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ivity and Security in the Age of IoT
來源:公众号/CAME体验云研究院 作者:吴勇毅
繼網際網路、行動網際網路之後,「萬物互聯」的物聯網時代已呼之欲出。
物聯網市場規模突破萬億邁進2.0時代,成為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型基礎
去年9月,對岸的中國經濟資訊社在無錫釋出《2016-2017年中國物聯網發展年度報告》,稱「隨著物聯網在經濟社會各領域應用的拓展和深化,物聯網將促進生產生活和社會管理向網路化、智慧化、精準化方向發展和轉變,正成為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型基礎設施。」
《年報》披露,2016年中國物聯網市場規模超9000億元,同比增速連續多年超過20%,並已初步建成涵蓋感測晶片、網路、軟體、應用服務在內的物聯網產業體系,形成了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地區等四大區域的集聚發展的空間佈局。預計到2020年,中國物聯網產業規模將超過1.5萬億元,佔據全球市場規模領先地位。
自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從大哥大開始,無線通訊技術已經歷了四代的傳承與發展。從開始的人與人的連線,發展到人與物的連線。而今4G的日益普及,5G也將在2020年接踵而至,未來全球所有的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將可能都連在一起,一個巨大無比的藍海將展現。從目前來看,物與物的連線,將成為第三個應用波峰,而物聯網將是最重要的載體。
當前,物聯網發展呈現一些新的特點與趨勢:首先是全球物聯網技術與應用空前活躍,加速邁向智慧聯動、萬物互聯時代,開源生態加速構建,產業規模持續壯大。
其次是對岸中國物聯網「十三五」路線圖出爐,NB-IoT(基於基於蜂窩的窄頻物聯網,萬物網際網路的一個重要分支)建設上升為其國家策略。到2017年末,將實現NB-IoT網路覆蓋直轄市、省會城市等主要城市,基站規模達到40萬個。
再次是物聯網與新技術加速融合,推動技術更替升級,當下物聯網正經歷從硬體、感測等基礎裝置,向軟體平臺和垂直行業應用升級,並快速地滲透到各個領域,使人類加速邁向萬物互聯、泛在感知的時代。
當下中國從物聯網1.0時代邁入2.0時代,具體體現在三方面變化上:
一是技術標準。過去的技術準備不足,如標準化方面不完整。而如今行動物聯網已形成由NB-IoT(窄頻物聯網)、eMTC(增強性機器通訊技術),以及蜂窩網的未來演進技術5G(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共同構成的技術體系。
二是產業環境。在物聯網1.0時代,產業結構、鏈條不完整。目前,中國已初步形成涵蓋晶片、模組、系統、平台在內的行動物聯網產業體系,產業發展正進入快速上升期,物聯網在新技術發展的產業環境,有了很大的提升。
三是應用場景。人們從最初「只知技術、不明用途」的探索階段,到如今已明確這一新技術,能應用到什麼領域、解決什麼問題。
作為開啟智慧時代關鍵鑰匙的物聯網,隨著核心技術的基礎支撐的加快完善、產業生態的日漸成熟,物聯網成為他們國內搶佔發展制高點的戰略選擇,各大科技巨頭、上市公司也開始大舉投資併購,紛紛搶灘佈局物聯網生態鏈。其中工業網際網路,當是目前物聯網應用最廣泛,也是較為成功的。
近一兩年,中國網際網路大佬百度、騰訊、京東、阿里紛紛著手佈局物聯網。阿里巴巴集團推出了物聯網整體策略——集合旗下阿里雲、阿里智慧、YunOS等事業群,聯合打造面向物聯網時代的服務平台,共同為企業和創業者賦能。
比如當使用者開啟阿里工業應用商店,裡面就會有監視、分析能耗的應用,也有分析整條生產線的應用,或者是監控某台裝置位置和狀況的應用等等,而你只需要用智慧手機或是平板等終端,就可以實現使用與控制。
而百度的物聯網佈局也較早,前年百度公開宣佈,將與ARM、MTK、科通芯城、TI、博通等產業,領軍戰略合作夥伴一起,共同推動中國物聯網產業的發展。佈局物聯網的科技巨頭,除了阿里、華為、騰訊、百度等網際網路大佬外,還有不少上市公司爭相佈局,擁抱物聯網,積極推進工業網際網路。
政界產業界熱大眾冷,提高產品吸引力、易用實用才是關鍵
不過,近幾年雖然物聯網產業迅速興起,政府不斷頒布政策大力支援,企業界積極推廣,工業4.0、工業網際網路應用實景層出不窮,不斷有各式各樣的物聯網概念產品,被冠以物聯網的頭銜,但卻出現「剃頭擔子一頭熱」的現象:多數公眾依然對物聯網感到陌生,興趣不大,少於參與,沒多大感覺,甚至將物聯網與物流、快遞聯絡在一起,分不清楚物聯網與網際網路的區別,並未看到物聯網給生活帶來的實質變化。
究其原因,這主要由於物聯網,目前還屬於高科技領域,受眾面較窄。而與物聯網相關的智慧家居、智慧家電、智慧電網等產品,之所以也未引起消費者足夠的興趣,大多數人認為,這類產品還屬於高消費品,與普通民眾的生活還有一定的距離,不屬於生活必需品,沒有太大意義。
再如近些年,各地紛紛掀起轟轟烈烈的智慧城市建設熱潮時,民眾亦反應平淡,大多數市民認為與自己無關,沒發現智慧城市智慧到哪,也沒看到多大改變。還有,智慧交通、智慧農業、智慧醫療等大概念,與普通民眾距離較遠,亦不能引起民眾足夠的興趣和關注。
雖然當前利用物聯網技術,所開發的智慧產品很多,但一直未能真正走進百姓的生活,對於市場上名目繁多的智慧產品消費者普遍還處於認知階段,沒有多大消費慾望。
探究其因,雖然與物聯網相關的產品種類繁多,但大多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聯絡較少,雖在一定程度上,能給生活和生產帶來方便,但價格較高,「價高和寡」,且沒有形成體系,相互之間較為孤立,操作麻煩困難,因此還不能徹底讓民眾接受。
探究其因,雖然與物聯網相關的產品種類繁多,但大多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聯絡較少,雖在一定程度上,能給生活和生產帶來方便,但價格較高,「價高和寡」,且沒有形成體系,相互之間較為孤立,操作麻煩困難,因此還不能徹底讓民眾接受。
物聯網產品必須實用易用、好用,一些簡單的「添添補補」、甚至「胡裡花哨」的智慧物聯,只能是中看不中用,若因為加了一些所謂的「智慧物聯」,價格就變得奇高,消費者就會忘而怯步。
比如,從手機看智慧空調,傳給我們的室內溫度似乎沒有必要,按鍵有些多;讓冰箱來告訴我們,是否需要購入新東西,也顯得有些多餘,因為我們能夠隨時看到冰箱裡的食物,是否新鮮足夠;單獨把手機拿出來操控電燈,似乎也沒有必要,因為我們能夠隨時開關關燈。
比如,從手機看智慧空調,傳給我們的室內溫度似乎沒有必要,按鍵有些多;讓冰箱來告訴我們,是否需要購入新東西,也顯得有些多餘,因為我們能夠隨時看到冰箱裡的食物,是否新鮮足夠;單獨把手機拿出來操控電燈,似乎也沒有必要,因為我們能夠隨時開關關燈。
要想讓物聯網取得到較快較好的發展,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企業研發的產品,要更加貼近生活更貼近百姓,這樣才能使人們對此有興趣,才能提高認知度,提高產品吸引力,只有人們接受了、使用了,才會帶動市場,帶動整個產業發展。只有當物聯網產品與生活息息相關,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才能帶動整個產業產品的研發,基礎設施的建設。
物聯網落地開花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物聯網離百姓還有多遠呢?
RFID作為物聯網的重要基礎設施,可以以其發展來衡量並評估。中國RFID產業聯盟,將目前中國RFID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培育期,初創期,成長期和成熟期。
報告認為:中國目前RFID的應用環境,正處於初創期階段。現階段的主要特點是:中國RFID發展,已從技術研發階段進入到應用驅動階段,在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商品防偽、電子票證、工農業生產管理、智慧交通及現代物流等諸多領域,開始出現了一批,取得良好成效的應用試點工程。
但從總體而言,目前,中國RFID的應用主要還集中在一些行業、企業的小規模循環應用階段,面向普通大眾工作與生活的開環應用尚未廣泛啟動。
而要快速推進中國物聯網的建設,還需要突破一系列產業核心關鍵技術,形成中國RFID自主標準體系,拓展應用領域,建立一個真正多方共贏的商業發展模式。
如何確立一個使產業鏈各方,包括終端消費者滿意的盈利模式,實現投入產出的良性循環,彰顯規模效應,是需要在物聯網產業的營運過程中逐漸明確的。
如何確立一個使產業鏈各方,包括終端消費者滿意的盈利模式,實現投入產出的良性循環,彰顯規模效應,是需要在物聯網產業的營運過程中逐漸明確的。
需要重點指出的是,「萬物互聯時代」正悄然來臨,各種智慧終端日益普及,網路資訊保全,也就愈發凸顯重要性和複雜性。沒有網路安全,智慧生活便處處有陷阱,物聯網發展也將受阻。以往傳統網際網路主要有電腦、手機兩類接入點,透過防毒軟體和防火牆,即可排除多數安全隱患。
而物聯網則是所有智慧終端互聯互通,大到發電機、汽車,小到電視機、吊燈、眼鏡、手環等等,每個裝置都是網路接入點。接入點越多,未知漏洞和後門也越多,被攻破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如果不加防範,萬物互聯可能造成萬物皆「危」。
在電影《絕對控制》中,里根一家擁有智慧豪宅,家中智慧電器卻逃不脫黑客的操縱,結果一家人的生活被騷擾、隱私被曝光,甚至轎車剎車都失靈了。
而這並不是科幻作品,而是確確實實的現實。只有不同參與主體聯防聯治、密切協同,真正構建起「雲+網+端」的立體防禦體系,才能共築物聯網安全共同體。
而這並不是科幻作品,而是確確實實的現實。只有不同參與主體聯防聯治、密切協同,真正構建起「雲+網+端」的立體防禦體系,才能共築物聯網安全共同體。
物聯網產業萬億商機十分誘人,然而另一面則是跨界的不斷挑戰,網際網路企業和工業企業,以及各地方政府需要未雨綢繆,應對未來的種種挑戰和風險,迎接「萬物互聯」智慧新時代的到來。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