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 霧計算是什麼?作為雲計算的延伸擴展有何玄機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6年8月8日 星期一


本文作者夏曄,法國電信博士研究生,關注霧計算、雲計算、分布式計算領域。

隨著科技進步,各種技術名詞也在快速發展。雲計算、物聯網、霧計算,相信這些名詞早已進入大家的視野。其中,霧計算的概念2011年由Cisco提出 ,相對較新。時至今日,霧計算已經成為研究的熱點和重點,並被業界寄予厚望。





然而,筆者仍能看到對霧計算沒有根據的質疑,無外乎兩種:
不就是本地伺服器嗎?
雲裡霧裡的,炒作呢吧?
霧計算遠遠不止那麼簡單,它是對數以萬計的「本地服務器」整體性的考量。它是一個平台而不是單獨一台機器。在後續內容中,我們會深入探討。


看看世界上的科技巨頭們選擇的方向吧,以下所有項目都與霧計算有莫大關聯。他們花費大筆資金精力聘用頂級科學家來炒作?
Arm、Cisco、Dell、Intel、Microsoft以及普林斯頓大學共同投資創辦的霧計算研究項目OpenFog。
Orange (法國電信) 與Inria(法國國立計算機及自動化研究院)共同主導的霧計算與大規模分布式雲研究項目Discovery。
華為的「全面雲化」戰略
Intel的「Cloud Computing at the Edge」項目。
NTT的「Edge Computing」項目。

AT&T的「Cloud 2.0」項目。
對於這種質疑,筆者希望用本文揭示霧計算的重大價值。

從物聯網說起
智慧城市、智慧家庭,種種可預見的物聯網應用,在未來將極大地方便人們的生活。然而目前市場上智慧終端設備的智慧程度普遍令人不滿。那麼這個「智慧」應來自哪裡?怎樣才能保障設備的智慧呢?

電腦智慧的基礎就在於其背後的資源,如CPU、內存、硬碟、網路頻寬等計算資源(更確切的說法,會將CPU、內存歸類於計算資源;硬碟歸於儲存資源;頻寬歸於通信資源。本文為了簡化,統一將它們稱作計算資源);影像、溫度、光線強度等傳感器提供的數據資源;當然還有電力等等。

在這些資源中最核心的就是計算資源,通過計算提取數據中的知識、做出決策;通過儲存來保存知識庫,從而根據歷史經驗保證決策準確,做出預測;通過通信完成設備間的溝通,實現知識與決策的分發。基於以上,才能給用戶智慧的服務與體驗。

那麼現在設備的不夠智慧,癥結是否在於設備的CPU不強,內存硬碟不夠大呢?

終端的不足
我們無法想像把基站安裝在每部手機上,同樣的,我們無法想像每台設備都擁有大量資源,這將大幅度提高成本,無法形成有效的解决方案。

當資源不足時,一個直觀的想法是將計算任務,交給其他計算能力強的設備。物聯網中有大量的終端設備,它們無法在本地完成計算做出決策,那麼應該由誰來解決終端設備的資源不足呢?大家想到了雲

雲的不足
雲計算平台為雲用戶提供數據中心中的資源。近十年來,雲計算充分的向人們展示了它的優越性:

「無限」的資源池
大量用戶共享資源池帶來的廉價資源
随時隨地用任何網路設備訪問

「快速」重新部署,彈性的資源租用

按需購買,自助服務
服務提供商把特定服務部署在雲中,終端設備發送資訊給服務,服務完成運算後將結果發回給終端,並將必要數據在雲端儲存。通過這種形式,雲充分滿足了終端設備的資源期待,也成為物聯網生態系統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為了服務不同地理位置的用戶,在網際網路的多層次結構中,數據中心位於核心網路。核心網路距離終端用戶較遠,用戶消息需要經過若干跳才能夠到達。下圖是簡化的一部分網路拓撲。

雾计算是什么?作为云计算的延伸扩展有何玄机

1 網際網路拓撲圖示

數據中心提供了高度集中的大量資源,然而只有雲仍有一些不足。

高延遲:離用戶較遠的距離導致了較高的網絡延遲。對實時性要求高的應用難以部署在雲中。

網路擁塞:根據 Cisco 的預測,到2020年,全球將有500億智慧設備。相較而言,網路頻寬的增長速度遠遠滯後。如果大量的物聯網應用部署在雲中,將會有數量龐大的傳感器原始數據時刻不斷的湧入核心網路,帶來核心網路擁塞。

較低可靠性:安全,生命相關的物聯網應用,一旦遇到應用失效,數據中心失效,或從終端用戶到雲平台的任何一段網路失效,都將帶來重大的安全隱患。從終端到雲的通信通路較長,失效風險較大;而在雲中部署服務備份的成本也較高。

可見,對實時性,大數據,可靠性要求高的應用,雲並不適合。人們需要新的計算模型來滿足未來的應用,彌補雲的不足。霧計算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被提出的。

霧計算
霧計算是個很形象的名稱,提出它的Ginny Nichols提了一個有趣的說法「霧是接近地面的雲」。

這句話有兩層含義:
霧計算和雲計算有很多相似。如它們都基於虛擬化技術,從共享資源池中,為多用戶提供資源。


接近地面。這也指出了霧和雲第一個不同——位置。更具體些,是它們在網路拓撲中的位置。
雾计算是什么?作为云计算的延伸扩展有何玄机
2 霧計算原始定義圖示
圖是根據Cisco對霧計算的原始定義所作的圖示。在Cisco的定義中,霧主要使用邊緣網路中的設備。這些設備可以是傳統網路設備(早已部署在網路中的路由器、交換機、網管等等),也可以是專門部署的本地服務器。

一般來說,專門部署的設備會有更多資源,而使用有寬裕資源的傳統網路設備則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這兩種設備的資源能力都遠小於一個數據中心,但是它們龐大的數量可以彌補單一設備資源的不足。

霧平台由數量龐大的霧節點(即上文中霧使用的硬體設備,以及設備內的管理系統)構成。這些霧節點可以各自散布在不同地理位置,與資源集中的數據中心形成鮮明對比。

根據以上內容,可以總結出霧計算與雲計算的不同:
更低:霧節點在網路拓撲中位置更低,擁有更小的網路延遲(總延遲=網路延遲+計算延遲),反應性更強。

更多:相比較雲平台的構成單位——數據中心,霧節點數量龐大。

更廣:霧節點擁有廣泛的地域分布。

更輕:霧節點更輕量,計算資源有限。

這些不同給霧帶來哪些優點,是什麼使它成為物聯網生態中又一不可或缺的部分呢?

霧的優點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低延遲,霧計算還有以下優點:
省核心網路頻寬:霧作為雲和終端的中間層,本就在用戶與數據中心的通信通路上。霧可以過濾,聚合用戶消息(如不停發送的傳感器消息),只將必要消息發送給雲,減小核心網路壓力。

高可靠性:為了服務不同區域用戶,相同的服務會被部署在各個區域的霧節點上。這也使得高可靠性成為霧計算的內在屬性,一旦某一區域的服務異常,用戶請求可以快速轉向其他臨近區域。

背景訊息瞭解:因為分布在不同區域,霧計算中的服務可以瞭解到區域背景訊息,如本區域頻寬是否緊張,根據這一知識,一個視訊服務可以即時決策,是否降低本地區影像品質,來避免即將到來的卡頓;而對一個地圖應用,則可將本地區地圖緩存,提高用戶體驗。

省電:數據中心的電力消耗已經成為重要成本,其中冷卻系統佔有不可忽視的比重。霧計算節點因為地理位置分散,不會集中產生大量熱量,並不需要額外的冷卻系統,從而減少耗電。

基於以上優點,霧能夠彌補雲的不足,並和雲相互配合,協同工作。

雲 + 霧
霧計算自提出就是作為雲計算的延伸擴展,而不是雲計算的替代。如前文所述,在物聯網生態中,霧可以過濾,聚合用戶消息;匿名處理用戶數據保證隱秘性;初步處理數據,做出實時決策;提供臨時儲存,提升用戶體驗。

相對地,雲可以負責大運算量,或長期儲存任務(如:歷史數據保存、數據挖掘、狀態預測、整體性決策等等),從而彌補單一霧節點在計算資源上的不足。

這樣,雲和霧共同形成一個彼此受益的計算模型,這一新的計算模型能更好的適應物聯網應用場景。

用例
目前的城市道路監控系統,從監控探頭到本地中心機房的通信跳數一般在3~4跳甚至更高,如果系統需要做出實時決策會面臨網絡延遲的挑戰。
雾计算是什么?作为云计算的延伸扩展有何玄机
3 用例——智慧交通燈系統
圖中所示是一個智慧交通燈系統,除了監控攝影機作為傳感器,還有交通燈作為執行器。霧計算的引入將為這一系統帶來更多的可能性。如:

監控過程中,相比上一幀畫面,通常只有一部分畫面變化,而另一部分不變,非常適於壓縮處理。對於需要人為監控的畫面,霧節點將影像流直接轉發 給中心機房;而其他監控影像只需要儲存,對實時性要求不高,可以在霧節點處緩存若干幀畫面,壓縮後再傳向中心機房。這樣從霧節點到機房的網路頻寬將得到緩解。

在霧節點處,可判斷監控畫面中是否有救護車頭燈閃爍,做出實時決策發送給對應交通燈,協助救護車通過。

上例僅是智慧城市中的一個具體縮影,霧計算在智慧電網,車聯網,智慧家庭等領域的應用場景不勝枚舉。

挑戰
霧計算帶來新的可能性的同時,也在安全性,高效利用資源,API等方面帶來了新的挑戰。霧使用大量分散設備,使中心化的控制變得困難;霧節點的資源 相對受限,需要節點間的協同配合,才能優化各服務的部署;「何時將服務遷移至何處」則是應對行動終端設備,動態的應用場景需要考量的問題。


隨著霧計算概念的發展,霧被進一步擴展到「地面上」。霧節點不再僅限於網路邊緣層,還包括擁有寬裕資源的終端設備。

雾计算是什么?作为云计算的延伸扩展有何玄机
4 霧計算發展定義圖示


終端設備與用戶直接交互,數量龐大,在豐富霧的設備種類的同時,也帶來更多動態屬性,如電池電量,霧節點移動性等問題需要解決。

結語

本文從物聯網的應用場景出發,由終端設備的資源限制談到對雲的需求,再由雲在網路中的位置造成的限制談到霧。和大家共同探討了雲霧的對比,雲霧的結合,霧的優點,霧的應用,霧的挑戰。希望以此文拋磚引玉,和大家共同關注科技發展趨勢。


参考文献
[1] Fog Computing and Its Role in the Internet of Things. Flavio Bononi and al, Cisco. ACM SIGCOM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bile Cloud Computing, August 2012.
[5] Increasing Network ROI with Cloud Computing at the Edge. Intel Solution Brief, 2014.
[6] Announcing the“Edge computing”concept and the“Edge accelerated Web platform”prototype to improve response time of cloud. NTT Press Release, January 2014.
原文地址:《毋庸置疑的霧計算》。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