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 解決方案時代,安控產業的挑戰與機會探討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22年4月27日 星期三

 

僵局:為一個古老的問題尋求新的解決方案

Gridlock: Seeking new solutions to an age-old problem



3S MARKET 施正偉


有這麼個的說法:在「產品為王」的時代,市場的機會是屬於製造商;在「系統整合」的時代,市場的機會是屬於通路商(盤商)與系統整合商;那解決方案的時代,市場的機會是否就屬於工程商?


 

市場沒有一天不在變化,在需求大於供給的時代,製造商以「大量製造產品」,獲得營業額、獲利與市場佔有率,但是相對的,製造商必須準備可觀的資金,自然也承擔了風險。而其他的產業角色,各自都有他們所面臨的機會與挑戰。


從製造、通路、系統整合到工程業者,甚至應用端,都在市場上扮演一個角色,左右市場變化的面向絕不是單一的,而基本會來自「技術」、「產業結構」與「應用需求」的變化。


或許我們可以從幾個點,來看看這些變化 ……



20 - 25 年前「技術」、「產業結構」的變化

20 - 25 年前的安全監控產業,技術的變化主要來自「數位化」、「網路化」、與「系統整合化」,因為當時安控產業還在一個類比導向的時代。當時台灣主導市場的安控製造廠直言,安控不會有數位化 ……;安控的應用永遠都是封閉的需求 ……;安控要求絕對的安全,所以都是單機作業(Plug&Play),所以不會有「跨系統整合」 ……。


然而這些說法,從事後的結果論來看,只能印證類比系統沒有消失,但是卻難在媒體上的第一順位爭得版面。類比監控至今沒有被數位與網路監控所取代的,是類比親民的價格,以及龐大能簡易安裝的裝置量。


但是趨勢潮流有時候是不可逆的,數位影像處理晶片的出現,把原本主宰超過 10 年以上 VCR 長時間錄影機給終結了;引入了半導體產業、軟體產業等的業者,連帶埋下了整個產業鏈的板塊轉移,以及產業結構的變化。


全世界第一台數位錄影機,是由 SONY 所推出的 HSR 系列,當時推出時的價位超過 50 萬台幣。有台灣系統整合業者大膽引進 HSR-1 導入,據說當時壟斷了台灣的監獄監視系統。隨後 DVR 有了 PC-Base 所謂的影像擷取卡的派別,以及所謂嵌入式單機的派別,台灣ㄧ度 DVR 製造業者多達五十家上下。


台灣的晶睿、奇偶、圓展……等;國際上的 AXIS ……等;中國的海康威視、大華 …… 等業者,就是在西元兩千年前後時期出現的業者(奇偶、圓展西元兩千年之前即出現在市場上) 。2001 年美國 ISC WEST 首度在拉斯維加斯舉辦,當時約莫 600 家的參展商,其中就有四百家展出與數位監控有關的產品。


跳過這一時期的產業變化,我們把時空拉到近 5 - 10 年 ……



近 5 - 10 年「技術」、「產業結構」的變化

雲端、物聯網(IoT)、邊緣運算 、大數據、Cybersecurity(資訊安全)、區塊鏈、AI、5G、元宇宙(Metaverse、Holography、AR\VR、Digital Twin)、無人機應用、ESG 永續,是這近 5 - 10 年在監控業被導入的技術,產業雖已不若 20 - 25 年前引發業者的的抗拒,或說再也無力抗拒。細數這些技術背後的廠商,除了多如牛毛的新創業者外,幾乎都是「超大咖」。


從電信業者,到國際級網路服務業者,Amazon、Google …… ,他們的手探入監控領域市場,不是憑藉產品,而是解決方案。從智慧城市中的交通建設、智慧建築、智慧教育、智慧零售、智慧工廠、智慧農業、智慧醫護、智慧物流 ……,一堆的智慧場域,都可以看到這些超大咖的身影投如於其中。



如果晚近這些技術,你還來不及全數弄懂,恭喜你,代表你還沒被污染。如果你已涉略,卻有聽沒有懂這些技術,也不用過度緊張,因為那些專家總是喜歡把簡單的基本原則,創造出一些另類名詞,並把它們解釋和形容得讓人完全聽不懂。而如果你通通都懂,也不用高興太早,這些科技趨勢兜成的解決方案,要看得到也要吃得到,否則只是一場虛幻。



需求市場從單品轉移到解決方案,有何挑戰?

這些新技術,並不是每個場域都會全數都應用到。所以先要釐清,市場要的是什麼樣的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是要解決什麼問題?要發揮什麼功能?創造什麼價值?或許解開這些提問,才能看到面臨的挑戰是什麼!


「智慧化」是個流行的命題,現在不冠上「智慧」就沒有賣相。但是什麼才是智慧?以「智慧攝影機」這個產品來看,是不是把攝影機加上了 AI 晶片,就叫做「智慧攝影機」?但是 AI 晶片需要聰明到什麼程度?


有網路才有智慧的挑戰

好幾個製造商與 SI 業者,對業主充滿無限上綱的需求,這樣回應道:「AI 是必須經過學習的。」問題來了,如果是著眼於安全的前提,很多場景是難以容許「學習」的空間與時間;所以如何讓攝影機能即時辨認安全與危險的區別,這是另一個智慧的思考關鍵。而如何在即時辨認之後,能快速警示與通報,這就是技術上的挑戰!


要做到即時警示通報,「聯網」是一個最基本要求。該怎麼連?是連有線還是連無線?有線與無線的格式與協議那麼多,如何選擇?這個技術上的產品製造企劃的挑戰,指明了一個基本方向:就是「有網路才有智慧」!


有平台才有大數據的挑戰

解決方案時代的另一個特色,就是用一個管理平台(Platform),去管理所有的設備與跨系統的溝通,以及數據的收集與儲存、分析。平台管理的規模等級,小自如 DVR\NVR 的操控軟體、小場域的 CMS、Workstation 等級的如 Milestone System、Genetec、 AXXON ……等,到能夠整合機電各種大型設備的圖控軟體(SCADA)。


上述所提道近 5 - 10 年的新技術,不但要與產品結合,甚至必須被這些平台所管理操控。平台的出現,與不斷被導入引用,凸顯了「服務」業務的比重不斷提升。而這部分的挑戰,是過去亞洲的製造業;通路僅傳統的分銷買賣所少有的經驗模式。


所以平台化應用這個帶來的挑戰,不僅是產品製造設計的思維,同時還必須加入產業分工合作的思維,還有對業主(或使用者)服務的思維。


有可視化才有應用價值的挑戰

可視化基本來自兩方面,一個是數據呈現;一個是影像圖像的輔助辨認。產品、設備的應用,是否達到了預期;特別是解決方案,究竟解決了什麼問題?解決了多少?這是過去在單品時代、系統整合時代少被提到的。


其實,網路連結、平台管理操控、可視化輔助,這三個就是「工業 4.0」的實踐核心,而整個核心基礎就是「數據」。德國人倡議這個產業革命運動,就是把實體執行與虛擬數位進行融合,而具體在數據偵測、數據傳輸、數據儲存三個過程中。


最大的挑戰來自「實體執行」,不僅在產品設備端,更來自「產業結構的融合」。



台灣安控產業在解決方案時代的機會

在中國製造崛起之後,其實全世界的產業都面臨許多的壓力,這不僅只有台灣如此。談機會其實只是在畫大餅,產業演進無論在哪個時代,要造就機會只有一帖藥,那就是找出營運模式( Business Model)。


商機就在 IaaS、PaaS、SaaS 中

如果你曾去 google 什麼是雲端運算,或許會查到雲端運算有三個層次: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平台即服務(PaaS)、軟體即服務(SaaS),其實這是扭曲的註解。「服務」這個字義基本上就是營運模式,如果對映到產業結構,不管你是製造商、盤商、SI 或工程商,這個基礎設施、平台、軟體即服務,對於你各自的業務,該如何去定義?這才是該思考的重點。


因為銷售硬體的利潤越來越低,服務可能是提升利潤率必須規劃的做法。但是安控產業從製造、盤商、系統整合商道工程商,如何架構各自的服務內容?


從應用端的需求,定義商機

簡單說,智慧解決方案時代對映的是場域,使用端要的是解決問題、發揮功能、享受價值。在這前提之下,台灣製造供應端要定義的營運模式,不再是大量製造,而是「按需生產」,因為「大量製造」這個發球戰術,早已轉移到中國及人力成本優勢的新興國家。


盤商雖然目前仍享有 Box Moving 的優勢,但是只能侷限在「普銷」空間。至於面向專案營運的 SI,已漸漸無法滿足於來自普銷盤商所提供的 「MIT」貼牌貨。因此,雲端、物聯網(IoT)、邊緣運算 、大數據、Cybersecurity(資訊安全)、區塊鏈、AI、5G、元宇宙、ESG 永續對應的產品,以及對映的垂直場域,將會是一個高成長的機會空間。


而身處第一線面對業主,以及提供服務的工程商、物業與保全,在智慧解決方案時代,似乎更需要把這些新元素科技,做為服務業主的必要媒介。



想獲取智慧解決方案商機,別再走老路、回頭路

台灣安控業在 20 -25 年,很多類比製造業者一直在抗拒數位化、網路化與系統整合化,結果把市場的第一順位掌控權,不止讓給了數位網路業者,甚至造就中國業者壟斷全球 80% 的市場。


當這兩年以美國為首,全球興起對中國的限制,似乎帶來一些反轉的機會。雖然市場上仍有很大一部分的人認為木已成舟,仍然大量貼牌中國製的產品。


機會與挑戰的十字路口,沒有必然。但是創新的思維、做法,讓中國甩開台灣堅持類比安控的思維,挾其龐大的市場優勢,並掌握全球市場。市場永遠在變動,如果堅信歷史的必然,誰又會想到中國在 25 年前,在全球安控市場僅佔不到 5% 的空間而已。


想掌握機會,別走老路、回頭路,唯有創新一路!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