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mmerce in China: How online shopping is transforming logistics market?
圖片來自「123rf.com.cn」
前幾天,亞馬遜的一條訊息,讓她的「好基友」UPS和FedEx股價大跌。
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美國媒體,還給這事起了個名字,叫「亞馬遜效應(Amazon Effect)」,並配上兩家股價下跌的對比圖,確實在亞馬遜宣佈該訊息的同一時點,兩家股價大幅震盪下跌。
亞馬遜的一條訊息,讓UPS股價大跌2%,FedEx跌1.6%。(黃線為UPS,白線為FedEx)
這個引發兩大物流巨頭股價震盪的訊息,就是亞馬遜宣佈,要在2018年全面擴大旗下的Flex業務。
Flex是亞馬遜旗下的獨立APP,號稱要做快遞業的Uber,透過招募社會閒散勞力幫助配送包裹,試圖解決亞馬遜最後一公里配送的問題。類似於中國的達達,達達本是獨立公司,後因京東佔其訂單大頭,被京東投資合併。
美國其實也有不少眾包快遞了,但亞馬遜沒有像京東那樣選擇投資合併,而是乾脆自己再做一個。
全面擴大Flex,相當於亞馬遜自建物流,必然對亞馬遜原有的物流服務商造成衝擊。
據分析師介紹,亞馬遜作為快遞大客戶,其訂單佔UPS總盈利的5-10%,佔FedEx總盈利的3%。
更讓投資者擔心的是,雖然目前Flex僅針對亞馬遜自己的快遞需求,但只要網路達到一定密度,必然會向社會開放謀求盈利,變成一個超級物流公司,與UPS、FedEx正面競爭。中國菜鳥與順豐的矛盾就是前車之鑑。
眼看著股價被合作伙伴的一條訊息擠兌成這樣,UPS和FedEx當然很尷尬。FedEx 的CEO Frederick Smith還出來接受採訪,蒼白地解釋了一句「亞馬遜是零售商,我們是物流商」,言下之意「我們跟亞馬遜是合作夥伴,不是競爭對手!」
但在這個節點上,大家都覺得他這話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
FedEx總裁接受採訪稱「亞馬遜不是問題」,到了要刻意強調這一點的時候,恐怕就真的是「成問題」了。
據瞭解,Flex並非亞馬遜推出的新業務,她於兩年前在印度上線(因為印度的基礎設施條件,亞馬遜發現採用當地倉儲加眾包的配送方式最合適),今年開始在美國西海岸各州測試。
想必是測試效果不錯,亞馬遜發現用這種方式,既可以提高最後一公里的物流效率,又可以比第三方物流更省錢,才宣佈要在2018年大規模推廣Flex。
目前,Flex是亞馬遜prime會員服務中的一部分,但其費用並不包括在99美元的年費裡。如果會員選擇Flex服務,最快可以一小時達,但每單會員需要額外支付8美元服務費,而亞馬遜要為Flex的臨時派送工付出的時薪是18-25美元。
據媒體報導,美國消費者對Flex的服務滿意度頗高,很多人還會因超出預期的配送體驗,額外給派送工小費。因為美國的電商配送時間平均在3-5天,一小時送達在亞洲不算稀奇,在國外就很amazing了。
有人認為,亞馬遜放出這個訊息,並不是真的想搶UPS和FedEx的飯碗,只是要藉機炒話題,在零售旺季前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中國電商在憋雙十一,亞馬遜在憋黑五)。
然而,據亞馬遜平臺商家透露,亞馬遜早已在低調地向他們推薦「Seller Flex」服務。也就是說,Flex不只是服務於亞馬遜自營商品,她已經成為亞馬遜招牌的FBA服務(亞馬遜為商家提供的電商一條龍解決方案)中的一部分,確實是長期營業專案了。
亞馬遜將第三方賣家倉庫發展為FBA標準倉庫,配合Flex最後一公里配送,全面實現兩日達。
沒有物流,哪有電商。
但現在看來,無論是什麼是場,本是同根生的電商和物流,在攜手合作的同時,也都在覬覦著對方的市場。隨著電商平臺的日益強勢,物流漸漸變成被綁架的那一個。即使強大如UPS、FedEx都難以倖免。
中國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物流行業,更是一盤散沙,互相之間的價格競爭,平臺的強勢霸道(馬雲訓話三通一達老闆,就跟班主任訓小學生一樣),都是常態。
雙十一每年重新整理交易紀錄,據說五六年後就會達到一天10億包裹數。但很多物流企業,包括一線配送員,從中的得利微乎其微。
近日,中通韻達先後宣佈因人力和原料(紙箱)成本提價,輿論一片指責。要知道,過去幾年快遞費在通貨膨脹的基礎上不升反降,畸形得厲害。不禁讓人懷疑,平臺和物流的關係繼續這樣發展下去,能支援電商發展到每天10億包裹的那一天嗎?
平臺要求發展,物流要求生存,雙方都在努力擴張邊界。
阿里控制了菜鳥,順豐一直在開拓電商(前有順豐優選,後有大當家)。昨天是夥伴,今天可能就是對手。
耿直的劉強東一年前,就神預測了菜鳥和順豐之爭。
在平檯面前,物流商是弱者。但面對小商戶,一些物流商又變成了“恃強凌弱”的強者。
順豐和菜鳥撕了沒兩天,大當家就被爆打劫小商戶,在生鮮電商的順豐件,上貼大當家同類商品的打折廣告,直接截流客戶的客戶(小商戶用順豐發件,是順豐的客戶;消費者購買產品,是小商戶的客戶)。
前兩天,圈子裡都在傳一篇文章,題目是「網際網路不在神壇」。 作者感嘆:曾經,網際網路比傳統行業更有道德底線,網際網路精神是平等,自由,開放。如今卻沒有了。
從上到下,從中到外,也許真的都沒有了。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