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NIKE 關閉 25% 生產線、裁員 1400,用 3D 列印做鞋是認真的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7年6月23日 星期五

Nike's Series of 3D Printed Shoes Continue Doing It





來源: 智能制造网



近日,運動服飾巨頭 NIKE 宣佈將裁掉1400人,關閉25%生產線。Adidas、Puma 等大型運動品牌早已啓動轉型。這些行業巨擘,越來越傾向於採用高智慧機器人科技來製造球鞋。

3D列印技術也將開始用於產品生產。未來,將有超過一半的東南亞勞工,面臨被機器取代的危機。



耐克关闭25%生产线、裁员1400,用3D打印做鞋是认真的
去年NIKE與惠普結成新的合作夥伴關係,深化在3D列印業務上的合作




國際知名運動品牌 Nike 宣佈將裁掉 1400 人,並關閉 25% 生產線。面對近年來大眾消費習慣的改變,Nike 及 Adidas 等知名運動大廠已經紛紛啓動轉型,包含改變零售模式、採用機器人科技加速製造。

全球運動用品龍頭 Nike 在 近日宣佈將裁掉全球 2% 的員工。《今日美國》(USA TOADY)報導,包含正職與部分工時職員,Nike 目前在全球約有 70700 名員工,也就是說,大約 1400 人將丟掉工作。另外 Nike 也計劃關閉 25% 的生產線,並增加剩下生產線所製造的鞋款。

Nike 集團總裁愛德華茲(Trevor Edwards)在聲明中寫道:「這項組織調整,是為了使公司邁向最終目標─透過更多(與客戶)的直接連結,並以更快速的方式來傳遞創新。」

不只是 Nike,近年來在面對零售產業的衰退,以及客戶消費習慣的改變,包含 Adidas、Puma 等大型運動品牌早已啓動轉型。

實體商店重新定位
今年 3 月,Nike 執行官帕克(Mark Parker)稱美國的實體零售市場,處於一個「不穩定的情況」。消費者正在降低到實體店面消費的頻率,並漸漸轉向網路購物。

《財星雜誌》(Fortune)報導,2016 年開始,Nike 產品在實體通路的營收成長開始趨緩,其中以百貨通路的下降最為嚴重。

根據 Nike 觀察,顧客越來越重視品牌的數位化,以及個人化服務。帕克表示,顧客開始認為「數位化」不該只是購物經驗的一部分,它應該是商品在買賣時的基礎。此外,消費者也期待品牌能夠提供個人化服務、快速的創新,以及更優質的店內消費體驗。

為了應對此一轉變,Nike 未來會在實體銷售通路上,做出大幅調整。《財星雜誌》報導,Nike 將簡化地區性的營運部門,並調整管理上的組織架構。

另外 Nike 還擬定了一套稱為「消費者前鋒」(consumer direct offense)的策略。透過集中進攻高 GDP(國內生產毛額)的城市,來鎖定高端消費族群,並藉此引領潮流。

報導指出,Nike 鎖定紐約、倫敦、上海、北京、洛杉磯、東京、巴黎、柏林、墨西哥市、巴塞羅那、首爾、米蘭共 12 座城市。在此之前,德國運動品牌 Adidas 早就推出類似的策略,鎖定紐約、洛杉磯、倫敦、巴黎、上海、東京共 6 座城市。

換機器人來做鞋
不只是終端銷售的改造,產品製造也必須更快速、更訂制化,才能有效滿足客戶需求。

無可避免地,自動化將是未來趨勢。《市場觀察》(Market Watch)報導, 最遲在 2023 年,Nike 及 Adidas 兩大品牌將有 20% 的產品採自動化生產。

報導指出,2015 年 Adidas 已經在德國建造了第一家「快速工廠」(Speedfactory),採用高智能機器人科技來製造球鞋。Adidas 預估,2020 年銷售總額的一半將來自於科技改造的高速生產線。


blob.png
Adidas 阿迪達斯 Futurecraft 4D 運動


快速工廠在 2015 年開始實驗,將 3D 列印技術運用在生產上。Adidas 預告,第一批 3D 列印產品將於今年秋冬開賣。

「快速生產」的模式,未來在製造業將是常態。投資公司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的分析師預測,由於快速製造可以解決過季存貨的問題,未來各大廠都將跟進採用。再者,隨著生產流程的加速,未來產品流行的時間將減少 66%,甚至更多。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推估, 未來 3 年內將有 130 萬個機器人投入製造業。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也預測, 在未來 20 年,有 56% 的東南亞勞工將面臨被取代的危機。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