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 大數據對於教育:真正實現因材施教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9年4月29日 星期一

Smarter Education: 
The Rise Of Big Data In The Classroom




leiphone 算盤子



無論你是在千禧年出生,還是在嬰兒潮時期降臨這個世界,今日的課堂與我們兒時的課堂相比,已經非常不同。

今日的小孩一上學就有平板電腦或者筆記型電腦,很多小孩拿到電腦時甚至還不能識字。一些國家為了讓學生適應基於電腦的標準化測試,要求二年級的學生必須具備每分鐘輸入60個單詞的能力。現在的小孩上學前就已經有姓名、住址、出生日期、醫學和行為記錄等數位記錄。

在課堂上應用技術和大數據的設想已經成為現實,並且正以非常快的速度在發展,快到我們都無法預測未來幾年內,孩子們接受的規範教育將會變成怎樣。這是我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大數據的又一證據。但當這個事情,發生在我們孩子的教育上時,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形成回饋循環和大數據在教育中的益處
就教育而言,最重要的地方一直都是形成回饋循環。教師提出一個問題,然後學生嘗試去解決問題。從學生嘗試解決問題的行為中,教師可以發現學生理解了哪些內容,以及哪些內容是不理解的然後再基於此對教學行為,作出相應的調整。同樣的,學生在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能加深對問題的理解。

這個循環在一對一,或者是師生人數比率較低的情況下,非常有效,但是當學生數量過多,同時不同學生之間的水準存在差異之時,要想創建這種有效的循環,就變得異常困難。這時大數據和技術就可以發揮作用了。

任何一名教師,都可以帶著學生學一門課程,但是要做到對每個學生具體的問題進行精準定位,就沒有那麼容易了,尤其是在班級學生數量較大的情況下。一家名為Knewton的大數據公司,開發了一個數位平台,該平台分析了幾百萬學生(從幼稚園到大學)的學習過程,並基於這一分析,來設計更加合理的測試題目,和更加個性化課程目標。

該公司與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建立了合作關係,開發出了K-12階段的個性化數學課程,同時還與法國創業公司Gutenberg Technology一道,開發了智慧數位教科書。

簡單來說,這些課程和教科書,能夠適應每個學生的差異。該程式可以根據學生的表現,判斷當前的題目的難度是否過大,是否太容易,還是剛剛好?然後,基於判斷即時的改變題目的難度。

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來控制學習進度,而不會受到周圍其他學生的行為的影響。然後,系統會給教師一個回饋,告知哪個學生在哪個方面有困難,同時給出全班學生的表現的整體分析資料。

那麼,這種教學方法有什麼缺點嗎?


大數據教育的阻礙
與其它所有使用大數據的應用一樣,在教育中使用大數據,也有人表示出不理解和擔憂。人們最常擔心的問題就是資料洩露,而且這種事情已經發生過了。

2009年的時候,美國田納西州的一個學區,由於疏忽,將18000名K-12階段學生的姓名、住址、出生日期,和完整的社保號碼,暴露在了一個不安全的伺服器上,而且整個過程持續了數月。

人們的另一個擔憂是,這些資料會像以前學校曾經使用的神秘的「永久性檔案」一樣,一直伴隨學生的整個教育生涯。畢竟,一個學生在小學時被標記為「搗蛋鬼」,並不代表他上了中學之後還是「搗蛋鬼」,反而可能會變成另外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人。

但是,由於他的數位檔案裡依然標記其為「搗蛋鬼」,學校當局和老師,可能會基於這個過去的評價,來對待已經改變的學生,這顯然不合適。

另外一些團體還擔心,這些學生的資料將被用於商業行銷。理論上講,學校和大數據軟體發展商,確實可以在特定的領域,向學生精準投放個性化廣告。或許,學生寫了一篇關於棒球的論文,然後就會收到關於當地棒球比賽的門票廣告。


教師角色的轉變
所有涉及資料的領域,從財經到零售業都會遇到這些擔憂和阻礙,但是在教育領域使用大數據,還有另外一個問題——教師角色的轉變。隨著越來越多的技術,和資料應用投入的教學中,教師的角色也應該隨之發生轉變,即由教學角色向資料驅動的管理角色轉變。然而,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過程。

優秀的教師選擇成為教師,主要是因為他們熱衷於教育學生。他們喜歡看到學生理解了一個問題之後,兩眼放光的樣子。他們也喜歡學生沉浸在一個知識點的時候,釋放出的熱情。

不幸的是,這些優秀的教師,對於讓演算法接管這一切感到不樂意,他們也不願意做一些資料登錄和管理工作,雖然這一切或許最終都能幫助學生走向卓越。

因此,大數據和技術,或許並不是解決教育問題的靈丹妙藥。我相信,我們應該開發出一些應用,來輔助優秀的教師進行教學,而不是用大數據和資料分析替代他們。最終,理解和應用資料及其分析過程,將像在其他行業一樣,讓學生和教師都從中獲得益處。

不知道各位如何看待這個問題,我們應該用資料記錄,和分析學生在課堂上的一切表現嗎?還是我們應該保持傳統教學方式,讓大數據靠邊站?131150127
按此回今日3S Market新聞首頁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