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物聯之家
如果要將物聯網時代給一個起點,我覺得會是2014年1月14日。那一天,網路時代的巨人Google,宣佈以32億美金併購一溫控器廠商Nest Lab。
這個併購案,看到兩個跡象。純粹軟體的網路差不多到盡頭了,虛實合一(網路世界與實體世界融合)要開始起飛了。除了網路的數據之外,實體世界的數據,才是真正大數據時代的藍海。
同年三月,全球半導體教父人物張忠謀也在演講中指出,預言物聯網是下一件大事(Next Big Thing),半導體產業若缺席物聯網,勢必將被淘汰。
如果來追溯一下歷史(不是以技術開發或產品推出點定義,而以先進技術進入一般人觀點,或是逐漸受到廣大的重視來論),2007年6月29日Apple第一代iPhone在美國的開始銷售,屬於行動網路時代的起點。1994年10月13日 Netscape Navigator 1.0的推出,是電腦網路的起點。1981年8月12日,IBM推出的5150個人電腦即是個人電腦時代的起點。
新的技術變革,將會啓動新的機會與挑戰。要掌握這新的機會,就要建立新的思維模式,並設計新的商業模式。
為了順應網路技術,媒體炒作者提出了「網際網路思維」。不論你是否認同網路思維,至少網路思維已經成為一流行語。未來,也會出現「物聯網思維」。我們就暫時將網路思維當成一個思想模式好了。
有了這個思考或思想模式,下一步就是商業模式設計與執行。以新的物聯網思維,設計新的物聯網商業模式,通過物聯網商業模式盈利。
在還沒談物聯網思維前,讀者需要先釐清網路思維與行動網路思維。並且定義物聯網思維,與定位物聯網思維與網路思維,及行動網路思維的異同。
物聯網思維有沒有哪些新觀念,是網路思維與行動網路思維所沒有的,是一個關鍵議題。
先談談行動網路與網際網路的差異。行動網路比網際網路多了「移動」、「位置」、「身份」與「即時」。多了這些元素,行動網路已經啓動了諸多的商業模式與商業區塊,包括O2O(從在線到線下)就是一個例子。
圖一、物聯網時代主要成員與聯網模式
從圖一的示意圖中可以看出,不論是網際網路、行動網路或是物聯網,所有運作的核心均是大數據(Big Data)。
物聯網的第一個特徵,就是每一對象都有通訊與聯網能力。所以再三年後,所有電視都可聯網、冰箱都可聯網、空調都可聯網、鏡子可以聯網、微波爐可以聯網,所有家電都可聯網。人通過聯網的家電與所有外在世界連動,和朋友與親屬連動。
一般預估,物聯網時代可能在2020年到來。
物聯網的第二個特徵是,這些聯網的對象在某一段時間後,將會越來越聰明,因此不需要人的存在了。這個時代或許可以稱為「自動物品的聯網」,例如現階段的Nest恆溫器,它具有人工智慧,並會學習人類的使用行為,經過操作者教導後,可自己運作。日本軟體銀行(Soft Bank)的服務型機器人Pepper也屬於這一類。
人工智慧是物聯網時代關鍵技術。
根據梅特卡夫定律,聯網世界的價值與聯網數量平方成正比。 掌握終端客戶或鏈接的數量是網路價值之所在,通過這些新的物聯網技術收集,與掌握更多數據正是價值之所在。
在一個萬物聯網(包括人與一般物,智慧的物與自動的物)世界中,掌握這些連結就是掌握這些新價值。而新的商業模式,也將這些錯綜複雜的連結中出現。
物聯網比網際網路多了什麼,物聯網比網際網路多了對實體世界的掌握、對於實體世界和網路世界接口的掌握、以及對於虛實融合事業的掌握。到那個時代時,虛擬世界是所有實體世界仿真與運作的核心,也是虛實合一世界的中樞神經。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