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人工智慧創業:輓歌和贊歌交替唱響,「泡沫」預言百家爭鳴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7年12月27日 星期三

Google - Year In Search 2017







leiphone 作者:王金许

「How do wildfires start(為什麼野火會燒起來)?」

這是 Google 的 2017 年度影片開篇詞的第一句,How 是年度搜索的第一熱詞。與此同時,科技媒體也開始對各行業的發展做年度總結,進而預測 2018 年的走向。

如你所見,總結篇章大多是「負面」的:知識付費狂喜褪色、共享單車集體倒閉、互聯網公司死亡名單……類似的情緒層出不窮,都可以編纂成一部輓歌集。

人工智慧行業除外。

相較 2016 年,它的聲勢更加壯大,說 AI 行業過的挺滋潤好像也不為過。今年,熱錢大量湧入 AI 行業,不少創業公司融資額度經歷了新一輪暴增,估值翻倍,人工智慧市場呈現一片火熱景象,而在中國,AI 被上升為國家戰略。

不過,每個行業在繁榮表象的背後,也總有失意落寞者黯然退場。於是,我們也試圖搜尋那些退出者,詢問 How many AI companies died?

誰倒下了?
截至目前,2017 年宣佈倒閉的 AI 公司,還沒有完整的數據統計結果。但根據上半年騰訊研究院&IT 桔子聯合發佈的《2017 年中美人工智慧創投現狀與趨勢研究報告》,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到一些「端倪」。

報告統計,截止到 6 月份,在中美共 1600 多家人工智慧公司中,初步估算中倒閉公司總數已超過 50 家。當然,大半年過後,不知道又有多少公司撐大了這一數字。

如果將這些公司做一個分類的話,一個趨勢是,無人機、虛擬助理、智慧硬體等領域和行業已初顯頹勢。此次選取了以下 5 個敗局項目,並簡述其潰敗的因果:

人工智能创业:挽歌和赞歌交替唱响,“泡沫”预言百家争鸣 | 2017 年终盘点

2017 年 1 月,有媒體就報導了已成立兩年中國的斯凱智能公司倒閉的消息,原因為產品滯銷積壓導致資金鍊斷裂,並拖欠員工三個月工資。

而這家公司此前曾獲得百度原副總裁李明遠投資,佔股約 10%,斯凱無人機原辦公地點,已被另一家公司佔據使用。

無人機行業從去年 12 月至今年 1 月的負面消息接二連三,億航、零度、Parrot 等無人機行業公司都傳出了裁員消息。或許,今年還有其他無人機公司面臨經營困難,卻未有消息傳出。

這與在持續近兩年快速成長後,2016 年無人機資本市場開始遇冷的大環境不無關係。有數據表明,大疆的市場份額首次下降,消費級無人機市場空間已基本成形,而創業公司的生存空間將愈發逼仄。

而在虛擬助理領域,據騰訊研究院分析,應應-雨恆矩陣和智能萬事屋這兩家主要面向生活服務類私人助理的公司也倒下了。原因是這個領域面臨的最根本問題:難以獲取用戶,商業模式難以驗證。

在技術上,這種綜合服務類虛擬助理技術並未完全成熟,比如 APP 和其他設備的交互障礙,不完善的個性化推薦體系等都是需要克服的技術難題,也由此導致 to C 的市場並未打開。而虛擬助理目前多使用在一些邊緣低端運用,如智能客服、智能問答虛擬助理等。

人工智能创业:挽歌和赞歌交替唱响,“泡沫”预言百家争鸣 | 2017 年终盘点

位於美國華盛頓州的社交媒體 AI 管理平台 Meshfire,宣佈在 9 月 30 日正式關閉。其 CEO Eli Lsrael 透過一篇布落客公佈了這一消息,而倒閉的原因,則只被概括為一句話:我們已沒有了繼續成長下去的能力。

據記者瞭解,自 2012 年建立後,Meshfire 共進行過 3 輪總額為 35.5 萬美元的融資,最後一次是在 2015 年 7 月,估值已達到 200 萬美元。

雖然 AI 是 Meshfire 自己宣傳的最大優勢,聲稱可以讓 AI 技術幫助社交媒體平台管理者減輕一大半壓力,但根據 Social Media Society 記者的一次試用體驗顯示,除了介面充滿未來主義的設計感,以及那個與微軟 Cornata 定位有點相似的介面 AI 助手 Emmy,其管理功能與其他同類軟體並無太大差異。

更不幸的是,具備類似 AI 追蹤功能的軟體品牌,例如經過更新的 Backtweets 等軟體還是免費版,而社交平台 Facebook 與 Twitter 更是自己內置了一系列數據分析工具。

人工智能创业:挽歌和赞歌交替唱响,“泡沫”预言百家争鸣 | 2017 年终盘点

英國公司 Vinaya 是屬於比較激進型的 AI 公司,它成立於 2013 年,主要提供幫助改進生活方式的科技產品,如智慧珠寶掛件等,主要業務為 B2B 的可穿戴智慧珠寶。倒閉的緣由是無法承擔技術創新的費用,步子邁得過大,以致其在市場上無法立足。

同樣,成立於 2013 年的美國公司 Angel Sensor 也犯了心高氣傲的毛病。它是一家開源的可穿戴/追蹤器公司,專為開發者而設的健身追蹤器,即便已經開源了 API/SDK、傳感器數據流,融資失敗讓它徹底無緣產品的生產。

輓歌之聲
其實,從以上公司的案例中也可以看出,鮮少有 AI 明星創業公司倒閉的消息傳出,死掉的大多是 「含金量」並不高的公司,但這也因此被看做,人工智慧行業寒冬將至的一個苗頭。
對苗頭最敏感的當屬 AI 行業的專家,他們有的甚至很早就為可能到來的 AI 公司倒閉潮唱響了輓歌。

早在 4 月份,李開復就公開表示人工智能創業有泡沫,未來 12 個月,可能會有一批人工智慧公司錢花完後會倒閉。近日,他又在「預見 2018」的主題分享中表示:「AI 項目(融資熱)是今年上半年開始的,融資差不多夠 18 個月花,明年底估計有一批公司倒掉。」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也有類似的預言。他認為,過去一段時間許多創業公司,存在純粹炒作人工智慧概念的現象,而隨著競爭的加劇,這些公司就是可能會倒閉的那一批。「就像當年看互聯網泡沫看一樣,站在 2002 年看是大泡沫。」

更尖銳的聲音來自「新經濟 100 人」CEO 李志剛。他說,未來兩三年,95% 以上的人工智慧創業公司要倒閉,他的理由一是前提不足,二是商業化滯後。前提不足指的是,「沒有雲計算就沒有大數據,沒有大數據,人工智慧就是扯淡。」在他看來,目前大數據主要掌握在少量巨頭和政府職能部門手中,而作為大數據前提的雲計算才剛剛起步。

泡沫?「熱身」剛結束
唱衰者有之,然而,卻也有些業內創業者高唱「反調」,為人工智慧公司的發展勢頭叫好。

在 2018 網易經濟學家年會論壇上,曠視首席科學家孫劍對當下人工智能泡沫論調進行了反駁。「前兩次是人工智慧泡沫,這次不是泡沫,最大的不同是這次商業化的進程落地,與前兩次比起來都是扎扎實實的。」值得一提的是,曠視科技在 10 月底完成 C 輪融資  4.6 億美元,刷新了世界範圍內 AI 領域的融資記錄。

也有人拿共享出行的例子與 AI 相比較,中科視拓創始人山世光則回應說:「(AI 與共享出行的)不同是碎片化特別嚴重,碎片化指的是需求不是特別標準,不是做一個東西之後,其他的馬上都可以跟上去用了。」

他舉例說,即使細化到人臉辨識這個領域,細分的話也會有十幾種不同的場景,每一種場景可能都需要累積不同的數據,甚至算法要進行相應的改變。因此他認為,人臉辨識這條賽道短期內是多家公司共存的局面。

在 AI 領域融資額和所創造的價值上,第四範式創始人戴文淵與李志剛的觀點形成了鮮明對比。儘管他認為單看一家公司可能會存在泡沫,甚至會倒閉,「但這個行業,我認為完全沒有泡沫,甚至還要再漲兩三個數量級。」

他說,現在 AI 公司拿到的所有的錢加起來,遠遠低於 AI 公司每年給行業創造的價值,甚至不是一兩個數量級的問題。「我們去服務客戶創造的利潤,少則幾個億,多則上百億,這些和我們現在融到的錢,和估值比起來真不算什麼。」

「Search on」
看到正反雙方的觀點,他們從各自不同立場出發,看上去都似有道理,卻也讓人們對 AI 行業未來的發展脈絡陷入疑惑。幾乎所有向外界輸出 AI 泡沫觀點的人,都說未來一年 AI 公司會哀鴻遍野;持相反觀點的人則表示,AI 公司們只進行了一輪「熱身」,還沒到真正大爆發的時段。

但無論如何,人工智慧這件事並不存在泡沫,這是無疑的。而對 AI 公司而言,有沒有泡沫的答案真的有那麼重要嗎?思考如何保證自己,即使在泡沫期間也不會死掉,難道不是更重要?

至於接下來一年裡 AI 行業,究竟會發生什麼,目前所有的答案終歸也只能是猜測。我們不必像是面臨一場賭局,站在二元對立的情景裡,為選擇哪個答案所苦惱。

正如身處在這樣一個令人沮喪,又滿懷期待的世界,Google 在年度影片裡,將所有關於 How 的疑問,最終都歸結為一個看上去無關緊要,卻又給人以希望的回答。

所以,如果你問 2018 年,人工智慧行業將走向何方?
「Search on.(繼續探索吧)」

注:題圖來源於 Behance,作者為 Marco Goran Romano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