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聯網關鍵技術及其發展趨勢分析

Introduction In-Vehicle-Networking


Netgear XS716E 16埠 10Gb 簡單網管交換器 SWITCH


來源:颍依聊车


  

隨著汽車工業的飛速發展,目前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車聯網時代。車聯網(Internet of Vehicles)是引申自物聯網,是以車內網、車際網和車載行動互聯網為基礎,按照約定的通信協議和數據交互標準,在V2X(X:車、路、行人及互聯網等)之間,進行無線通訊和資訊交換的大系統網路,是能夠實現智慧化交通管理、智慧動態資訊服務,和車輛智慧化控制的一體化網路,是物聯網技術在交通系統領域的典型應用。

車聯網也是結合互聯網及行動互聯網,運用綜合性技術進行創新整合的一個龐大生態系統。現在的車聯網正在進行7個方面的技術創新。

1 融合多傳感器資訊技術
車聯網是車、路、人之間的網路,車聯網中的技術應用主要是車的傳感器網路和道路的傳感器網路。車的傳感器網路又可分為車內傳感器網路和車外傳感器網路。

車內傳感器網路,是向人提供關於車的狀況資訊的網路,車外傳感器網路就是用來感應車外環境狀況的傳感器網路,道路的傳感器網路是指用於感知和傳遞,道路的資訊的傳感器,一般鋪設在路上和路邊。

無論是車內、車外,還是道路的傳感器網路,都起到了環境感知的作用,其為「車聯網」獲得了獨特的「內容」。整合這些「內容」,即整合傳感網路資訊,將是「車聯網」重要的技術發展內容,也是極具特色的技術發展內容。

透過在一定準則下對電腦技術這些傳感器,及觀測資訊進行自動分析、綜合以及合理支配和使用,將各種單個傳感器獲取的資訊冗餘,或互補依據某種準則組合起來,形成基於知識推理的多傳感器資訊融合。

2 開放智慧車載終端系統平台
當前,很多車載導航娛樂終端並不適合「車聯網」的發展, 其核心原因是採用了非開放的,不夠智慧的終端系統平台。使用不開放、不夠智慧的終端系統平台,是很難被打造成網路生態系統的。

目前車聯網的用戶終端包括IOS系統、Android系統等,車聯網的終端系統平台,必須能搭載與Adroid、iPhone平台載體, 如:iPhone、iPad、Adroid手機、Adroid導航儀、Adroid平板電腦等,只有開放的系統平台,才能更好的為用戶服務。

按照目前的形勢來看,Google Android也將會成為,車聯網終端系統的主流操作系統,而那些封閉式的操作系統,也許目前發展不錯,但最終會因為開放性問題發展遭到限制。

车联网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3 自然語音辨識技術
駕駛環境的特殊性決定了車聯網時代人機交互不能用滑鼠、鍵盤,手機觸控螢幕,而語音交互的安全便捷,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人機交互的最佳方式將是車聯網發展的助推器。

成熟的語音技術,能夠讓司機透過語音,來對車聯網發號施令,能夠用耳朵來接收車聯網提供的服務,這是更適合在車這個快速移動空間中體驗的。

成熟的語音辨識技術依賴於強大的語料庫及運算能力,因此車載語音技術的發展本身,就得依賴於網路,因為車載終端的儲存能力和運算能力,都無法解決好非固定命令的語音辨識技術,而必須要採用基於服務端技術的「雲辨識」技術。

將大量的語音辨識數據進行收集和計算,依託網路計算技術,構建基於行動互聯網環境下,獨特的車音網語音平台引擎,實現多種語言甚至方言的辨識。

4 雲計算
車網互聯在產品中引入雲計算,一方面可以實現業務快速部署,可以在短期內,為行業用戶提供系統的Telematics服務另一方面,平台有強大的運算能力、最新的即時數據、廣泛的服務支持,能夠對於服務起到強大的支撐作用。

比如,傳統的導航均是基於本地的數據,只是一條靜態的道路,基於雲計算的「雲導航」則可以實現「即時智慧導航」。雲平台會按照用戶的需求,考慮到實際的路況和突發事件等因素,即時調整規劃,保障用戶始終掌握最符合實際、最便捷到達的路線。

車聯網和互聯網、行動互聯網一樣,都得採用服務整合,來實現服務創新、提供增值服務。透過服務整合,可以使車載終端,獲得更合適更有價值的服務,如呼叫中心服務與車險業務整合、遠端診斷與現場服務預約整合、位置服務與商家服務整合等。

5 LBS位置服務
LBS有傳統服務和新型服務兩大類。傳統服務以整合服務產業鏈為主,提供的服務基本上以導航為主,也包括服務位置資訊搜索(餐館、娛樂、加油站等)、資訊推送、天氣提醒、汽車服務資訊等,以靜態的或者單向的資訊為主。

新型服務則在應用的基礎上,結合海量用戶的行動互聯,透過車聯網社區,形成諸多更具互動性的應用,比如位置資訊的共享、自定義交通資訊生成、用車經驗交流、基於位置的優惠資訊提供等,按照用戶的需求和技術的發展,不斷向周邊延伸。

從而讓固有的服務逐步具備自我革新的生命力,為用戶的工作、生活、娛樂帶來更多便利。

车联网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6 通信及其應用技術
車聯網主要依賴兩方面的通信技術:短距離視訊通信和遠距離的行動通信技術,前者主要是RFID傳感設別備,及類似WIFI等2.4G通信技術,後者主要是GPRS、3G、LTE、4G等行動通信技術。

技術發展重點主要是這些通信技術的應用,包括高速公路及停車廠自動繳費、無線設備互聯等,短距離無線通信應用及VOIP應用(車友在線、車隊領航等)、監控調度數據包傳輸、影像監控等行動通信技術應用。

7 行動互聯網技術
當智慧手機上的各種應用,鋪天蓋地而來的時候,用戶也不再滿足於車載系統上,只具有基礎的導航功能,而是需要如同智慧手機一樣支持行動互聯網的產品。

在車網互聯的終端上,導航只是眾多應用之一,還有很多針對基於用戶位置的其他應用,比如車友會、突發事件上報等,另外還可以按照需求,自由安裝微博、微信、米聊、各種遊戲等應用,滿足用戶與汽車生活相關的所有應用需求。

當然,車聯網與現有通用互聯網、行動互聯網相比,其有兩個關鍵特性:一是與車和路相關,二是把位置資訊作為關鍵元素。因此需要圍繞這兩個關鍵特性,發展車聯網的特色互聯網應用,將給車聯網帶來更加廣泛的用戶,及服務提供者。
筆者認為,未來的車聯網,必將重點展開上述技術和應用,今後實現車聯網的汽車,將能整合全球定位系統(GPS)導航技術、車對車交流技術、無線通信及遠端感應技術,透過對即時交通資訊的分析,自動選擇路況最佳的行駛路線,從而大大舒解交通堵塞。透過使用車載傳感器和攝影系統,感知周圍環境,在遇到障礙物或者行駛條件發生變化時,能夠做出迅速的調整。

同時,透過車內簡單的無線網路介面,乘客可和外部世界輕鬆溝通。相信融合了這些技術,車聯網的發展會走得很快、很遠。

.通路為王仍是安控企業正確打法


0705智慧城鄉應用交流活動 3S Market 特別邀請到 VIVOTEK 晶睿通訊董事長陳文昌,分享晶睿在全球 City Surveillance的合作經驗



康橋科技 —— 白光攝影機專業廠商!




通路作為企業最重要的資源之一,直接影響企業的行銷績效和經營穩定性,從而影響企業持久競爭優勢的確立和保持。

暢通的銷售通路可以保證產品順利進入市場,反之通路障礙會影響企業市場運作。對眾多安控企業和行業通路研究顯示,「銷售通路瓶頸」問題,是限制企業發展的普遍問題。


由於安控行業屬於專業工程領域業務範疇,各廠家競爭的重點,在於項目運作和針對性品牌推廣。相對於其他快速消費品行業,安控行業注定將更多的競爭手段,透過通路得以實施。

「行銷為本,通路為王」這句話,充分的體現了通路對安控行業的重要性。如何能夠找到適合自身品牌特點的通路模式,建立並培養長期的通路夥伴,提高產品的通路覆蓋率,使通路能夠透過自身的快速發展,帶來業績的提升,更大範圍的維護和開拓客戶關係,是目前安控行業必須思考的問題。


安控行業的通路現狀
隨著安控行業發展步入新時期,安控廠商的壯大,及互聯網的發展,使得傳統的通路由總代向扁平化發展,根據a&s Research調查顯示,廠商透過直銷/分公司的通路銷售佔比52%,傳統的經銷及代理模式,在廠商銷售通路中佔據22%的比例,廠商直接銷售給整合商/工程商/終端用戶的比例,正逐漸拉大與傳統通路的距離。

當下,通路商出現兩大分化,第一類仍然是賣產品,哪怕是做整合項目,也以產品為中心。在產品導向的價值鏈上,從設計、研發、採購、生產,到物流、分銷,每一個環節都是廠商主導的,由於這種價值鏈是生產導向的,附加值不高,所以,廠商的利潤是在每一個環節上擠出來的。

理論上,產品化程度越高、規模越大,利潤越高。但隨著產品同質化、價格透明化和市場競爭的加劇,這種模式的利潤是急劇下滑的,不僅廠商沒利潤,通路商更沒利潤。

另外一種則拋棄鋪貨式模式,利用自己的資源和客戶,尋找項目和適合的合作夥伴,向整合商和工程商轉型。簡單地說就是賣解決方案

解決方案價值鏈與產品導向價值鏈不同,它從客戶的行業洞察、需求調研開始,到整合研發、整合行銷、一體化交付,再到售後服務,每一個環節都會直面用戶,廠商跟通路商是真正的合作夥伴關係,大家共同為用戶滿意負責,所以它的每一個環節都是增值的,最終實現的是三方共贏


安控企業如何做好通路建設?
順應趨勢選擇符合自身規模的通路
目前的安控市場銷售模式悄然多樣化:廠家直銷模式和本地模組批發銷售兩者並存。也導致大批量客源就近調貨,從中能獲取更優的價格,以及更有保障的售後服務。

在這樣的一種形勢下,倒逼著企業要完善渠道,從而進一步貼近市場。但如何完善通路,也需根據企業自身需要來選擇方式,一定不能盲目跟風。

同時,也不能一味關注量的擴張,盲目追求品牌賣場、增加銷售網點的數量,而忘記安控產品真正的買家是顧客,而不是經銷商,忽略加強終端的管理和服務,市場銷售得不到改善,市場佔有率上不去,企業很難真正「強大」。


通路下沈
所說的「通路下沈」不僅限於一線向二線、三線,城市向鄉鎮的下沈;隨著民用安控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安控企業可以借鑒快消品「最後一公里的爭奪」銷售策略,在目標客戶出現,並形成咨詢與購買行為的地方,建設通路終端,主動向客戶靠攏,而不是僅限於在現有的通路商裡面選擇

打造品牌
通路開拓,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安控企業想與有實力的經銷商合作,企業自身得有過硬的產品和品牌,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企業的產品、品牌不過硬,沒有競爭力,就不足以吸引知名經銷商的合作

特別是現在,安控行業的廠商和通路商的角色正發生變化,通路商在對廠商的依賴性越來越強,面臨日益嚴酷的競爭趨勢,通路商也在挑選優秀的品牌。

通路商對廠商的品牌要求,其實也就是安控市場和工程商,對廠商的要求,在目前安控市場日漸繁榮、市場日漸細分和個性化的情況下,沒有一定的實力,根本就無法在激烈的市場求得生存,更何況是贏得知名通路商的青睞,無法獲得工程商和行業用戶的支持。

因此,對於廠商來說創新產品和技術、樹立良好的口碑和形象至關重要,通常廠商會利用展會、論壇、巡演等方式,與各地的通路商和工程商進行交流,達到樹立品牌形象的目的。


滿足解決方案提供商的現實需求
在安控解決方案快速發展的大勢下,安控通路企業也或將面臨變革,通路企業面對的客戶群體正在發生變化,在安控工程企業、系統整合企業等客戶基礎上,安控解決方案提供商,或將成為通路企業的重要客戶。

而解決方案提供商是由廠商、工程商和系統整合商,以及廠企業發展形成的,對安控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異。

因此對於安控通路企業而言,如何滿足不同類型安控解決方案提供商的現實需求,與之建立長期合作的夥伴關係,將成為企業未來發展的重點。



結語:
新興技術飛速發展,生物辨識技術、機器人、增強現實等先進技術逐漸普及,將再一次衝擊安控通路,顛覆現有通路現狀。

未來安控通路遠景,將融合更多新技術,人與空間完全數位化,交互將會更加智慧與自動化,實體空間向超強交互中心轉變,客戶對商品、服務的挑剔,將達到無以復加程度。

安控企業不能只停留在思考階段,迫切需要立即行動,應對快速演變的市場。







.挪威研究人員聲稱鋰離子電池有了突破

This New 'Perfect' Battery Has Experts Stumped


多款PoE交換器給您更多選擇









來源昨日美股


By Steven Hanley From Cleantechnica


之前我們聽到的故事,是韓國現代公司投資了美國的一家固態電池公司IonicMaterials。今天,我們有了個未來的新聞,剛出爐的來自電池領域最前沿。

挪威的能源技術部(IFE)的研究人員,在基勒宣佈他們已經找到一種完美的方法,可以用矽來替代鋰離子電池中常用的石墨。

據研究人員稱,這一髮現將使得電動車可以續航,輕鬆超過600英里。「你可以說我們已經找到了那個未知元素,這裡有著巨大的潛力。也是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都在努力創造的東西」IFE的研究主管ArveHolt,在一份BergensTidende上,發表的報告中說道。





純矽有著十倍於石墨的容量,但比石墨損失能量要快。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一種方式,可以把矽和其他元素,進行混合製造一種穩定且持久的陽極,這樣容量比傳統的石墨陽極,高出三到五倍。

Kjeller創新工作室的Laura Brodbeck,致力於將這種技術進行商業化。她說新技術正準備,送去給材料生產商和電池生產商測試,看是否能夠成功的商業化。

「要有效抵達消費者,新的材料和電池技術,必須在規模化工業生產下能夠製造的出來。這是我們和合作方共同努力的方向。」Brodbeck這麼說,但是她拒絕透露參與測試的是哪幾家公司。

她還確定的說,挪威的公司像其他國家的公司一樣,對這個項目有興趣。「Kjeller創新工作室和IFE,正在積極的合作,將這項技術盡快的應用於產業化,我們的目標是要和更多的參與者,共同來推動這項技術。」





「我們已經在實驗室環境下進行了測試,效果非常好。現在我們也收到了,來自研究委員會FORNY2020項目的支持,我們將與國際的同行們共同測試,來見證這技術的產業化進程。我們的項目將重點聚焦於把新材料引入市場。我們給項目起名叫‘SiliconX’,這也會變成一個讓人興奮的工作,尤其和Kjeller創新工作室共同為了這麼大的目標而努力。」項目中的一個研究員MarteO.Stake說道。

挪威科技大學材料技術系的AnnMari Svensson教授,發現這項研究的結果很有趣,但也表達了一定的擔心。

「他們已經做到了完美的結果,但是要說到這種研究的工業化問題,成本才是關鍵。很有可能是可以做出,比市面上的電池更好的產品,但是有可能成本失控,而導致根本沒人買單。」

不管怎樣,這樣的故事是激動人心的。但我們恐怕離能夠在當地的AutoZone商店,買到這些電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你幾乎可以感覺到,電池技術的發展速度,現在可是每時每刻都在加速。我們確實生活在一個有趣的時代!





.一文讀懂「智慧物流」

Market Spotlight - Smart Logistics 2018: 
M&A Trends Fueling the Product Delivery Race







來源:UTEC瞬移达



一文读懂“新物流”
  
一、引言
伴隨第二次資訊革命與第三次全球產業轉移,數位經濟及其支撐產業發展正進入第二階段,物流業也面臨著爆發式成長機遇。近十年來,憑借世界工廠的產能、龐大的數位經濟規模、城鎮化加速發展、相對落後的傳統商貿、寬鬆的政策、極低的人力成本等六大歷史條件創造了電商奇蹟。

過去五年,對岸中國網民總數複合成長率為25%,互聯網消費成長率32%,均為全球第一,遠超美國的5%和8%。數據顯示,中國快遞業連續多年高速成長,快遞業務量從只有美國的1/10,到超過美國的2倍,只用了10年時間。

與此同時,社會消費習慣從逛商場到拆包裹,徹底被互聯網改變。極低的物流成本曾經是中國電商奇蹟的重要條件之一,單票物流費用約佔電商貨物價值的8%,從消費心理和絕對競爭力上催化,並支撐了電商的爆發式成長。

現階段,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快遞成本問題日益嚴重,對岸中國勞動力人口供給,已連續5年負成長,並且直接影響著物流行業。據阿里研究院調研數據,目前部分快遞企業人力成本年均漲幅在10%~25%之間,場地租金成本年均漲幅在30%左右。

2017年「雙11」前夕,中通、韻達等宣佈快遞價格小幅上調,在白熱化競爭的市場環境下,一反十多年來的下降趨勢,證明行業對成本的耐受程度已到極限,快遞價格觸底反彈。

另一方面,中國居民的消費習慣難以改變,物流規模的擴大與物流碎片化趨勢,也加劇了成本問題。目前,行動商業互聯網應用的普及,已經使電商的定義模糊化,線上與線下融合發展,包括「門市店配送」等模式的普及,使包裹需求進一步擴大。

這已不是物流快遞本身的問題,而是在消費習慣不變,和物流成本劇增情況下,現有數位消費模式是否可持續的問題,切實降本增效是關鍵。

由此可見,物流業在自動化、可視化、可控化與網路化等方面的智慧升級變得尤為迫切。

二、「智慧物流」的基本內涵
現階段,「智慧」這個術語,在物流領域出現的頻率較高,而且在供應鏈管理文獻中也很常見。比較而言,「智慧物流」的提法較新,而且尚未形成一個明確而統一的定義。

本文將對「智慧物流」進行溯源和概念梳理,以進一步界定「智慧物流」。

2009年,IBM首席執行官彭明盛,在歐巴馬與美國工商業領袖圓桌會議上,建議政府投資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礎設施,並首次提出「智慧地球」(Smart Earth)概念。

這一理念主要是將新一代的IT技術,充分運用到各行各業之中,把傳感器裝備到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物體,從而連接形成「物聯網」。

並透過超級電腦和雲計算整合該網,進而實現網上數位地球、人類社會,以及物理系統的整合。此時,人類生產和生活的管理都按更加精細和動態的方式進行,從而達到「智慧」狀態。

「智慧地球」概念一出,便引來紛紛效仿,「智慧醫療」、「智慧電網」、「智慧城市」、「智慧校園」、「智慧企業」,以及本文研究的「智慧物流」等概念層出不窮。

在實踐方面,全球「智慧物流」的發展,主要體現在資訊化建設,即資訊技術在物流領域的應用。由於先進國家資訊化水準較高,各種先進的資訊技術,在物流業的應用較為廣泛。

而智慧物流的發展,主要體現在透過採購、運輸、倉儲、配送等各物流環節的資訊化運作,實現供應鏈上游到下游的全流程資訊共享透過各種傳感器、RFID技術、GPS系統和自動化物流設備等,實現物流的自動化、可視化與智慧化。

「新物流」既不是某一特定階段的發展形態,更不是某種至高無上的終極形式,而是動態變化發展、類型層次豐富、富有創新活力、集約資源利用的物流集合。

一文读懂“新物流”


物流產業演變路徑
透過對全球相關研究的系統性整理,我們發現「智慧物流」系統,主要包含以下幾個重要組成部分和關鍵維度,即自動物流(autonomous logistics)、產品智慧(product intelligence)、智慧交通系統(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和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以及自組織物流(self-organising logistics)。

筆者認為,「智慧物流」是基於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慧、雲計算等資訊技術的深度應用,並與傳統物流的機械化、自動化、標準化相結合,從而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充分調動資源潛力,具有透明、柔性、協同、即時反應等特徵,能夠有效地支持零售等商業創新,以實現高效、綠色、安全運行的物流發展方向。

不難發現,「智慧物流」本質,是基於原有要素的不斷升級和充分重構,前提是供應鏈的數位化,基礎是流通設施及物流網路建設的日益完善,支撐是物聯網、雲計算、行動支付等新技術的發展應用,關鍵是網路夥伴之間的共享與協同。

三、新物流的主要特徵
(一)動態性
「智慧物流」並非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變化發展著的創新業態。當然,這種說法沒有否認,其階段性呈現的特定模式,和相應特徵。究其本質,動態性主要體現和根源於,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智慧」的變化發展。由於科學技術、資訊技術、網路技術,與大數據為代表的新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智慧」內涵的不斷豐富,促進「智慧」水準的持續提高。

其二,「物流」的變化發展。由於供應鏈協同,與物流整合趨勢的加強,以及共享物流及資訊平台等進一步發展,促進物流業的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兩者交互,自然而然形成了更具動態性的形態。

(二)系統性
當前階段,「智慧物流」發展最常見的形式為資訊技術在物流業的應用,因此很多人對其認識,還主要局限於技術層面。不可否認,物流的發展確實依賴於技術的進步和應用,以獲得「智慧」,然而這卻並非唯一途徑。

準確而言,「智慧物流」是一個複合型系統,技術支撐只是系統中的一個層次和內容而已,此外還涉及到體制問題、組織問題、管理問題,與系統運行問題等方方面面。

在這個跨度很大的系統之中,新技術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卻也離不開系統的整合、組織、管理以及運作,「智慧物流」的發展,毫無疑問是以上因素共同作用的產物。

(三)普適性
物流涵蓋的領域非常廣泛,而且產業本身就包括眾多的行業,然而目前各行業的發展,可以說是良莠不齊。「智慧物流」往往會最早興起於,那些已經獲得領先優勢的行業,進而發揮示範和帶動作用,最終形成一種普適的「智慧物流」。

筆者認為,「智慧物流」的普適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物流產業全方位的普適。儘管在「智慧物流」發展的起步階段,該形態更多出現在一些具備實現「智慧物流」的行業或企業的探索性實踐之中。隨著經驗的累積,以及協作共享的加強,進而可以帶動其他行業或者企業,從而全方位實現物流產業的智慧升級。

第二,價值創造的普適性。發展「物流」的意義,不僅表現為企業績效與市場佔有率的提升,還體現在為客戶創造價值,為經濟、社會和民生做出貢獻。

(四)漸進性
將物流全方位升級為「智慧物流」,是一個較為理想化的策略前景和遠期規劃。這需要物流界通力合作的長期建設,並按部就班地實現細分階段的目標任務,沒有一蹴而就的法子,更沒有一勞永逸的手段。

因此,我們需要厚積薄發的日積月累,具體可從技術升級、裝備升級、系統升級與管理升級等方面著手。

四、「智慧物流」的邏輯架構
結合目前全球相關成果,以及現階段智慧物流的實踐發展情況,筆者進一步構建了探討「智慧物流」如何創新發展的邏輯架構。總體而言,「新物流」的邏輯架構可以簡化為Technology(技術)——Decision(決策)——Application(應用)三層架構。具體來看,包括技術層(提供基礎功能支持)、決策層(確立智慧升級模式)、應用層(呈現具象發展形態)。

一文读懂“新物流”
  

「智慧物流」的邏輯架構
(一)技術層
數據感知是「智慧物流」技術層的基礎,尤其是對關鍵數據的獲取,包括人(消費者)、貨(物流)、場(地理)等方面,據此將物品資訊,進行數位化處理,採用衛星定位和RFID等技術,獲取車輛及其物流配送過程的即時數據和動態資訊,以及貨物位置、狀態等配送環節的資訊

智慧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是「智慧物流」技術層的支撐,包括物流基地、分撥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網點等建設,同時流通基礎設施資訊化,改造力度的加大,為「智慧物流」的實現和發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物聯網、物流雲與自動化是「智慧物流」技術層的核心,新技術的運用以及倉儲、配送和客服等環節自動化的實現,有助於物流領域生產/銷售/流通的自動化及管理。

(二)決策層
透過技術層獲取和傳導的數據,要將其連接起來,並進一步打通,這就需要有基本的算法模型(人工智慧)、基本的基礎協議和標準(標準規則),以及基本的行業判斷、競爭策略和發展定位(綜合平台)。

決策中台的建構,數據挖掘和資訊處理等技術,在物流管理和配送系統的應用,對客戶需求、商品庫存、物流數據等資訊/數據的分析。

一方面,能夠計算並決策最佳倉儲位置及配送路徑;

另一方面,能夠實現物流儲存和配送決策的智慧化。此外,決策層的作用,還在於對貨物進行定位和追蹤管理,並即時地將物流運行狀態資訊,反饋給客戶與管理者,從而可以追溯物品產地等生產及流通資訊。

(三)應用層
「智慧物流」由概念走向實踐,需要政府、產業界和研究機構等多方主體共同推動。現階段的應用或趨勢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多式聯運,例如入選交通運輸部辦公廳與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第一批多式聯運示範工程項目名單》的馱背運輸(公鐵聯運)、集裝箱海鐵公多式聯運、集裝箱公鐵水聯運、集裝箱鐵水聯運、公鐵海河多式聯運、公鐵聯運冷鏈物流通道與國際班列公鐵聯運等

二是車貨匹配,例如用戶透過「貨拉拉」APP,可以一鍵呼叫到在平台註冊的附近貨車,完成同城即時貨運,享受高效、專業、優質的服務

三是末端共享,例如在快遞物流業內,出現的第三方代收平台共享、智慧快遞櫃共享,與共同配送等模式

四是智慧倉儲,例如蘇寧採用「業務+倉儲+技術」,三位一體化的零售倉儲體系管控模式,圍繞零售場景的多元化建多種倉儲形式(DC、FC、RDC、門市店倉與微倉等),以滿足電商、零售商和品牌商等多類型的業務需求

五是無車承運,例如傳化易貨嘀科技有限公司定位於提供城市物流整體解決方案的無車承運人平台,貨主和司機雙方通過該平台能夠實現同城貨物運輸信息交易及運輸、集約配送、結算支付以及保險經紀等服務。

五、「智慧物流」的發展模式
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以及商業模式的持續升級,極大程度地促進了消費者購買行為和消費習慣的轉變。這就對服務業,尤其是物流業,提出了智慧化與數位化等更高、更新的要求。

以下基於國際研究成果,以及企業實踐情況,針對當前「智慧物流」的主要發展模式進行梳理。

一文读懂“新物流”


「智慧物流」的發展模式
以快遞物流業為例,我們可以看到「智慧物流」的加速實踐,以及具體場景:

(一)沛縣快遞共同配送模式實踐
物流人力成本上升,是人口結構變化的結果,難以改變,從其他方面降本增效,是目前可操作的方式。快遞共同配送成為一種市場壓力下的行業自發現象,目前快遞共同配送集中於縣域,共有兩種模式,主要分為政府主導型與企業自發型。

徐州沛縣模式屬於後者,是創新性與綜合性較強、模式較為成功的一種。

沛縣模式是將攬收與配送分開,在不對稱市場下,盤活配送業務。傳統快遞業攬收利潤高,然而配送幾乎無利潤。沛縣模式整合了縣域配送網路,由本地幾家快遞加盟公司,聯合成立飛馬配送公司,股權均分。

該模式一改原來6家公司各自為政的狀況,建立共同分揀配送中心,節省了60%的場地成本。透過運輸與配送的整合,也提升了效率,從原來6家運輸2次(共12次),到現在整體一天4次,時效大幅提升的同時,也節省了約30%的人工成本。

因此節省的資源成為新的利潤源,使配送從成本點,轉為利潤點,提升了物流網路健康度,且穩定了物流成本。

2017年,日本雅瑪多、佐川急便、日本郵政曾在多摩地區試點,共同配送項目。日本快遞產業集中度較高,全國90%以上的市場由以上3家瓜分。

而中國快遞市場加盟制佔主導,如採用國際統計方式,前4家市場佔有率佔比不足30%,多方談判的背景使共配複雜系數,遠高於國際。因此,共同配送成功案例,反而在熟人社會的縣域更容易產生。

(二)多元化代收模式緩解末端難題
人力成本的上漲對物流末端服務,造成的壓力和影響最大,尤其「雙11」期間的物流量是平時的10倍,末端壓力更加明顯。

在缺乏服務標準、消費者預期管理不足,與物流量增加,三大現實基礎上,不論是店面代收模式,還是智慧快遞箱模式,思路均為靜默。

本質上,是在最後50米範圍內再設一個節點,使物流由動轉靜,讓消費者自提,降低物流成本。

市場對此也做出了積極反應,據尼爾森《快遞最後100米趨勢報告》數據顯示,約有64%的消費者,在特定場景下,願意接受代收,44%的用戶擔心資訊安全,代收滲透率已經超7成。

代收模式,大幅減少了一線快遞配送人員的工作量,同時提高了流轉效率。目前,在菜鳥驛站模式下,驛站服務由快遞員付費,穩定了消費端的物流成本。

(三)菜鳥智慧倉配推動物流轉型
近年來,菜鳥的倉配策略,旨在將快遞單點發全國的模式,轉型為智慧倉配的模式。其思路是透過數據化分倉備貨,將1000公里的人貨距離,縮短至150~500公里,進而從本質上,提高物流時效及服務水準。

菜鳥智慧倉配為社會化倉配,從倉儲到配送,由多家公司共同完成,是一個物流生態體系。倉配基於商品的本身屬性,只有銷量穩定的標準品,才可進行分倉備貨,淘系平台有高達數十億的商品SKU,但非標準的商品仍有較大一部分比例。

為了應對今年「雙11」,菜鳥嘉興倉預設了提前量,自動化分區資源增加了100%。除嘉興外,菜鳥在廣東惠陽的智慧倉,也實現了全AGV(自動導引車)搬運機器人營運,上百台機器人單日發貨可超百萬件。

六、結語
一直以來,物流成本對企業經營,和交通運輸環境,都有著巨大的經濟影響,而新商機、新技術與「智慧零售」業態的出現,將會迅速改變傳統運輸和物流方式。

然而,部分物流企業仍然缺少必要的物流管理資訊系統,物流資訊技術和物流設備較為落後,物流業整體營運效率不高,而且與客戶的合作也不夠深入。

這就迫切需要透過智慧升級,提升物流業發展水準,與核心競爭力。這也體現了「智慧物流」的核心要義:

一是基於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慧、雲計算等資訊技術的深度應用,以提升物流企業的資訊化水準

二是與傳統物流的機械化、自動化、標準化相結合,以提升物流及配送的智慧化水

三是以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為基礎,並充分調動資源潛力,進而打造透明、柔性、協同、即時反應的綜合物流企業

四是以有效地支持零售等商業創新為目標,以實現物流的高效、綠色、安全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