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物聯網助力社區 O2O 的新商業模式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7年5月22日 星期一

시럽Syrup 비콘 서비스







來源:愛社區


社區O2O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以社區生活圈為市場爭奪的重心,伴隨著消費升級和智慧家庭的逐步發展。據統計,對岸中國的社區O2O市場,將在2018年達到5000億元。

2014年中國各地出現了社區O2O的創業熱潮,服務商、物流公司、互聯網巨頭均想從中得到一杯羹。然而經歷了這幾年的波動,眾多社區O2O平台在潮流中奄奄一息。

物联网打破社区O2O的寒冬
  
社區O2O的商業邏輯
社區O2O的基本邏輯,是基於本地用戶的需求,而聚合本地服務提供商,實現需求和服務的對接。具體模式是利用社區APP聚攏社區消費者,透過合作籠絡商家,再加入自身的服務,使其形成一個閉環系統,也就是說社區居民透過手機APP,便能享受足不出戶的社區消費行為。

目前,社區類O2O服務平台可以分為三類:第三方綜合平台、垂直服務平台、物業管理平台。第三方綜合平台主要以流量分發形態存在,透過聚合周邊實體零售商或服務商,將用戶訂單導流到周邊合作商家的店鋪上,以此對接用戶與商戶的需求供給。

一些本地較大的流量平台,還嵌入諸多垂直服務平台;垂直服務平台多聚焦在某一個品類的服務上,例如家政、洗衣、生鮮、外賣等垂直服務平台;物業管理平台是建立在其物業服務的基礎上,聚合周邊實體供應商,及細分領域垂直供應商,將服務輸送給社區用戶。

物联网打破社区O2O的寒冬
  
對於這些平台來說,透過社區O2O,他們可以獲得一定數量的社區商家和消費者,從而影響他們的運行。從地產和物業角度出發,社區 O2O 生意經讓其獲得新的利潤成長空間。

地產及後端物業服務公司,依靠傳統收繳物業費、維修等基礎物業服務業務成長遲緩,線上導流和包含生鮮配送、家政、社區電商等日常生活服務、社區金融、社區健康、房屋托管等增值服務的引入,將使物業公司獲得新的利潤成長。


消費者眼中的社區O2O:融合在生活裡
首先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社區O2O應該是這樣的:
1、我在自己社區內能買到我日常所需,而不需要分頭去各個地方買。類似一個超市的場所,但又不像物美般的大而嘈雜;

2、即使錯過了時間,比如小超市關門了,我也可以透過提前手機下單,到指定的地方去取貨;

3、我有一個APP,能接收到社區物業的,各種注意事項的提醒,比如社區停車位要續費了等等。並且可以在線上解決社區生活的各種問題,行動回覆。

滿足客戶的需求,才能創造有價值的模式。互聯網不是要改變人們的生活,而是要提升人們的生活,讓生活變得更便捷,更有趣。而互聯網發展到越後面,就越應該是潤物細無聲的,感覺沒有隔閡,和日常生活融為一體。

物联网打破社区O2O的寒冬
  
以此反觀現在的社區O2O,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可能比O2O領域的其他行業都要更長久。

物聯網將成為社區O2O的突破口
隨著消費升級,智慧應用的蓬勃興起,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對Smart Home生活有所需求。社區 O2O 在 2.0 階段繼續生存,居民服務的另一條路徑,就是把社區當做一個個項目,讓它們變得更加「智慧化」,也就是說基於社區場景經濟的一大批智慧終端應用,將接入消費娛樂購物。

物聯網提供底層數據和智慧硬體,物業提供服務,如此來看,社區 O2O也會更加接近於智慧社區的設想:從工作場景到家庭的兩點一線,或者多點一線的行為,透過物聯網傳感器、硬體等設備,進行資訊交互,與生活相關的服務全部過平台解決……

物联网打破社区O2O的寒冬
  
舉個例子,社區智慧門禁,透過O2O平台系統對接的門禁,是網路管理的硬體。居民回家時,掏出手機一鍵便可打開門禁,不需要門禁卡或者鑰匙,也不需要警衛保全幫忙。手機一鍵開門禁,是物聯網中比較小的示例,但是透過這個最簡單的步驟就能看出,物聯網在社區O2O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如果擁有更多類似的物聯網,作為社區O2O 平台的突破口,再與物業管理、物業服務、社區生活圈、便民服務、物業交流、社區商圈等等,既能讓業主綁定社區 O2O 平台,也能透過其他模組的設置,從中獲利,比如廣告投放。


物聯網和社區 O2O 的結合,是充滿想像空間的,在升級生活品質的同時,也促進了商業形態的發展。同時,社區 O2O 落地方向也趨於明顯,一條路徑是過物聯網來構起效率更高的智慧社區,另一條路徑是整合物業公司和社區周邊商家資源,方便社區居民生活。

至於哪條路徑可以更快找準「線下流量入口」,突破社區 O2O 的瓶頸,我們拭目以待!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