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文庫
工業網路(中國稱作工業互聯網)這個話題是由GE公司在2012年率先提出的。這個話題和後來2013年德國提出的工業4.0,可以說攪動了全球很多企業的神經。
但是這些新的理念並不是空穴來風,它是工業化國家在過去幾十年強大的技術累積,以及和網路結合以後產生的新戰略,新的技術佈局,以及對未來的一種新的願景。如果我們單從網際網路角度去解讀這些願景和戰略,我認為是不夠的。事實上工業網路有強大的技術支撐。
在工業網路領域,我們要想獲得持續、穩健的發展,需要具備堅實的技術基礎。下面這張圖將正在出現的,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技術要素,用結構化的方式展現出來,讓大家對工業網路所形成的技術和系統基礎,有一個系統性的瞭解。
在這個結構當中,最為基礎是工業網路的標準和系統安全體系,不同於已經成熟的商業網路和人際網路,工業網路相關的技術標準還遠遠沒有成形,可以講不同技術陣營當中的博弈和爭奪正在激烈展開。
而且系統安全是比較薄弱的環節,這在相當程度上阻礙了工業網路的開放,和彼此數據的交換。在未來我們可以預見到各個工業化的國家、組織乃至企業,以及科研機構,將圍繞在標準的設立和系統安全的共識和創建,進行大量的工作。
這些基礎性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戰略性的。因此我們企業家群體要非常關注這些基礎性的工作,要拋棄那些可能假想性的,以及希望快速彎道超車的簡單願望。沒有這些基礎工作,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工業互聯,是不可能的。
在此之上還有三個非常關鍵的技術元件,一個稱之為隨處可及的超級計算終端。所謂隨處可及的超級計算終端,是由感測器、強大的晶片,以及因此產生的分散式強大計算能力所帶來的,這個是因為晶片技術的普及,和IPV6的位址能力的擴張所帶來的。
第二類的元件基礎,我們稱為軟體定義機器。所謂軟體定義機器就是強大的、無處不在的超級計算終端,以及我們所使用的工業時代的各種設備的整合,以後所出現的一種新的前景。未來硬體雖然重要,但是軟體更加重要。硬體作為技術元件,相對軟體賦予不同的功能,軟體定義硬體和定義機器,將成為未來的大勢所趨。
由此產生的數據、模式、方法論和人工智慧,將歸結在知識工作的自動化領域,這個領域涉及大量新的技術。
在這三個技術組件之上,是關於新型的工業流程。未來的工業流程將突破流程化,或者是離散化的傳統定義。隨著機器人的深度介入,將使得工業流程和工業生產的過程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工業生產將變成真正沒有停息的全過程,因為機器人沒有疲勞,而且機器人之間將進行深度的交流和自動化處理,使得生產效率突破人類介入方式的瓶頸,達到新的高峰。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