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非人臉辨識和 ToF 技術 (下) -– AI 安控應用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9年6月24日 星期一


"CUBE EYE" ToF 3D Depth Camera


來源:AI智道文/纽豪斯 作者:房叔话安防


一文看盡雙目攝影、結構光、ToF 和雷射雷達技術;一文深入瞭解奧比中光、小覓智能、華捷艾米、的盧深視、Pico 和鐳神智能;2大趨勢、2大核心技術。

3D 人臉辨識攝影機和結構光 (上) ——  AI 安控應用深度報導中,小編為大家帶來了雙目攝影技術和 3D 結構光技術,在這篇中,小編繼續為大家深度解讀,非人臉辨識和 ToF 技術、雷射雷達技術。

ToF 技術
ToF 技術的原理是:測量發射紅外線 (IR) 信號,與相位延遲,計算每個 Sensor 像素到目標物體的距離。

TOF 是 Time of flight 的簡寫,直譯為飛行時間的意思。所謂飛行時間法 3D 成像,是透過給目標連續發送光脈衝,然後利用感測器接收從物體返回的光,透過探測光脈衝的飛行時間,來得到目標物的距離。TOF的深度精度,不隨距離改變而變化,基本能穩定在 CM 級。

缺點:精確度低、空間分辨率低運動模糊(motion blur 相機運動或目標運動) 

優點:TOF 雖然目前精度在釐米級,比 Leap Motion 等毫米級要低,但目前的設備已經比 Leap Motion 等更小、也更便宜,未來可以做到更小,能夠植入移動端。

TOF原理

01.jpg
飛行時間法深度測量基本原理示意圖(來源:計算機視覺life


飛行時間是從 Time of Flight 直譯過來的,簡稱 TOF。其基本原理是透過連續發射光脈衝(一般為不可見光)到被觀測物體上,然後接收從物體反射回去的光脈衝,透過探測光脈衝的飛行(往返)時間,來計算被測物體離相機的距離。TOF 法根據調制方法的不同,一般可以分為兩種:脈衝調制(Pulsed Modulation)和連續波調制(Continuous Wave Modulation)。

脈衝調制
脈衝調制方案的原理比較簡單,它直接根據脈衝發射和接收的時間差。來測算距離,如下圖所示。

02.jpg
光脈衝法工作原理示意圖(來源:計算機視覺life


脈衝調制方案的照射光源,一般採用方波脈衝調制,這是因為它用數位電路來實現相對容易。接收端的每個像素,都是由一個感光單元(如光電二極管)組成,它可以將入射光轉換為電流,感光單元連接著多個高頻轉換開關(下圖的G0,G1)可以把電流導入不同的,可以儲存電荷(下圖S0,S1)的電容裡。


03.jpg
方波脈衝調制原理圖(來源:計算機視覺life

相機上的控制單元,打開光源然後再關閉,發出一個光脈衝。在同一時刻,控制單元打開和關閉接收端的電子快門。接收端接收到的電荷 S0 被儲存在感光元件中。

然後,控制單元第二次打開並關閉光源。這次快門打開時間較晚,即在光源被關閉的時間點打開。新接收到的電荷S1,也被儲存起來。具體過程如下圖所示。

04.jpg
光脈衝原理圖(來源:計算機視覺life)


因為單個光脈衝的持續時間非常短,此過程會重複幾千次,直到達到曝光時間。然後感光感測器中的值會被讀出,實際距離可以根據這些值來計算。

脈衝調制的優點是測量方法簡單,響應較快;由於發射端能量較高,所以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背景光的干擾。但也存在缺點:發射端需要產生高頻高強度脈衝,對物理器件性能要求很高;對時間測量精度要求較高;環境散射光對測量結果有一定影響。

連續波調制
實際應用中,通常採用的是正弦波調制。由於接收端和發射端正弦波的相位偏移,和物體距離攝影機的距離成正比,因此可以利用相位偏移來測量距離。

05.jpg
連續波調制原理示意圖(來源:計算機視覺life

連續波調制的測量原理,相對脈衝調制來說複雜一些。同樣具備優缺點,

優點:
相位偏移相對於脈衝調試法,消除了由於測量器件,或者環境光引起的固定偏差。

可以根據接收信號的振幅A和強度偏移B,來間接的估算深度測量結果的精確程度(方差)。

不要求光源必須是短時高強度脈衝,可以採用不同類型的光源,運用不同的調制方法.

缺點:
需要多次採樣積分,測量時間較長,限制了相機的幀率。

需要多次採樣積分,測量運動物體時可能會產生運動模糊。

微軟推出了兩款 Kinect,Kinect 一代(Kinect v1)是基於結構光原理的深度相機,Kinect 二代(Kinect v2),正是基於 TOF 原理的深度相機。

小編認為,ToF 既然是一種非常好的測距技術,那麼用於非人臉辨識領域最適合不過了。相比較 3D 結構光方案,ToF 還可以適用於室外場景,適用性得到大大的加強。

典型廠商:PICO-青島小鳥看看
Pico 是新近成立的一家公司,總部位於青島(之前北京),公司成立於2017年,重點專注於 3D 視覺技術,最早(也不算很早)做 VR 眼鏡起步。

提供 ToF 感測模組、配套軟體,跨平台開發工具的全套解決方案,發佈了 DCAM100、DCAM710、Air Camera 等多款深度攝影機平台,與機器人、智慧物流、金融安控、智慧零售、消費娛樂、汽車電子、工業自動化、AR/V3D 掃描等行業客戶,展開緊密合作。


06.jpg

Pico 的 ToF 模組和成品(紐豪斯拍攝)

(從上到下:DCAM100/DCAM710air camera

核心產品技術參數:
air camera ToF + RGB深度感測一體機

-CPU:高通驍龍605

-RAM:3GB

-ROM:32GB

-本機操作系統:Android 8.1

-深度解析度:640*480@30FPS

-RGB感測解析度:1920*1080@30FPS

-視場角:69°(水平)51°(垂直)

DCAM100 TOF 感測模組

-深度解析度:640*480@30FPS

-視場角:69°(水平)51°(垂直)

-操作系統支持:Linux/Windows7/10

DCAM710 TOF + RGB 圖像感測模組
-深度解析度:640*480@30FPS

-RGB 感測解析度:1920*1080@30FPS

-視場角:69°(水平)51°(垂直)

-操作系統支持:Android/Linux/Windows7/8/10

Pico 旗下的 Pico Zense 產品線提供客製化開發,如在工作距離、鏡頭視場角(FOV)、接口、尺寸、幀率、產品形態(Depth only/RGBD/PCBA only/成套模組)等方面進行客製化開發。


07.jpg
Pico Zense 深度成像的效果(3種)

Pico 的背後,由高通 Qualcomm 提供 5G 和 AI 平台、ADI 提供 3D 深度引擎、Geoertek 提供製造和供應鏈管理,當然核心還是 ADI 的 ToF 技術。

雷射雷達技術
雷射雷達測距技術,透過雷射掃描的方式,得到場景的 3D 資訊。其基本原理,是按照一定時間間隔,向空間發射雷射光,並記錄各個掃描點的信號,從雷射雷達到被測場景中的物體,隨後又經過物體反射,回到雷射雷達的相隔時間,據此推算出物體表面與雷射雷達之間的距離。

雷射雷達由於其測距範圍廣、測量精度高的特性,被廣泛地用於室外 3D 空間感知的人工智慧系統中,例如自主車的避障導航、 3D 場景重建等,應用雷射雷達所捕獲的 3D 資訊,體現在彩色圖像座標系下,是不均勻並且稀疏的。

由於單位週期內, 雷射掃描的點數是有限的,當把雷射雷達捕獲的 3D 點,投射到彩色圖像座標系下,得到深度圖像時,其深度圖像的深度值,以離散的點的形式呈現,深度圖像中許多區域的深度值是未知的。這也就意味著彩色圖像中的某些像素點,並沒有對應的深度資訊。

雷射雷達目前被廣泛應用於無人駕駛領域,當然也可以應用於安控領域,其對岸典型的代表企業是鐳神智能。

基於雷射雷達的智慧安控系統,旨在彌補監控技術、感測器報警技術,被動防禦的特性,和智慧圖像分析技術,在環境應用中的局限性,透過雷射雷達主動防禦的特性,結合高清影像監控技術,對重點監測區域的目標,進行定位跟蹤、放大、記錄目標的運動軌跡,通知上級單位進行處理。

典型廠商:鐳神智能
鐳神智能基於雷射雷達的智慧安控系統,是高成本人力守衛的創新替代方案,實現持續的周界自動監控,它非常適合機場監視、政府重要基礎設施和商業設施等應用。全天候的雷達系統檢測,跟蹤和辨識任何威脅的確切位置。

透過檢測周邊內外,可以在白天或晚上任何時間,進入現場之前辨識潛在的入侵者。作為一個全自動的系統,系統會在發生潛在的或實際外圍威脅時,發出警告或者警報,在外線被攻破之前,檢測到威脅,或者報告可疑行為,讓安全團隊在實踐發生之前,防止這些威脅。

系統主要由雷達探測系統、射頻定位系統、聯動控制分系統、網路傳輸及供電分系統、監控中心系統組成。同時可以根據需求提供多個反探測、可穿戴式的人員定位標籤(超寬頻無線射頻定位標籤),實現身份與告警關聯。

雷射雷達的核心技術,在於雷射雷達點雲處理,主要包括:

搭建系統框架,建立與客戶端通信系統,包括點雲顯示、區域顯示、警報資訊等。

可以獲取客戶端的區域設置參數,告警區內設置無效區的能力,具備繪製多個異形防區的能力。

可以將客戶端下發的區域參數保存,斷電上電後可以直接啓用。客戶端可以讀取雷達中設置的區域參數。

辨識物體大小可設定,可根據障礙物的大小屏蔽較小的物體。

自動定位入侵物在預警區的位置,並根據雷達在世界座標系的位置方位,計算入侵物在世界座標系中的位置。

辨識靜止、緩慢移動的物體,和高速入侵的物體,並輸出物體的速度。

自動記錄警報資訊,並輸出。

輸出警報燈(開關量,不少於四路)、客戶端控制雷達報警和消警。

雷達遮擋判別、前窗有污染時報警、探測器非法旋轉,或者探測角度發生改變時被啟動。

雷達故障判別、探測器內部自檢錯誤時被啟動。

可以在地圖中顯示障礙物運動的軌跡(客戶端後台處理)。

設置所有的雷達區域可以建構一個地圖。

相比較 3D 結構光和 ToF 等三維解決方案,雷射雷達作為一種補充的方案也具備自己的優勢:

主動防禦、自動跟蹤。以目標定位為核心的全新安防理念,突出主動防禦性,雷射雷達提供目標的即時定位資訊,根據系統設置條件自動觸發告警。

全天候、無漏報,雷射雷達,不受光照影響,在大霧、大雪、大雨等,室外惡劣的環境下,智慧調節全天候不間斷工作。透過智慧算法,有效區分車輛、動物雜草等干擾目標,同事可以計算出障礙物移動的速度和距離,實現針對性探測。

精度高、範圍廣,雷射雷達掃描精度為釐米級,掃描分辨率為 0.18 度,測量精度高。雷達扇形掃描,角度 360 度,半徑 0-500m,防護區域大。

該系統可以實現最佳跟蹤,可以在平面視圖顯示器上,顯示數百個對象,根據配置的規則和屬性(如大小、速度和方向)對其進行分類。雷達感測器的快速更新速率,可以即時更新其位置。所有的系統活動包括軌道、威脅和警報的運行歷史,被寫入到單個的數據庫。

主要的缺點在於造價昂貴同時,沒有直接生成 RGB 的影像監控信號,不能作為影像替代方案。


08.gif
雷射雷達3D成像效果來源:镭神智能)


總結
RGB雙目攝影、結構光技術和 ToF 技術各有特點,對比如下表所示:




從上表可以看出,TOF 測量的精準度和穩定性較好,適用於室外環境;但結構光可以做得更小,功耗小,測量解析度也相對高,不適用於室外環境;雙目模擬了人眼結構,但它屬於被動光,無法適應暗光環境;而前兩者是主動光,可以適應暗光環境。

如果小編發現 AI 賦能安控的未來大發展趨勢,3D 人臉辨識和非人臉辨識成立的話,從目前來看 ,3D 人臉辨識的最佳技術是結構光技術,而非人臉辨識最佳的技術當屬 ToF 技術,當然兩種技術互有交集,隨著技術的進步,而且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不論怎樣,結構光和 ToF 技術,都會成為未來的技術,現在關注都還不算太晚。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