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ones, a disruptive technology for the last mile city logistics. TSS, PM4, Group 2
ifanr
前有谷歌的「無人駕駛」,後有亞馬遜的「無人超市」,人類的「衣食住行」幾乎快被身邊的 AI 人工智能所包圍了。踏入 2017 年,「無人駕駛」與「機器人」技術,成為了科技圈的焦點,許多互聯網企業都陸續推出自家的智慧方案,以搶佔未來的智慧生活市場。
作為中國幾家知名電商企業,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平台都參與其中,他們所做的正是前幾年我們都已經在談論的「機器人物流」。
(亞馬遜 Prime Air 配送無人機,圖源:Amazon)
早在 2013 年,亞馬遜創始人兼 CEO 的 Jeff Bezos(傑夫·貝佐斯)就曾提出過「亞馬遜無人機計劃」。在這個計劃中,無人機將用作 Prime Air 服務的配送工具,負責配送佔亞馬遜一年(2013年)銷售量 86% 、重量約 2.27 公斤內的商品包裹,力求讓消費者在下單 30 分鐘內,收到心儀的商品。
不過就在 Jeff Bezos 提出這個方案不久後,這個方案就被美國聯邦航空局反對,原因是美國不允許商用無人機飛行。之後,亞馬遜一直致力於研究「無人機配送」的技術,直到現在亞馬遜仍未放棄這一門方案。
研究「無人機送貨」除了有北美的亞馬遜,中國的京東也有做類似的嘗試。就在今年的 6 月 18 日,京東在中國人民大學,完成了首單透過無人機進行配送的任務。今年 11 月 11 日,京東在韓城啓動了無人機配送、無人倉的物流項目,配送範圍可覆蓋 300 公里半徑的物流生態圈。
(菜鳥網絡物流機器人「基普拉斯」)
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鳥網絡也在今年的「機器人配送」熱潮中發力,推出了智慧配送機器人「基普拉斯」(小G)。在今年的「雙 11」之後,「基普拉斯」也開始在浙江大學試運營了。
相比於亞馬遜和京東的無人飛行器,「基普拉斯」則是一台具備自動駕駛技術的陸地機器人,它的造型有人說是個「會行走的快遞櫃」,所以它與亞馬遜、京東直營配送的無人機還是有一定區別的。用戶可通過手機進行「呼叫」和提取快遞,而它運載能力相比飛行器要更強,每次可運載 20 個包裹。
實際上,無論是亞馬遜、阿里巴巴還是京東,這些機器快遞哥除了負責快遞的派送外,他們還兼職著一份工作——收集大數據。
快遞與大數據有什麼關係?舉個實際的例子:
當你使用打車軟件從 A 點到 B 點的時候,每次行程都會被軟件的後台服務所記錄。當你在 A 點到 B 點的行程達到一定數量後,系統會默認為你的「常用行程」,當你再次想從 A 點打車時,系統就會自動給你彈出 B 點的地址,從而節省你的打車時間。同理,根據你曾「取消」次數較多的車型,系統也會在下次的派遣中優先篩選掉你「不喜歡」的車款,從而提升你對平台的好感度等等。
目前,規模較大的互聯網企業都已經開展對用戶的大數據進行分析,提升服務品質。物流是電商平台必不可少的一環,通過在各大高校中佈置機器人,除了能夠贏得呼聲外,電商平台還能獲取到學生的消費能力、消費習慣、消費人群、活動規律等大數據資訊,作為幫助改變行銷策略的參考。
簡而言之,當你每一次拿出手機「召喚」出機器人時,每一條數據都會被上傳到企業伺服器收集、分析,最後電商平台能透過這些大數據的分析結果對服務進行優化、改良。
(淘寶「雙 11」盛典所展示的商戶統計數據)
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的出現,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捷,在未來的發展趨勢也是必然的。當然,在給企業服務品質提供極具價值的參考數據背後,大數據也是一把雙刃劍,也許在未來互聯網的世界裡我們都沒有秘密了。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