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的未來是如此令人興奮,你幾乎能夠碰到它了——在那個自動駕駛電動車的世界中,沒有了每年 1250 萬的交通死亡人數,引起氣候變化的氣體排放量大大減少,城市的停車場變成公園,醉駕和分心駕駛的危險不復存在。我們似乎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但是,誰會把這個前景帶給我們?
我相信,這個不可避免的轉換,將會創造出顛覆傳統汽車製造業的、極為清晰的推動力量, 而且,正如其它被科技改變的行業(報紙、旅行社、音樂行業、傳統零售業等等),許多新贏家可能會出現。讓我們看看原因何在。
1、創新
隨著每個行業都變成了科技行業,它的創新步伐必須加速。那些習慣於把摩爾定律當做資訊時代,唯一確定性特徵的人們知道,快速創新是持久存在的事情。如果你不能快速創新,你的競爭者就會去做,而你就在這一輪技術發展中落後了。
快速創新的傳統在科技行業是常見的,但是,工業時代的公司,卻缺乏這個傳統。思考一下汽車工業的產品週期有多長吧——新汽車模型的開發需要花費 3 至 5 年,然後,在上市後,這款車型會在市場上停滯六年時間,缺乏有意義的改進或新的創新。得到新功能的唯一方法?買一輛新汽車吧。
當涉及到汽車時,科技行業肯定會選擇不同的道路。我們思考的是,構建硬體平臺,並且將其部署到市場上。在此平臺上,我們能經常升級作業系統。而作業系統允許開發者創造數以百萬計的 app,把新功能帶給用戶。
我們知道,使用者期望著產品進行意義的升級,並且是通過無線完成的。當需要對核心硬體進行創新時,科技公司會快速推進,通常是 1 到 2 年的週期。
一個很好的例子是手機。如今,消費者能夠快速更新汽車上的行動功能(例如導航),但是,他們通常是從手機上得到的,而不是傳統的汽車製造商。
汽車行業進行快速創新的複雜之處在於,汽車製造商基本上是汽車的組裝者。它們自己製造的汽車部件很少,相反,幾乎所有的關鍵組件都外包給了一線的供應商,比如博世和大陸集團。看看下面這幅圖:
當你產品的大部分都是供應商設計和製造的時候,你或許就會欠缺關鍵的工程主導地位,無法進行深度和快速的產品創新,難以與競爭對手區別開來。
當一個新玩家進入汽車行業後,它們也肯定會從一線或者二線的供應商那裡獲取大部分的組件,但是,它們很可能會在一些領域進行自主創新,而這些領域是今天的汽車製造商和供應商都不太擅長的。我們下面會談到這些領域。
(我知道,一些讀者會指出,蘋果也把大量的 iPhone 組件外包給協力廠商供應商。儘管如此,蘋果自己設計了最重要的部件——CPU、系統和許多內置應用。這篇文章試著去解釋為何這是至關重要的。
另外,蘋果與供應商深度合作,在最有可能讓終端使用者受益的領域,進行一些直接的開發。而大多數的汽車公司則未能做到這一點。)
2、電動化
特斯拉、Google、蘋果和其他新入場的汽車製造商,都將它們的設計專注於電動汽車。理由有很多,而最大的是因為電動發動機,比傳統的內燃發動機簡單多了。從某些方面來說,此種複雜性去除後,製造偉大汽車產品的核心技能也被重新定義——與內燃發動機、汽化器、變速箱、排氣裝置、排放控制系統和燃油經濟性管理說再見吧;歡迎電池、電量優化、充電系統和引擎控制器進場。
這些新功能中,一部分是消費電子製造商很熟悉的東西,因為它們在電池續航壽命和電量優化上已經努力一段時間了,儘管是一種很小規模的努力。而且一些汽車公司已經製造出了電動汽車。但是,完全以此(電動車)為基礎構建整個組織的話,將會形成一種新的專注和創新的曲線,拋棄掉那些將此當做副項目的公司。
3.軟體
或許,汽車行業最重要的轉變是它轉向了軟體。汽車業的未來將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軟體發展者。沒錯,現有的內燃發動機汽車,確實也有一個包含許多代碼的嵌入式系統,能夠處理從 HVAC 到自動傳動等一切事情。但事實上,把這麼多層的軟體整合起來,是一件複雜的事情,給傳統的汽車製造商帶來了許多煩惱,畢竟這不是它們的專業領域。除此之外,未來的汽車將會以更深入且不一樣的方式利用軟體。
當然,我們知道,特斯拉(目前)和蘋果(將來),正試圖重新想像駕駛員和汽車之間的介面,而且,它們的中控台(很可能)是非常漂亮的,而且將會給那些汽車製造商覺得我們需要看到的、多餘的刻度盤帶來巨大改進(你上次必須檢查最大功率轉速和發動機溫度是什麼時候?)。好的硬體、軟體和使用者體驗設計師會是這一切的根基。
不過,配備了 ADAS 系統,以及日益增強的自動化能力的未來汽車,將會需要做出數兆億的駕駛決策,而其根據則是大量的感應器資料。視覺、LiDAR、聲納和其它的感應器將與即時的網路資料、來自其它車輛的資料,甚至是城市環境資料來源結合起來。
這些資料將會被即時分析,有可能結合汽車和網路上的計算資料,做出駕駛決策。如此複雜的 AI 系統,將會是有適應能力的機器學習系統,它會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決策模型。
理解這些後,你就不會奇怪於, Google 今天在自動駕駛開發上的領先地位了。Google 的搜尋引擎正是此類系統規模效應的實例,而且,Google 的許多核心開發特長是基於雲端的預測系統的。
傳統的汽車公司可能不擅長於這些領域的主要原因有兩個。首先,全球最好的 AI 工程師、資料科學家和雲端運算專家們,很少在汽車公司工作。儘管這些公司也擁有一些有才華的工程師,而且近年來許多基於矽谷的研究中心是汽車公司創辦的,但是,對於特別厲害的技術架構師和資料科學家來說,Google、特斯拉、蘋果和 Uber 這樣的公司仍然具有極大的吸引力。他們想要用軟體顛覆汽車行業。第二個原因則是資料。
4.數據
將攝影機 、感測器與 Mobileye(此公司主要產品是基於攝影機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 晶片連接起來後,去做一些對齊車道,或者自我調整巡航控制,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但要達到真正的無人駕駛則難得多,因為首先要讓系統去學習。
我們現在還沒有一套可以程式設計,到汽車中的既有規則,讓它可以預測和避免可能出現的一切危險情況。高效的自動駕駛程式必須利用機器學習能力,去發展出一種複雜的模型,讓它可以適應各種不同環境。而要達到最佳的效果,機器學習系統就需要大量的資料。
你還記得 Google 提供的“Free 411”服務嗎?實際上,他們這樣做並不是出於大方,而是為了收集到數百萬的聲音和言語模式,以此來調教現在用於 Google Now 的語音辨識系統。
Google 習慣於利用大規模資料,去達到其他人不能企及的優秀表現。正是這種網路效應使得 Google 搜索的表現依然超越一眾競爭者。
Google 目前擁有 63% 的搜索市場佔有率,它就是比任何人的資料都要多。它能看到比任何人更多的點擊和搜索動作,並可以此訓練自己的演算法。
同樣的資料規模優勢也會影響無人駕駛汽車。這就是為什麼 Google 讓它 48 輛無人駕駛汽車,組成的車隊行駛 120 萬英里的原因——為了收集資料和調教它們的系統。在兩輛停放的汽車中緩慢走過的行人?這是一種危險情況。太陽光反射出有一個水坑在你的左邊?這並不危險。
而特斯拉也是非常重視資料的。你可以從 VentureBeat 這篇文章窺探一二。
關鍵區分點是“ 車隊學習”
特斯拉製造的每一款 Model S——甚至那些缺乏必要感應器,從而無法實現自動導航的版本——會把行駛資料傳送給公司,只要汽車主人允許。
資料的增長速度大概是每天 150 萬英里,它們來自全球行駛在路上的約 10 萬輛 Model S。
這些資料被(以匿名形式)整合到地圖之中,讓自動導航系統看到汽車應該選擇的準確道路,或者不選擇那條道路,然後將此覆蓋到協力廠商的道路地圖之上。
“每個駕駛員都是訓練自動導航的高效專業教練員,” 馬斯克解釋說。特斯拉汽車網路正不斷地瞭解汽車究竟可以行駛在哪些路段。
因此,系統的能力“將隨著時間不斷改進,既從那些訓練它的所有專業駕駛員,” 他說,“也從軟體功能上。”——後者指的是添加新功能。
最好的無人駕駛汽車,會是那些處於最大網路或者車隊中,和網路內其他成員分享資料並從中學習的汽車。對於現有的汽車生產商來說,這就是一個問題。它們沒有任何資料。如果它們要加入這個行列,就需要在現有的車型上加上設備來收集資料,並且回到實驗室中調教自己的系統。(我聽說 Uber 打算做這件事,它們的駕駛路徑資料可是非常大的。)
而且,在那些傳統汽車生產商生產的無人駕駛汽車上,幾乎所有的零件都來自一級供應商。那些供應商也沒有資料。實際上,在收集資料上,它們面臨的是更嚴重的問題,因為它們不能和駕駛者產生直接聯繫——它們拿不到我們的資料。
5.和消費者建立直接關係
之前我曾經寫過,當人們的注意力從主流媒體轉移到社交媒體平臺,品牌就需要和消費者建立直接的關係。汽車行業最需要顛覆的部分是現有的生產商/經銷商模式。在這個模式中,汽車公司把車賣給經銷商,然後經銷商把車以(高得特別離譜的價格)賣給消費者。這個想法真的已經過時了。
第一家成功地與消費者建立直接關係的汽車品牌是特斯拉。他們做對了。他們沒有經銷商,而是有展示廳。他們不會對我們亂開價。(我記得有一次聽汽車公司為他們這種行為辯解,說是消費者真的喜歡討價還價。)汽車工業將如何應對這種現代互動方式,讓一家汽車公司去真的瞭解他們的消費者嗎?而為了保護經銷商,美國某汽車經銷商協會還向特斯拉發起了訴訟。
現代汽車公司不會再使用傳統的經銷商網路。他們會直接把車賣給消費者,並且和他們形成長期關係。
6.高層的輕視
從那些汽車公司最有影響力的執行官口中,我們聽到了汽車公司不會把我們帶到美好未來的最後一個信號:
“我覺得,就像非常多的矽谷科技公司,他們覺得自己比世界上的汽車公司聰明,可以做得更好。這是不可能的事。”
“沒有任何理由相信蘋果會在電動汽車上取得財務上的成功。電動車會是虧本買賣。如果我是股東,我會坐立不安的。”
-Bob Lutz,通用汽車前副主席
“我完全想不到誰會成為第一個售賣無人駕駛汽車的人。”-Mark Fields,福特 CEO
“今天處於汽車行業中的是我們,而不是他們。”-Mark Reuss,通用產品開發總監(當談到 Google 的時候)
你可能還記得黑莓聯合 CEO(Jim Balsillie)說的這些話:
[蘋果和 iPhone]是進入這個已經競爭激烈的行業的新手,在這個行業中,消費者有非常多的選擇……但是說這將會給黑莓帶來重大改變,我覺得這是誇張了。(2007.2)
蘋果 iPhone 是很好,但確實是給用戶帶來了真正的挑戰。試試在 iPhone 的觸控式螢幕上打一下網頁關鍵字,那真的是一個挑戰。你看不到你打的是什麼。(2007.11)
確實,蘋果、Google、Uber 還有其他從事未來汽車的新公司對已經持續 107 年的汽車行業一竅不通。但關鍵在於,未來的汽車行業將會完全不同於過去。
我相信,現有的很多汽車廠商會生產出有自動駕駛功能的汽車,而且還會有非常優秀的產品。逐漸地,他們會生產出可以完全自動駕駛的汽車。與此同時,許多超級強大且有想法的企業家會帶來更多不可思議的硬體和軟體體驗。他們會努力從根本上重新定義消費者對汽車的期望。
創新和顛覆的歷史告訴我們,在重要的技術平臺變革的拐點,新玩家會出現,並且從現有玩家那裡,奪取相當多的市場佔有率和利潤。我們覺得,我們已經到了這種變革的浪尖 。合理的做法是嚴肅對待此種轉變。我知道,我們正是這樣做的。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