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AI can save our humanity | Kai-Fu Lee
來源:ifanr 作者:大声
8 月 14 日,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在一次 TED 演講《AI 如何拯救人性》中,講述了他對人工智慧的一些看法。我們從他的演講中,整理出了幾個值得思考的觀點。
美國研究人員引領人工智慧的發現,中國工程師們則成了人工智慧應用的領軍人物。這兩個超級大國將帶來史上最迅猛、最波瀾壯闊的技術革命。
中國不僅在行動支付等方面擁有創新,同時還具有人工智慧發展中必不可少的數據,並且是海量的數據。
根據普華永道的統計,人工智慧將在 2030 年,帶來 16 萬億美元的全球 GDP 成長。人工智慧會幫助人們解決貧窮和飢餓,同時也會讓大量的工作崗位被取代。
不出十五年,駕駛、電話銷售、卡車司機,甚至是放射科醫生等類似工作和事務,也將被人工智慧取而代之。在這場人工智慧摧毀工作的浩劫中,唯有創造性工作,才能從中全身而退。
人工智慧取代人類工作崗位的事情,其實正在發生,除了機械性的重複勞動職務,一些平常被認為是高難度的工作,也有被機器取代的可能。
就在李開復這個演講發佈的當天,DeepMind 宣佈他們研發的人工智慧,可以從 3D 視網膜掃描片上,辨識出 50 多種眼部疾病。早期測試的準確率,甚至已經超過一些眼科專科醫生。也就是說,像醫生這種高學歷、有技能的工作也在逐漸被取代。
不過李開復想要強調的是:
人類將面臨的最大考驗,並非是失去工作,而是失去生活的意義。工業革命催生的工作倫理給我們很多人洗了腦,讓我們相信工作決定了我們生活的意義。
很多人必須要依靠長時間的工作,來應對生活、生存的壓力,每個人都有強烈的焦慮。李開復拿自己舉例子,他就曾經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加班狂,將工作放在最優先的級別,疏忽了家庭,在女兒出生前的一個小時,還想著回公司做報告,家人去世和生病卻來不及陪伴,而且他也患上淋巴癌。
這些讓李開復開始明白:
在所有重複性工作上,人工智慧都將高出人類一籌。但我們並非因為擅長重複性工作而為人。是愛定義了我們的人性。
人類有著人工智慧所沒有的創造力和同情心,因此即使是常規工作,被人工智慧取代,那些關愛性、服務型的工作依然會湧現。
因此李開復梳理了四種人們,與人工慧能共事的方式,可以說是人工智慧浪潮中的生存指南了:
- 人工智慧將代替我們承擔重複性工作;
- 人工智慧工具,將幫助科學家和藝術家提升創造力;
- 對於非創造性、關愛型工作,人工智慧將進行分析思考,人類以溫暖和同情心相輔相成;
- 人類將以其獨一無二的頭腦和心靈,做著只有人類擅長、以人類創造力和同情心取勝的工作
對於人工智慧浪潮的到來,李開復認為:
它將把我們從常規工作中解放出來,迫使我們思考人因何為人。
話雖如此,但那些被人工智慧取代的行業和崗位,也必須要經歷迭代的陣痛。失去了工作的人群,如果再次找到新的工作。正在從事機械性工作的人群,如何能夠順利轉型,去做富有創造力和同情心的工作?
在上一個世紀,英國紡織業中的機器,開始取代那些體力勞動者,紡織工人為了反對紡織工業化,出現了砸毀紡織機器的行為。當時的紡織工人之所以這麼做,正是因為機器搶奪了他們的工作。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