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k科技趣聞】阿里無人商店 解構全科技運作
來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刘旺,孙吉正
近來,無人零售成為零售業的熱點詞語,也備受資本追捧。其中無人便利店、無人貨架、無人售賣機等都是業內關注的焦點。
各界玩家紛紛入局,記者瞭解到,截至目前,除阿里巴巴、京東等網際網路巨頭外,繽果盒子、F5未來商店、TakeGo、Moby等創業企業,以及娃哈哈、居然之家、天虹和永輝超市等傳統零售企業均已入局無人零售市場。
在零售專家劉暉看來,無人零售這一新業態目前已經走過最初的探索階段,RFID(射頻識別)、物聯網、移動支付等技術已經足夠支撐無人零售業務的開展。但高額的技術成本以及日常運營維護等問題將成為無人零售業的盈利難點。而隨著無人零售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行業競爭將會愈加激烈。
玩家紛紛入局
2017年夏天,隨著24小時無人便利店——繽果盒子宣佈完成超過1億元的A輪融資,無人零售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短短幾個月的時間,無人零售這一新業態便爆炸型地成為了零售業的新風口,各大線上線下巨頭紛紛佈局。
記者瞭解到,2017年6月,歐尚、大潤發牽手繽果盒子;同時,沃爾瑪也在6月初推出了自助雜貨售賣亭;7月,居然之家也開出了其首家無人便利店——怡食盒子;同時永輝超市、物美等傳統零售企業也在紛紛試水無人收銀模式。
此外,線上零售上也在積極地佈局無人零售。7月,阿里巴巴旗下首家無人零售店「淘咖啡」落地;近期,京東也在總部開設了「X無人超市」以進行無人零售佈局。
與此同時,各大食品飲料企業也不甘落後,今年6月,娃哈哈宣佈進軍無人零售領域,3年供應10萬臺TakeGo無人智慧零售店;隨後,伊利也釋出計劃在2000多個社群內推廣無人便利微店。
根據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報告顯示,2017年無人零售商店交易額預計達389.4億元。未來5年,無人零售商店將會迎來發展紅利期,至2022年市場交易額將超2萬億元。
零售專家胡春才告訴記者:「各個領域進入無人零售業態均有各自的優劣。傳統零售業依託供應鏈優勢,能夠對自身的銷售端起到一定嫁接作用,提高營運效率,但技術創新層面將是重大難題;傳統品牌商擁有很強的品牌影響力,很容易形成品牌效應,但真正走向銷售終端,零售業的營業與維護,將對他們進行很大的考驗;線上零售商進行無人零售佈局,主要依靠技術及流量優勢,便於進行技術創新和推廣營銷服務,但同樣傳統零售經驗的缺失將會是其發展的主要阻礙。」
而在無人零售的另一個領域——無人貨架,也備受資本的關注。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釋出的《2017年中國無人貨架市場前景研究報告》顯示,截止到今年9月,已經有至少16家無人貨架獲得投資,最高的達到3.3億元,融資總額超過25億元。目前,猩便利、便利蜂等企業也都開始了無人貨架的佈局,而無人貨架領域的爭奪戰也已悄然開始。
劉暉告訴記者:「無人零售歸根到底還是零售業,僅靠技術的支撐無法成型,一些小型的創業公司依靠技術和資本,在這個領域很難立足。而且網際網路巨頭與傳統零售企業的入場,也會對小型創業公司的生存空間造成擠壓。」
「無人」的誘惑
無人零售自一誕生,「無人」便成功抓住了人們的眼球。
據中國經營連鎖協會11月3日釋出的《無人值守商店運營指引》(以下簡稱《運營指引》)顯示,「無人便利店」的定義為:「在不存在人工干預的情況下,採用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全自動完成商品的銷售過程,亦可根據店內條件自動提供有償或者無償服務的零售商店。」
記者瞭解到,無人超市不需要員工進駐,無需收銀人員,從而能夠節約人工成本。但目前中國無人便利店主要使用RFID技術,但RFID標籤成本較高,也是無人零售主要的技術投入之一。
劉暉告訴記者:「RFID標籤成本較高,目前每銷售出一件商品的成本不低於4毛錢。RFID標籤的成本是隨著經營狀況一直存在的,也就是說賣的東西越多,成本越高。」
據瞭解,繽果盒子開店成本的一次性投入是傳統便利店的1/4,SKU均不低於500個,由於貨架沒有倉儲功能,所以一個SKU放2~3個商品。按照每個SKU陳列兩個商品來計算,除去後期補貨,保守測算單店一次性投入1000件商品,RFID成本為400元。同時記者瞭解到,RFID標籤需要人工將晶片黏貼在商品上,這就意味著,對於削減掉的人工成本又在這方面增加了回來。
同時為了降低人工成本,無人便利店多使用電子價籤,通過後臺直接更改電子價籤價格。記者瞭解到,電子價籤模組最便宜的單價在50元左右。不考慮閘道器、佈線、軟體等價格,500SKU的電子價籤成本為25000元。電子價籤使用費用一般為5年,折算到每天,電子價籤成本大概在14元左右。
此外,根據《運營指引》中規定,在無人便利店建設過程中需「採用環保建材和節能型設施裝置,使用綠色電力等」,同時要求「不同型別商品,應根據國家相關標準採用不同的物流方式配送」。
不過,這不影響資本進入無人零售領域。近日,無人貨架公司猩便利正式對外宣佈,已全資完成對51零食的收購。據悉,51零食是一家新興的便利貨架運營公司,51零食的前期佈局主要集中在重慶和成都地區,並在兩地擁有近千個點位,其所具備的點位價值,也正是促成本次收購案的核心原因之一。記者向猩便利諮詢有關收購51零食以後點位及供應鏈運用規劃的問題,但截至發稿前未收到回覆。
和君諮詢合夥人文志巨集分析認為,由於無人貨架的低成本、易推廣,導致准入門檻較低,所以大量資本湧入。其實,無人貨架的技術背後蘊含的是傳統零售對於商品採購及陳列運營、供應鏈、配送補貨、客服運營等多方面的考驗。無法通過考驗的企業最終將會被淘汰。
盈利待考
儘管資本瘋狂湧入,無人零售能否實現盈利目前尚是未知數。劉暉告訴記者,除去正常的商品貨款成本和電子價籤成本、建築成本,產品損耗,日常運營維護也將為無人零售增加不少成本。值得注意的是,「無人」看似節約了店鋪員工的成本,但實際上後臺技術人員的成本卻遠遠高於店鋪員工的成本。
而人才也是無人零售企業的主要競爭點。許多未公開資料無法精確地測算到每天的成本,但即便如此,目前無人便利店模式基本很難盈利。
而人才也是無人零售企業的主要競爭點。許多未公開資料無法精確地測算到每天的成本,但即便如此,目前無人便利店模式基本很難盈利。
根據上述資料,記者保守測算了一下:在不考慮地租成本的前提下,按照每件商品成本價格在15元,以便利店行業25%的毛利率計算,無人便利店商品一天內全都銷售掉的話,利潤在3750元,完全可以覆蓋RFID成本及電子價籤成本。但接下來面臨的就是補貨成本、配送成本、新的商品貨款成本等等。
不過劉暉認為:按照目前無人便利店的客流,商品一天內全部銷售掉是不現實的。而且許多裝置折舊、店內維護等隱形成本是真實存在的,這些也要算到經營成本裡。
「目前無人便利店想要達到盈利,至少要在半徑5公里的商圈範圍內,設有200家門店的規模,促成規模效應。」他說。
「目前無人便利店想要達到盈利,至少要在半徑5公里的商圈範圍內,設有200家門店的規模,促成規模效應。」他說。
記者瞭解到,傳統便利店以7-11為例,單店的單品數量在2800左右,能較好滿足消費者的購物需求。而且傳統便利店和中小超市提供的送貨上門、快餐等服務,無人便利店目前難以達到。並且,目前各個零售商的競爭策略已經轉向自有品牌開發、顧客服務等綜合實力,無人便利店目前顯然無法建立優勢。
目前,佈局各個無人零售的企業均提出了開店目標,以求達到品牌規模效應。文志巨集認為,無人零售與便利店行業相同,只有規模效應才能達到盈利的效果。但目前來說,無人零售企業面臨著定位上的缺失,沒有明確的商業定位,加之並沒有廣泛受到消費者的認可。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無人零售正在初期發展階段,在行業內部競爭的同時,還要面臨傳統便利店的擠壓。不管是無人便利店還是無人貨架,歸根到底還是零售業。
在進行技術創新的同時,更要側重商品結構的創新。同時,無人模式更要注意商品及時補貨,以豐滿的陳列呈現給顧客。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