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EEFOCUS
www.businessinsider.com |
2003年,全球僅有5億多台聯網設備,人均只有0.08台,也就是說平均每人只有0.02台設備,可連接至網路。2010年這個數字上升至125億,平均每人幾乎擁有6台聯網設備。2015年聯網“設備”的規模,預計將進一步上升到250億台,到2020年底將達到500億台。
這種增長趨勢還將延續。隨著全新奈米連接技術,也即所謂的“智慧微塵”的發展, 這個數字將以每日數千億的速度,進一步增長。隨著聯網設備數量的增長,設備之間的通信也變得越來越智慧。
以上圖片來源 blogs.cisco.com |
例如,智慧消防安全系統若是與智慧恒溫器連接,就會變得更加有用。若進一步將恒溫器與用戶的智慧手機進行連接,系統的智慧度就會提升到一個全新的級別。因此,網路中添加的聯網設備越多,越有利於它們將海量無用“資料”
,轉化為切實有用的資訊。
這就是物聯網的根本目標所在:為日常物品構建自我維持型網路,從而提供遠超單個物品功能的集體價值。正是基於這一點,無論是政府部門、企業組織、學術團體還是業餘愛好者們都在廣泛部署物聯網。物聯網已遍及從國際物聯網標準,到訂製智慧感測器開發等電子領域的各個層面。
然而,儘管全球廣泛投身物聯網應用開發,要實現其普遍應用,仍需解決各種複雜難題,其中既包括通用協議與標準等技術問題,也有對個人隱私等較抽象概念的影響。只有業界真正應對這些挑戰,物聯網才能獲得發展,否則將永遠原地踏步。
雖然業界已經在物聯網的標準化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績,但其安全性、隱私性,尤其是架構等方面,仍需進行大量改進。
據金融時報刊載的一篇最新報告顯示,科技廠商與電信企業展開了一場“殊死搏鬥”,爭相搶佔物聯網市場。當各行業領先企業試圖進一步細化其在物聯網市場的定位時,業內卻出現了幾項競爭性標準,包括谷歌“物理網路”、工業網路聯盟(IIC)、開放互聯聯盟(OIC)及Thread,這是一種由谷歌、三星、ARM及飛思卡爾聯合推出的新型IP無線網路通訊協定。
2. 採用IPv6
每一台連接網路的設備,都需要有各自獨特的數位標籤,即IP位址。當前,大多數IP位址都是在第四代網路協議,也就是IPv4上運行。IPv4採用32位元系統,總計可提供43億個唯一IP位址,這個數量的IP位址在2010年2月就已分配完畢。隨著每天不斷有新設備接入網路,IPv4現已嚴重超載。
因此,只有借助網路位址轉譯技術(NAT),才能使更多設備連接至網路,這種技術可將一個IP位址,複用轉換成另一個,從而提供更多可用的IP位址空間。
儘管事實證明,NAT確實可以有效地避免IP位址耗盡,但它卻無法滿足物聯網發展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網路營運商開始積極推廣IPv6的普及,長度為128位元的新協議,可提供多達3.4×1038個設備位址。該新協議不僅可為物聯網的發展(包括‘智慧微塵’應用)提供充足的IP地址,還可提供增強的安全性及網路管理功能。
儘管IPv6具備諸多優勢,但據谷歌2014年12月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全球94%以上的網路流量,仍然由IPv4發送。物聯網技術要取得成功,IPv6的普及率,勢必要進一步提升。
3. 無線協議選擇
www.tcpipguide.com |
儘管IPv6具備諸多優勢,但據谷歌2014年12月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全球94%以上的網路流量,仍然由IPv4發送。物聯網技術要取得成功,IPv6的普及率,勢必要進一步提升。
3. 無線協議選擇
除了缺失標準化架構,設計工程師還面臨選擇難題,他們需要從大量的連接技術當中,挑選出最適合的方案,應用到物聯網設備當中。
是選擇開發專用解決方案,還是直接採用藍牙等標準化技術,二者之間的權衡,歸根究底在於所需的基本功能。高度專業化的功能,可能需要開發專有實現方案,這就會直接限制OEM供應商,提供的可用產品選擇;但同時它也有有利的一面,由於專用無線平台可能是專門針對應用而訂製開發,這有利於縮小軟體的佔位元空間。
www.rfidc.com |
4.提供電源
放棄使用Wi-Fi為物聯網的應用,帶來了另一個問題:如何才能為大量可擕式網路連接設備提供充足電源?為了充分發揮物聯網的潛能,接入網路的各種設備,需要逐漸實現自我維持功能。隨著物聯網的迅速擴展,它所連接的嵌入式感測器即使不到數十億,也有數百萬件,這樣一來,定期更換每台設備的電池幾乎不太現實,因此我們要使每件感測器,都能夠利用其周邊環境中的各種當地元素,如震動、光、氣流等進行自主發電。
雖然奈米發電機初期發展比較緩慢,但其近期發展卻是有目共睹,其能源效率增長近40倍。通過EnOcean與 Perpetuum等業界企業的努力,奈米發電技術現已可以將微弱的震動,甚至人體走路的踩踏等,各種能量轉化為電能。
儘管如此,我們仍需克服許多難題,才能最終真正解決能源消耗的問題。由於全球預期將迎來500億台連接設備,我們迫切需要開發靈活的可再生能源。
5. 隱私性
儘管如此,我們仍需克服許多難題,才能最終真正解決能源消耗的問題。由於全球預期將迎來500億台連接設備,我們迫切需要開發靈活的可再生能源。
5. 隱私性
物聯網對個人權利和個人隱私的影響,一直是備受關注的話題之一。由於物聯網可能會造成入侵式行銷及企業監控,曾經激起廣泛大眾對物聯網的極度不認可與不信任。因此,若業界想廣泛推動消費級應用,物聯網設計師就必須確保維護用戶的個人隱私,從根本上說,也就是確保不辜負用戶的信任。
從設計的角度來看,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方式,是確保物聯網產品能夠真正為大眾的生活帶來有形價值。只要設計出切實有用的應用產品,而非只是製造新奇噱頭,物聯網行業便可為終端使用者提供真正實用的產品。
從設計的角度來看,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方式,是確保物聯網產品能夠真正為大眾的生活帶來有形價值。只要設計出切實有用的應用產品,而非只是製造新奇噱頭,物聯網行業便可為終端使用者提供真正實用的產品。
因此,物聯網設備資料獲取,應該做到盡可能透明,並應採用適當的管控,和安全措施以保護使用者的資料。 這些管控措施的基本內容,最初在2009年歐洲委員會的一項報告中進行過概述,該報告邀請了聯盟成員國,對網路連接設備的設計與運行,提供指導意見。
這些指導方針突出強調了對物聯網設備的幾點要求,包括:能夠主動防禦攻擊、使用經認證資料、對收集的資料實施適當的存取控制、對用戶端隱私提供高級別保護等。物聯網專業設計師及業餘愛好者,在嘗試開發全新連接設備時,必須充分考慮所有這些特性。
要想在2015年確實實現物聯網的普遍應用,必須解決當前面臨的一系列難題,本文只是提及其中的幾項。雖然其中的一些難題,將由政府部門和行業組織負責解決,但全球設計師和業餘愛好者,已經遇到了許多問題。
要想在2015年確實實現物聯網的普遍應用,必須解決當前面臨的一系列難題,本文只是提及其中的幾項。雖然其中的一些難題,將由政府部門和行業組織負責解決,但全球設計師和業餘愛好者,已經遇到了許多問題。
這也是物聯網在設計社區如此令人關注的原因,他們不僅期待成功背後的巨大利益,也樂於享受它帶來的諸多挑戰。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