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懶人包】新零售革命
來源:阿里研究院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去年提出的「五新」策略(即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一直備受關注,作為「五新」中最具代表性的「新零售」,更是引發了諸多討論。
零售零售究竟是什麼?它有什麼核心特徵?整個行業應該如何適應新零售的趨勢?這些問題,你真的理解嗎?
2017年3月9日,在上海舉辦的「2017中國電商與零售創新國際峰會」上,阿里研究院正式釋出「零售零售研究報告」(以下稱「報告」),首次系統解讀新零售。
我們從報告中提煉出了以下關鍵點:
一、智慧零售的定義
零售零售的定義是「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資料,驅動的泛零售形態」,其核心價值是將最大程度地,提升全社會流通零售業運轉效率。
二、智慧售的三大特徵
1、以心為本
掌握資料就是掌握消費者需求。未來 Data Technology 技術帶來的巨大創造力,將無限逼近消費者內心需求,圍繞消費者需求,重構人貨場,最終實現「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
2、零售物種大爆發
多元零售新形態、新物種會大量孵化出來。藉助 Data Technology 技術,物流業、大文化娛樂業、餐飲業等多元業態均延伸出零售形態,更多零售物種即將孵化產生,包括自然人零售,未來有望實現「人人零售」。
3、零售二重性
即指二維思考下的理想零售。任何零售主體、任何消費者、任何商品既是物理的,也是 Data Technology 化的,需要從二維角度去思考新零售,同時,基於數理邏輯,企業內部與企業間流通損耗,最終可達到無限逼近於「零」的理想狀態,最終實現價值鏈重塑。
三、智慧零售知識框架
報告從前臺、中臺和後臺三個維度,系統闡述了智慧零售知識框架的結構。
◇前臺:重構「人、貨、場」
1、在場景上:
智慧零售將帶來「無處不在」的消費場景,無論百貨公司、購物中心、大賣場、便利店,還是線上的網店、各種文娛活動、直播活動,都將成為消費的絕佳場景,這其中,各種行動裝置、智慧終端、VR裝置等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2、在消費者端:
過去傳統零售條件下,對消費者畫像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各種調研只能完成模糊的畫像,而在 Data Technology 條件下,可以對消費者進行更清晰的畫像,包括其性別、年齡、收入、特徵都可以進行畫像,直至完成全息清晰的畫像,對品牌商而言,消費者的形象躍然紙上。
3、在交易商品上:
消費者的訴求也從單純的「商品+服務」,過渡到「商品+服務+內容」,消費者不光關心商品的價效比、功能、耐用性、零售服務等指標,更關心商品的個性化專業功能,以及商品背後的社交體驗、價值認同和參與感,甚至在服務方面,基於Data Technology 技術的定向折扣、客製化服務、無縫融合的不同場景,都將給消費者帶來全新的體驗。
最終,智慧零售將重構「人、貨、場」這三個要素,從過去的「貨-場-人」進化到「人-貨-場」。
在傳統零售條件下,品牌商按照經驗進行供貨,線上線下割裂,對消費者的畫像也是模糊的,而在智慧零售下,消費者實現數位化和網狀互聯,可以清晰辨識和服務,最優供應鏈+智慧製造,實現了按需智慧供貨,加上無所不在的消費場景,從而實現了「人-貨-場」的重構。
◇中臺:行銷、市場、流通鏈、生產模式變革
1、智慧行銷:以消費者經營為核心的全域行銷
2、新市場:基於數位經濟的統一市場
3、新流通鏈:新零售服務商重塑高效流通鏈
4、新生產模式:C2B催生高效企業
◇後臺
新零售後臺包含這些方面:
1、數位經濟基礎設施
2、3D/ 4D列印改變商品生產方式
3D列印:以數位模型檔案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透過逐層列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可高度客製化。未來十年內越來越多的人,透過3D印表機就能自己製作服裝。
4D列印:無需列印機,就能讓材料快速成型的新技術。一種能夠自動變形的材料,只需特定條件(如溫度、溼度等),不需要連線任何複雜的機電裝置,就能按照產品設計,自動摺疊成相應的形狀。4D列印最關鍵是記憶合金。
3、AR/ VR虛實結合的消費體驗
4、感測器和物聯網:提升門店消費體驗
物聯網:透過感測裝置,按約定協議,將任何物品透過物聯網域名建立連線,進行資訊交換和通訊的網路概念,即「網際網路概念」延伸和擴充套件到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資訊感測裝置主要包括:RFID、紅外線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雷射掃描器等。
具體應用場景如下:
5、人工智慧:貫穿智慧零售全程
人工智慧:應用電腦科學對人的意識、 思維的資訊過程,進行模擬的技術。AI三大基石:資料、 計算、演算法。
四、智慧零售和傳統零售的區別
首先,實體與虛擬深度融合。傳統零售的人、貨、場在實體空間和時間維度上,得到最大的延展,消費者不受區域、時段、店面的限制,商品不受內容形式、種類和數量的限制,消費者體驗和商品交付形式,不受實體形態限制。
其次,消費者即時「線上」。品牌商與零售商以消費者為中心,利用數位技術,隨時捕捉全面全域資訊感知消費需求,完成供需評估與即時互動,激發消費者潛在的消費需求,提供給消費者全通路、全天候無縫融合的消費體驗及服務。
第三,回歸零售的本質。零售企業利潤,將主要來自於商品和服務的增值,而不再是資訊差利潤。傳統零售業在發展過程中,以商業地產租金、聯營扣點方式,賺取高額利潤的方式,將不可持續,藉助新技術和新資源降低成本,儘可能為消費者提供差異化的滿足個體需求,和使用者體驗的商品及服務,才是零售發展的方向。
第四,全供應鏈數字化。流通路徑由複雜向簡單轉變,供應鏈前端更加柔性靈活,資訊化管理為實現庫存最優化,乃至「零庫存」提供精細的決策支援。供應鏈後端形成快速高效經濟的新倉配一體化,供應鏈、交易交付鏈、服務鏈三鏈融合。部分供應鏈中間商職能產生轉變和分化,成為新生態服務商。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