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蜂窩物聯網 Cat-0、1、M1、NB-IoT 技術一覽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8年10月29日 星期一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at-M1 and NB-IoT?






来源:EETOP


本文將對蜂窩物聯網的幾個關鍵規範,做一個概述,可以作為一個敲門磚,拋磚引玉。

1. 物聯網通訊和LTE的蜂窩物聯網技術
用在物聯網應用中的技術解決方案非常多,各種各樣的行業、技術標準組織,都在制訂對應的物聯網技術方案,有的在制訂中,有的還在原型測試,有的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技術方案,已經在市場中應用。

表-1-是目前比較流行的物聯網方案的對比表,從中可以看到各種物聯網通訊技術的技術特點。

-1- 主流物聯網通訊技術對比表
物聯網設備其實主要具備如下6大特點:
(1) 設計簡單: 系統複雜度低能保證IoT設備在惡劣環境下正常工作,

(2) 成本低廉: IoT設備一般都是成本低,量很大,

(3) 大覆蓋範圍: 要保證一些在地下室的儀表、設備的數據能傳輸出去,

(4) 低功耗:大部分應用場景,都需要使用電池功能,而且需要能工作好幾年,

(5) 低速率:比如一些抄表的應用中,一天也只需要傳輸幾十個字節就足夠了,

(6) 海量設備接入:你可以想像一下一個社區裡面的各種儀表和機器的數量是上萬的。

儘管用於物聯網的通訊技術很多,但到目前為止也沒看到哪個技術有一統江湖的趨勢。不過這個局面,可能很快就要被打破了,3GPP終於開始在物聯網方面採取了行動,在LTE增強版中制訂了Release12和Release13的標準,用來應對各種不同機器設備之間的通訊(MTC)和物聯網(IoT)需求。
對於3GPP針對物聯網的技術標準,相關的資訊總是很零碎,所以我在這裡做一次匯總,希望大家能對蜂窩物聯網技術,有個基本的瞭解。

為什麼單純的LTE網路,對於物聯網是不理想的LTE設計時是為瞭解決一個最主要的需求: 它必須足夠快。儘管該技術可以滿足行動寬頻通訊的需求,但是它無法用在別的一些應用產品中,得到很好的運用,比如穿戴式設備,工業感測器,家用電器等等。

這種設備的特點是尺寸小,電池供電,而且經常會被放在,諸如地下室等網路覆蓋不好,或者甚至無信號的地方。

在大多數情況下,家裡的IoT設備會利用本地局域網,或者一個附近的IoT集中器,將IoT設備的數據通過WiFi、有線、DSL和光纖轉發出去。

但有些情況這種方法不適用,比如,對於地下室安裝的功率計或者工業用的功率計。所以,最好是能使用現成的蜂窩網路作為骨幹網。


LTE和物聯網
儘管GSM曾經是,現在仍舊是很多物聯網通訊使用的技術,但是這個技術太陳舊,而且很多網路運行商遲早會關掉它。這樣未來只能在LTE網路中,增加物聯網通訊的特功能。

但是,LTE當初的設計並沒有考慮到,要在一個扇區裡面處理成千上萬的機器設備,或者支持那些只傳輸很少數據的低複雜度的便宜玩意。在過去的幾年,3GPP對LTE技術增加了幾個增強型的標準,一些做了簡化,一些是完全新的,用來實現連接IoT設備,這些新制定的標準能夠滿足如下幾個條件:

(1) 設備的射頻模組成本很低,低於5美金,

(2) 室內深入覆蓋,以及比現有的LTE更大的覆蓋範圍,

(3) 每個扇區支持最大50,000個設備,這些設備一天只會傳很少的字節,

(4) 超低功耗,對於一天只需要傳幾個字節的設備,電池壽命要最大到10年

(5) 支持設備在低速率下工作,比如說,最大吞吐量只有幾百K每秒,實現設計簡單和低成本,而且可以極大的提高射頻的靈敏度(實現室內的深度覆蓋)。
很明顯,單獨一種IoT射頻標準,是不能滿足所有的物聯網應用場景的。一些IoT設備想比較頻繁的傳輸數據,比如採用每秒幾百K的速率進行傳輸,儘管這樣會犧牲一些功耗,降低室內的覆蓋範圍。

一些IoT設備可能只需要在一天裡面,傳輸50個字節數據就夠了,但是這些設備可能距離基地台的距離非常遠,或者安裝在一些很深的地下室,以至於10或者20MHz頻寬的LTE網路,是不能覆蓋的。為了滿足這兩種極端情況,3GPP制訂了一些增強型的標準:

(1) LTE Category 1 這種設備可以速率達到10Mbps

(2) LTE Category 0 這種設備速率可以達到1Mbps

(3) LTE Category M1 這種設備速率可以達到1Mbps,並且在降低功耗方面上做了優化。

(4) LTE Category M2 也被稱為Narrow-Band IoT,這種設備速率只有幾百Kbps,但是在功耗上做了很大的優化,並且可以擴大室內覆蓋範圍。

上面四個類型設備的共同點是,他們都能和現在部署好的LTE網路通訊,只需要對基地台和核心網的軟體進行升級即可。有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基地台可以同時處理傳統的LTE網路、LTE-Advanced行動寬頻網路、以及上述的增強型物聯網網路。簡言之,就是不需要為IoT物聯網通訊,專門設計一個特有網路。

2. LTE Cat-1和Cat-0設備
我們先介紹兩個早期的,針對3GPP針對物聯網應用的通訊規格,以及他們的應用場景。

LTE Cat.1到Cat.10都懂,那你知道Cat.0嗎? - 每日頭條

LTE Cat-1 設備 實際上在3GPP LTE很早期的標準裡,EUTRAN規範(3GPP Release 8)裡面,就包含了一種設備叫Category 1(Cat-1),這種設備的設計很簡單,並且很省電,它的速率最大只能達到10Mbps。

為了降低複雜度,Cat-1是在2008年唯一種,可以使用單天線的設備類型,也就是說它不支持MIMO(多進多出)。這些都是理論描述,但是在過去的8年時間裡,這種類型的設備不是很受歡迎,以至於在市面上從來沒有見過,這種類型的設備。

LTE Cat-0 設備 and PSM 又過了很多年,3GPP在Release12中更進了一步,定義了LTE Category 0(Cat-0)設備。該設備的速率被進一步裁剪到1Mbps。採用半雙工機制,儘管是可選特性,但是卻大大降低了成本,複雜度和功耗,原因是用一個天線收發切換開關(switch),代替了全雙工濾波器,這種機制使得設備不能同時收發。

另外,該標準還定義了省電模式,該模式擴展了LTE規範,增加了一個射頻接口狀態。以前的設備連接模式是這樣的,一種情況是和網路建立一個射頻連接,另一種情況是實際上沒有建立連接,但是可以透過保持它的IP地址,建立一種邏輯上的連接。就算沒有連接,設備仍舊能收到來自基地台發送的尋呼(paging)包,並被喚醒工作。

PSM擴展了這個機制,PSM規定設備可以繼續保持IP地址,並且可以在一個非常長的時間內,都不需要接收paging請求,這個時間最大可以設置成12.1天。在PSM狀態下,設備甚至不需要定期發送Tracking Area Updates。

這樣做的缺點是,當在PSM狀態時,設備是無法通訊的。因為不同的應用需要不同的PSM時間,設備需要設置一個定時器值,用來控制在進入PSM之前,需要保持多長時間可通訊狀態。第二個定時器值,是在LTE Attach Message裡面發送出去的,表示PSM的持續時間。網路可以在Attach Accept Message裡面確認和修改這些值。

儘管PSM不需要對射頻接口的物理層進行修改,但是需要修改NAS,這樣才能,當有數據來的時候,核心網知道哪些設備是可以通訊的,哪些是不可以的。

Cat-1設備可以工作上現在的所有LTE網路中,但是CAT-0設備只在3GPP 的Release12中規定,所以在網路側需要進行軟體更新,才能支持該標準。

3. Cat-M1設備
標準LTE設備的20MHz頻寬,是增加LTE產品複雜度和功耗的一個主要原因,所有LTE設備類型的LTE設備,被要求能檢測控制信號頻道,或者在某個信號頻道接收數據,這些信號頻道的頻寬最大能到20MHz這麼寬。對於IoT設備來說,速率是次要的。
LTE Category M1設備 Cat-M1設備,是在3GPP Release 13標準中制訂的,他的最大工作頻寬只有1.4MHz,所能支持的最大速率是1Mbps。這需要對LTE的物理層進行修改,因為標準的LTE控制信號頻道,一般都是工作在標準的LTE信號頻道頻寬(比如說20MHz)。

為了滿足Cat-M1設備的需求,LTE標準新增了幾個控制信號頻道,這些控制信號頻道,對標準LTE設備是不可見的,並且頻寬只有1.4MHz。

要注意的是,LTE總的佔用頻譜寬度仍舊是20MHz,但是CAT-M1設備只佔用其中的1.4MHz頻寬。為了能擴展扇區覆蓋範圍,或者為了進一步改善室內覆蓋,信號資訊和用戶數據,可以重覆傳輸,但是這樣做會增加額外的冗餘。


跟CAT-0設備一樣,CAT-M1類型設備一樣也要對網路進行軟體升級。如果不升級,CAT-M1設備甚至不能搜索到網路,因為針對CAT-M1的新的信號頻道,都沒有廣播數據出來。

很多資料提到了CAT-M設備,那麼CAT-M和CAT-M1之間有什麼區別呢我覺得他們指的是一個東西。有些人的觀點是CAT-M被改名成了CAT-M1,因為3GPP IoT工作組,在Release 13規定中引入了新的窄頻物聯網標準,現在這個標準叫NB-IOT,也叫CAT-M2

4. NB-IoT/Cat-M2設備
事實上,前面的三種類型設備,只是對現有3GPP LTE標準的細枝末節的修改,NT-IOT工作組致力於提出了一個更加激進的技術方案。


在3GPP內部,針對NO-IOT的技術方案有幾個在學習研究中,在3GPP TR45.820裡面,裡面有500多頁詳細介紹了這些技術方案。在2015年9月,3GPP終於達成了一致, 從中選擇了一種解決方案。關於這個決策的細節,現在歸檔在NB-IOT工作組的描述文檔中,可以參考RP-151620。

可以用在任何地方的超窄頻,物聯網模組的成本要很低,必須低於5美金一塊,速率可以非常低,這樣可以降低功耗,增強室內覆蓋範圍,NB-IoT對於曾經針對行動寬頻應用的LTE技術來說,是一個革命性的突破:NB-IOT的工作頻寬只有180KHz。

這個頻寬,跟行動寬頻LTE的20MHz頻寬來說是太小了,更別用說那些三倍於20MHz頻寬的載波聚合設備,現在的載波聚合設備可以綁定三個下行信號頻道。

不僅如此,NB-IOT信道信號頻道也是用和LTE物理層,一樣的正交頻分複用技術,採用相同的子載波空間,OFDM符號週期,時隙格式,時隙長度和子幀時長,而且還是用相同的LTE的RLC,RRC和MAC協議。

部署靈活,和後向相容 NB-IOT的180KHz頻寬,還有一個很顯著的特點是,它的部署可以有三種不同的方案,如圖-1-所示。一個方案是在LTE頻寬內,部署一個或幾個NB-IOT信號頻道。

第二種方案是使用LTE全信道的保護信道。

第三種方案是直接將一個GSM信號頻道,替換成NB-IOT信號頻道。所有這三種部署都是後向相容的,也就是說那些不具備NB-IOT特性的LTE設備,將不會在LTE主信道中,看到NB-IOT信道,或者在保護頻寬裡面也看不到。

傳統的GSM設備,也不會在GSM的180KHz載波信號裡面,檢測出NB-IoT載波信號。這些設備只會把NB-IoT信號,辨識成噪音。

-1- NB-IoT的部署方式  
  
海量設備接入和低速率 除了窄頻寬,NB-IOT的新增信號頻道,和訪問管理流程,都被設計成可以支持在一個扇區內連接50,000個設備,是的,是一個扇區,所以你可以想像,每個設備每天能夠傳輸的數據是很低的。

根據高通的說法,NB-IoT的設備可以實現,下行500Kbps和上行40Kbps的速率,前提是信號品質好。

這只是理論值,實際上,由於很多設備佔用一個信號頻道,所以攤到每個設備的速率就更低了,並且NB-IoT的設計中,專門考慮到了信號強度很低的情況下也能工作,這也不得不犧牲速率來實現。

愛立信的一片論文提出過一個有趣的計算,當信號強度很低的時候,傳輸一個小UDP包需要最大7秒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每次數據交互,(比如基地台訪問,頻寬分配,用戶數據傳輸和確認),都需要重復好多次。

載波的用法 在下行傳輸時,信號頻道使用OFDM調制,整合了幾個15KHz間隔的子載波,也叫作「tones」。在上行傳輸時,行動設備可以使用標準的15KHz載頻,間隔子載波傳輸,或者也可以採用3.75KHz載頻間隔,結合在LTE裡面使用的SC-FDMA調制。

什麼時候採用3.75KHz載頻間隔呢,當終端設備可以接收到來自基地台的數據,但是由於設備的小天線、低發射功率、或者是環境導致信號條件惡化等情況時,往往無法讓基地台,接收到終端發出的數據。

透過使用3.75KHz載頻間隔,可以讓終端設備的發射功率,更加集中在更窄的頻寬內,這樣可以改善線路預算,提供基地台收到數據的成功率。一些信號很低的場景,我們叫做「極端覆蓋」,NB-IoT可以工作比GSM臨界工作環境,再惡化20dB的環境。

對於那些更關注功耗的終端設備,NB-IoT定義了Class5設備,限制了最大發射功率為20dBm(0.1瓦)。另外,可以根據現場射頻環境和速率要求,設備可以在單載波或者3、6個多載波上,進行通訊。

根據我們前面描述、我們會發現傳統的LTE基地台,不會被用作NB-IOT。儘管一些基本概念(類似隨機訪問、分派傳輸機會)是一樣的,但是NB-IoT的信號頻道包格式,和信號頻部署都是全新的。

射頻安全性和後向相容 從射頻安全性的角度看,NB-IoT完全採用了LTE的認證、加密機制,這些機制依靠SIM卡。小的終端設備會採用嵌入式SIM卡,它的作用跟普通的SIM卡一樣,但是尺寸更小,並且可以直接焊在電路板上。

NB-IoT無法和LTE、GSM、UMTS後向相容,所以NB-IoT設備只能和支持NB-IoT協議的設備通訊。在實際應用中,終端設備可以透過增加必要的電路,來支持上面提到的所有標準,但是重選擇和切換是不支持的。

總結 跟3GPP以前制訂的那些物聯網通訊協議比較,NB-IoT是目前為止最全面,也最接近實施的一個標準。NB-IoT主要在功耗、成本和低速率上做了優化,他為硬體製造商,在未來兩年提供解決方案,也可以讓很多機器設備增加通訊的功能,而且還不需要再額外增加,本地集中器之類的東西了。表-2-是前面討論的幾個技術的參數對比。

表-2- 蜂窝物联网几个主流技术的技术对比
  -2- 蜂窩物聯網幾個主流技術的技術對比
  
目前本章中沒提到,但是也是很重要的一點是,NB-IoT的射頻協議棧的上層,也支持IP協議。由於NB-IoT定義的速率很低、還有我們前面的一個論文裡,提到傳輸一個IP包,可能需要7s的時間,所以TCP傳輸不能適用於大部分的NB-IoT應用場景,UDP有可能會在IoT領域裡廣泛採用。

但是IP還是很重要的,IoT設備可以不需要透過某些中間設備,而直接連入Internet。很多用戶和我一樣,希望有種智慧設備,他可以直接進行通訊,而不是需要在終端設備和Internet之間,還要有一個設備用來翻譯,更高層的協議棧內容。

從上文我們可以看出,CAT-M1和NB-IoT將會是目前蜂窩物聯網應用的主宰,但是這兩種究竟用哪個,還無法確定,所以目前最好的方式,是支持這兩種的雙模方式,高通已經推出了相應的雙模晶片MDM9206,以下文章為高通對於雙模所做的最新技術分享

多模晶片趨勢:萬物互聯觸手可及
沈磊,高通產品市場高級總監
物聯網是個很大的詞,還有一種說法叫萬物互聯,涵蓋面之廣,場景之複雜,是沒有辦法只透過一個技術、一個網路、一個系統,來提供所有的服務的。

萬物互聯是非常多樣化的,提供的技術也是非常靈活的,這就需要根據實際的情況,配置所需的通信和計算能力。面對寬泛多樣的物聯網,我們簡單列了幾種連接技術。

例如藍牙、NFC、ZigBee等短距離的連接技術在家庭、辦公室、機場、咖啡廳,使用有增強型的藍牙或ZigBee、Wi-Fi等局域網連接。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LAN 802.11 b/g/n and 802.11ac? Which ...

當然Wi-Fi也有各個等級,數據率、覆蓋範圍,可以使用802.11ac、802.11a/b/g/n、802.11ax、1x1、2x2,最高級可以使用802.11ad,Wi-Fi可以在局域網有一個很好的覆蓋;還有廣域網的連接,例如要把智慧城市,所有路燈、停車場、能源管道都連接起來,就需要一個廣域網,這就需要蜂窩網絡技術,也就是大家最熟悉的2G、3G、4G、未來的5G技術,它是廣域覆蓋、全球範圍內最成熟、部署最廣泛的技術。

蜂窩技術還有一些應用,比如說透過無線傳輸電表數據,打包發送到電力公司,以及很多其他的技術,包括有線、無線的,高通這些年累積的,都會在未來物聯網領域發揮很大的作用,如何把這些技術,有機地整合在一起非常重要。

剛才提到很多是蜂窩和非授權的技術,非授權的技術包括像Zigbee、藍牙、Wi-Fi等。而專門針對物聯網催生的技術,包括像Sigfox和像LoRa等900MHz頻段的私有的、非授權的技術。

物聯網需要連接,蜂窩技術是主流
那麼在蜂窩和非蜂窩的通訊技術之間,怎麼選擇哪一個是未來的方向?非常自信地講,蜂窩通訊技術是未來物聯網連接支撐技術裡,絕對的主流方向。蜂窩通訊技術從2G、3G、4G到現在30多年發展下來,它的覆蓋無處不在,它不需要重新部署,大家走到任何一個地方,你的手機基本都有信號。

第二,它是授權頻譜,是電信商花費了很大精力慎重部署的,在連接性、安全、品質方面都有充分的保證。此外,說到安全,透過這些年的發展,蜂窩技術從核心網,到接收網到手機,整個鏈路上已經有多層的加密機制,做了大量的安全累積。

最後,相當重要的一點,這個行業生態系統的從業者非常多,在網路側有全球主流的基礎設施廠商,終端側有眾多的手機廠商,在晶片側有高通等很多從業者,大家從標準的制訂,到技術的發展和驗證,到產品的研發和上市,以及整個網路、整個手機的優化和完善,一直在做這方面的工作。

世界上最大的一個產業鏈,花了長時間不斷地累積和完善,讓蜂窩技術成為最為可靠、最為完善、最為可用的技術。


多模芯趋势:万物互联触手可及
  

蜂窩技術從2G的GSM、GPRS、EDGE到3G的WCDMA、EV-DO發展到4G LTE、4G+、載波聚合等,這東西是不是可以直接用到物聯網上其實不是的。

因為這些東西都是針對人與人的通信,針對手機設計的,但是物聯網提出的要求,和手機是有比較大的區別的。所以在2016年6月,全球標準化組織3GPP組織,在比較短時間裡面,制訂了兩個新的蜂窩技術標準,還是屬於4G無線通訊,或者LTE的範疇。這兩個技術,根據3GPP組織的名稱,一個叫Cat-M1 (也叫eMTC),另一個叫Cat-NB1 (也叫NB-IoT) 。

有了這兩個行業標準之後,後面做基地台、做晶片、做應用服務的,大家都會跟進。

Cat-M1和Cat-NB1技術相輔相成,完善產業鏈和應用服務

高通Cat-M1/NB-IOT多模芯片技术分享

和一路往上走的Cat.6、Cat.12、Cat.16、Cat.18相反,這兩個技術往下走,主要任務是降低系統複雜度,和降低系統成本、提高系統的續航時間去掉不需要的高數據率、高行動性、超強傳輸能力,根據物聯網的要求度身訂制,達到提升電池壽命、降低成本、提升小區內部署總量的要求,實現其他的益處。

那這兩種技術是如何實現,4G調制解調器的海量部署、規模經濟和超長生命週期的呢主要方法是降低複雜度。


高通Cat-M1/NB-IOT多模芯片技术分享


首先,就要放棄掉原來LTE對數據速率的追求,絕大部分物聯網的應用,並不需要超高的數據率。絕大部分物聯網應用,在1Mbps或者幾百kbps、幾十kbps就夠用了。另外一個複雜度的降低來自於頻寬。

大家知道一個LTE載波是20MHz,而到物聯網頻寬,有了明顯的下降:Cat-M1只需要1.4MHz系統就夠了,Cat-NB1需要200KHz,所需頻寬非常窄,部署起來也比較容易。所以方法其實非常靈活。

Cat-M1和Cat-NB1可以支持半雙工,先下行或者上行,不會並行收發。在部署的模式上,Cat-M1在FDD或者TDD都可以部署,Cat-NB1到現在為止只能部署FDD。

半雙工、雙工也主要為了降低系統的成本,和晶片複雜程度,從濾波器方面,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

還有一個降低系統複雜度的關鍵因素,就是行動性。NB-IoT沒有行動性,那我只能站在固定的點上傳數據,在有服務的小區才可以工作而Cat-M1則有比較充足的動性,能保證從一個蜂窩,走到另外一個蜂窩的時候,經歷了跨基地台切換,也有一套機制保證傳輸的數據不會被切斷,到了其他的社區也一切如常,這就是行動性。

另外還有一點是語音,VoLTE就是LTE語音。為了降低成本和複雜程度,Cat-NB1完全沒有任何語音,而Cat-M1還保留了VoLTE。這個也很重要,在一些異常情況發生時,你第一個想法一是打電話求助,到最關鍵的時候,還是需要語音傳輸。

還有一點就是部署的密度,就是一個社區裡面能放多少節點、模塊。原來手機是幾百、上千的數量級,但在LTE物聯網的應用中,一個社區裡面,基本是上千上萬或者更多的海量部署。


另外要提一下穿透性,這兩種技術相比原來傳統LTE,穿透性明顯提高。比如停車位的智慧模組,既要傳數據,還要有傳感器,而這個設計可能需要放在,地下三層的停車位的水泥地以下,所需要的穿牆的能力,和手機相比也有明顯提高。

所以這兩種技術,在穿透性上都有提升,Cat-M1穿牆的能力明顯增強。Cat-NB1因為它很大程度,是針對表計類來設計的,所以對穿牆能力要求更高。

此外,和LTE比,Cat-M1、Cat-NB1另外的增強點,就是充一次電能撐得更久。Cat-M1和Cat-NB1要求充一次電用到五到十年、或者十年以上。第一是因為它們是海量部署,第二是因為這些模組要嵌入到牆裡面、地板下面、機器裡面,成本都很高要整修就要耗費巨大的成本。

還有一個重要的考慮點,有沒有軟體升級能力。Cat-NB1下行只有20kbps,大概就是15年前、20年前撥號上網的速度。這個東西要裝到牆裡後,電信商的思路改變了,要進行軟體升級,對時間和經費都是巨大的損耗。

而Cat-M1的速率是兆級(1Mbps),可以用幾分鐘或者半個小時的時間升級固件,所以Cat-M1在升級維護上,有明顯的優勢。

很多不同電信商投入Cat-NB1和Cat-M1,基本上全球的營運,都處於同時測試、認證這兩個標準的狀態。現在市場還沒有真正發展起來,還處於嘗試商業模式的階段,服務也沒被創造出來。另外,這兩個技術非常新,它的能力還需要在未來各種應用服務中驗證。

同時每個電信商的頻段模式,還有不同的要求,部署這兩個標準對電信商而言也是巨大的投入,電信商要先充分測試。目前,全球的主流電信商已經確認會部署Cat-M1,基本可以看到北美、歐洲、日本、澳大利亞都在部署。中國的電信商也在進行Cat-M1測試,和Cat-NB1是並行的。

高通Cat-M1/NB-IOT多模芯片技术分享

Cat-NB1基本上是把LTE的能力壓縮到極致了,它追求的是最低的成本,最長的續航時間,主要是低成本,它沒有行動性、沒有語音、數據率非常低,它比較適合對成本很敏感、海量的數據、但是單個能力要求比較弱的應用。

大家會聯想到各種表計類、環境監控、簡單的停車控制、建築物裡面簡單的大門開關等,比較簡單的用例。如果需要更智慧、需要傳輸數據、人員參與、語音、行動性的應用場景,Cat-NB1就力不從心了。

此外,Cat-NB1的響應速度也是比較差的,不要期望Cat-NB1帶來很即時的,響應有些關鍵業務。

未來物聯網必選:多模多頻
說到Cat-M1和Cat-NB1這兩個模式能力有重疊,但很多時候也是錯開、互補的,未來應用各不相同。最好的辦法是把兩種模式,都放在一起,會帶來非常多的益處。

高通Cat-M1/NB-IOT多模芯片技术分享

圖上深紅色代表的是Cat-M1技術,它強調的是行動性和較高的數據速率,但其在網路覆蓋和功耗上遜於Cat-NB1。而圖上淺色區域代表的是Cat-NB1技術,該技術在網路覆蓋、功耗、部署靈活性,以及成本優化方面,相較Cat-M1表現更好。

Cat-M1和Cat-NB1兩種技術,優勢有所不同,因此客戶在選擇應用服務或者網路部署時,只能根據相關技術優勢進行選擇,但要非常精準預測未來3年、5年或15年之後,所部署的服務和採用的技術,是很難做到的。

但是,如果無論未來相關的條件發生什麼變化,模組總能夠很容易滿足各類需求和調整,並可以透過升級軟體應對相關調整,那說的就是雙模模組的原理。

如果將Cat-M1和Cat-NB1整合於一個模組中,兩個技術擁有的優勢在雙模中仍然存在,優勢重疊。從總體成本來考慮,擁有靈活的實用性,可以降低重複部署、動工和升級相關佔比較大的成本。

高通Cat-M1/NB-IOT多模芯片技术分享

而在雙模的基礎上,還有全球雙模技術,意味著這兩個模式,也能夠部署在4G LTE的頻段上。目前已知的主流頻段大約有15-16個,但其實可能有超過30個潛在頻段,要對其進行部署。

如果有一個模組,同時擁有這兩種技術並支持所有頻段,那麼該模組可以在全球任何應用場景部署。無論未來的網路制式或頻段如何調整,該模組仍然可以工作。

透過安裝一次,可以獲得十年的工作生命週期,就能抵消任何不確定性,和相關網路調整的可能性。

而高通則一直致力促成全球多模、多頻的模組設計。目前已經可以為客戶提供的模組也是多模、多頻的全球模塊,這個概念受到了廣大晶片廠商和系統廠商的歡迎。

這是因為電信商需要重大的投入,並非常依靠物聯網業務,那麼電信商可以利用雙模多頻的模組,透過時間充分去驗證這兩個技術,並進行各種實驗,從而推測哪個生意模式能夠成功。

高通在晶片和模組,致力於透過一個模組支持所有的模式,支持Cat-M1和Cat-NB1。透過一個可隨時的升級的軟體,以及一套支持所有已知的中頻和低頻頻段的射頻,這三樣關鍵技術,保障未來。

高通Cat-M1/NB-IOT多模芯片技术分享
  
高通剛剛推出的為Cat-M1和Cat-NB1,客製化的多模多頻的晶片稱為MDM9206,其優勢在於,首先它支持該Cat-M1和Cat-NB1兩種模式,高通在3GPP標準中是一個積極的貢獻者。

無論對於技術的驗證,還是對於晶片的開發,高通均位於行業的前列。該晶片支持Cat-M1、Cat-NB1的全球所有頻段。除此之外,得益於高通在定位系統的出色表現,MDM9206還整合了GPS、格納洛斯、中國北斗,以及伽利略全球導航衛星定位服務,並且不需要透過任何附加的晶片或者接收器,而是直接嵌入到該晶片中,並且與高通的4G功能充分整合。

試想一下未來的共享單車、車聯網或者是追蹤器,主要針對具有移動性的使用場景,可以透過其定位功能,馬上展現不一樣的能力。

該模組一定要和傳感器結合在一起,而傳感器要放在一個系統控制器上,從而處理讀取的各種數據,並將處理過後的再透過調制解調器發到雲端,並透過雲端在發給用戶各類應用。因此高通認為,可以將處理器整合在模組裡,無需再外掛處理器。

所以高通同時在MDM9206中,整合了Cortex A7處理器。此外,該模組還支持Linux操作系統和Thread操作系統。MDM9206擁有處理器、操作系統以及很多硬體的接口,還擁有掛靠傳感器的接口。

因此MDM9206不僅是通信晶片,也是一個系統控制器。用戶可以發出命令,收起窗簾,操作噴水,也可以打開LED燈,這些都可以透過MDM9206實現。所以它可以被視作為一個小型SoC,具備計算的能力。

高通Cat-M1/NB-IOT多模芯片技术分享


此外,MDM9206還支持語音功能,這兩種技術裡面都具備省電模式和eDRX,這些技術均來自LTE演進,並進行了了調整。高通在LTE網路領域耕耘了很久,我們對這些技術非常熟知。而高通在VoLTE、4G語音,以及省電模式上的技術,也都是行業領先的。

高通和所有的網路設備電信商,以及全球電信商做了大量的研討,針對4G技術都做了常年的優化和測試,其表現非常穩定、成熟和高效。

在調制解調器之外,高通為支持模組,也做了大量的整合,因此MDM9206還是比較受歡迎的。高通不久之前和網路設備供應商愛立信,以及北美電信商AT&T基於Cat-M1,進行了語音的測試,獲得了很好的測試效果。

此外,高通還和合作夥伴密切合作,進行了一系列基於該晶片的認證工作。高通和中國移動、愛立信在去年年底進行了Cat-M1的試驗。高通也和中國移動簽署了策略諒解備忘錄,和中國聯通,以及愛立信也完成了Cat-M1的測試,和華為共同宣佈首次打通TDD eMTC標準空口 First Call,因為華為也有Cat-M1 TDD模式空口的試驗,雙方合作取得了好的結果。

高通Cat-M1/NB-IOT多模芯片技术分享

MDM9206晶片具有多模多頻,並整合了CPU和定位技術,在主流電信商中其採用度非常高,絕大部分客戶是模組OEM廠商。目前主流做模組OEM廠商,基本都在用MDM9206晶片開發模塊。

另外,物聯網產業鏈和手機產業鏈不太一樣,物聯網的產業鏈要長的多,有的企業做晶片,進而賣給模組廠商,做各種各樣的模組。模組廠商做個次級廠商,並在機器上整合傳感器,次級廠商再將產品賣到各類產品中,在硬體上需要一層層完成。

而產品上還要累積六到七層不同的軟體,有操作系統、安全軟體、產品管理等等,最後達到完善的服務,因此軟體硬體都是很長的產業鏈。

總體而言,高通的直接客戶模組OEM廠商,基本上對於MDM9206採用度非常高,該晶片應該是全球採用度最高的物聯網晶片之一。

5G也是一個熱點,大概在2019年到2020年開始起步。高通對5G三個大的願景:
第一是增強型的寬頻,通訊數據率將再上一個台階,現在速率能達到千兆級1Gbps,5G要達到10Gbps,其速率非常快。

第二要做關鍵業務型服務,在將來可以執行非常複雜的任務,例如無人駕駛、醫療以及救援等工作,這對即時度和可靠性要求極高。

第三個方向是海量物聯網,其裝機數量、能力和可靠度主要是體現在物聯網中。

5G的第三個願景,要在物聯網領域比4G Cat-M1和Cat-NB1再上一個台階,還在做規格和技術方面的探討,但願景是清楚的,5G比4G這兩個標準要再上一個台階。

4G通過後面三到四年,Cat-M1和Cat-NB1兩個標準通過行業的培育,大家會看到非常蓬勃的、改變生活的行業應用服務,都成長起來。因此對於未來5G來說,4G Cat-M1和Cat-NB1成引導作用。

簡單總結一下,物聯網一定會有重大發展,物聯網需要連接,因為沒有連接這麼大的網路無法運轉。而連接性基於蜂窩技術即4G或者LTE IoT,一定是最主流的技術。其中包括Cat-M1和Cat-NB1,這兩個技術相輔相成,並且有一定的重疊和交錯,同時也有不同的用戶,但是兩種技術在以後同時被應用,在很大程度上,完善整個產業鏈和各種應用服務是可預見的。

針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最好的辦法節是採納多模多頻的方式,高通擁有MDM9206晶片,目前已支持Cat-M1模式,而2017年中對所有模式(Cat-M1/NB1/E-GPRS)的支持、頻段的支持及性能,都會達到商業交付的水平,是比較具有競爭力的產品。

歡迎加入 Wells Shih Facebook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