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剖析:物聯網能使一人養一萬頭豬,是真需求還是偽痛點?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8年4月16日 星期一

IoT Digital Farming with Krone






來源:物联网智库 作者:于三人 


2017年9月16日網易宣佈,旗下「未央」豬正式在杭州文化廣場世紀聯華鯨選店開賣,丁磊「紙上談豬」八年,終於讓我們見到了他養的黑豬,並且能線上下超市買到。

據悉,丁磊養豬應用了智慧攝影機、感測器等物聯網技術,使得其「未央」豬場內僅需幾名技術人員,就可以管理兩萬頭豬。

剖析:物聯網能使一人養一萬頭豬,是真需求還是偽痛點?
  
一時間,「物聯網養豬」概念,在網際網路科技大佬丁磊的帶領下,變得炙手可熱。似乎只要把物聯網技術,應用到養豬產業中來就能解決大量行業痛點,提高經濟效益。甚至類似「一個人就能養殖一萬頭豬」這樣的觀點也屢見不鮮!

剖析:物聯網能使一人養一萬頭豬,是真需求還是偽痛點?

宣傳也好,噱頭也罷。顯然,面對中國一年出欄7億頭豬,一年消費豬肉已經超過了5000萬噸的萬億級生豬市場來說,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哪怕只提高很小的收益,市場前景也是巨大的。

其實,除了網易丁磊的「未央」豬,包括溫氏、雛鷹、正大、中糧等大型養殖類集團,及公司早已探索佈局物聯網養豬專案。

那麼,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到底解決了養豬行業的哪些痛點?哪些是博眼球的噱頭呢?物聯網養豬的正確開啟方式是什麼?

根據調研及相關資料查詢,當前中國豬場的物聯網技術應用,主要聚焦於自動飼餵系統、豬捨環境監測、豬場疫病防控、節省人力成本、產品追蹤(溯源)、減少幼豬死亡率等領域。而這些都需要透過感測器,採集的大量資料支撐。

一. 這些應用場景的宣傳噱頭遠遠大於實際應用
1.物聯網監測資料並不能完全勝任遠端疾病監控
透過物聯網技術對生豬進行遠端疾病監控,原理上是行得通的。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卻與理論有很大差距。

一方面「投入→產出」效益決定其很難商用。在大型的養殖廠中,現階段只有少數部分疾病,可以透過物聯網技術進行遠端監測,而全部的,整體的疾病監測則是無法做到的。

剖析:物聯網能使一人養一萬頭豬,是真需求還是偽痛點?
  
在試驗階段,給生豬身上加上感測器等可穿戴裝置進行監測資料,體溫等身體狀況是完全可行的,但是在實際大規模投放的時候效果並不太好。這是由於在大規模的養殖場中,豬的生活習性對這種可穿戴裝置並不友好,從投放成本及監測效果這種「投入→產出」模式來看,這種方式只適合小規模的試用階段,大型養豬場很難商用。

另一方面,監測資料參考價值存疑。豬的疾病產生與它的發病症狀很複雜,一些簡單的疾病可以通過外觀或者感測器監測發現,比如藍耳病。但是,面對更多,更複雜的疾病,這些感測器監測的資料就不具備診斷疾病的參考價值。

而對於大型養豬場來說,誤診造成的損失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大規模的養豬場更傾向於讓專業獸醫進行臨床診斷,然後再對症下藥,降低損失。

2.節省人力成本的關鍵並不在於物聯網技術
我們回頭討論一下本文開頭提及的「物聯網養豬,一萬頭豬只需幾個人」這一宣傳的合理性。可以肯定的是這種節省大量人力成本的養豬方式的關鍵並不在於其是否採用了物聯網技術,而在於其是否部署了全面的自動化養豬裝置。

例如,工廠採用了自動化生產線,用機械手臂取代了原來該生產線上需要的50個人,節省了一批人力成本,顯然這是採用工業自動化後的結果。若此時在該生產線上加上各種物聯網感測器,控制器等,只是起到提高生產效率等錦上添花的作用,並不對此節省的一批人力成本起決定作用。

3.溯源需要整體化流程,單一的2C並不能大量實現

剖析:物聯網能使一人養一萬頭豬,是真需求還是偽痛點?
  
說到食品安全,當前比較先進的一個理論是產品追蹤,即「溯源」。其實,即使採用物聯網技術養豬也無法達到市場上大肆宣傳的「溯源」。現在能夠做到的只是區域性的,重要生產節點的溯源。全產業鏈的溯源宣傳噱頭遠遠大於實際應用效果。

真正的溯源是一個閉環的操作,從投入,養殖,屠宰,生鮮,使用者整個流程都由一個集團來做才可能實現。這個溯源資料是在內部集團流動的,一旦斷開就沒法保障其具體某一環節的資料的真實可靠性。

一些大型的養殖集團,具備養殖,加工,銷售一體化的條件,是能夠實現這種溯源的。比如,文章開頭提及的丁磊未央豬,因為他能夠完全做到產銷一體化。

但是,在萬億的養豬行業中,能做到產銷一體化的企業只是極少數。現實情況是,養殖場,屠宰場,銷售公司往往是分開的。比如像雙匯這樣的大集團,每年生豬的自產量也只佔其使用量的極少一部分,更多的豬肉則是從第三方採購,更不必說我國當前存在的大量散戶養殖企業了。

換句話說,養殖企業內部的資料,生產成績更多的是圖2B的,並不向第三方市場公開,更不用說2C了。

因此,真正通過物聯網技術養豬,採用溯源的方式解決豬肉安全問題是無法大規模實現的,至少我國當前三五年內不存在大規模商用的可能性。

4.RFID耳標成本制約其大規模應用

剖析:物聯網能使一人養一萬頭豬,是真需求還是偽痛點?

一種觀點認為,RFID技術在養豬產業具有規模化應用的價值,然而現實並非如此。

一方面RFID本身儲存不了特別大的資訊,本身也不能採集資訊,只是作為一種標識使用。

另一方面受限於其成本的制約,養殖場會把這種RFID耳標用在生長週期比較長,單體價值比較大的母豬身上。而對於飼養週期短,數量巨大的生豬是不會大量使用的。

物聯網養豬的正確開啟方式
前文中也已提到,真正的“豬聯網”是需要大量準確的資料支撐的,同時也需要養豬場具備部署物聯網軟,硬體的基礎設施條件,也就是具備工業自動化的基礎。

1.豬聯網首先會在大規模的養殖場率先應用
大規模的養殖場往往具備先進的工業自動化養殖裝置,也願意投入資金進行物聯網改造。當一個養殖企業具備ERP管理的條件後,就可以直接把採集到的物聯網資料上傳到類似“豬博士“的管理軟體上,通過資料顯示的生長週期,生活習性,飼料量等分析生產效率,產能等,從而找到優化方案,提高效率。

2.大量準確資料的重要性
物聯網的大規模的應用是建立在大量準確資料來源的基礎之上的,前期通過感測器蒐集記錄各種資料,比如豬吃的飼料量,分娩,產子的數量,以及草料的稱重等資料,只有這些資料的量足夠大,準確率足夠高,才具備後期資料分析的價值。

這些資料採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果沒有前面的這些基礎資料,就談不上後面的這些資料分析,包括資料產生的價值。

總之,物聯網對養豬產業的應用更多的通過這些採集的資料優化整個生產流程,是一個整體提升的過程,也是促進智慧農業發展。

可以預測的是,豬聯網在未來的三、五年之內會有一個很大的發展,因為到那時豬聯網資料採集,已經有了超過10年的累積,伴隨著智慧製造的突破,萬億級的豬聯網市場會迎來爆發。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