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 台灣安全科技產業的 2023 年是風起雲湧?風生水起?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22年12月5日 星期一

 

2023 智慧安控解決方案 AI 人工智慧技術應用篇



3S MARKET 施正偉


台灣安全科技產業的 2023 是風起雲湧?還是風生水起?


2023 年的安全科技市場,到底會有什麼火辣辣的商機?另外,台灣安全監控產品是否仍然撕不掉「台皮陸骨」的標籤?「台灣晶片」是否就預告,台灣的安全科技產品將再重現國際?而中國製的產品,是否仍然會繼續充斥在台灣的市場上?2023 年台灣安全科技的產業與市場,優勢、弱點、威脅、機會,在這裡做一個理性客觀的探討 ⋯⋯


未來,總是有一些可掌握的脈絡可循,也可以預知一些可能的變化,當然還有一些是無法預期的。從全球局勢看,美中關係會不會繼續惡化,在 11 月中旬的 G20 拜習會來看,應該是會走向和緩;不過中國內部的社會情勢、台灣在國際上的主被動角色,仍然存在著不可預期的變數。


俄烏戰爭一般相信,會在明年春夏之前畫下句點,但是這兩年 COVID-19 的全球淪陷,這兩個因素的邊際影響,還帶來通膨、供應斷鏈、歐陸能源供給危機的骨牌效應,加上美中問題,從戰爭、疫情、美中角力三個大面向,以及附帶的邊際效應來看,都顯示 2023 年是一個市場的恢復和重整的階段。更說明白一點,2023 年的全球經濟情勢,顯示可能是會非常的「審慎樂觀」,但是未來兩年的佈局,卻關係著 2024 以後的發展。請留意「恢復和重整」的這個關鍵詞,應該就是關鍵密碼!


從國內市場看,地方選舉結束卻又緊接著明年中央大選的到來,這連續的選舉,關係著台灣未來經濟發展與競爭力的關鍵;這中間的過程,各政黨是否在國家安全及意識形態之外,會加了多少比例經濟發展建設的政策規劃,這將會影響著台灣未來十年的發展前景!全球局勢與國內政治中,可預期和不可預期的變數,必須冷靜謀動,台灣的政治人物,會有多少心思放在國家在全球競爭力的培植上?


這也絕對是一些坐在 Monitor 前面,從看股盤數字的經濟專家,然後大聲說未來是台灣的黃金十年,卻沒有從實際市場的變化去探討,這種用冰冷的數字預測市場的方法,會害死台灣的經濟。未來台灣能有黃金十年的先決前提,是未來經濟發展建設的政策規劃,還有台灣現在全球經濟的「恢復和重整」時期中,台灣能夠扮演什麼積極角色!


台灣安全科技產業,是一個很小的產業,但從國家安全、城市安全、企業安全,到個人身家安全,長久以來扮演著一個隱形卻又重要的角色。在 2023 年將會有什麼變化?將會有什麼商機?


 台灣晶片=安全晶片


從監視影像晶片說起

在 2020 年六月, 3S MARKET 和台灣電信公會連續舉辦了三場「台灣安控產業國家隊」發展會議,當時期待政府能夠比照像口罩國家隊的成立,以推動資安即國安、重塑供應鏈。


不過兩年前的產業環境,監視設備採用海思晶片的供應和裝置超過九成,甚至有些業者與廠商就不斷散播著,台灣如果不用海思晶片,台灣安全科技產業將會面臨斷炊,工程商就會沒有生意做;但是就在幾個月之後,美國政府運用國防採購法,一舉殲滅了海思,一時之間很多業者因苦於「無芯可用」,開始紛紛搶購海思晶片的存貨,海思在「轉入地下化」前,臨去秋波大賺了一筆。這令人相當遺憾,這些產業人士,沒有深入對一些產業關鍵事件和現象,去做客觀的分析,就一昧用聳動的訴求帶風向。


更可笑的是,這個時後,政府已經宣告不得採用中國的監控設備,裝置在相關的公共工程和政府單位,這無疑是在向公權力示威。不過政府的作為又經常是搖搖擺擺,讓中國的監控產品裝置在公單位領域上,不時被爆料舉報,政府也同樣是自己重重地砸碎自己的公信力!


當此時間,代表台灣製晶片的 Novatek、MStar,及一些中小業者,如現在是美商耐能旗下的 Vatics,新創業者如 Augentix 的晶片趁勢而起。不過在 IP 監控發展的道路,台灣業者早期雖有投入,但是比照中國政府的大力投資,台灣安全科技業都是典型的中小企業,根本無法投入可觀的資金去發展。因此,雖然有業者大舉標榜採用「台灣晶片」,但是更多的疑慮,就來自底層軟體、韌體與應用軟體的自我發展能力,到底實力如何?


這不是一句「台灣晶片=安全晶片」可以解決的。因為,安全監控設備是裝置在各個環境中,Device 產品設備端可以透過 IT Cybersecurity 來防護,但是進入到各環境場域的裝置與應用,OT Cybersecurity 的防護,才是重要的課題。但是這資安的議題,並非是安全監控設備業者所擅長。


其實,安全設備被駭客入侵的事件非常頻繁,但是因為碰到這種事件,業者一定都低調處理。這對安全設備業者來說,是個不定時炸彈。幾個月前就有某代表性設備業者,他們的相關安全監控設備在不算小的住宅社區遭駭。這連鎖反應所及,是物業保全、管委會要面對住戶的連串罵聲,SI 要緊急找管道解決這些紛擾,設備業者則形象受損。這樣的不定時炸彈,不能輕忽!


這解釋了為什麼,美國從川普執政後期禁了海思,台灣真有能力去承接美國要求的廠商,卻寥寥無幾。在這裡必須為台灣安全科技業發出不平之聲:政府禁用中國製監視產品,但是對於配套措施、產業政策,到底有什麼做法?


今年九月下旬天下雜誌專文爆料,新竹科學園區還在採用海康威視的攝影機及 DVR。不少人問我,這事件會不會持續擴大?政府會不會開始大力查撤?我不是政府我怎麼會知道。不過將近五年來今週刊、商業周刊、各大眾傳媒都報導過,這些層出不窮的類似事件,但是政府政策卻一直麻痹地便宜行事,這才是問題中的問題!


因為政府主管機關對相關安全科技的不了解,又幾乎沒有與業者溝通和對話,所以廠商在商言商的前提下,似是而非的言論充斥市場,漏洞隨處可見,更諷刺的是大多數的安全科技業者卻往往沒有發言權,每次事件發生,媒體記者就隨處找銷售業者詢問,不能說這些業者不專業,但是經常也看到在商言商的操作,反而又模糊了焦點。


連國安局長的泰國行程,完全被中國製的監視攝影機「全程掌握」,這樣的事件被媒體報出,卻不見相關機關產生專業素養的警覺性,凸顯出政府權責機關,對安全科技的了解程度完全不夠。更諷刺的是事件主角單位叫做「國安局」。據傳,台灣至今一些政府行政公所,還大喇喇掛著中國知名品牌監視攝影機,在這些場所中「執勤」。不是多次都說要徹底徹查嗎?但是為什麼又經常被舉報?就連科技執法兩年前紛紛下架之後,今年默默之間又一一出現,這樣急就章的做法,流弊不斷產生,如此作為的政府角色,無異總是被質疑打槍!


美淨水廠系統遭駭客入侵,差點把強鹼濃度提升 100 倍


資安即國安,政府至今做了多少?

政府確實曾做過並發布一份調查報告,但是看過該份報告之後,業界人士都認為與事實相去甚遠。再舉一個我親身接觸的實際情形。今年十月中旬在某個相關天然資源監測處理議題的公開場合,一家公司的主管人員對我說,他們承接政府中南部很多相關天然資源監測處理的場域,接著又非常主動大方向我表示,他們是「中資背景的公司」,我當下聽了實在傻眼又吃驚。


因為他所說的資源場域處理過程,剛好我曾在今年美國的安全科技雜誌看到相關的報導,美國相同的資源處理場域,發生兩起因駭客入侵的事件,差點造成那個州的居民嚴重的生命安全威脅,幸好及時發現。後來這位人士說因為有中資的疑慮,他們現在已經改組成為「完全合法」的台資公司。也因為四年前,我曾實際帶一位業者到一個這種相關資源場處理域去做簡報,所以我才覺得會發生這種情況,實在太過離譜,太不可思議!


這種威脅比天天中國戰機的騷擾更加恐怖,但是這個政府管轄的單位,為什麼還會和這樣背景的公司合作?請仔細看我這裡所陳述的每一個字,絕對都是事實,而且對於這種潛藏的內在威脅,不會更令人擔心嗎?別說共機騷擾、飛彈威脅,這種隱藏的未爆彈,萬一變成真正的危害,就更別說還想要組黑熊學院學什麼戰技了,可能還沒學到戰技就先變成了趴趴熊了!


安全科技這個產業在三十幾年前,開始形成為產業聚落,一直就是一個典型的中小企業結集的產業型態。沒有資訊業那麼光鮮亮麗,也很少受到政府產業政策發展的關注。直到中國刻意把這個產業定義成他們的「民族工業」,安全科技已變成全球一個很複雜的話題。


11月21日我當面向蔡英文總統建言,請政府要支持台灣的安全科技產業!


這是為什麼在 11 月 21 日,因有機會隨行內湖科學園區發展協會拜會總統府時,我當面向蔡英文總統建言,請政府要支持台灣的安全科技產業!對此事有很多業界人士有不同的反應,我的目的不是要向政府拿到什麼補助,因為我只是一般百姓,沒有任何背景,而且台灣是民主國家,不可能像中國政府會直接對他們的安全科技產業廠商,可以提供無限上綱的資源與補助。


必須透過不斷與政府相關的主管單位溝通,同時更需要結集業者們的力量,讓公部門對這個產業有更清楚的認識,甚至是在國內市場方面,改善目前採購法不利台灣自有產品選用的條件;在國際市場的開拓方面,政府的資源如何來協助。以上這些,就是我在 11 月 21 日向蔡英文總統的建言。


中國海思地下化之後,放棄做「中國芯」的夢嗎?

以下是 11月21日,是我在臉書的一段貼文:

後海思時代安控晶片的供應秘辛:

今天和一位快兩年沒見面,從事影像安控晶片的朋友 A 君聊了許久。兩年前他曾就安控影像晶片在攝影機、DVR\NVR 的國內外生產情形來問我;今天我說這兩年我的資訊很少,要向他請教。因涉及一些商業敏感話題,以下的公司名,在下面的描述將以虛擬隱匿的方式呈現。


我問:在兩年前的海思壟斷全球時代,台灣安控業幾乎全繳械。現在台灣至少有三家安控影像晶片公司,但是從底層、韌體到應用軟體,台灣監視業者是否有跟上?


A 君答:Wells,你是明知故問嗎 ……(誒,我真的什麼都不知道 ……)


我問:中國對台灣這三家安控影像晶片公司的看法如何?


A 君答:中高階基本上是以 X 公司的方案為主,中國前幾大似乎都採用他們的方案;Y 公司則以基本款為主;另一家台灣 Z 公司他在中國則沒有聽說。不過,中國熱衷於要有自己的「中國芯」,傳聞中國正在加持 FUHAN 公司。若傳聞屬實,X 公司可能要「挫勒蛋」了。


我問:台灣這三家安控影像晶片公司,在美國下架了海思之後,台灣只有少數業者撿到紅利,那國際市場誰還撿到紅利?


A 君答:據說 X 公司在韓國賣得不錯;另外山不轉路轉,中國廠商就像亞馬遜河中的食人魚,絕對不會沒有人去補「海大」的空缺 ……


我問:安控影像晶片還有哪些應用的趨勢方向?


A 君答:今年中國的安控市場很差,據傳「海大」的業績受到很大的影響,大部分業者都一大堆庫存。這個現象,有可能讓中國廠商將在全球四處「倒貨」,屆時恐怕市場將會秩序大亂。


至於應用趨勢,主要有三個方向:Home Cam、AI Box、Video Conference ……


以上這些產品,是影像在安全科技應用上重要的關鍵字,Home Cam 是求量化的市場,但是主要在台灣的網通業者及電子五哥,和轉型的 IT 大廠手上,主力市場在美國;另外新興市場如東協,以及中東需求成長也快又大,不過後兩個市場仍然是中國廠商的天下。台灣專業監控的安全科技業者,一般不會把精力放置在 Home Cam 這個產品上。不過雲端的興起,全球幾個雲端服務大咖也角力在 Smart Home 的領域,這個市場的商機,會落在網通業者、新住宅社區的 SI、物業和保全服務的業者上,當然產品需求也會輻射到一些智慧門鎖、物聯網控制等產品上。


Video Conference(視訊會議攝影機)表面上是 COVID-19 疫情影響下的產品,區隔應用市場包括商用會議、教學市場,以及 youtuber 和網紅直播等的應用。但是這類產品的應用市場早已存在,疫情之後的成長性,端賴在加入 Computer Vision 的實用性應用,細節就讓大家各自演繹吧!


AI Box 其實也是早已存在的產品,在 2003 年時美國的 Object Video 公司即已推出。理論上是 AI 電腦視覺技術,應用在影像智慧分析的中繼端產品。一般來說主要是應用在智慧交通,和人的行為辨識應用上。在交通方面,包括車流、車牌辨識 …… 等;在人的行為辨識方面,人臉辨識、行為追蹤預測、人流 …… 等。機器學習和準確率是其中重要的相關技術,包括演算法在內,是產品等級分類的關鍵,也就是說 AI Box 的「聰明度」決定應用的場域及價格,還有更重要,卻不一定會被重視到的 Business Model 型態。


據 A 君告訴我的,AI Box 在中國市場成長非常快速,裝置量也快速在成長。主要應用在城管、製程檢測、交通、建築、校園、零售 ⋯⋯ 等。事實上公有雲的服務也包下這個應用。而大部分 AI Box 的業者也都會結合私有雲的建置,來提供給應用端。


台灣一些業者也推出 AI Box,當然大部分業者都一定會說是自行研發的。不過從我上面的描述,大概就可推知一二了。同時另外也有一些廠商推出「智慧攝影機」,這類產品可以定義為前端智慧產品。智慧攝影機的聰明度,會決定在晶片採用的形式,不過目前絕大多數是採用 SoC 的晶片,因為 DSP 與 FPGA 成本太高,使用後端辨識系統就可以替代。從這個晶片格式前提來看,智慧攝影機會應用在一些特定場合,因為會受限於 SoC 的容量設計。



最新來自美國監視業者的訊息

最近我分別和幾家美國當地業者連絡,請教幾個問題。包括美國政府禁了華為、海康威視、大華之後,誰補了市場傳言海康威視、大華分別在 IP 與類比攝影機,加總佔了七成及九成,以及他們怎麼看供應鏈問題?


其中一家告訴我,美國政府對當地品牌 OEM 來源,仍然是態度模糊與曖昧。原因卻很簡單,中國的各大廠在這 15 年來,早就承接了很多歐美日各大監控產品的 OEM\ODM,這些產品包括監視設備、門禁,和對講系統設備、警報設備。甚至美國安控網媒 IPVM 去年也曾爆料,一些美國的境內外軍事基地,仍掛著這些被禁止使用名單的中國廠牌。


可是這個美國對安全科技產品去中化需求的機會,為什麼台灣業者只有寥寥少數的不到五家,真正有能力接到 OEM 訂單呢?


另外一家美國業者這樣告訴我:

其一,美國監視業者從 2019 年開始,知道川普要封殺中國,不少美國業者即前往台灣、韓國尋求替代來源。不過這兩個供應國幾乎也都採「海思一站式方案」,因此各只有少數幾家業者符合美國 NDAA 國防採購法的要求。


其二,美國聯邦政府及企業級對監視產品的採購,必須「完全符合 ONVIF」協議。一樣的,絕大多數台灣安全科技業者的設備,都只符合一兩項 ONVIF 協議規範,於美國法令要求不符。一些台灣業者還一直一廂情願不放棄,試圖用「我們有自己的格式,這樣更符合資安要求」的說法,希望美國業者採用。試問,美國這些承接聯邦政府專案的業者,會為了台灣業者的這種說法,向他們的政府陳情說項,幫台灣業者去開一條這樣的方便門嗎?答案很清楚,只能說可能會有一些空間,但是這個空間絕對很小。


這家美國業者明白表示,美國業者相當期待台灣的原始供應商的產品,都能符合 ONVIF 的完整協議規範,因為從供應價格來看,台灣是首選。不過這家業者也很無奈的說:「到目前為止,你們很多廠商軟硬體都是來自海康威視、大華、同為、安聯睿視、宇視、天地偉業 …… 等中國代表性廠商。我們美國業者不是不想用台灣的,但是很多的問題,你們台灣業者沒有能力幫我們直接解決,最現實是其中一些中國業者並沒有在禁止之列,他們直接供應我們,供應價格比你們台灣廠商漂亮的非常多。」(其實美國業者只是客套而已,產品一 show 出來,就都知道原始出自中國哪家廠商)


還有一家台灣通的美國業者跟我提到,其實台灣業者不妨考率重回類比攝影機的製造供應,他說美國市場的容納量,有機會養足十家左右的中型規模攝影機廠商。不過這家台灣通也表示,價格利潤的確與網路攝影機無法比,但是這是產業策略性的佈局思考。這家台灣通問我說,台灣業者為什麼沒有像中國的業者,在 2010 年前後的那般企圖,把「數模通包」?(意思是數位和類比監控設備都一站式生產。中國將類比稱之為「模擬」。)


最近來自台灣一家攝影機方案商的訊息,表示我們台灣政府即將把類比攝影機,也要求必須是 MIT。或許大家思考看看,把美國市場的可能銷售量都納進來考慮,是否有足夠的利基重新啟動類比攝影機的生產製造?


美國安控網媒 IPVM 在 11 月 29 日爆料,Lorex 這家主攻賣場的通路商,中國的大華科技持有這家公司在美國、加拿大、英國的 100% 股權,表示將股權轉售給台灣的 Skywatch 行品公司。爆料中提及,大華擬計劃放棄中國以外的海外市場,這個引發的效應是加分?或是有意想不到的負面?我的一位美國友人問了我這個話題,無疑這也是 2023 年值得觀察的變數。


對於明年 2023 安全科技應用市場的看法

大華在台灣的通路市場,也扮演著很舉足輕重的角色,雖然這兩年大華在台灣的支持策略也傳出改變,引起原先盤商對大華的推展銷售意願,但是 IPVM 這個爆料,是否將會掀起另一波的波瀾?這裡要特別說明,雖然市場上會把代理中國監視產品的業者,稱之為大華通路或海康通路,但是這些盤商體系也都有銷售台灣廠商的產品,甚至是像「小明」這樣的混血兒的產品。


至於去年在市場上即已傳出,海康威視及宇視大舉滲透到台灣的製造、裝配及 SI 階層。有的業者說台灣已全部被滲透,但是有個對影像元件相當熟悉的友人告訴我,海康威視的售價非常沒有彈性,據說他們網路攝影機半成品供應給製造、裝配廠是 NT 600/支,至少 1K 量的單價,但是成品給一般經銷商則是 NT 630/支,而且沒有最低購買量(MOQ)的限制,所以製造、裝配廠配合意願大多非常低;但是業界有些製造業者,又互指對方是受海康威視的資助者,或是白牌的銷售者。到底事實如何?只能說各種情形都有可能。但是這些現象,必須說對台灣安全科技的發展,都不是正面的發展!



台灣安全科技業如何向前看錢又能賺錢

11 月 28 日 3S MARKET 與 台北市電腦公會合辦了一場「2023 智慧安控解決方案趨勢與商機論壇」。我在開場引言,詮釋了趨勢與商機。在趨勢面,我分享了「談趨勢要有根有據,趨勢最主要是來自現在進行式」這個觀點,並將 2023 趨勢區分 What's New、What's Hot、What's Important 三個面向來探討。


我在這場「2023 智慧安控解決方案趨勢與商機論壇」的先前規劃,用技術應用的成熟度來定義 What's New、What's Hot、What's Important 的趨勢與商機。分別是 What's New:雲端監控的商機;What's Hot:AI 和 IoT 結合安全科技應用的商機;What's Important:OT 資安與 VMS 在網路監控應用的商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Z7y3eAqr9I


What's New:雲端監控的商機

雲端監控的商機,在前面所提到到的 AI Box 已經有提及。雲端監控我之前曾在臉書分享過,它是 IP 網路監控的進階新一代。雖然這個名詞在市場早也存在大約有 10 年,但是之前只能說是 Lite 版。這兩年亞馬遜(Amazon)、微軟(Azur)、谷歌雲(Google Cloud)、甲骨文(Oracle)……,以及台灣本的台智雲等,正在積極推動。


很多台灣安全科技業製造業者,雖然也開始採用雲端儲存,但是這只是雲端監控結合應用的 1.0 - 2.0 階段。在服務端的保全與物業,在這塊相對來說比較積極。不過因長期以來,台灣安全科技業絕大多數擅長在類比,所以對雲端運算的了解有限。不過全球在這個領域,也都還在起步階段,雖然有美國媒體報導已經有了一定成熟度,但是上述的某家國際業者,曾在今年六月底,與我接觸並開了多次會議,我只能說尚未達到如美國媒體所報導的情形,離成熟應用尚有一大段的距離。


因此我也曾詢問美國安全科技業者,結合雲端運算在這安全應用的情形,所獲得的答案推估仍然很低。不過如果服務端的保全與物業若積極採用,這塊市場的成長潛力,可能會超過 IP 網路監控。這對台灣安全科技業者要擺脫中國產品的競爭威脅,是一條可以發展的路。不過對於這塊技術的不夠熟悉,這又可能是讓台灣業者裹足不前的障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tzUFiwCMwM


What's Hot:AI 和 IoT 結合安全科技應用的商機

AI 部分,同樣在前述 AI Box 有提到,這裡不再延伸描述。IoT 結合安全科技應用,事實上在市場中已經在有很多 SI 在許多的專案上,大力佈署。不過在技術應用的成熟度,應該已到在導入期的中段,估計很快會進入成長期的初期。核心業者是具有工控、資訊工程等經驗背景的 SI。預測未來許多專案,也將會大量要求導入 IoT 的規格。


目前已經看到有各類工地管理、環保工程、農牧養殖業、智慧交通應用、工廠管理、智慧零售、教育應用、醫療 ……等,不斷導入物聯網應用。技術門檻則在 IoT 與可視化的結合,這又涉及邊緣運算與雲端運算的加值應用,還有遠端傳輸的技術應用。其實這又涉及 Industry 4.0 的建置機制,台灣若有企業願意好好投入於此,將可能有機會站在領先國際的競爭力之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09TXcvXtjw


從 IoT 的物理特性來看,這項技術可以適用在「即時辨識」的應用。以熱成像技術在消防預警的應用來說,與採用 AI 技術來做比較,熱成像技術是絕對溫度反射的物理特性,在即時辨識的特性,要勝過於 AI 辨識技術,因 AI 必須經過機器學習的驗證。不過這些技術的應用,客觀來說,還是端賴在應用環境的適用性,不能說哪一樣技術就一定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1VppRaf0Hw


What's Important:OT 資安與 VMS 在網路監控應用的商機

OT 資安在前面描述晶片的議題,已經有提到。因為涉及專業度及情境很廣,請可以連結所提供的 youtube 網址觀看,在這裡就不多加描述。


VMS 這個議題,大概要從一大堆媒體說 IP 監控會超過類比監控談起,從 2005 年至今近二十年來都是這樣在說,但是至今類比監控對 IP 監控的裝置比例,大約還在 6:4 —— 7:3 之間上下浮動,這還得視網路環境的成熟度來看。


為什麼 VMS 重要?十幾年前就有人說,VMS 推的好,VSaaS 的時代就來臨了。我知道大部分監視業者可能對 VSaaS 不知所云,不過也別擔心,就連出自 IT 的人士,不少也是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Cy94uiSt4s


簡單的說,VMS 就是以軟體為核心的 NVR。可能傳統 CCTV 業者較熟悉單機式的 NVR,但是 VMS 是採用 IT 系統架構。小型專案架構用單機式的 NVR 即可,VMS 則中小專案都適用。VMS 的銷售通常以路數為計價基礎,目前在台灣一般銷售行情在 NT 1400 - NT 6000 不等。此外尚需搭配伺服器、PoE、網路交換機等週邊設備。


IP 網路監控喊了快二十年,始終沒超過類比監控,原因還是在價位、類比監控業者不擅長,再則就是應用場域一般來說是專案場域。就系統架構來說,VMS 如同 IT 的 Workstation(工作站)等級。雖然 PC 功能越來越強大,具備電腦架設經驗者,很多資訊業者現在要組起來也沒什麼困難。不過從真正的專業度來說,具備 MIS 背景且有機房架設經驗者,是主要的專業者,這就是為什麼 VMS 的業者,如 Milestone、Genetec、Axxon、Nx …… 等在專案市場上有一定的定位,不了解 IT\網路者要玩這項會很辛苦。


不過這裡還是要再次提到,如果這些 VMS 與雲端運算服務業者相結合,是否會加速雲端監控的普及,只能說是非常值得關注!



提到趨勢,也必然會想像商機在哪裡?

1. 產品為王的時代已經過去,「解決方案」變成市場的主流。

2. 解決方案的商機在「場域經濟」。

3. 場域經濟的 Business Model 是建立「場域營運生態」。


用時下流行語來形容,就是 Ecosystem & Applications as a Service (E&A aa S)。


但是這對台灣安全科技業來說,是新學習和新挑戰!為什麼說「趨勢主要來自現在進行式」?因為趨勢的呈現,必定主要來自產業與市場中,人、事、時、地、物所產生的變化。憑空出現的趨勢不能說不會發生,但是主要還是來自現在進行式,這就是為什麼在探討安全科技業的 2023 年趨勢,要花一些時間,對上述一些關鍵因素做一定深入的描述。不這樣去分析,就只會把趨勢喊得很爽,但是卻沒有客觀事實根據的基礎。


雖然前面也提到,2023 年的產業情勢,普遍可能會非常的「審慎樂觀」,但是如果不試圖突破,無異也是等死,如何突破?這是接下來提出的探討。不過市場千古不變的定律是:景氣再好,總有人會斷頭;景氣不好,還是有人會大發利市。


解決方案時代來臨,要解決什麼?

進入解決方案的時代,其實就是要以「場域」為前提,解決場域所面臨的痛點問題,同時要注入「附加的功能性」,更必須有延伸的應用效益,或說帶來周邊效益,才能形成完整的解決方案。以銀行監控為例,「數鈔」是銀行影像監控的核心鋼需,附加的功能性可能是「防盜防搶」,延伸的應用可能是辨認 VIP 客戶上門,讓接待員能提供必要的服務。


產策略邏輯必須改變轉換

因為當紅色供應鏈崛起,台灣早期製造出口物超所值的優勢,早已褪色。如果還停留在幻想製造生產規模化、銷量利潤最大化,絕對會被已經形成世界工廠的中國廠商所打趴。因為台灣沒有足夠的消費市場,因此早就沒有零組件採購的優勢。


要解決這些不足,台灣必須用「產業生態」的結合,針對「場域建設」提供「Turnkey」的解決方案與服務(Turnkey:一站式,中國產業把這個名詞翻譯成「交鑰匙」有點令人啼笑皆非)。這絕對不是什麼新理論學說,而是台灣一直很少有中小企業願意去做這個動作。加上長久以來,政府的官僚政策都是支持大企業,中小企業就習慣依附在大企業的餘蔭之下喝湯撿肉。


如果在公共工程建設的範疇,那無可厚非,因為那是資本力較勁的場合。但是一直站在巨人的肩膀往前走,就失去了中小企業的靈活性。也別忘了,除了公營事業,除了早期政策扶植的特定財團;台灣的鴻海集團則是一步步透過併購、合併,從典型的中小企業變成今天的台灣最大代工業。


重塑供應鏈,從小做起

要形成「場域解決方案」,必須從中小企業自組「產業供應與服務生態系」開始。這個「產業生態系」的組合,在橫向來看,如何把「Surveillance」+「IoT」+「AI」……等不同的製造供應屬性串連起來;在縱向來看,如何把「製造」+「通路」+「系統整合」+「工程安裝與服務」結合起來,以這樣的以「產業生態系」組成來服務場域的業主,就能形成「場域解決方案」的一站式聯合營運服務模式,當這種營運模式成熟後,一方面業主能得到充分的技術支援,同時也可得到完整的服務,而這個「場域解決方案」的營運模式,就可以不斷地以場域專案專業的營業形態,拓展形成「場域經濟」。


這樣的「場域解決方案」經營模式,可以一定程度以上,解決目前市場產品的同質化,價格惡性競爭,使用端得不到售後服務,或者在保固期內得不到消費權益的保障。隨著時間的發展,更能提升整體產業的競爭力;甚至將這樣的「場域解決方案」經營成果,再用「Turnkey」的模式,行銷到國際市場上。



蘋果電腦浴火重生的故事

或許很多人會執疑說,這太理想化了。坦白說,這不是我憑空瞎掰的,這可以舉出很多的實際案例。比如說國際市調權威 Gartner 的前身 Dataquest,在1990 年左右,曾經對蘋果電腦在宣布停止 Apple II 的開放系統政策之後,對蘋果電腦改變經營模式做出專案的探討研究。當時蘋果電腦停止開放系統政策之後,就投入在一些應用市場,教育市場是他們重要的耕耘重點領域之一。他們當時積極與全球經營教育市場的資訊系統銷售業者,以及加值型經銷業者(VAR)合作,成功拿下蘋果電腦在全球教育市場超過 30% 的市場佔有率,甚至在法國一度有超過五成的市佔率,同樣是很排外的日本市場,同樣有類似的市佔率成績。


這在 IBM 取代 Apple II,走上 PC 開放系統之後,很多專家都認為蘋果電腦將終究走上關門一途。可是跌破所有專家的眼鏡,蘋果電腦在教育市場、動畫製作市場、遊戲市場 ⋯⋯ 等,都獲得很高的市佔率,甚至後來 PC compatible 進入低毛利時期,絕大多數 PC 業者所望其項背,看不到蘋果電腦高獲利率的車尾燈。類似的故事,不勝枚舉。


現在的台灣安全科技業,同樣走進雷同的紅海市場情境,這幾年大家都知道市場很血腥寫實的一句話:「沒有最低價,只有更低價!」甚至在這一兩年,一些宣稱是 MIT 安全監控業者,在因缺零件全面喊漲,卻反其道用不漲價或再降價,意圖搶奪市場,結果仍然是沒起色。如果價格戰策略已經不再靈光,該是時候投注一些心力於未來發展的時機到了。


解決方案的時代來臨,B2B 行銷在「建立供應鏈生態」

很多安全科技業者,不論是製造商、盤商、SI,在中國崛起之後,這十年來都面臨很嚴峻的衝擊和挑戰。當生產規模化無法對中國廠商有競爭上的優勢時,改變用按需生產,力求場域經濟的最佳化,以針頭對應中國廠商的拳頭,是必須要調整的策略。


盤商在紅海市場的籠罩下,如何調整變成「智慧場域的解決方案軟硬體供應中心」,這是可以轉型與努力的方向。弱電 SI、網通 SI、資工 SI ⋯⋯ 等系統整合商,如何建立成最佳跨系統整合的「技術搭配組合」,將會是解決方案走向場域經濟的關鍵。相關解決方案設備製造商、解決方案軟硬體供應盤商、跨系統整合的 SI 組合,再加上工程商的工程安裝與售後服務的四個角色,連線成四位一體,就形成了基本的解決方案供應鏈生態系。


 2023 祝福台灣安全科技產業欣欣向榮


本篇分享摘要整理

這篇分享,很重點式的帶到國際的重要時空環境,再提到台灣目前的環境背景,中國安全行業的變化,以及對台灣的威脅和影響,所產生面臨的問題。並提到關係到安全科技產品發展的監控晶片,目前的供需情形,以及這些影像晶片的應用產品走向。並在從我直接向美國一些業界友人的實際詢問,對於美國去中化的實際情形。再以技術應用的成熟度發展情形,提出包括 What's New:雲端監控的商機;What's Hot:AI 和 IoT 結合安全科技應用的商機;What's Important:OT 資安與 VMS 在網路監控應用的可能商機。


依這些產業市場的前情提要,提出外來在 2023 安全科技應用市場,可能的機會與做法。期待這些實際的資訊、實務的作業經驗的整理,對台灣安全科技業者對 2023 的佈局,能有些實質的參考作用。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