,還有臉書的動態上。從實際成果來說,必須說國內的實績,比較至今我從 3s market 所分享的國際案例或應用探討,從樂觀的方面看,台灣可成長的空間仍然非常的巨大;從失落面看,原本的產業、這些智慧新供應業者、甚至是應用業主,大多數像是分別居住不同的星球上,雞同鴨講的情形還是相當的普遍。


三、四年前,我在與這些國外朋友的對話,還有從分享的國際案例,就已經意識到「場域」的重要。這就是為什麼,這幾年我結合一些弱電、建築營造等相關的公協會組織,舉辦了很多活動的原因。目的就是在做「供應鏈的重新組合」,但坦白說雖有些微的成績,但是要突破和修正的做法還有很多。


五、六年前,3s market 很多的分享資訊,主要來自中國。再加上中國很多安防廠商原本就因工作關係,早就熟識,自然就觀察到中國這些領頭羊,除了賣監控產品外,特別是海康威視、大華、宇視等在推「解決方案」的邏輯。這期間當然就有一些從國際、台灣,甚至來自中國的 SI 也會詢問到我,經常就是海康威視、大華在做什麼場域的解決方案,那你們台灣有沒有不同的供應者和解決方案 ……。這也為什麼我會說,中國無論是產品或是解決方案是國際價格水準的 1/6。


 中保科技集團在 2023 智慧城市展展出智慧交通整合服務


如何把解決方案推到國際市場,創造台灣新格局

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國外廠商說台灣智慧城市是全球發展的參考指標,不知道有多少人可以體會認同這其中的內涵?


研華創辦人劉克振在三十年前,有一次在我和他討論廣告刊登的業務拜訪時,他對我說:「台灣是我工業電腦練兵的場所,台灣練好兵,全球銷售就會沒問題。」從結果論看,今天的研華是全球第一大的工業電腦廠商。


台灣安全科技業者,不論是製造、通路、SI,或是弱電工程業者,甚至是服務端的保全業者,事實在「智慧解決方案」上扮演很關鍵的角色。


如何從這個產業中,形成新的供應鏈關係,以及結合成「生態經濟」的營運模式,是挑戰,也是機會,更是與中國紅色供應鏈區隔差異化的必須走的策略。今天不做,明天還是要做,何不在可以承受的範圍內,現在就開始做,逐步的改變!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