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 有人開發了 E ink 電子紙顯示器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4年12月26日 星期五

ifanr 陳一斌

kindle
在魅族、華碩發佈新手機之際,北京中關村一個房間裡,也在發佈著一款電工味十足的新產品——E ink 電子紙顯示器。發佈者為名不見經傳的北京大上科技。
這不是一個高大上的發佈會,它沒有租用某某立方、某某 98 還有某某會議中心的場地,也沒邀請多少人到場,不過依然有粉絲,在微博上分享了粉絲簽到和媒體簽到單,但上面的名單還沒鋪滿兩張 A4 紙。
E ink 電子紙顯示器,一個奇特的小眾產品。2011 年 有 Geek 開發了名為 Kindle VNC viewer 的軟體,將 Kindle 變成電腦的第二螢幕。這位 Geek 的嘗試,表明其實有人希望 E ink 用在電腦螢幕上,長時間面對它,但不損害人的視力。
E ink 顯示器可能還喚起你的回憶,那就是 4 年前曇花一現的 Pixel Qi 顯示技術。它結合了兩種顯示技術,傳統彩色 LCD 以及低功耗、高解析度的黑白顯示幕”——它比 E ink 更進一步,因為它希望可以顯示彩色的情況下,卻有能提供不傷害視力的黑白顯示。微博網友 @白領VS乞丐 實際體驗:
在背光開啟時它就像一個全彩顯示幕。但是如果調暗或關閉背光燈,通過環境的外部光線你仍然可以看到螢幕,只是這時候它看起來更像是一個黑白液晶屏。但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在明亮的陽光下使用,即使反射刺眼的陽光,畫面仍然清晰可辨。

2012 年時,還曾經能看到一些宣佈採用 Pixel Qi 螢幕的產品,最主要是一些平板電腦產品,最出名的應該是 OLPC——當然這和創始人 Mary Lou Jepsen OLPC 第一任 CTO 有一定的關係。然而,接下來 2013 年你可以發現市面上很少發現 Pixel Qi 的消息。而根據 Teleread 的報導,那些 2012 年宣佈採用 Pixel Qi 螢幕的產品,最終出貨時更換了自己的螢幕。
而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 Jepsen 本人則從 2013 年開始加入 Google X,最近在研發可以像樂高那樣將數量眾多的小螢幕拼接在一起的巨屏。至於 Pixel Qi 的官網,現在只有可憐的“500 – Internal Sever Error”錯誤提示。
關於不傷害人眼的顯示技術,Pixel Qi 只是其中之一。實際上,液晶屏當中的一個細分支,無需背光的全反射屏,也能達到保護視力的效果,而且現在這個技術的發展也比較成熟,只不過尚未被廣泛地採用。目前市面上可以看到堅持採用全反射液晶屏的廠商,只有日本富士通一個,從 2001 年開始使用 8 寸全反射液晶屏,一直到 2009 年停產為止,一共研發了數款平板電腦和筆記型電腦。而如今到淘寶輸入富士通護眼顯示器上,依然可以找到富士通所生產的全反射液晶屏顯示器。
005wwlbWjw1enkjljj4lpj30m80gvdil
大上紙顯 One” E ink 顯示器
回過頭來,一家大上的北京公司,卻挑選了今天發佈 E ink 顯示器,同樣是打著護眼的旗號。你不由得感歎,大上科技的確不走尋常路,幸好公司明白自己做的就是小眾產品,因此產品普通版定價 4999 元,首發原木版 5999 元,不打算與大眾市場競爭。大上當然有考慮過 E ink 顯示器刷新率不高的問題,而且開發了專門的技術來提升刷新率,只是 E ink 作為 PC 顯示器的表現卻仍達不到消費者的要求。Hi-PDA 上名為 Konyeth 的網友發微博說:
作為第一個粉絲試用了滑鼠移動,比想像情況要差一些。首先是滑鼠輕微卡頓,如大家視頻所見,給視覺造成稍有不舒服之感;但其次情況更重一些的是,滑鼠移動有彈性的遲滯感,即滑鼠本已挪到你想要的位置後,在紙顯(大上的新品名稱)像拉著一根彈簧似的延後到達。

我很佩服大上的創新精神,E ink 顯示器在 Geek 圈已經喊了很多年,卻沒有多少人真正把它實現,但在這裡從我的角度依然想提醒大上一句,論證產品的時候依然需要再細心一點。但是,作為一個初創團隊,敢想別人之不敢想已經很不容易,我寄望于未來的紙顯 One”能夠逐步解決 E ink 技術上的難題,為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

開發 E ink 屏顯示器這件事情,未來會有更加多的公司踴躍參與,因為 Pebble 通過 E ink 屏吸引到一千多萬美元眾籌就可以知道,大眾對 E ink 這項技術抱有濃厚的興趣,而且給予了很高的期望。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