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無人商業的颱風已起, 這四大 AI 技術將成為支撐無人經濟的絕對勢力(上)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8年1月29日 星期一

The Rol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Retail

Nx 雲端影像平台解決方案 

這篇文章從人臉辨識在零售場景的應用,談到了網路攝影機的裝置位置、裝置環境的要求、頻寬處理、各種零售場景的應用、市內定位技術的搭配;還有與 RFID的整合搭配……,這整體來看,已經牽涉了設備的選用、場景的佈署、系統的整合、零售管理功能的要求……;好奇的是—— 這樣的應用案例技術文章,為什麼不是出自一直高喊 IP 才是王道,一群台灣死忠擁護者的口中?


來源:公众号/石基商业评论 作者:罗杰  


一、人臉辨識的商用現狀
1.人臉辨識會員系統
任何一種實體經濟,都離不開會員系統

人臉作為最能代表人身份資訊的媒介,為無人經濟創造了資料入口。

目前,不少高階店面,已把人臉辨識整合在店鋪CRM系統,成功打通會員資訊。過去,顧客只有在支付時拿出會員卡,營業員才能得知身份。

這時候,不少零售店有一新需求:能否在顧客入店時,透過AI系統自動辨識其身份,隨後透過終端裝置提醒服務員:已有VIP會員進入店鋪,並以視覺化的形式,提供對方的核心資訊與使用者畫像,以便讓服務員提前為特需顧客,提供優質的服務。

隨著人臉辨識在遠場場景中的成熟,這一構想正在走進現實。

無人商業的颱風已起, 這四大AI技術將成為支撐無人經濟的絕對勢力(上)
  
當下,優秀AI公司的靜態人臉辨識準確率,已經高達99%以上,遠超人眼。但這只是各種環境友好的前提下:如近距、光照良好、攝影機清晰等等。

而在零售店面屬於動態場景,因此要想用好人臉辨識,對攝影機有一定要求,不過目前市面上很多廠商,都能提供滿足要求的高清網路攝影機。

以百度人臉辨識應用線上下藥店為例,人臉會員辨識系統關鍵,在於一塊執行Android作業系統的主機板,主機板會在本地,對視訊和影像進行去重等預處理,然後再上傳到百度的雲端伺服器進行人臉辨識。

之所以在前端先對人臉進行預處理,主要是為了確保人臉資訊採集的效率和效果。

在店鋪場景,絕大部分商家的網路,是普通的家庭ADS寬頻網路,頻寬非常有限,不可能把所有視訊,都上傳到雲端,也不可能安裝一兩萬元的昂貴裝置。將大量智慧演算法,放在前端硬體上實現,可大幅降低雲端伺服器壓力。

顧客從入店到離店,期間會產生大量視訊和影像。但系統並不會把每一幀影像都上傳,而是進行去重處理,可理解為選取一幀優質的、便於辨識的人像圖片上傳到雲端。

而將「辨識」放到後端,則是因為會員人臉庫較為龐大,大規模的人臉檢索能力,在雲端更快地完成萬級別,乃至百萬級別的人臉檢索,並在極短時間內,即時反饋辨識結果,避免會員人臉資訊的增加,對辨識速度產生影響。

這種前、後端的組合應用方式,既確保了辨識效果,又儘可能保障了辨識效率。

雖然市面上不少攝影機廠商的產品,可以滿足人臉辨識要求的高清度,但會員系統的面臨的挑戰在於,實際應用場景存在各種各樣的複雜環境限制,如現場光照、店內遮擋物、網路條件、攝影機角度等,這些都會影響到辨識的準確率

人臉辨識的有效範圍,則主要取決於可以捕獲到的最小人臉,要兼顧清晰度、姿態、光照等條件限制。考慮到實際的應用場景,這主要取決於攝影機本身的能力,不同的場景對攝影機的要求也不盡相同。

因此,最終的辨識效果,不僅關乎辨識技術,還依賴於產品策略。比如,對於強光和夜晚弱光等情況,可以透過調整攝影機位置,確保不逆光、室內燈光正常來滿足辨識條件。

以普通藥店為例,系統一般需要配置3-4個攝影機,安裝在店鋪入口處,室外1-2個,室內2個。系統辨識速度非常快,即使有三五個人同時進店,也只要1-2秒就能全部辨識。

此外,市場上這類方案同時,具備大規模人臉庫搜尋能力,可支援龐大的會員人臉庫查詢;具備元件化SDK、介面和配置後台;同時還支援多攝影機裝置ID配置管理、端人臉影像輸出推送地址配置、人臉過濾與分析策略配置,方便低成本高效整合。

引入系統後,店家可在會員註冊環節,採集會員的人臉資訊,形成會員人臉庫。店員徵求顧客的同意後,將透過CRM系統的手機客戶端,拍攝顧客的人臉照片儲存到後台。

當顧客再次進店消費時,系統便會即時自動捕獲消費者人臉,呼叫雲端人臉辨識介面,與會員人臉庫進行比對,準確辨識出會員身份資訊,並即時反饋給商家的業務管理系統,實現業務聯動。

透過營業助手APP對會員的到訪次數、購買記錄、消費頻率等會員資訊快速瞭解後,在顧客選擇商品時,營業員可以提供更科學更安全的服務。

至於常訪顧客,則由業務方根據業務需要,自行設計業務邏輯和產品方案,決定是否儲存人臉影像等資訊。

2.非會員回頭客辨識系統

無人商業的颱風已起, 這四大AI技術將成為支撐無人經濟的絕對勢力(上)
  
上述內容談到的是對會員辨識,當然,除了辨識已註冊會員的顧客外,市場上還有部分供應商,會根據過往的未註冊會員的到訪,與在某些櫃檯停留時長的歷史,為其建立回頭客人臉庫和使用者畫像。當非會員第N次進入該店鋪時,人臉辨識系統可從顧客進店,就能辨識他的過去留下的「歷史」與「個人屬性」。

相比而言,會員辨識相對簡單,因為有會員庫,正常拍攝比對即可;但回頭客必須與歷史庫中的海量人臉,進行秒級比對,對辨識速度和辨識準確率均是極其苛嚴的要求。

重點服務常訪客,對於線下實體店鋪,從提升銷售額的角度來看,有一關鍵維度:提升客戶轉化率。

3.實體店刷臉支付系統

無人商業的颱風已起, 這四大AI技術將成為支撐無人經濟的絕對勢力(上)
  
人臉辨識除了可應用在會員辨識,與回頭客辨識系統中外,支付也是極佳的落地場景。

兩年前,馬雲第一次在漢諾威電子展的大螢幕上,向全世界演示「刷臉支付」技術,引得滿堂喝彩。當時很多實體商家期待馬上就能使用之際,「刷臉支付」卻遲遲未能走向商用。

兩年間,新技術和新概念層出不窮,但「刷臉支付」的最新進展,仍然時刻牽動著人們的神經。去年9月1日,支付寶在肯德基的KPRO餐廳上線刷臉支付,正式將「刷臉支付」推向了商用。

刷臉支付的具體步驟如下:
在自助點餐機上選好餐,進入支付頁面;選擇「支付寶刷臉付」,然後進行人臉辨識,大約需要1-2秒;再輸入與賬號繫結的手機號,確認後即可支付。支付過程不到10秒。

已經進行支付寶實名認證的使用者,首次使用「刷臉支付」時,可以直接在支付寶APP上,開通該項功能;未進行實名認證的使用者,則還需要進行人臉驗證,建立人臉庫資訊。

目前,支付寶的「刷臉支付」功能已經能夠應對「多人+濃妝+換髮型」的複雜場景。

首先,人臉辨識從線上遷移到線下,要突破幾大難點。與「刷臉登入」相比,「刷臉支付」難度更大。一是支付對安全性要求更高,其次,刷臉支付是線上下公共裝置,和開放環境下進行,真實場景複雜多變:白天和晚上的光線不同、不同人群面對攝影機的角度和姿勢各異,辨識難度更高。

因此此前行業裡,多是在特定場景下內測,未能商用。刷臉支付對安全性和便捷性有著極高的要求,如何同時滿足這兩個要求,需要解決一系列技術和產品難題。

這時候必須透過軟硬體的結合,用智慧演算法與風控體系,綜合保證金融級準確性和安全性。

活體檢測的作用
在今年的央視315晚會中,主持人使用專業視訊處理軟體展示合成後的人臉,並透過外部輸入控制,合成人臉的抬頭、低頭等動作,成功地對人臉辨識進行了破解。

因此,確認攝影機前的人臉是「真人」,顯得尤為重要。以肯德基KPro刷臉取款為例,肯德基在點餐機上,配備了3D紅外線深度攝影機,在進行人臉辨識前,會透過軟硬體結合的方法,進行活體檢測,來判斷採集到的人臉是否是照片、視訊或者軟體模擬生成的,能有效避免各種人臉偽造,帶來的身份冒用情況。

除此之外,市場上也有專用的紅外線雙目攝影機產品,透過同時採集紅外光和可見光作為輸入資料,透過紅外線成像、立體成像檢測、紅外線與可見光成像匹配辨識,分析人臉面板的紋理,及微小動作帶來的規律變化,實現人臉辨識和活體檢測。

對岸中國360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顏水成博士曾談到,相關技術廠商不僅要關注人臉比對的準確率,在涉及隱私、支付等場景使用時,應當將人臉與聲紋、指紋、虹膜,及其他生物認證訊號相融合,多個方面同時發力,從而提高安全門檻,保障使用者安全。

目前比較先進的紅外線雙目專用攝影機解決方案,運用紅外線雙目攝影機,透過同時採集紅外光和可見光作為輸入資料,結合硬體專用的應用驅動功能,透過紅外線成像、立體成像檢測、紅外與可見光成像匹配辨識,以及其他保密的技術,實現快速活體檢測、人臉辨識。

綜合近紅外和可見光照進行活體檢測,可以分別進行:紅外照與可見光照比較,立體成像檢測等,活體檢測準確率更高,有效從紅外光,立體成像等多種角度進行活體檢測,並且人臉辨識準確率更高,全面解決了視訊、照片、面具等各類攻擊,遠超單可見光、單紅外光的防攻擊技術,總體安全性極高。

手機號校驗的技術出發點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肯德基刷臉支付,在進行人臉辨識後,還需要輸入與賬號,聯結的手機號進行校驗?僅僅是為了提高了安全性嗎?不止是。

與支付寶相同的是,京東之家的「刷臉支付」,也需要輸入手機進行輔助認證,但後者只需要輸入手機號的後四位。

從技術角度講,輸入電話號碼,不僅可增加安全性,同時也增加了準確性。

「刷臉支付」實際上是透過電話號碼,將1:N的人臉辨識問題,轉換成了1:1的人臉辨識問題。在1:N的人臉辨識場景中,當人臉庫規模達到3000人以上時,對人臉辨識演算法的辨識精度,將是一個很大的考驗,而且人臉庫規模越大,難度越大。

輸入全部手機號+人臉辨識和刷臉登陸時,可看作是1:1辨識,不過是先做1:N(辨識)再做1:1(辨識)。僅輸入手機號後四位,雖然本質也是1:N,但透過手機號後四位,將N的範圍縮小。假設有1億使用者,透過手機號後四位,可能把N減小到1萬,再透過地域權重,基本可以得到一個比較好的結果。

不少人臉辨識廠商稱,自己的人臉辨識庫容能做到上百萬,實際針對的是1:1人臉辨識,即可以做到從百萬人臉庫資料中,先透過身份證、社保卡或者特定賬號,從伺服器後台提取指定的人臉資訊,將此人臉資訊與當前人臉資訊比對,判讀「他」是否與該身份證、社保卡或者特定賬號的人臉資訊匹配,而不是從百萬人的資料庫裡,純刷臉辨識出「他」是誰。

1:N人臉辨識的準確率,還要加上先決條件——Top N。因為人臉辨識的輸出結果是「相似度」,也就是辨識的是一張人臉和另一張人臉的相似程度,而不是「絕對值」。

在公安的被動查詢場景中,只要TOP20、TOP50中有一個比較好的準確率,就已經表現不錯,實現起來相對容易。而在支付場景中,要即時分析這個人,到底是不是賬戶的主人,就要求TOP1有很高的準確率。

提高辨識準確率主要有兩種途徑,一是從理論的角度,不斷提升演算法;二是從產品和工程的角度,儘量在不打擾使用者的情況下縮小N值。由於「刷臉支付」的誤差率,要控制在十萬分之一,甚至百萬分之一以下,才有商用價值,前者的可行性較低。支付寶和京東採取的都是後一種做法,更多是屬於產品策略上的創新。

二、商品檢測與辨識

無人商業的颱風已起, 這四大AI技術將成為支撐無人經濟的絕對勢力(上)
  
零售的本質是構建人與貨物的關係,人臉作為人獨一無二的身份資訊,在很多環節能為零售起到銷售支援。而商品作為與人在零售場景中產生關係的物體,同樣是智慧無人技術需要攻克的地方。

1.基於AI的商品檢測與辨識

無人商業的颱風已起, 這四大AI技術將成為支撐無人經濟的絕對勢力(上)
  
Amazon Go最大的亮點是顧客拿走,或者放回物品的同時,使用者手機裡的系統(該系統與Amazon Go商店的資訊中樞無延遲地同步進行更新)會自動更新清單,然後使用者直接離開商店即可。

此前亞馬遜提交的兩份核心專利:「偵測物體互動和移動」和「物品從置物裝置上的轉移」,就是利用軟硬體,圍繞商品的檢測和辨識展開。

一般而言,如果從顧客的角度,來判斷購買行為,顯然會非常複雜,但從貨架的角度來看就要簡單得多,此時的核心動作只有兩種,即拿走或放回,Amazon Go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貨架前的攝影機,會採集使用者的手,在進入貨架平面前的影像,當使用者手在貨架上拿上商品離開時,此時的影像亦會被採集,然後將兩次採集的影像進行對比,判斷出使用者是拿出貨物,還是放入貨物。

確認了物品的拿出與放回,這可看作商品檢測環節,其次就是辨識:知道哪些商品被拿出或者放回。

對被拿走的商品,可分兩種情況,即物品處於原本所在的位置上,此時商品直接被標識於系統中,只需利用感測器,即可感知到該物品被拿走;當商品與原本位置不一致時(透過影像辨識該位置,與現有商品不一致時),儘管Amazon Go系統會對錯放商品,進行圖片對比檢索(與資料庫內的圖片進行比較)辨識,但Amazon Go此時,往往無法很好地對商品進行辨識,這是AmazonGo的一個BUG,當然出現這種情況時,Amazon Go會提醒工作人員,將商品放回正確的位置了。

最後,Amazon Go內的商品,是如何實現與人關聯的?這就需要依靠室內定位技術

Amazon Go定位依靠的是影像分析,以及音訊來實現,首先透過店內的攝影機,檢測使用者及其方位,同時商店貨架或者天花板內的多個音訊,根據各聲音時差,分析出使用者的位置,此外,使用者手機的GPS以及WiFi訊號,亦能協助定位的實現。

Amazon Go目前定位上存在一些技術問題,比如較多顧客擁擠在一個區域時,此時的影像分析會對系統GPU形成高負荷,而其他定位技術,亦會因精度問題導致誤差,此時定位的可靠性會大打折扣,這也是後續Amazon需要持續解決的問題。

Amazon Go採用的機器視覺辨識、深度學習演算法和感測器融合等技術,都是目前最先進的新興應用技術,Amazon在無人商店領域的技術累積可謂全球領先,但正是這些領先技術的加持,使得Amazon Go造價不菲。據悉,一個Amazon Go可能需要千萬美元級別的投入。

2.基於RFID的商品檢測與辨識

無人商業的颱風已起, 這四大AI技術將成為支撐無人經濟的絕對勢力(上)
  
目前市場上,鮮有能做到像Amazon Go這樣,「即拿即走」的購物模式,但這種體驗背後的代價,就是超高成本、複雜、容易出錯等問題。相比而言,基於RFID技術的方案,相對簡單也更可靠。(3S Market:作者這句話是有盲點的,每一個方案都是有機會成本的

市面上不少無人便利店內商品,包裝上皆貼有RFID標籤,避免了像Amazon Go那樣,需要進行複雜的影像辨識過程,但也可以起到節省人力的作用,不失為向第一類「無人零售店」過渡的一種辦法。

RFID工作原理,主要是透過射頻訊號,自動對目標物件進行自動辨識,並獲取相應的資料,工作運轉過程全程自動化,無需人工干預,是一種非接觸式的自動辨識技術。

從概念上講,RFID類似於條碼技術。條碼技術是將條碼資訊依附在物品上,透過掃描槍對物品上的條碼進行掃描,從而獲得物品的資訊。

而RFID技術將RFID標籤依附在物品上,透過射頻訊號將標籤中的資訊,讀取到RFID讀取器中,從而獲得物品的特有資訊。相較於傳統的條碼,RFID技術優點如下:

快速掃描:RFID辨識器可同時辨識讀取多個RFID標籤,相比之下,條碼每一次只能有一個條碼受到掃描。

穿透性和無屏障閱讀:在被覆蓋的情況下,RFID能夠穿透紙張、木材和塑料等非金屬或非透明的材質,並能夠進行穿透性通訊。而條碼掃描機必須在近距離,而且沒有物體阻擋的情況下,才可以辨讀條碼。而「無人零售店」之所以能做到無人收銀,也主要是利用了RFID技術的這一特點。

資料的記憶容量大:一維條碼的容量是30個字元左右,二維條碼最大的容量可儲存2至3000字元,RFID最大的容量則有數兆字元,隨著記憶載體的發展,資料容量也有不斷擴大的趨勢。

體積小型化、形狀多樣化:RFID在讀取上並不受尺寸大小與形狀限制,不需為了讀取精確度,而配合紙張的固定尺寸和印刷品質,不像條碼容易產生形變和破損等問題,而導致無法辨識。此外,RFID標籤更可往小型化與多樣形態發展,以應用於不同產品。

RFID技術相對已經較為成熟,但是RFID訊號遇到液體、金屬易衰減遮蔽,黏貼麻煩易被撕毀,尺寸和感應距離難協調,成本也不低

RFID的四大技術硬傷
RFID方案飽受詬病的就是成本較高。不過近年來,隨著技術發展和應用場景增多,RFID標籤的成本已有所下滑,RFID標籤單個成本約在2.5元左右。

其次是漏讀。在實際體驗過程中,當消費者把所有商品放置在感應區時,商品自然堆積在了一起,此時系統只辨識出了四件商品。如果把多件商品均勻攤開,系統這才辨識出所有商品。之所以會出現漏讀現象,是因為晶片和天線之間沒有發生接觸。

解決的途徑主要有三種:一是提高標籤的靈敏度,降低標籤的最小喚醒功率;二是增加讀寫器的訊號強度;三是改善訊號場的設定,透過機電協同,避免死角的出現。

少部分商家採用超高頻方案,而絕大部分公司則採用的是高頻方案。相對於其他頻段的RFID技術,超高頻RFID具有一些顯著的技術優勢:

靈敏度高:靈敏度決定了辨識的商品的距離。

採集資料的速度最快:高頻和低頻RFID採集資料的速度,是以秒為單位計算,而超高頻的辨識速率則是毫秒級的,可以帶來更好的使用者體驗。

多標籤的數量:低頻和高頻RFID同時辨識的標籤數量侷限性較大。

成本低:超高頻RFID標籤的成本,要比低頻和高頻低50%甚至更多。

前者的起步價為幾毛錢,後者的起步價則為幾塊錢。

但目前市場上,擁有成熟超高頻RFID方案的廠商少之又少。

第三是速度。結算完畢後,顧客需要帶著已買單的商品,經過一個感應區,感應區會自動辨識是否有未支付的商品。如果沒有,系統就會提示顧客推門離開,整個過程耗時約5秒。而隨著顧客購買的商品數增加,即使系統能夠準確辨識,耗時也將進一步增加,嚴重影響使用者體驗。

第四是防損。無論對於大型商超,還是小型便利店,防損都是一個亙古不變的難題。損率的輕微浮動,對於零售行業來說都是致命的,而無人零售面臨的損問題更是極為嚴峻。

採用RFID方案的無人便利店,面臨的防損挑戰主要來源於兩方面:一是顧客惡意損毀RFID標籤;二是顧客刻意遮蔽標籤的訊號,比如用手或錫箔紙遮擋標籤。

RFID如何更好的發揮作用?
雖然RFID單一技術,並不能解決無人零售場景中的所有問題,但它仍有存在必要,而且擁有許多機器視覺,並不具備的優勢,比如即時監測庫存和商品的熱力分佈。

未來商業的一大趨勢,就是資料的即時化和智慧化。RFID即時、精準獲取海量資料的能力,如果能夠結合高效的資料分析系統,就可以為C、B端的協同和供應鏈,優化提供有力的資料支撐。

影像辨識或者說商品辨識,只是無人零售這個新興行業最前置的環節,不代表整個無人便利店的技術體系。繽果盒子目前正在摸索的,是無人便利店後端的管理模式,即「高效地進行突破,精準定位到個體」。

多技術混合:多技術融合是未來無人零售解決方案的發展趨勢。

國際上有些專案,透過一個具有RFID功能的讀取器,和帶有商品二維碼的安全扣,以及具備自主結賬功能的系統來實現。

首先,顧客把想要買的商品,放到專用的讀取器上,讀取器會辨識這些物品,並將價格和稅款顯示出來;然後,系統會詢問顧客是否想要列印出發票,或者直接email給他;在顧客付款之後,還要把安全扣放入一個小槽裡面來解鎖。如果這是一個已經買過的商品,安全扣則自動被解鎖。

具體場景對應具體方案:即技術的發展,必須牢牢貼合實際應用場景。無人便利店是一種全新的零售業態,此前RFID廠商並未有針對性地為這一場景設計產品。未來累積了一定經驗之後,應用RFID方案的無人便利店,還有望得到進一步優化。

另外,在某些特殊場景中,RFID技術也能揚長避短,充分發揮其價值。比如應用於很多餐廳的RFID自助結算餐檯。

RFID自助結算餐檯配備了多種色彩的餐具,每一種色彩對應一個價格,碗碟內建RFID標籤,供餐檯讀取價格資訊進行結算,一小時可以完成上千人次的自助結算,僅需一名操作員站在裝置後維持結算秩序即可,大大提高了結算效率。

無人零售對整個行業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命題,不管傳統企業,還是新創公司,都還處於探索階段,還在不斷嘗試和驗證各種技術的可行性。小空間的亞馬遜方案可能會再次出來,但是商業化確實很難。RFID方案會被放棄,自助掃碼的方案會存在變種。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