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pan's 1st AI unmanned convenience store
來源:日本物语 作者:Seamo Tsai
2018 年過去了,關於「無人便利店」 的已經遠遠不像之前那麼熱鬧了,但是,這個事兒總要給出一個答覆,或者是推論。
「無人便利店」到底值得做嗎?會不會像「小黃車」 一樣只是站在風口的豬,等這陣風撤離了就留下無盡的蕭索呢?
日本擁有「無人便利店」的最佳土壤
1973年,日本伊藤洋華堂公司(Ito Yokado) 與美國南方公司簽訂地區性特許加盟協議,日本第一家7-ELEVEn在東京都江東區正式開業,標誌著日本便利行業的正式開始。
僅僅用了短短的四十多年,即便再偏僻的鄉鎮也有產品齊全、服務優良的便利店,據不完全統計,日本特許經營協會發佈截止至2017年12月底,日本擁有55322家便利店 ,在日本,便利店已經超過超市,成為日常用品銷售比例最大的零售模式 ,電商在日本依然沒能像中國一樣佔有一席之地。
簡單的概括日本便利店的特點就是「雨後春筍」和「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
眾所皆知,在日本,最佳實踐就是全家、羅森、711 ,這些在日本如毛細血管里的營養組織般的存在,全天24小時不間斷的為日本社會默默地輸送養料。
日本總人口1.2億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人均GDP世界前十以內,主要是國民受教育程度極高,擁有極其豐富的便利店管理經驗,然而以主打「實體店」和「小型化」為主的「無人便利店」在日本也只是「雷聲大雨點小」 。
例如前段時間在東京JR赤羽站內試運行的AI無人商店 ,將「無人便利店」的概念炒熱後,之後就沒再掀起大的波瀾了。
「無人便利店」無了誰?
個人並不看好無人便利店,從「無人便利店」在日本的無人問津,可以看出,「無人便利店」並沒有以一個高科技的面目,長期的存在於人類社會中,而是以「丟失靈魂」 為代價而存在的。
「高科技」沒有能夠讓「無人」高於「有人」,就在於,這項發明可能對於「人力」沒有清楚的認知,覺得「便利店」是因為「人力消耗」,它本可以發展的更好,殊不知,「便利店」是依靠「人力」,「人」才是便利店的靈魂,永遠不是商品 。
我們可以算一筆「清楚賬」 ,都說零售行業的人力成本高,那估計是沒有單獨將「便利店」作為一個「獨立個體」 抽離出來造成的。
日本的7-ELEVEn,是全世界最大的便利店連鎖品牌,它的總人工成本只佔總營收的1.8%,店面租金佔據總營收的3.4%,也就是說店面租金,加上人工成本,佔據總營收不到5%, 可能在有些經濟發達的地區,的確面臨著人力成本上漲的趨勢,但基本上不太會因為人力成本上升而苦惱。
如果說有些便利店行業,還在拿人力成本上漲來說的話,即便是轉型成為「無人便利店」照樣會經營不下去,問題絕對不在人力成本上,多半是其他的原因導致的 。
你說,我們便利店就在乎這兩個點的人力,我想徹底砍掉可以嗎?的確可以,但是算了一筆「糊塗賬」。
去過便利店的所有人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小傷口破了皮開始流血,不需要去醫院,但是急需一個OK蹦,附近就有一家便利店,找了半天找不到,這個時候店員的存在就相當重要。
既然目標緻力於徹底砍掉人力,那麼和人有關的一切活動都要取消掉,因為便利店不光是收銀和擺貨,需要保潔、檢查補貨情況、檢查食品日期避免食物中毒。
另外,便利店會被一些小偷小摸盯上,是十分正常的現象,這還是有人的情況,如果小偷盯上了「無人便利店」,偽造了一些購物卡和二維碼進行消費盜刷 ,這樣的手法會更加可怕。
便利店覆蓋早就過飽和
在日本很早就有「便利店五萬家飽和論」 的說法,即本土只能容下5萬家的便利店,這是經過嚴密計算後得出的結論。
基本上在日本本土上,多出的五千多家便利店,只是去彌補「應急」的漏洞,從牙縫中分食物,因此對於現如今的便利店來說,輻射範圍基本上就是以「街區」為單位的,每天的人流量早就成為了「定數」 ,絕對不會出現大幅度波動。
而「無人便利店」誕生的理念就是:拿了就走,走了自動付賬,減少顧客的「存留時間」,以此來提升客流量。
「無人便利店」的這一理念,從總邏輯上來看就已經錯了,客流量根本不會因為付款快捷而增多,依照輻射範圍來看,基本上就是「定量」了。
還有人搬出了「無人便利店」理貨員的概念,即一個理貨員能夠服務近三十家便利店,這樣的確可行,但數據過於龐雜,如果出現食品安全的問題 ,這可是這一個理貨員,所遠遠不能承擔的責任 ,那如果理貨員雇用過多,是不是能夠歸為「有人便利店」呢?
所以,「無人便利店」的願景,不能是朝向「無人」為奮鬥目標,而是典型的「小而美」的日本便利店,才是奮鬥目標。
以日本全家為例,全家平均在店就二個人,這兩個人沒有明確的收銀員和理貨員的區別,而是這兩個人並肩戰鬥,有什麼活就幹什麼活,靈機應變,負責起瑣碎的收銀、理貨、做鮮食、做熟食、打掃衛生、做廣告、整理貨架、檢查日期等等一切事物 ,真正的做到「化零為整」 。
「鮮食」難以「無人」
許多「便利店」主打的便利就是能讓上班族能夠吃到物美價廉的「中午飯」或者是茶歇時間的「點心」。
而且每家便利店的特色不一樣,比如全家的關東煮,羅森的可樂殼,711的吸冰樂 。
「無人便利店」就面臨「鮮熟食業務」的困擾,「無人便利店」無法為大家提供「鮮食業務」,因為只要有「鮮食」就需要有人來負責食品安全問題,如果需要有人,「無人」將不可能,如果壯士斷腕砍掉「鮮食業務」,那根本無法與其他「普通便利店」抗衡。
「打掃」更得有人
放上一張乾淨到潔癖 的「日本便利店」,地面都能反光,和鏡面一樣。
對的,便利店店面的保潔相當重要,等同於「食品安全」,如果是保潔不過關,導致生蟲,爬出蟑螂等問題,那就等同於關門了 ,而對於店面的保潔和食物檢查日期一樣重要,這是時時刻刻都需要注意的「大問題」,如果沒有專門的人加以看管,將是一件非常「失算」 的決定。
「無人便利店」技術比人工費便宜嗎?
問題來了,現在的「無人便利店」真的比人工費便宜嗎?
這事兒不一定,單從無人便利店中每個商品都要貼上的RFID標籤 來看,每張RFID標籤的成本為0.3元 ,而每張高頻RFID成本是1元 。
這樣高的單價,便利店根本用不起,超市賣大件的也用不上 。
綜上,關於便利店,許多人一直將它劃歸為「零售業」 ,或者乾脆在「無人便利店」來臨之時暴力的將之劃歸為「倉儲業」 ,其實這與便利店誕生的初心是剛好背道而馳的。
日本便利店無論多小的門面,會耐心、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客人,仔細分析每一個月的貨物銷量情況,以應對下個月的物品情況,每天給員工開早晚會,及時的收到用戶的反饋。
如果說要給日本便利店定義一個行業,我更希望將其劃歸為「服務業」和「文化業」 ,這一點恐怕是只有被譽為「精神食糧」的圖書館才能做到吧!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