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phone 熊蒙
Netscape創始人、矽谷著名投資人Marc Andreessen曾在《華爾街日報》上發表過著名言論:當今的軟件無所不在,並且正在吞噬整個世界。
而今天,我們來談的是,軟體正在吞噬汽車行業。但是首先,我們從相機行業談起。
1999年,正是柯達風生水起的日子。這一年,世界範圍內超過800億張照片拍攝出來,而大部分是由柯達製作和銷售。
不過後來,柯達開始走下坡路。
再後來,柯達的市場崩塌了。
當然,1999年之後發生的一切並不是暫時的陣痛,而是一個永久的轉變:從傳統相片到數位照片。對柯達來說,第一輪打擊來自於數位相機的興起,而第二輪打擊則來自於智慧手機和社交網路的發展。2015年,我們在網上分享了大約2萬億張照片,比1999年拍攝的800億張照片要多得多。
這個數字大得驚人,大到恐怕柯達公司1999年的管理團隊都無法想像。今天,相機變成了手機上的一個app,拍完照後我們可以盡情分享到各個社交網站上,等著點讚或吐槽。我們已經接受了一個不爭的事實:軟體已經吞噬了相機。
讓我們縱觀一下各大行業,還有很多都面臨著和柯達一樣的命運: 報紙、音樂、固定電話、電視……事實上,它們都在經歷一個轉變:變得電子化。
電子化,已經改變了一切。
而汽車行業也沒有逃過此「劫」。這個「劫數」分為兩輪。
首先,便是電動汽車的發展。隨著特斯拉Model 3預定量接近50萬,電子汽車銷售量年年翻倍,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電動汽車的光明未來。
特斯拉CEO
Elon Musk近日宣佈了2018年50萬產量目標。這個數字是寶馬3系列的每年的銷售量,因此,要實現目標,其實是非常困難的。但是,毫無疑問,如果特斯拉想要生產,是可以達到的。因為人們的需要太大了,市場太大了。下面的圖表顯示了特斯拉這幾年有多所向披靡。
而對於整個汽車製造業來說,朝著電動汽車的轉變其實是非常痛苦的。一個世紀以來,汽車競爭的殺手鐧一直是足夠強大的引擎:最快、最可信賴、最高效。那些頂級汽車公司引以為傲的東西,現在已經不再那麼所向披靡。法拉利CEO曾經說電動汽車「Obscene(猥瑣、可憎)」,對於那麼熱愛V12引擎嚎叫的人來說,電動汽車彷彿是一個不速之客。
而現在,競爭的殺手鐧變成了最好的電池和最好的軟體。這是一輪截然不同的競爭,在這場競爭中,那些曾經厲害無比的汽車製造商顯得力不從心,看著自己的市場一點點被犀利的新銳汽車吞噬掉。汽車已經變成了輪子上的計算機,裝置著舒服的座椅和安全帶。
Elon Musk曾經在宣佈Model
S軟件升級時說道:「我們將Model S真正設計成了一個裝載在輪子上的成熟電腦系統,特斯拉是一家硬體公司,更是一家軟體公司。在我們看來,升級汽車軟體,就如同升級手機號電腦一樣平常。」
電動汽車的引擎比傳統汽車要簡單得多,因此,它又吞噬了另一個由傳統汽車衍生而來的產業鏈:汽車保養和維修。
在電動汽車領域,特斯拉並不孤單。從谷歌到雪弗蘭,從通用到福特,電動汽車領域也是風起雲湧。蘋果要造電動汽車的言論也是甚囂塵上,而特斯拉還面臨著新的競爭對手,如新崛起的Faraday Futures和Local Motors。因為電動汽車的引擎製造相比傳統汽車簡單得多,在接下來的年月中,我們將會看到電動汽車創業公司雨後春筍般的興起。
電動汽車浪潮已然興起,將會為汽車行業帶來巨大的震動。很多人認為,2015年到2025年,汽車行業將會面臨前所未有的動蕩:傳統「老」車將會死得很慘,電動汽車將會一統江山。這個時期就像是柯達在電子相機興起時輸掉遊戲一樣。
第二輪「劫數」便是無人駕駛的興起。汽車將會變成完全自動化,與行走的軟體別無二致。汽車將還是個硬體,但是汽車的周邊將會變得完全電子化。
也許,2020年將是自動駕駛汽車領域的一個轉折點。我們已經看到傳感器和軟體讓汽車變得越來越安全。在Larry Downes和Paul Nunes的書中,現在我們現在仍然處於「奇點」時期,但是大爆炸將會到來,汽車將會變成一項服務,而那些沒有為此轉變做好準備的汽車製造商將會被淘汰。
Uber和Lyft都向我們展示了自動駕駛時代的生活會是怎樣的。軟體吞噬汽車之後,變得不僅僅是汽車本身,更是汽車的生態系統。自動駕駛汽車將會變成一個平台,人們在上面建立各式各樣的服務。
我就舉一個例子:一個叫做Push
for Pizza訂外賣披薩的app。該app提供的服務需要統計附近的披薩店、預定、支付、配送披薩,所有這些都要在短時間內完成。所有都在一個簡介的用戶界面上完成,與中國的餓了麼、美團外賣等如出一轍。
而今天,這個app正在艱難掙扎。隨著諸如Uber、亞馬遜EC2等服務的興起,送貨租賃公司將會逐步進入我們的視野。 這些服務將會很便宜,因為沒有人力投入,所用到的車也是低能耗,低成本。
屆時,Push
for Pizza能夠做的事情自動駕駛汽車都能夠做到並且更加快捷簡單:四分鐘就發貨,並在手機上預定。而這也是我們將來購買生活用品、服裝、食物等的方式。因此,自動駕駛影響的,不僅僅是汽車行業,其實它可以影響任何行業。
但是,回到汽車行業。第一個問題就是自動駕駛普及之後,我們所需要的汽車是否會變少?有些研究者估計屆時我們需要的汽車只是現在的10%。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估計絕大多數汽車製造商將會垂死掙扎。
然而,我並不這樣認為。到時候,我們的道路上也許會有更多自動駕駛汽車,它們已有了自己的管理系統,用於運送一種特定的貨物,那時候,道路上將會出現各式各樣的送貨無人車:冰淇淋無人車、咖啡無人車,甚至新鮮空氣無人車……我們需要認可的是,現在的大趨勢是:我們將會在app上購物,自動駕駛汽車(當然,還有無人機)將貨物送到你身邊。
第二個問題是:汽車的功能是否會變分開? 換言之,之前集運輸、地位和駕駛體驗於一體的汽車現在還有這麼多功能嗎?答案是否定的,汽車的功能將會分化。
今天,我們買寶馬,因為她不僅可以載著你從目的地A到達目的地B,它還能給予你一定的社會地位,同時還能提供給你良好的駕駛體驗。隨著自動駕駛汽車的到來,這三個功能將會變成三種不同的產品。
這只是個功能分化的簡單例子,而調差公司CB Insights對汽車行業的功能分化做出了更全面的分析。其分析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軟體已經橫掃了該行業,而每一個功能對特定的公司來說都是一個商機,這些公司可以聯合起來一起吞噬之前的汽車行業。
現在,汽車製造業需要弄清楚它們的商業模式是怎樣分化的,並需盡快調整戰略,以一個新的視角來打好新一輪的戰爭。想要避免像柯達一樣的命運,各大汽車製造商必須對自己的核心價值有一個深入清晰的瞭解。
第三個問題:當汽車變成一個平台,我們會不會看到一場平台之戰?顯然,就像上世紀80年代IBM和PC的戰役,以及90年代微軟Windows的戰役,以及現在Android和iOS的戰役一樣,自動駕駛的平台之戰將會打響。
再一次,特斯拉將會引領潮流。它們的自動駕駛軟件是一個學習系統,會不斷升級換代。當然,特斯拉的競爭對手也會這麼做,但問題是:誰會製造出最智能的汽車和最好的學習系統?誰會學習得最快?我們還拭目以待。
我們也許會看到:一家汽車製造商擁有著驚為天人的自動駕駛軟體,甩其他製造商一條街,就像上世紀90年代微軟一統天下的局面一樣。所有這些的關鍵就是:道路上行駛著各式各樣的汽車,哪家汽車製造商的車最多?哪家能做出最智能的引擎?哪家能將智慧引擎轉變成更加智慧的汽車?
為什麼這一點至關重要呢?讓我們想像一下:你想建造一支車隊,那麼你會選擇購買哪家的呢?當然是有著最好的軟體的車!最安全的、最可信賴的、也是最智慧的軟體系統,將會成為最大的殺手鐧。也許到時候,關於不同汽車製造商如何分享數據,官方會出台一個標準來規定汽車製造商行為。對於任何一家汽車製造商來說,軟體都是最高的戰略,搶佔了軟體的制高點,就能一統整個行業。就現在而言,特斯拉和谷歌在這一點上做得比較突出。
接下來的幾十年,對於我們消費者來說是一個非常值得期待的時期。隨著軟件越來越多地吞噬汽車行業,我們將會看到傳統行業巨頭風頭不再,在電子化的現實中舉步維艱。而汽車行業將會面臨「柯達時刻」,而我們消費者,將成為受益者。
但是,凡是挑戰,背後都是機遇。軟體的所向披靡,實則是個偉大的機遇。不過,機會都是給有準備的人。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