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 Jeff Bezos on Deep Learn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machine learning
Nx Witness v3.0 - 雲端影像平台解決方案 — |
leiphone 作者:Smiletalker
著名分析師、A16Z 合伙人 Benedict Evans 撰文認為,亞馬遜的經營結構,就像是一台能夠製造機器的機器,它可以幫助亞馬遜製造出更多的亞馬遜;也就是說,透過結構性優勢,讓小型團隊可以快速推出新產品,規模幾乎可以無限擴大,這也是它不同於蘋果、Google 的地方。記者對這篇文章進行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譯。
對於大型製造企業來說,機器本身和製造機器的機器同樣重要。
生產 iPhone 需要很多工作,同樣,生產製造 iPhone 的機器也一樣重要,這些機器每年生產 2 億台 iPhone。生產特斯拉的 Model 3 要花費許多工作,但特斯拉還沒能製造出一台,能夠以現有汽車行業的規模高效、可靠、快速、高品質製造 Model 3 的機器。
在所有的大型科技企業當中,亞馬遜是能夠製造機器的機器。我們喜歡談亞馬遜的良性循環:高交易量、帶來更低的成本、更低的價格、更多的客戶,反過來有產生更高的交易量。但我認為同樣重要的是亞馬遜的經營結構:生產機器的機器,而且很少被人提及。
亞馬遜的核心是兩個平台:實體物流平台和電子商務平台。在這兩個平台和亞馬遜標準化的通用內部系統之上,是數百個小型的、去中心化的團隊。
如果亞馬遜決定在德國生產鞋子,它會招聘 6 個不同背景的人,也許這 6 個人完全不瞭解鞋子或電子商務,亞馬遜給他們提供這些平台,以及每個團隊的透明的指標。當然,貝佐斯對他們的衡量標準也是透明的。
這就是貝佐斯知名的「兩個披薩原則」,讓團隊盡可能的小,如果兩個披薩都餵不飽一個團隊,那說明它太大了。小團隊的明顯優勢,是你可以在團隊中快速完成任務,亞馬遜的結構性優勢在於,可以成倍擴大這種優勢,你可以直接添加新的產品線,無需添加新的內部結構或直接報告,不需要開會、不需要改變物流和電子商務平台流程。
你不需要(理論上)飛往西雅圖,安排一場會議,說服高管支持你在義大利開展的項目,或者說服任何人將新業務加入路線圖。
你不需要(理論上)飛往西雅圖,安排一場會議,說服高管支持你在義大利開展的項目,或者說服任何人將新業務加入路線圖。
這不僅僅因為亞馬遜的產品就是商品,而是亞馬遜的產品類別是商品。
這種模式對亞馬遜產生兩個明顯的影響。
首先,規模幾乎可以無限擴大,推出新產品不需要開會和新的組織結構,擴充產品類別的速度,主要取決於招聘和採購(當然也包括消費者願意,透過網露購買這種產品的意願)。
第二,任何產品類別的購買體驗,最終都需要符合通用的標準模式。平台團隊無法輕易為每個新產品類別,創建訂製的客戶體驗。這對於某些產品類別來說是個缺陷,亞馬遜幾乎無限延伸寬度,但卻不能無線延展深度,而有些品類需要更深度的體驗,比如高端服裝。
還有第三個影響:那些分散的小團隊,實際上並不需要來自亞馬遜。這正是亞馬遜雲服務(AWS)背後的深刻見解,其核心在於,讓外部團隊能夠大規模獲取電子商務平台和交易市場,物流平台也是同樣的情況。
AWS 目前貢獻了亞馬遜 10% 營收,而第三方賣家的服務費用接近 20% 。如今,AWS 顯然已經遠遠超出了亞馬遜內部技術的範疇,但在亞馬遜第三方電商平台 Marketplace,直接分拆內部功能是相當直接的,現在 Marketplace 佔據了亞馬遜一半的商品銷售總額。
AWS 目前貢獻了亞馬遜 10% 營收,而第三方賣家的服務費用接近 20% 。如今,AWS 顯然已經遠遠超出了亞馬遜內部技術的範疇,但在亞馬遜第三方電商平台 Marketplace,直接分拆內部功能是相當直接的,現在 Marketplace 佔據了亞馬遜一半的商品銷售總額。
亞馬遜沒有將消費者在 Marketplace 上支付的金額包,含在營收內,也沒有公佈這個數字。它只將第三方賣家收取的服務費作為營收。
據估計,亞馬遜自營和第三方賣家的總 GMV ,是亞馬遜財報中披露營收的兩倍。換句話說,Marketplace 的存在意味著亞馬遜 GMV ,是它在財報中披露的營收的兩倍。
據估計,亞馬遜自營和第三方賣家的總 GMV ,是亞馬遜財報中披露營收的兩倍。換句話說,Marketplace 的存在意味著亞馬遜 GMV ,是它在財報中披露的營收的兩倍。
如果亞馬遜模式成長速度,取決於招聘產品團隊、簽訂供應商協議的速度,那麼讓第三方為你做這些事,並向他們收取一定的費用(內部團隊也有利潤目標),就可以更快地擴大規模,同時降低風險。
與此同時,AWS 推出時普遍的共識是,這個業務必須燒錢,這又是一個企業,透過不賺錢甚至賠錢方式,獲取市場佔有率的例子。 然而,當 AWS 足夠大的時候,以至於金融法規要求亞馬遜分拆 AWS 的時候,我們發現 AWS 是賺錢的,它的營業利潤率是 25%。 那麼現在情況又反過來了,據說是 AWS 的現金在補貼亞馬遜的其他業務,以獲取市場佔有率。
在我看來,這兩種說法都是基於同一個錯誤的前提。這些小團隊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有大有小,有的很老牌很賺錢,有的很新正在虧損。
你所看到的淨收益和自由現金流,是這幾百個團隊的總和,亞馬遜用盈利團隊的現金投資到新的、不賺錢的團隊。我認為,這就是我們應該如何看待 AWS 和 Marketplace 業務的方式:亞馬遜有義務披露 AWS 的盈利能力,但它並不是亞馬遜唯一盈利的業務。
你所看到的淨收益和自由現金流,是這幾百個團隊的總和,亞馬遜用盈利團隊的現金投資到新的、不賺錢的團隊。我認為,這就是我們應該如何看待 AWS 和 Marketplace 業務的方式:亞馬遜有義務披露 AWS 的盈利能力,但它並不是亞馬遜唯一盈利的業務。
亞馬遜的會員服務 Prime 是第三大支柱,僅次於物流和電商。亞馬遜為 Prime 增添了各種能夠感知的價值,這吸引消費者購買 Prime,而且不太會取消。一旦你成為 Prime 會員,作為一種沈沒成本,你就更有可能在亞馬遜線上(以及越來越多的線下渠道)購買商品。
所以說,亞馬遜是一台製造機器的機器,它是一台製造更多亞馬遜的機器。亞馬遜極端反面是是蘋果,蘋果更集中,就像是 ASIC(專用整合電路),所有的東西都是精心架構的,每個人都各司其職,這讓蘋果以極高的效率推出新產品,但卻很難無限制地添加新的產品線。賈伯斯喜歡對新項目說「不」,而亞馬遜恰恰相反。
對於亞馬遜和蘋果(或者 Google、Facebook),這意味著有一些項目可以很好地交付,是可重複和可預測的,但同樣關鍵的是,他們都有一些不太適合交付的項目。Google 比蘋果更擅長於雲平台,蘋果比 Google 用戶介面方面更強,並不是因為兩個公司人才的差異,而是因為每家公司都是為了交付某些東西而設計的。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