併購、裁員、泡沫、寒冬、轉型……2015年即將在聲聲浪潮中落幕,科技行業中巨頭之間的較量也到了“官子”的時候。經過又一年的邊界競逐,悉數各家的得與失發現,有些巨頭收穫用戶的擁戴,在各自的領域中繼續稱霸,比如搜尋引擎Google、硬體設備蘋果;有些則不得不困於一方,把市場拱手相讓。
借用大文豪托爾斯泰的一句話說就是,勝利者的姿態都一樣,唯有失敗者各有各的慘狀。
老牌巨頭瘦身求轉型
“行動”是微軟永遠的痛
據雷鋒網報導,Windows 10、Surface Book、HoloLens、Office 2016……可以說,微軟今年為我們帶來了很多的驚喜——其中大多數是積極的。雖然微軟部分的功勞值得肯定,但是它在今年還是做了許多令人失望的事情——而且是在至關重要的領域。
Windows起家的微軟作為一個作業系統平臺巨頭,在2015年它仍未達成搶佔行動平臺的目標任務,無奈轉型成為硬體公司。Windows 10裝機量成績令人驚喜,但至於Windows 10 Mobile,它提供的新特性並不能夠讓Android和iOS平臺的用戶倒戈:使用體驗實在是有些糟糕,並且直到現在也還是極度缺乏應用程式。而且,截至12月初,微軟依然沒有把Windows 10 Mobile推送給Windows Phone的老用戶。
為了對手機硬體業務進行重組,微軟在2015 年 7 月再度啟動裁員計畫,宣佈再裁撤 7800 名員工,成為繼精簡諾基亞後的第二波大規模裁員。
其實,微軟早在十幾年前便開始發力行動網路。在iPhone未上市之前,Windows Mobile的每一次反覆運算都令人歡欣鼓舞,但後來即便被iOS彎道超車後,微軟Windows Mobile手機仍未改其老舊的配置,固步自封。因此,正如外媒分析稱,十幾年間微軟在行動作業系統領域歷盡沉浮,但到底它真正的對手是自己——領先時沒有看清楚未來的方向,遇挫時更不知道從何下手。
微軟移動作業系統經歷了四代十幾年的發展,引領過智慧手機的風向和潮流,如今卻要重頭再來。就算後來為了生存而轉型硬體企業,未完成初衷的微軟也算不上真正的成功吧。
業績下滑,惠普瘦身又分家
惠普於11月1日分拆為惠普和惠普企業兩家公司。週二,兩家新公司公佈了上一財年最後一個財季及全年的業績,財報顯示情況並不是很好。
其中,設備總銷量同比下降12%,個人電腦業務營收同比下降14%;列印業務營收同比下降14%。印表機銷售同比下降17%。而在還作為一家統一的公司時,惠普上一財季營收同比下降7%。每一個數字都觸目驚心。
儘管惠普的銷量下滑是受到了全球個人電腦市場萎縮的大環境影響,但橫比之下,據市場調研公司Gartner的最新資料,第三季中同處個人電腦市場中的蘋果Mac卻是一路增長,獲得最大銷量增幅。戴爾銷量同比也獲得微升。
惠普業績低迷,導致在裁員的路上停不下來。就在年底公司一分為二的前夕,惠普9月 15 日宣佈單飛的企業部門將再解雇
2.5至3 萬人,以期省下 27 億美元的支出。
除了業務的下滑,今年惠普還在企業併購方面遭遇一大挫折。今年6月,惠普宣佈向股東支付1億美元,就此前收購英國軟體公司Autonomy導致巨額損失達成和解。惠普收購軟體公司Autonomy被評為該公司最失敗的一次收購交易:惠普2011年110億美元收購Autonomy,請了德勤做審計,還讓畢馬威複查了一遍,都沒發現問題,今年卻在內部爆料才發現有人做假賬,Autonomy根本不值那麼多錢,自己被狠狠宰了一刀,而Autonomy的高管早就跑了,前CEO還不認帳,惠普欲哭無淚。
2015年的惠普似乎沒有什麼驚喜之處,老牌巨頭的創新令人堪憂。
手機廠商撙節過冬
索尼大法,除了情懷還剩什麼?
提到索尼,也許很多人會立馬反應“索尼倒閉了嗎?”。此前,索尼宣佈,2014財年全年淨虧損1700億日元;而自2008年到2014年的七年時間裡,該公司僅在2012年實現430億日元的盈利,其他6年業績均陷虧損,虧損額高達1.15萬億日元。
這種連年的業績虧損結果就是一家跨國集團為了創新需要為自己的產品眾籌,以及於今年7月宣佈要融資 3000 億日元,用來發展旗下的晶片製造業務。
索尼作為一個成功的跨國集團立足於科技行業,曾依靠的是佔據市場優勢的手機和電視業務。然而,如今業績的持續下滑正是由於兩者的拖累。根據索尼今年10月下旬公佈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Xperia智慧手機業務仍然是索尼唯一一項虧損的業務,導致季度淨利潤只逆襲了7億美元。坊間還不時傳出索尼正在評估賣掉行動通信事業部的消息。
而在PC品牌Vaio之後,作為索尼集團在科技領域為數不多還在盈利的部門,半導體部門在今年10月份被宣佈將從索尼整個集團中剝離出去,成立一家新的公司,名為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也就是說,在智慧硬體這一領域上,索尼已經失去了陣地。相比較之下,同是手機巨頭的三星,雖然在蘋果的衝擊下銷量有所下滑,但仍然是市場份額最高的品牌。
至於一直以來為外界所期待的索尼虛擬實境頭盔Project Morpheus(今年9月更名為PlayStation VR),前不久索尼在舊金山舉辦了一年一度的“PlayStation
Experience 2015”體驗大會,向人們展示多款新遊戲,也包括萬人矚目的VR頭盔PlayStation VR的新內容。
不過,部分玩家對此表示,索尼目前的VR遊戲資源也不足以打動人心。“有很多人對PlayStation VR充滿熱情,然而,玩家還在等待一款真正能玩的遊戲,而不是那些演示短片。”對於這個新的風口,索尼能否抓緊基於扭虧為盈,還有很長的時間待以觀察。
為了實現企業盈利,索尼已經確定了由硬體向軟體業務重心的轉移。謀求轉型的索尼正艱難匍匐,“姨夫”能否保住信仰呢?
窮途末路的HTC
目前,HTC在中國大陸的市場市佔已掉到不足1%,已經淪為邊緣手機廠商。在海外市場就更不必說。如果時間回到2011年秋,HTC形勢一片大好,其北美智慧手機市場份額高居第二,比iPhone僅少了一個百分點。
營收下滑、市值縮水等結果已無需多言。雖然HTC的市值未到一文不值的地步,但今年10月,HTC因虧損嚴重被移出臺灣50指數。臺灣50指數由市值最大的50家臺灣藍籌股組成,佔全部台股市值的比例接近七成。除此之外,HTC已經證實10月底前合計裁員600人,達15%。今年推出的“A9”旗艦手機,HTC想靠模仿蘋果扳回一局,然而消費者似乎並不買帳。
王雪紅曾表示除了智慧手機之外,將重點在虛擬實境和智慧生活等領域發力,幫助HTC東山再起。HTC本可通過這個全新的產品線來救急,但是日前又傳出了一個噩耗,其VR產品Vive VR頭戴式虛擬實境顯示器再次推遲到明年4月才能問世。HTC的復興之路又多了一道枷鎖。
再塑輝煌還有機會,但是留給HTC的時間並沒有很多。
半導體企業:躺槍還是nozuonodie?
腹背受敵的高通
智慧手機市場增長放緩,加上蘋果、三星等高端手機廠商開始採用自家晶片,在中低端市場又遭遇聯發科等對手的夾擊,腹背受敵的高通今年很是受傷。
根據高通發佈的財報顯示,高通的盈利在這個財年從第二季度開始就連續下滑。2015年第二季度,由於為了了結一項反壟斷調查而繳納了罰款,高通淨利潤同比下滑29%。到了第三季度,高通營收為58億美元,同比下滑14%;淨利潤12億美元,同比下滑47%。而第四財季淨利潤為11億美元,同比繼續下滑了44%。
在第四季財報公佈之後,晶片廠商高通糟糕的表現甚至引發了業內對於高通未來的擔憂,股價一度下挫15%,並面臨股東強勁的業務分拆壓力。而為了撙節背水一戰,高通於今年7月宣佈大刀裁撤 15% ,約為 4500 名的員工。
聯發科、三星的步步緊逼,再到中韓歐接力棒式的反壟斷調查,高通作為晶片行業霸主的地位正遭遇著空前的挑戰。不過,如果說是市場需求放緩、價格競爭是高通失敗的直接原因,那麼其自家因“發熱門”出名的高通驍龍810和驍龍615更是提供了神助攻。
據媒體此前的分析,如果說驍龍810配置良心,存在的僅僅是功耗問題的話,那驍龍615則不僅僅是功耗的問題了,還一定程度上存在性能問題。
上月,高通推出的驍龍820處理器在各方面都有了較大的升級,但心裡產生了陰影的客戶會否接受呢?
在以上“輸掉2015”的各大公司中,我們看到最多的是一波又一波的裁員。而面對這樣的消息,我們除了鼓吹IT產業的寒冬,更應該注意到的是裁員之後醞釀著的新一波的技術典範。
科技產業發展迅猛,快速的更迭伴隨著的是激烈的淘汰。企業裁員謀求的是轉型重生,因此重點不在於全球內裁撤了多少員工,而是一個企業還有多少人才和思想能夠讓自身屹立於快速更迭的科技行業當中。
比如高通,其利潤銳減的根本原因,是高通對CDMA壟斷地位的濫用早已犯了眾怒,成為被運營商、移動用戶、通信廠商千夫所指的物件。大家對“去高通化”的共識讓高通在4G時代不再像3G時代那樣享有話語權。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