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ice Activated Google Assistant for Raspberry Pi
ifanr
5 月 9 日,亞馬遜在官網上低調地宣佈了,一款帶有可觸控螢幕的智慧音箱設備 Echo Show;這款擁有著全新形態的產品,讓人在頷首贊嘆亞馬遜的產品能力的同時,也不禁為它的直接競爭對手 Google 感到擔心。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在美國加州 Shoreline Amphitheathe 會場親眼見證了 Google I/O 2017 之後,小編能夠明確地感覺到:
Google 用另外一種出其不意的方式,證明瞭自己毫不輸於亞馬遜的強大實力。
Google Home 更強悍了
在本次 Google I/O 大會上,負責 Google Home 的副總裁 Rishi Chandra 在台上宣佈 Google Home 新增加了一項不錯的功能——免提而且是免費的通話;Chandra 的話音剛落,現場就一片歡呼。
這項功能很容易令人聯想起,亞馬遜在 Echo Show 上添加的視訊和語音通話功能;當然, Echo Show 在硬體上進行了形態層面的迭代,使得它支持視訊通話。
但顯然,Google Home 這一新功能的出現,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對 Echo Show 的一種回應,雖然未能追平一局,但至少在產品層面讓短板少了那麼一點。
但顯然,Google Home 這一新功能的出現,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對 Echo Show 的一種回應,雖然未能追平一局,但至少在產品層面讓短板少了那麼一點。
另外一個填補短板的功能,其實是 Google Home 對一些音視訊服務的支持,比如說在音頻方面有 Spotify、Soundcloud、Deezer、Pandora 等,在視訊方面有 CBS 直播、Hulu 等。
(Spotify、SoundCloud、Deezer 等尚不支持亞馬遜 Alexa)
值得注意的是,Google Home 所支持的 Spotify、Pandora 等音頻服務,是已經誕生兩年的亞馬遜 Echo 系列至今都沒有得到官方支持的;而透過語音來對視訊進行操作,更是 Google Home 從一開始就透過 Google Cast 功能與 Android TV 進行協作的結果。
所以,從產品基因上來說,Google Home 的設備協同能力更強一點,只是沒能在短時間內及時發揮出來。
然而,在本次 Google I/O 上,有一個真正稱得上是重磅的功能,讓它具備了與 Echo Show 正面競爭的巨大潛力;用 Rishi Chanda 的話說,就是「用一種可視化的方式來呈現 Google Assistant 幫助人們的方式「。
是的,Google Home 也可以像 Echo Show 那樣,給用戶以視覺反饋了;二者的不同點在於,後者自帶了一個可觸控螢幕,而前者則從別的設備上,借來了一塊螢幕。具體來說,當 Google Home 透過連接,包括手機、平板、電視在內的螢幕時,這些螢幕不僅僅可以播放影像,也可以給出針對用戶語音操作的視覺資訊反饋;當這些資訊出現在螢幕上的時候,會顯得更加直觀和易於接受。
Rishi Chandra 給出的例子,是透過 Google Home 提問路線然後通過手機螢幕來導航;但實際上,包括查詢天氣、顯示日程表在內的諸多操作,都可以在電視螢幕上顯示反饋資訊。
(在電視上顯示 Google Home 的反饋信息)
這就是 Google 在設備協作方面的強大之處。Google Home 沒有螢幕,但依然能夠透過連接,來實現語音交互的視覺資訊反饋;它與 Echo Show 在硬體上,採用了不同的產品形態,但卻實現了差別不大的使用效果,這就是所謂的殊途同歸。
但核心還在 Google Assistant
Google Assistant 對於 Google Home 的意義,就像是亞馬遜的 Alexa 對於 Echo 的意義,前者都是後者的核心。
Alexa 在經歷了兩年多的成長之後,無疑是強大的;但相比較而言, Google Assistant 的背後卻是 Google 在人工智慧技術方面的更為深厚的累積,其強大程度,簡直可以用可怕來形容。
在 Google I/O 上,Google CEO Sandar Pichai 首先表示,Google 語音技術在辨識美式英語方面,其辨識錯誤率從 2016 年 7 月的 8.5% 降到了今年的 4.9%。作為對比,微軟在 2016 年 9 月給出的語音辨識錯誤率為 6.3%,而 IBM 在 2017 年 3 月給出的相應數據為 5.5%。由此可知,Google 在語音技術基本功方面功力深厚。
不過畢竟亞馬遜的 Alexa ,在語音辨識方面的表現也非常出色,所以 Google Assistant 真正的強大之處不在於此,而在於語音交互的累積和能力。在 Google I/O 上,負責 Google Assistant 的副總裁 Scott Huffman 提到了一組數據:
70% 以上的語音交互都是通過自然語言。
為了讓 Google Assistant 的自然語言處理更加自然,Scott Huffman 公佈了一項,透過文字輸入,來進行交互的功能;更重要的是,Google Assistant 在整合語音能力的同時,也深度整合了 Google Lens 的圖像處理能力。
也就是說,從功能屬性上來說,Google Assistant 的能力比 Alexa 更加綜合多樣。畢竟,Alexa 是從語音交互起家的,因而在交互手段上,更加長於語音,但在圖像處理能力,還需要提升。
Google Assistant 的另外一個強大優勢在於,它被來自 Google 的強大數據來源所「餵養」。同樣是 Scott Huffman 提供的數據,Google Assistant 已經運行在超過 1 億台設備上,這其中有不少是智慧手機的功勞;然而在今年的 Google I/O 上,Google 宣佈 Google Assistant 登陸 iOS 平台,而且 Google Home ,也將登陸包括英國、澳洲、德國、日本在內的其他六個國家。
亞馬遜的 Echo 系列雖然已經賣出幾百萬台,但其數據來源與 Google 相比,顯得有些單一了。
而且不要忘了,Google Assistant 的 SDK 已經開放,目前已經有包括 LG、三星、松下在內的多個廠商,已經在與 Google 合作,推出內置 Google Assistant 的硬體設備。
此外,在本次 Google I/O 大會上,Google Assistant 的產品經理 Valerie Nygaard 還面向開發者祭出了另外一個殺手鐧:Actions On Google 將支持「事務(Transactions)」。
也就是說,開發者不僅可以透過 Google Assistant 來溝通和查詢資訊,還能夠透過 Google Assistant 來進行身份辨識、支持、通知、收據、賬戶生成等功能。
(通過語音 Actions 來直接付款)
這些,都讓 Google Assistant 變得無比強大,也讓人更加清醒地意識到,Google Assistant 絕不僅僅是語音助手那麼簡單,它更重要的屬性建立在 Google 強大的人工智慧技術和數據應用生態之上。
這一點,即使強大如亞馬遜的 Alexa,也是難以與之比肩的。
從 Mobile First 到 AI First 的 Google
今年的 Google I/O,Sundar Pichai 依然在台上數次強調了 Google 從 「Mobile First 到 AI First」 的重大轉型,整個發佈會的主題也無比明顯地凸顯了這一點。而小編也在親歷這場主旨演講時感嘆道:
這是一場會讓你感嘆,機器聰明到讓你自愧不如的大會。
可以說,Google Assistant 真正地讓人見識到了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力量,而 Google Home 作為它的其中一個載體,也在這種力量的加持中,表現出令人敬畏的潛力。
當然,從更加廣泛的市場範圍來看,無論是亞馬遜的 Echo,還是微軟與哈曼合作推出的的 invoke,以及下個月極有可能問世的蘋果同類產品,這些巨頭們都將與 Google 一起在相聚在另外一個屬於人工智慧的戰場上。
烽火方起,勝負未決,我們拭目以待。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