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g Computing
來源:物联江湖 作者:王一鸣
「邊緣計算」和「霧計算」的差異
如果經常留意「邊緣計算」的文章,則會發現它有個兄弟,叫「霧計算」。大多數發表的文章,對這兩個詞的解釋是差不多的:他們都是相對於「雲計算」而言的,在網路邊緣,更接近原生數據(實體感知)的地方進行的計算。
此前,我們看到的大多數互聯網資訊處理模式,都是「端-管-雲」的模式。在應用的現場,「端」只負責收集數據、執行指令,而「雲」負責所有的數據分析和控制邏輯功能。
「邊緣計算」或者「霧計算」,就是將部分數據分析和控制邏輯功能,放到了應用場景的附近來實現,它們有一個很形象的叫法:「貼地計算。」
「邊緣計算」或者「霧計算」,就是將部分數據分析和控制邏輯功能,放到了應用場景的附近來實現,它們有一個很形象的叫法:「貼地計算。」
雖然,整體上「邊緣計算」和「霧計算」的意思差不多,但其實還是有差別的。
「邊緣計算」,源自工業領域,主要部署在終端設備或網路接入點上。目前已經普遍存在於工業物聯網(嵌入式物聯網)應用、製造業、零售、ATM提款機、智慧手機和虛擬/混合現實等領域。邊緣計算使得工業生產中的設備,無需雲計算的幫助,也能具有近端的決策控制能力。
「霧計算」(Fog Computing),脫殼於「雲計算」,是指將雲計算的(部分)功能,部署在網路邊緣的設備中,局部的集中化計算。它其實是雲計算(Cloud Computing)的延伸概念,由思科(Cisco)於2011年被提出。
由此可見,「邊緣計算」和「霧計算」確實還是有一些差異的。邊緣計算主要是在「端」中,這個端是指電子終端設備或傳感器;而霧計算還是在「雲」中,部署在一定區域內的數據集中站點上。
拿一個智慧家庭的 WiFi 網路來舉例,一個APP在手機內進行的脫網計算就是邊緣計算,而家庭智慧盒子(智慧的WiFi網路閘道器,Gateway)就是霧運算的主體。
拿一個智慧家庭的 WiFi 網路來舉例,一個APP在手機內進行的脫網計算就是邊緣計算,而家庭智慧盒子(智慧的WiFi網路閘道器,Gateway)就是霧運算的主體。
雖然兩者有所差別,但網路中不少行業文章,並沒有嚴格區分這個差別。事實上,由於物聯網業務場景廣泛,很多應用在「端」和「Gateway」上的計算,都會有所涉及。
所以,以筆者之見,既然他們都是相對於「雲計算」而言的,那麼也就沒有必要區分他們部署的位置(生產設備、傳感設備、Gateway/伺服器),一般情況下都以「邊緣計算」為表述。
所以,以筆者之見,既然他們都是相對於「雲計算」而言的,那麼也就沒有必要區分他們部署的位置(生產設備、傳感設備、Gateway/伺服器),一般情況下都以「邊緣計算」為表述。
邊緣計算的分層部署
「邊緣計算」和「霧計算」的差異,其實給了筆者一個啓示:物聯網中的計算能力,具有分層部署的特徵。這個特徵,不同於互聯網中的雲計算部署模式,可以從兩個維度來討論。
一、參照物聯網的邊緣架構模型,討論邊緣計算的層域化部署
邊緣計算聯盟ECC針對邊緣計算,定義的了四個領域:設備域(感知與控制層)、網路域(連接和網路層)、數據域(儲存和服務層)、應用域(業務和智慧層)。這四個「層域」就是邊緣計算的計算對象。
1、設備域:邊緣計算在這一層,可以對感知的資訊,直接進行計算處理。比如在影像視訊的採集、音訊採集中,直接部署智慧鑒別的能力;又或者像手機一樣,能夠由語音輸入直接轉換成文字輸出。
2、網路域:透過部署計算能力,實現各網路協議的自動轉換,對數據格式進行標準化處理。要解決物理網中數據異構的問題,就需要在網路域中部署邊緣計算,以實現數據格式的標準化和數據傳遞的標準化(例如將所有的感知數據,都換算成MQTT類型數據,並透過HTTP方式傳遞)。
同時,網路域的邊緣計算,還能對「融合網路」進行智慧化管理,實現網路的冗餘,保證網路的安全,並可進一步參與網路的優化工作。
同時,網路域的邊緣計算,還能對「融合網路」進行智慧化管理,實現網路的冗餘,保證網路的安全,並可進一步參與網路的優化工作。
3、數據域:邊緣計算,使得數據管理更智慧、儲存方式更靈活。首先,邊緣計算可以對,數據的完整性和一致性,進行分析,並進行數據清洗工作,消滅系統中的「髒」數據。其次,邊緣計算可以對計算和儲存能力、以及系統負載進行動態地部署。最後,邊緣計算還能和雲端計算,保持高效協同、合理分擔運算任務。
4、應用域:邊緣計算提供,屬地化的業務邏輯,和應用智慧。它使得應用具有靈便、快速反應的能力,並在離線的情況下(和雲端失去聯繫時),仍能夠獨立地,提供本地化的應用服務。
在物聯網貼近用戶和應用場景的地方,邊緣計算被部署在以上四個層域中。它使得設備具有智慧化的感知能力,裝配自適應的連接策略和數位部署策略,解決系統中的數據異構問題,並提供局部的業務邏輯,甚至智慧。
二、參照物聯網應用/地域/覆蓋範圍,討論邊緣計算的層級化部署
從始創的感知數據,到終結的雲端智慧,數據會根據應用的需要,而經歷多次的匯聚和計算。例如從智慧家庭到智慧城市,海量的數據匯集,並非一步到位就實現的。
此外,數據匯聚的每個階段中,還各有獨立的應用和業務,這樣便意味著,計算有層級化部署的需要。
此外,數據匯聚的每個階段中,還各有獨立的應用和業務,這樣便意味著,計算有層級化部署的需要。
以上圖舉例,智慧城市被分成了四個「物聯網(大小)層級」:家、小區、社區、城市。
這四層「智慧」層級各有應用和服務,服務的範圍和覆蓋的區域,從家到市逐漸擴大。各層級中有部分應用相對獨立,與上下層級無關;而另有一部分應用則會「層層升級」,如:家庭醫生(家)-社區醫療(社區)-醫療衛生(城市)。
從物聯網層級的角度來看,雲計算和邊緣計算的關係,會依據應用來區分:
1、對於各層級獨有的業務,只需在對應層級獨立部署,針對性的計算能力(只需要「雲計算」)。
2、對於穿透(關聯)多層級的應用,需要從上至下,都部署計算能力。下層計算和上層計算的關係,就是邊緣計算和雲計算的關係。「社區醫療-社區」是「家庭醫生-家」的「雲」,而又是「醫療衛生-城市」的「邊緣」。
3、「邊緣」和「雲」的關係互換:針對單個應用,可能會在(物理網的)上層級部署邊緣計算,而在下層級部署雲計算。
某個應用(例如社區商城)可能的情況:
A、該應用的核心邏輯和預測分析,主要部署在「社區」和「小區」中,針對地區人口的喜好售賣消費商品;
B、該應用需要從「城市」層級,提取一些外部數據(例如商品的全市平均價格,等等);
C、該應用在「城市」中,沒有大量的應用域計算需求。
如果這樣,那麼上層的「城市」對於下層的「社區」、「小區」而言就是「邊緣」了。理所當然,該應用在「城市」層域中,部署的計算能力,就是邊緣計算。
筆者以為,「關係互換」的情況,在工業領域可能會更多。例如工業生產中的品質管理、流程管理。
工廠的品質和流程管理系統,通常都部署在生產現場,大量的生產數據,就保存在「邊緣」的網路中。
而要實現智慧生產,還需要提取許多,與品質、供應鏈有關的外部訊(用戶投訴、產品/零組件返修資訊、產品生命週期資訊、合作方的品質資訊等等)。
這些資訊最終會隨著物聯網,匯集到「邊緣」的品質和流程管理系統中,進行品質分析/預測。顯然,對於品質和流程管理系統來說,自身以外的互聯網和物聯網,都是邊緣網路。
而要實現智慧生產,還需要提取許多,與品質、供應鏈有關的外部訊(用戶投訴、產品/零組件返修資訊、產品生命週期資訊、合作方的品質資訊等等)。
這些資訊最終會隨著物聯網,匯集到「邊緣」的品質和流程管理系統中,進行品質分析/預測。顯然,對於品質和流程管理系統來說,自身以外的互聯網和物聯網,都是邊緣網路。
以筆者之見,工業生產的「雲計算」,會更多地部署在物聯網的邊緣,工業生產現場的附近。
根據應用的需要,計算能力會部署在物聯網,各個(大小)層級中。不管「計算」部署在哪個層級,若承擔了現場指揮的主要職責,就屬於邊緣計算;若承擔了大數據和智慧化預測的主要職責,就屬於雲計算。
應用在計算部署上的靈活性不斷增加,雲使得雲計算和邊緣計算會走向融合,而越來越難以區分。當物聯網中充滿了隨處可取、隨處即用的通用計算能力的時候,「泛在計算」則將應勢而生。
邊緣智慧,是雲計算中精簡版的人工智慧
在物聯網邊緣部署簡單的應用邏輯,無法滿足多姿多態的物聯網應用需求。在靠近應用場景的地方,必須部署一定的智慧,才能在物聯網邊緣,建構起健碩的應用生態。
筆者曾經在一篇文章《下一位現場指揮大師:邊緣計算》中提到,邊緣計算本質就是「貼地」的雲計算。邊緣計算最重要的能力,就是繼承雲計算的智能。
就目前的技術發展趨勢來看,理論上已經能做到這一點。針對某一種應用,神經網路算法(雲計算),在學習了足夠多的應用場景後,可先進行「瘦身」(精簡),再部署在網路邊緣(部署具有智慧的邊緣計算),從而形成了邊緣智慧。這樣,即使脫離雲計算的支撐,邊緣智慧也能夠實現,該應用場景的大部分智慧。
就目前的技術發展趨勢來看,理論上已經能做到這一點。針對某一種應用,神經網路算法(雲計算),在學習了足夠多的應用場景後,可先進行「瘦身」(精簡),再部署在網路邊緣(部署具有智慧的邊緣計算),從而形成了邊緣智慧。這樣,即使脫離雲計算的支撐,邊緣智慧也能夠實現,該應用場景的大部分智慧。
例如,2017年5月23日,人工智慧Alpha Go執白1/4子戰勝了柯潔九段。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那天出戰的,是「一隻」單機版的Alpha Go。
當邊緣計算成為邊緣智慧,可使得局域、邊緣的物聯網系統,具備自治自律的行為能力。自給自足的算力和智慧,將使得物聯網應用可以擺脫「雲計算」,而相對獨立地營運。
結語
1、邊緣計算具有層次(「層域」和「層級」)化部署的特性。
一方面,邊緣計算部署在,邊緣架構模型的各個層域上。計算能力在物理網邊緣的分層域部署,使得應用在物聯網局部(例如智慧家庭),也能夠形成「感知 - 連接 - 分析和預測 - 控制」的資訊環路。
從而,使各類數據的資訊價值,獲得釋放。(關於「資訊成環」的內容,請參考之前的文章《物聯網的價值,是因為資訊成「環」》)
從而,使各類數據的資訊價值,獲得釋放。(關於「資訊成環」的內容,請參考之前的文章《物聯網的價值,是因為資訊成「環」》)
另一方面,在物聯網不同範圍(大小層級)中,部署計算能力,開發者不僅能夠根據業務需求和特性,建構出大小適合的資訊環路;還能使「垂直」業務,能夠在各層級之間「環環相扣」,相互服務,並實現價值互遞。
2、邊緣計算的更高價值是邊緣智慧
邊緣計算,是智慧化雲計算的落地部署。應用在物聯網局部實現了資訊成環,並能夠透過邊緣計算,實現資訊決策、行為回饋、自動組網、負載平衡等全層域的智慧化。
在脫離雲計算的情況下,應用也能夠獨立地、靈活地運行,從而在應用場景的小範圍內,形成物聯網「生態」(各種類設備之間,形成資訊互助服務的機制)。384180808
在脫離雲計算的情況下,應用也能夠獨立地、靈活地運行,從而在應用場景的小範圍內,形成物聯網「生態」(各種類設備之間,形成資訊互助服務的機制)。384180808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