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人工智慧是否能用來做好教育、取代劣師、遏止狼師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7年5月10日 星期三

 Features of Smart Education System

原文標題:教育的人工智慧時代,跨界達人有這七個觀點




去年10月14日,在對岸中國舉行的未來工場藍象營四期招募活動「智能+教育」專場上,6位AI+教育的先行者,分享了6場拓展教育與技術結合邊界的演講,他們探討人工智慧時代,帶來了哪些趨勢與機會,可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改變。以下是少年創學院整理的七個重要的觀點,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啓發,Enjoy:



一、AI+生涯規劃,可以像 AlphaGo下圍棋一樣計劃人生
兩岸學生教育決策失誤率很高,這在對岸中國的大學專業選擇中,表現得尤為明顯:70%學生後悔自己當年所選專業 ,49%畢業生工作與所學專業不對口甚至無關聯。

如果能夠蒐集海量數據提供決策基礎,AI 算法就能幫助學生,選擇現在與未來可能方向間的最優理論路徑,從而做出更加合理的專業選擇。

在目前,數據收集難度降低,運算資源極大豐富,AI 能做的遠遠不止大學專業選擇的分析決策:AI 幫助決策將越來越多地影響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楊洋( iPIN CEO )

二、科技對教育核心影響,來自以人工智慧為核心的「新科技+教研創新」的融合
透過對全球3900個投融資事件的研究,這樣的三個領域和六個方向將發生深刻的改變:


(1)新科技 + 語言教育:過語音測評、語義分析提升語言學習效率。a. 分級閱讀:透過機器和算法制定標準,對學生與讀物測定評級,完成自適應閱讀。b.語言學習:過個性化教學、自適應練習和智慧語言評測,形成新的語言學習解決方案;

(2)新科技 + 實踐結合:通過更好的虛擬化和人機介面,提升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3)新科技 + 教育資訊化 a. 新科技+學情管理,通過更多學習過程數據採集,更好的數據處理完成自適應學習,提升學生學習效果;b. 新科技+學校營運支持過打通產品服務供給端與學校採購端,過虛擬人工助手,減少低附加值工作的人力勞動——王凱峰(未來工場首席產品官)


三、契合使用場景的數據,才是教育應用的壁壘
打造人工智慧的核心有三個,算法、計算資源和數據。由於人工智慧算法的分享和傳播是非常快的,Facebook、Google都大力倡導開源,所以算法並不是壁壘;而計算資源現在則是可以購買的,比如各種形式的雲計算等,也不是壁壘;只有拿到契合使用場景的數據,才是壁壘。

當然,為了獲取契合使用場景的獨家數據,還是需要有自家的應用——林暉(英語流利說)


四、形成教育循環才是有價值的,這個環也可以透過協作來產生
優質的教育模式必然形成循環。針對某個具體的學習目的,必然存在:現狀診斷+學習目標——回饋調整——提高與效果的展示。教學效果可視化、可量化很重要,如果無法展示學習效果,即使用戶量再大,也難以獲得變現。

越小的循環,其價值就越小。不過對於互聯網教育應用來講,越小的循環其用戶成長回饋週期就越短,就越容易獲得用戶量和不斷地迭代與提升,這是小循環的好處。

其實在互聯網時代,教育的閉環未必完全由自己打造,相互協作也是一個好的打造循環的方式——林遠東(馳聲科技創始人)


五、對於體制內來講,不用動腦子,拿來就能解決問題的工具才會受歡迎
大家經常忽略的是,就規模來講,體制內的教育才是主流:如果忽略了體制內,就等於忽略了80%的教育市場。商業化公司想要進公立學校很難,和體制相關的單位進學校卻很簡單。不過商業公司的相對優勢在於,商業化程度很高的應用,一旦進入學校之後用戶粘性很高。

什麼樣的產品,更受學校和老師的歡迎?老師們大概只有三分之一的精力在學生身上,使用難度高的產品,基本上都會受到抵制,不用動腦子、拿來就能解決問題的產品和工具,才能打動學校和老師——郭文革(北京大學教育技術系副教授)、林遠東


六、人工智慧會取代大部分不夠優秀的老師(甚至是狼師
為什麼資訊化幾乎改變了每一個行業,但是對於教育的改變卻少得可憐?這是賈伯生前留下的問題,也被稱為賈伯之問。有觀點認為,這是因為圍牆內(體制)和圍牆外沒有打通。

目前,對岸中國中小學已經有85% 的中小學,實現了網路的接入;新高考的實施會顛覆中小學的班級形態;新一波的年輕老師的注入,越來越多的互聯網應用進入學校;VR和AR能彌補遠端教育的不足,再加上人工智慧提供的底層支持等等,會逐漸打通圍牆。

打通圍牆的結果,就是教育也會逐步扁平化——所有的學生都能享受到最優秀的那一批老師的教育。學校所需的老師數量也將越來越少,不夠優秀的老師將面臨淘汰。


七、人工智慧不能取代老師,但老師的角色會發生巨大變化
人工智慧的全方位應用,的確會使老師傳遞知識的作用越來越小。但老師的其他作用,比如對學生個性化的培養、學習方法的幫助、心理狀態的疏導等將會凸顯出來。

人的認知非常複雜,人本身就是一個變量,所以人工智慧在全領域或大的方面,應用價值較小。用在教學和產品中,也是會盡量窄盡量垂直。所以人工智慧只能是為老師,提供了有力的武器,不能替代老師本身,但會使老師的角色發生巨大變化。(六、七為和君資本合伙人候瑞琦主持的圓桌會議產生的不同觀點)

如你所見,第六條和第七條之間存在明顯的分歧:人工智慧是否會取代老師。這是終極的二元問題,還是,僅是一個階段性爭論?(最好能取代——狼師

當然,人工智慧對人的取代不是一個新的話題,大家對人工智慧取代工作的關注,也遠不止老師這一角色。這種取代似乎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但凡是共性的經驗較多、可重複性勞動比例較大的職位,都會受到討論和關注。


但似乎比這個話題更有意義一點兒的是,如何利用人工智慧,把教育做得更好,包括老師的稱職與否,以及下一代是否更進步。(因應國情與台灣教育現況,內文有小部分加註,並於最後結尾有微小修改,但無礙整體文章原意與主題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