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分鐘了解物聯網 (IoT) \ 什麼是物聯網及其工作原理
什麼是物聯網?從網路搜尋至少上萬則。3s market 也分享非常多篇類似的報導。
這篇來自美國著名企管顧問公司的詮釋,把物聯網該說明的,用在哪裡 、該注意什麼 ……,已經基本完整做了描述!
物聯網(IoT)描述了嵌入感測器和執行器的實體物體,這些感測器和執行器透過有線或無線網路與計算系統通訊 —— 允許對實體世界進行數位監控,甚至控制。
你的房子有智慧恆溫器嗎?或者你戴著健身追蹤器,來幫助你保持身體活躍?如果你這樣做了,你就是物聯網或物聯網的一部分。它已經嵌入到我們的生活中,也嵌入到組織的運作方式中。
最受歡迎的見解
物聯網使用各種技術來連線數為和實體世界。實體物體嵌入了感測器 —— 感測器可以監控溫度或運動,或者環境的任何變化 —— 以及執行器 —— 這些感測器接收訊號,然後對這些變化做出反應。感測器和執行器透過有線(例如乙太網)或無線(例如 WiFi、蜂窩)網路與計算系統進行通訊,這些系統可以監控或管理連線的物體和機器的健康狀況和操作。
被監控的實體物體不必被製造 —— 它們可以包括自然界中的物體,以及人和動物。雖然一些組織可能會更廣泛地看待物聯網,但我們的定義排除了僅用於接收所有嵌入式感測器的系統,例如主要透過觸控式螢幕接收資料輸入的智慧手機應用 app,或其他網路電腦軟體,其中感測器由標準鍵盤和滑鼠組成。
物聯網實現的持續連線,結合資料和分析,為公司創新產品和服務,以及提高營運效率提供了新的機會。事實上,自 2010 年代以來,物聯網已成為商業和經濟數位化轉型中最重要的趨勢之一。
有哪些物聯網應用?
觀察有時被描述為用例的物聯網應用,可以幫助討論什麼是物聯網。總的來說,物聯網應用發生在九個設定之一。
- 人類健康。裝置可以連線到人體或插入人體內部,包括可穿戴或可攝入的裝置,用於監測或保持健康和健康,幫助管理糖尿病等疾病等。
- 家庭應用。房主可以安裝家庭語音助理、自動吸塵器或安全系統等裝置。
- 零售環境。裝置可以安裝在商店、銀行、餐館和競技場,以方便自助結賬、擴充店內優惠或幫助最佳化庫存。
- 辦公室。辦公室的物聯網應用可能需要能源管理或建築安全。
- 標準化的生產環境。在這些環境中,包括製造工廠、醫院或農場,物聯網應用,通常目的在提高營運效率或最佳化裝置使用和庫存。
- 客製化生產環境。在採礦、建築或石油和天然氣勘探和生產等客製化環境中,物聯網應用可能會被用於不可預測的維護或健康和安全工作。
- 車輛。物聯網可以幫助汽車和卡車、船舶、飛機和火車進行基於條件的維護、基於使用的設計或售前分析。
- 城市。物聯網應用可用於自適應交通控制、智慧電錶、環境監測或資源管理。
- 戶外。在城市環境或其他戶外環境中,如鐵路軌道、自動駕駛車輛或飛行導航,物聯網應用可能涉及即時路由、連線導航或貨運追蹤。
其他現實世界的例子比比皆是。物聯網解決方案正在無數環境中使用:在冰箱中,幫助餐館最佳化其食品合規流程;在田間,追蹤牲畜;在辦公室中,追蹤使用會議室的數量和頻率;以及更多。
物聯網的經濟影響是什麼?
物聯網的潛在價值巨大且不斷成長。到 2030 年,我們估計全球可能高達 12.5 萬億美元。這包括物聯網產品和服務的消費者和客戶所捕獲的價值。
物聯網的潛在經濟價值因設定和使用情況而異,工廠設定和人類健康應用佔這一總數的比率過大。到 2030 年,工廠設定可以產生 1.4 萬億至 3.3 萬億美元,或略高於總價值潛力的四分之一。物聯網對人類健康環境中的經濟影響可能達到總估計值的 14% 左右。
看待物聯網價值的另一種方式是探索主流應用案例(適應不同設定的類似用途)。一些最常見的用例佔物聯網潛在經濟價值的相當大的比率:
- 營運最佳化,這基本上使資產和人員的各種日常管理更有效率(41%)
- 健康(15%)
- 人類生產力(15%)
- 基於條件的維護(12%)
其他主流應用包括銷售支援、能源管理、自動駕駛汽車(成長最快的主流應用)以及安全和保全。
什麼是物聯網平台?
為了從物聯網中獲得價值,它有助於擁有一個平台來建立和管理應用,執行分析,以及儲存和保護你的資料。從本質上講,這些平台在後台做了很多事情,使開發人員、經理和使用者的生活更輕鬆、更便宜 —— 與膝上型電腦的作業系統大致相同。他們處理從許多不同的端點連線和提取資料等問題,這些問題可能位於連線不穩定的不方便位置。
如果你試圖選擇物聯網平台,你需要充分瞭解公司的物聯網策略。以下是評估物聯網平台時需要考慮的五個特徵:
- 應用環境。在這裡,你可能會檢查以下問題:平台可以開發、測試和維護多個應用嗎?例如,它能否輕鬆連線到你的公司已經使用的應用,用於企業資源規劃?
- 資料管理。例如,在權衡此元素時,瞭解平台是否可以建構和連線多個不熟悉的資料集是有幫助的。
- 雲基礎設施的所有權。基礎設施提供商是否擁有並營運自己的資料中心,或者它使用哪個公共雲提供商?(請參閱「什麼是雲端運算?」 關於這個話題的更多資訊。)
- 安全。該平台具有哪些商業級身份驗證、加密和監控能力,它們有什麼區別?
- 邊緣處理和控制。在這裡,你可以檢查該平台是否可以在不首先將資料引入雲的情況下進行邊緣分析,或者它是否可以輕鬆配置為控制本地資產而無需人工干預。
關於物聯網安全,我應該知道什麼?
正在使用的數十億物聯網裝置,自然對公司帶來了新的漏洞。隨著越來越多的「事物」連線起來,攻擊它們的方法數量越來越多。在物聯網之前,大型企業網路可能需要解決 5 萬至 50 萬個易受攻擊的端點,而物聯網可能涉及具有數百萬或數千萬個此類端點的網路。因此,促進網路安全在物聯網時代非常重要。
解決客戶對連線裝置的隱私問題很重要。但管理物聯網網路安全也是為了保護關鍵裝置,如心臟起搏器或整個製造工廠 —— 如果受到攻擊,可能會危及客戶的健康或公司的總生產能力。
六項建議或行動可以幫助執行長和其他主管者解決物聯網網路安全問題:
- 瞭解物聯網安全對你的行業和商業模式意味著什麼
- 在你的供應鏈中為物聯網安全設定明確的角色和責任
- 與監管機構進行戰略對話,並與其他行業參與者合作
- 將網路安全視為整個產品生命週期的優先事項,並培養實現這一目標的技能
- 嚴格轉變心態和技能
- 為外部安全研究人員建立聯絡點系統,並實施違規後響應計劃
什麼是 IIoT?
工業物聯網(IIoT)是先進製造技術之一,統稱為工業 4.0或第四次工業革命。
IIoT 有哪些好處? 它可以大幅減少停機時間,開闢新的商業模式,改善客戶體驗 —— 它還可以使組織更具彈性。例如,在新冠肺炎時代,數位管理工具和持續的連線,使一些公司能夠透過快速調整生產能力,並同時支援遠端操作,來快速有效地應對市場變化。
使用 IIoT 進行製造業數位化轉型的公司可以遵循七個指南,以調整其業務、組織和技術領域,並幫助主管者成功地定位其組織,從 IIoT 中獲得全部收益:
- 業務
- 辨識並優先處理用例
- 專注於工廠的推廣和啟用
- 組織
- 密切關注變化和績效管理
- 建立能力並接受新的工作方式
- 技術
- 關注 IIoT 和資料基礎設施,重點關注核心平臺設計,包括 IT/OT(資訊科技/營運技術)網路安全
- 鑑於製造業中的雲勢在必行,選擇 IIoT 平台
- 關注科技生態系統
關於物聯網 B2B 用途,我需要知道什麼?
迄今為止,物聯網 B2B 解決方案佔物聯網創造的大部分經濟價值。例如,在 B2B 設定中,將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結合起來,可以提高機器的預測維護能力,同時也使服務提供商能夠即時觀察其資產的健康狀況,在發生更大的故障之前主動解決問題。
B2C 應用的成長速度快於預期,特別是考慮到採用了家庭自動化解決方案。然而,到 2030 年,B2B 應用預計將佔物聯網總價值的 62% 至 65%。
哪些動態會影響物聯網的採用?
當涉及到從物聯網中獲得更多價值時,尾風和逆風會影響物聯網的採用。
三個因素可以加速物聯網解決方案的採用和影響:
- 感知價值命題。客戶看到了物聯網的價值,以及它實現數位化轉型和可持續性努力的方式 —— 2020 年物聯網解決方案產生的 1.6 萬億美元的經濟價值就證明了這一點。
- 技術。絕大多數物聯網應用都存在負擔得起的技術,可以實現大規模的物聯網佈署。硬體的進步可以與分析、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發展相結合,這可以實現更精細的洞察力和更快的決策。
- 網路。這些是物聯網的骨幹,高效能的 4G 和 5G 網路現在可供更多人使用。
相反,各種因素可能會限制採用。這些包括對變更管理的需求(大規模捕捉價值將需要跨功能協作以鼓勵新行為)、互操作性問題和安裝挑戰,以及對網路安全和個人隱私的擔憂。
如果你的組織剛剛開始,考慮什麼可以加速企業物聯網之旅可能會很有幫助。對連續科技企業家、The Things Network 的發起人 Wienke Giezeman 的採訪,就什麼可以推動行動提供了見解:「我們在行業中一次又一次地看到這一點 —— 你無法用錢解決物聯網問題。試圖用現金解決這些問題太誘人了,但實際上,正是創造力和對簡單性的推動導致瞭解決方案,這不應該如此複雜。」
擴大物聯網工作有價值嗎?
為了真正看到物聯網的好處,公司必須大規模接受這項技術,而不是一次性努力。 如果你的組織正在採用物聯網,以下是擴充物聯網的七個有用操作:
- 決定誰在組織中擁有物聯網
- 從一開始就為規模設計
- 不要將腳趾浸入水中 —— 佈署多個案例可能是轉換操作模型、工作流程和流程的強制機制
- 投資技術人才
- 改變整個組織,而不僅僅是 IT 功能
- 推動互操作性
- 透過建構和控制物聯網生態系統,主動塑造你的環境
有關對這些主題的更深入探索,請參閱麥肯錫關於物聯網的見解。瞭解有關物聯網諮詢的更多資訊 —— 如果你有興趣在麥肯錫工作,請檢視與物聯網相關的工作機會。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