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注重短期收益?主流智慧投顧本質上是短期投資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20年5月27日 星期三

What's the best stock investing strategy? | Charts that Count


注重短期收益?主流智能投顾本质上是短期投资

智慧投顧(Robo advisor)被認為是 Fintech(金融科技)領域最具顛覆性的技術之一。不過技術雖然對金融服務,會造成一定影響,但投顧要成為一種新模式,還需要靠其投資建議的品質來決定。

最近的一份研究表明,主流的智慧投顧存在投資建議,與用戶需求錯位的問題,而且與投資者預期的不一樣,它們更像是短期的投資方案。

兩位研究者 Stephen J. Huxley和John Y. Kim分析發現,智慧投顧的資產配置效果,與短期股票資產組合更一致。




當把時間分割(指預期的投資週期)納入評估中時,智慧投顧為「穩健」投資者推薦的股票資產,與1-3年投資週期的投資組合有最強的關聯。

從時間分割的角度看,短期並不意味著頻繁交易,而是指組合會主要包括短期內收益,可能更好的股票資產類別,當然這忽略了長期收益更好的可能。而多數財務顧問都會強調,終身規劃應該關注長期效益。

前提假設
投資策略中的一個考量指標是時間。但以此公平地評估智能投顧的投資表現,是件很難的事,尤其是在它才出現不久,沒有多少歷史記錄的時候。多數機器投資策略都過於新穎,沒法進行有效比較。

不過值得欣慰的是,智慧投顧公司往往會公佈投資組合中的分配和基金情況。

而且配置雖然會變,但比較穩定,2016 年與 2015 年任何資產類別的變化,都不過幾個百分點而已。2017 年或許會再變化一點,但總體上可以看出,智慧投顧的資產配置方法是戰略上,而非戰術上的。

投資組合的穩定,以及各種資產類別,在過去 30 多年的記錄,也讓在更長的時間週期中,分析智慧投顧投資組合的表現,變得可能。

Huxley 和 Kim 的比較還有一個前提,即智慧投顧的用戶年齡,通常在40歲以下(在美國這算是事實),並假設投資目標是為退休做準備,即更關注長期投資收益。

當然,另外一點值得考慮的是,各家公司的風險評估量表能切實反應用戶的風險偏好,不過這也只能作為前期假設。

數據來源
Huxley 和 Kim 研究的目的,是調查在投資者要求長期財務規劃的場景下,智慧投顧推薦的資產配置狀況。他們比較了 Betterment、Motif、Schwab和Wealthfront 這四家公司智慧投顧組合中的股票資產,投資的目標時間週期是 1 到 40 年不等。數據的時間跨度是過去 31 年(1985-2015),投資者類型假定為「穩健」型。

對於投資標的,其中一個智慧投顧是約 50% 為股票,其它三個則是約 70% 到 80% 為股票(包括少量商品期貨,房地產信託基金 REITS,以及黃金),而且只有股票和這些所列的資產配置會被納入分析範圍。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樣可以在不同投顧的推薦中,進行近乎等價的比較。而且,投資組合中的股票部分,通常會是整體收益增長的長期驅動力。

時間分割則是用到了數學編程的方法,為1、2、3,直到 40 年的持有期限選擇資產配置。最終分析出來的股票模型分成了四個時間週期:1-3 年、4-6 年、7-15 年,以及 16-40 年的投資週期。各投資週期的資產組合方式,則來自Huxley和Kim的另一項研究

分析結果
結果發現,投顧們推薦的投資組合與標準普爾 500 指數的表現沒什麼區別,沒有更好也沒有更差。不過所有投顧都有一個共同點:本質上屬於短期投資。

在資產配置中,他們的組合與 1-3 年的短期股票投資組合的相關性最高,而非長期投資組合。具體分析結果如下。

靜態投資
下圖展示的是智慧投顧的靜態投資(static case)結果,即在最開始的 1985 年投資 1 萬美元,直到最後的 2015 年都不追加投資也不提現(股票所得分紅的注資除外)。

結果會與各投資週期,和標準普爾 500 指數的結果進行比較。可以看出,各投顧的收益表現與標普 500 指數沒什麼區別。

注重短期收益?主流智能投顾本质上是短期投资
圖一,靜態投資情況下各智能投顧、投資週期與標準普爾500指數收益的比較

下圖則是圖一中各投資組合的累積結果。可以看出,以藍色標識的智能投顧們表現區別不大,其中兩個的表現比標普略好,兩個略差。更重要的是,圖中顯示出投顧們的穩健投資組合與 1-3 年投資週期的組合更為相近。換言之,投顧們更像是在做短期投資,雖然調查中投資組合都是為長期投資而設計的。

注重短期收益?主流智能投顾本质上是短期投资
圖二,各投資組合的累積收益結果

圖一中的數據,還可以用來做各智慧投顧與各投資週期的相關性分析。與圖二所表明的一樣,下圖也說明 1-3 年投資週期與智慧投顧的平均正相關性最高,為 0.51。

4-6 年投資週期的平均相關性為零,7-15 年與 16-40 年投資週期的相關性則為負。這再一次說明,智慧投顧的投資組合,似乎是為短期投資而設的。

注重短期收益?主流智能投顾本质上是短期投资
圖三,各智慧投顧與各投資週期的相關性分析


動態場景
下圖則是動態場景(Dynamic case)下各投資組合的表現,即每年追加投資 1000 美元。第一筆追加投資是在 1985 年底,以後每年都是年底追加。最終結果顯示,結論與靜態投資類似,智慧投顧們與 1-3 年及 4-6 年投資週期的表現更相近。

注重短期收益?主流智能投顾本质上是短期投资
圖四,動態場景下各投資組合的累積投資表現

綜合結論就是,如果一位穩健的投資者,按智慧投顧的建議,進行投資,在 31 年後所得收益,比不上專為長期投資設立的投資組合。

智慧投顧都會根據風險偏好量表的結果,為用戶推薦最優的投資組合。但前提是量表真實有效,而結果也確實令人失望,部分公司的量表,甚至不過問下用戶準備何時退出投資。智慧投顧的建議,與用戶財務規劃的錯位,會導致不必要的損失。

在美國,智慧投顧的用戶一般是 30 多歲到 40 歲出頭,這類用戶通常持有長期投資目標,為的是養老。所以,他們預期的投資組合也應該是長期導向的。

如果智慧投顧公司的風險量表夠精准,能測量出用戶的風險偏好的話,那就說明投資推薦存在問題。而如果量表不如想像中有效,那又出現智慧推薦與用戶偏好不相匹配的問題,這或許是投顧們應該首要解決的問題。

想瞭解 Huxley 和 Kim 研究的詳細情況,可以前往這裡。422170908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