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and the Logistics of Everything
【3S MARKET】台灣的物流業跟對岸的物流業誰比較進步?或許這議題不是重點。但台灣物流業若更進步,採用更多的高科技與技術,或許這樣的解決方案,也可以行銷全世界!
來源:砍材网 李北辰/文
我相信,倘若不是雙十一過後,對自己快遞包裹的望眼欲穿,很少有大眾消費者會對物流——這個低調,枯燥,卻無比重要的行當有太多關注。
但事實上,物流體系就像是現代社會的毛細血管,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商業的微觀走向,就拿公眾認知度最高的銷售物流來說,在許多人看來,對岸近年來數位經濟的井噴發展,除了傳統商業基礎設施的羸弱,和世界工廠的貨源優勢,其他因素似乎都與物流密切相關:
譬如,以剛剛過去的雙十一為例,電商相對較低的配送成本,才讓大眾擁抱數位經濟成為可能;而對岸中國城鎮化的集聚效應縮短了送貨半徑,大幅節約了物流成本,才讓雙十一成為最大範圍內的公共狂歡。
嗯,物流效率越高,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進行資源配置的效率就越高,而令人欣喜的是,就在AI和大數據等最新技術,席捲2C一端的同時,過去數年,智慧化浪潮也正在滲透到物流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而與2C一端層出疊現的用戶需求不同,物流行業的需求要直接許多:在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地降本增效。
你知道,大概在過去十年,對岸中國物流行業迅猛擴張,野蠻生長,構築了一張綿密卻效率不高的網路,物流成本依舊高企,去年對岸中國社會物流總費用為人民幣12.1萬億元,佔GDP比重14.6%(先進國家一般為6%-8%),許多商業大佬都在不斷呼喚,未來要將這一數字降低到5%以內。
而所有人心知肚明,傳統降本增效的方式已行至盡頭,物流行業想完成一次蛻變,唯有將整個產業鏈,嫁接到更具智慧含量的基礎設施之上,用最低的人力和管理成本,達到最高的交付效率,這意味著,整個物流過程除了要用人工智慧、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進行監控和管理,還要將這些技術,直接「植入」到所有設備中,讓設備本身完成一次智慧更替。
以G7為例,作為掌握最多中國公路物流貨運數據的平台(目前覆蓋客戶數量已超過5萬家,連接車輛總數近80萬輛,剛剛過去的雙十一,無論你的包裹來自哪家快遞公司,背後很可能都有G7的智慧閃爍),他們將這兩股變量合稱為「AI+IA」(人工智慧+智慧裝備)策略。
今年6月,作為這一策略的里程碑,G7對外發佈了智慧掛車,最近他們又將智慧掛進行升級,疊加了數位貨艙等功能,用AI技術大幅提升了掛車對貨物的主動感知,從而進一步幫助物流企業,實現效率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
而在我看來,透過智慧裝備的「小步快跑,不斷更替」不難發現,商業愈是向前發展,企業駕馭新技術的能力就愈加重要,學會用AI處理數據,優化全部決策流程,或許是所有企業的必修課——哪怕在看似傳統的物流行業,「逃課」的代價也非常慘痛。
新技術賦能舊事物
不妨先從智慧數位貨艙談起。
物流行業皆知,幾個月前G7發佈的智慧掛車,能透過電控懸掛系統,即時感知貨物重量,並即時記錄載重曲線;如今幾個月後,在此基礎上,G7數位貨艙則能以某種更具智慧的方式感知貨物。
首先,眾所周知,傳統貨物量方的計算方式,多用雷射尺測量和估算,且還要經歷拍照上傳和統計數據等人力步驟,行為鏈條冗餘,且充滿不確定性——這也意味著貨物量方,擁有巨大的成本優化空間。
現在,基於G7深耕多年的大數據和深度學習算法,數位貨艙可透過AI攝影機和高精度傳感器,即時感知貨物量方,並將數據自動呈現,無論貨物以怎樣的方式堆砌,體積都能被精準掃描計算,且每次裝卸都將被嚴格記錄,形成量方變化曲線,整個過程一覽而盡。
另一方面,作為物流行業最敏感的數據變量,裝載率幾乎是降本增效的代名詞,尤其是按趟結算的車輛,人工估算的粗糙,會直接導致增加趟數。
而如今,在AI量方及多種算法模式的賦能下,數位貨艙可對艙內貨物,進行高精度掃描+三維圖像建模,自動計算貨艙容積、記錄裝卸過程、即時回饋貨艙狀況,從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證滿載率。
更直觀的是,考慮到人類「層累式」進化而來的大腦更偏愛擁有畫面感的資訊,貨艙在裝載過程中具體的空間分布,數位貨艙都將以全3D可視化方式呈現,讓人真正做到心中有數。
而心中有數的不只是裝載率,還有貨物在任何節點的即時狀態:譬如,從裝載開始到結束,用了多久,裝了多少,裝載率多少,數位貨艙可實時呈現全貌;
當貨車在行駛途中,每10分鐘系統就會自動上傳貨艙內的高清圖像,用戶也可自定義時間段,即時查看貨物狀況,獲取貨物量方的變化曲線;
此外,拜高精度GPS所賜(可實現誤差0.5米內的高精度定位),當貨車接近裝卸區域時,數位貨艙可自動感知場站和月台位置,按照指定線路準確停靠指定月台,開始裝卸貨。
總之不難發現,「自動」是G7數位貨艙的關鍵詞——事實上,用新技術賦能舊事物,是G7一切技術探索的邏輯起點。
就以其最近發力的智慧掛為例,除了智慧數位貨艙,針對側翻和胎溫胎壓異常等安全隱憂,G7也透過技術賦能,讓掛車變得更為敏感:
譬如,當車輛駛入彎道,透過對車速,軸載負荷和橫向加速度等數據進行分析(別忘了,G7擁有海量的安全駕駛數據樣本),判斷車輛是否存在側傾隱憂,並根據結果對車輛進行牽引及制動干預,且有異於傳統牽引力控制系統,G7防側翻系統,擁有業內首份防側翻地圖的全程護航,當掛車行至側翻風險較高路段,預警資訊會透過語音提醒駕駛人員謹慎過彎。
而當胎溫胎壓出現異常時,系統也會提醒司機注意輪胎狀態(譬如當輪轂溫度超過標準值,會提醒司機注意,也會將這一資訊,即時告知管理人員後台),並在必要時啓動自動充氣功能;而針對如今行業火熱的冷鏈運輸,智慧掛也能監測箱內溫度和冷機狀態,並能遠端控制冷機開關,保障在任何情況下,都能達到最高的交付效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有效提高運輸和物流效率的手段,當「甩掛」日漸走俏,G7智慧掛車也順勢推出,可實現車頭與掛車自動匹配的技術,進一步實現整車數據的無縫互聯——加之自動出車賬本功能的充分輔佐,車隊管理者可以做到對整車的支出與收益一目瞭然,為車輛制訂一個經營方案的「最優解」。
而在與客戶一端的交付邏輯上,不同的物流公司,可以基於智慧掛車的主體服務(譬如最基本的EBS和T-Router模組),按需搭建不同的功能模組,據G7裝備業務總裁王晴童介紹:「每種客戶的需求不一樣,但不管大客戶還是小客戶,智慧掛標準性的東西是一樣的,鋼結構的標準是一樣的,智慧裝備的基礎是標準的,當他要求一些額外服務的時候,我們就在標準的基礎,再加上我們的服務,比如說胎溫胎壓或者是數位貨艙等等。」
更輕快的腳步
我還記得,在望京的一家咖啡館,在我對王晴童短暫的採訪中,「成本」二字的出現頻率,遠高於其他商業領域的訪談——談到最細節處,他甚至會隨手拿起一張餐巾紙,描繪出智慧掛在不同方向上,可以做到的成本優化,「除非是新的掛車設計,如果只是在傳統掛車上增加智慧裝備,加上基礎的EBS和T-router,不會增加他成本超過10%,而且還增加他的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
當然,除了產品維度的革新,增加效率的另一個方向,還來自商業模式的更替,為了讓物流客戶在駛向未來的途中,腳步更為輕快,G7推出了智慧掛車的經營性租賃服務,輕盈的資產管理方式,迅捷的提車流程,完備的售後服務,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物流公司擺脫重資產束縛。
就像王晴童所言:「大的物流公司對於掛的需求量,肯定有高有低,直接購買的話,可能是在某個階段資金有限制;對於小公司來說,它的融資成本高,只能來租賃。所以在美國或者歐洲國家,掛車的租賃佔整體市場規模的20%左右,中國的掛車租賃市場剛剛開始起步,預期估計是在25%到30%左右。」
嗯,現實正如同凱文·凱利在20年前所言:「未來資源的使用權,將比所有權更重要,人們將透過獲得服務的方式,取代佔有實物」,當鍍上「共享」外衣的租賃經濟,在乘用車甚至單車市場被驗證可行後,這句預言也開始在更低調的智慧裝備市場踐行。
而為了讓物流公司擁有更好的服務體驗,充分落實資產智慧化管理和輕資產經營模式,上個月末,G7與普洛斯宣佈共同出資組建合資公司,打造標準化的智慧裝備產品,並透過租賃業務,進一步降低智慧裝備的應用門檻。
談及這次合作的緣起,王晴童表示,除了資本本身,「普洛斯還有園區,要做大規模經營租賃,售後服務很重要,必然需要有很多售後服務點,如果普洛斯的園區,能夠根據我們後台的一些數據,看到智慧掛在哪個地方出現比較多,出現多的地方我們就可以建立起一個售後服務點。此外,普洛斯本身非常看好整個物流市場,除了G7他們還投了很多車隊、平台,這些也可能是合資公司的潛在客戶。」
跟上時代奔跑的速度
如今,儘管G7智慧掛,已得到眾多物流企業的認可與青睞,但智慧掛本身的進化,卻並遠未中止——G7最重要的商業資產,就是平台每天擁有超過一億公里的駕駛行為數據,這些數據是G7智慧設備不斷更替的養料,在「越多人使用它就越聰明,越聰明就有更多人使用」的滾雪球效應下,它會不斷反哺G7的AI能力,最終讓每一個掛車受益。甚至在未來,依託於不斷積澱的數據和算法,G7將實現個性化訂製,讓智慧裝備以更具想像力的方式落地。
最後,從行業層面,作為智慧掛的先行者和領跑者,G7亦有責任對掛車運輸行業的產品技術升級,起到示範作用,不斷和產業鏈的合作夥伴一起,推進產品標準化建設,王晴童用當年GPS的普及之路作為對比,「從行業第一次開始推動GPS到最後標準化,差不多用了五年時間完成,以後的標準化進程會更快。」
總之,從智慧掛的例子不難發現,從現在到未來,新技術的降臨有機會讓物流行業以更快,更智慧、更簡潔的方式,不斷細化「降本增效」這個最本質的商業訴求——但這也意味著,物流公司必須從現在開始,盡快被新技術賦能,躍向終將來臨的智慧時代。
就像馬雲預言的那樣:「未來8年內,中國的包裹量將達到每天10億件,但現在很多物流公司在組織、人才、技術、眼光格局等方面都沒有準備好,這樣未來一定會被淘汰。」
嗯,希望所有物流公司的貨車,都能跟上這個時代奔跑的速度。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