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記者譚淑珍/台北報導】
兩岸產業合作交流頻繁,由前副總統擔任的兩岸企業家峰會理事長蕭萬長昨(5)日指出,兩岸企業從交流到深化合作,必須互補互利,才有可能發揮綜效,也才能創造雙贏,其中,兩岸標準的認證與驗證、環保與食安等是兩岸間極具有合作潛力的產業項目。
他也表示,兩岸產業的合作,除可開拓兩岸市場外,也可將目標放在共同拓展中東、非洲、俄羅斯等第三世界與新興國家等海外市場。
兩岸企業家峰會成立時,蕭萬長以「擴大深化兩岸產業合作,建立兩岸產業鏈」作為重點目標工作項目,並成立7個工作小組,日前7組分別完成了小組會議,而蕭萬長也都一一親自出席參與,他是在出席「資訊家電」小組會議時,做了上述表示。
各小組在達成內部共識後,將分別「銜著共識任務」赴對岸與對口單位進行對話,結論將會提到11月8、9日在南京召開的「紫金山峰會」進行討論,以達成最後兩岸共同推動的目標工作。
由於在兩岸產業合作的議題上,台灣方面普遍會因為不熟悉大陸市場與政府的思考模式,特別是對大陸以黨領政,人為色彩濃厚的政經環境不習慣,進而常常有著不是「吃閉門羹」,就是「吃悶虧」的感受。
負責資訊家電產業兩岸搭橋計畫的工業局長沈榮津,在搭橋的過程中發現,合作若要成功,必須是對方需要發展的項目,例如低溫物流業,「他們比我們更為積極的排除所有障礙」。
蕭萬長也因此總結指出,兩岸若要深化合作,進一步建立兩岸產業鏈,合作項目必需是對方需要的,而不單單是我方想要的。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