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愛范兒
在消費者看來,可穿戴設備的概念要比物聯網要熱很多,但是在一些上游廠商,比如晶元供應商博通看來,可穿戴卻僅僅是物聯網產業當中很小的一部分。從目前來看,可穿戴設備市場價值並不大,目前以初創企業為主,微軟、Google 和蘋果都還沒有把這方面當做重心來做。
那麼物聯網和可穿戴的市場到什麼時候才會成熟呢?答案是 2025 年。
美國著名的調查機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一份報告指出,在其調查的 1600 名行業專家中,有 83% 的專家認為,大約在 11 年後,也就是 2025 年,物聯網和可穿戴才會成為市場的主流。這樣相對緩慢的速度與目前可穿戴設備的熱度並不匹配,即使人們認為可穿戴和物聯網是下一個「大事件」。
之前我也說過,現在看一些可穿戴設備的發展階段,就像處於智能手機之前的「功能機時代」。
這就像十年前,我們渴望有一個設備,可以融合 MP3、數為相機、手機、PDA 等設備的功能,後來智能手機出現,圓了我們的夢想。而現在的一些可穿戴設備的功能性上都還比較單一,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局限性,設備的獨立性並不高。
美國依隆大學(Elon Univeristy)Imagining
the Internet 中心主任,同時也是皮尤的研究報告作者 JJanna Anderson 認為:
「許多專家說,嵌入式和可穿戴計算的興起將成為下一個數位革命。好處顯而易見,對健康、安全、生產效率都有幫助,為個人和組織提供了更多更有用的信息。缺點則是,對個人隱私提出了挑戰,人們預期過高但技術複雜程度超過想象。」
從手腕到客廳,從手環到冰箱,處處都有物聯網的影子。全球的家電大廠都在布局物聯網,中國的海爾、韓國的三星是其中走得比較快的。與 Android 不同,這些廠商各自為戰,使用自家的技術,產品之間的兼容性非常差。Android Wear 可以給智能手錶一些指示,但是在更為廣闊的物聯網領域,各自為戰並不是一件好事,而協同作戰則缺乏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和統一標準。
Google Glass 誕生之初就飽受爭議,一個主要原因是可能對個人隱私造成威脅,因此諸如一些賭場酒吧禁止 Google Glass 入內。因為可穿戴設備的隨身性,獲取到的數據也更為私密。想一想學生時代體育課測體重的時候,有些姑娘死也不願意讓好奇的同學靠近體重秤的情況,就知道那些把體重、體脂率等等敏感數據裝在雲端的可穿戴設備們需要多麼精細的呵護。
而連接著冰箱空調的物聯網也是如此,誰能保證樓上處於青春期熱衷鼓搗計算機和惡作劇的小男孩不侵入你的聯網冰箱,讓冰箱里的哈根達斯統統融化掉,然後你要花上 2 個小時清洗冰箱,花 20 個小時哄你那認定「愛她就請她吃哈根達斯」的女朋友?
Janna Anderson 在報告里指出,物聯網給人以方便的同時,有時候也會變成隨時的監視器,隨著物聯網產品提供的信息越來越豐富,數據分析水平的提高,帶來的還有現在不曾想到的經濟、社會、政治問題。比如以後說不定健身中心得到了一些人的體重數據后,便可以通過郵件簡訊進行精準推送廣告了。
阻礙技術普及的有時候不僅僅是技術進步的速度,由技術進步引發的其他問題有時候會更為棘手,無人駕駛汽車便是如此。因為「無人駕駛汽車撞倒了人怎麼辦?」引發的立法問題便是一例,許多熟悉無人駕駛技術的人也表示,無人駕駛發展最大的難題在於立法,而不是技術。
毋庸置疑,萬物互聯是一個偉大的構想,帶來的益處會遠遠超過潛在威脅。應用場景也將不局限於我們的手腕或者我們的客廳廚房,工業乃至農業也會因此受益。我們不能因為技術之外的問題因噎廢食,也不能漠視之。
今天,可以稱之為物聯網樞紐位置的一些路由器也被曝出存在後門。那麼,一個市場的成熟,不僅僅是技術上的成熟,也有限制技術濫用的規範的成熟,不管是法律還是默認的社會契約也好,物聯網與可穿戴顯然在這些方面還沒準備好。
|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