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利用3D列印技術雷射激發-可控超音波變頻器,該變頻器是一組能夠將雷射光,轉換成高聚超音波的鏡組,利用雷射控制超音波,實現細胞級微觀物體的精細操作,南大教授克勞斯戴德·歐(Claus-Dieter Ohl)帶領團隊,利用3D技術研發出了,能實現更精確操作的此類變頻器。
傳統的此類變頻器,雷射光束脈衝射向有一層碳納米管塗層薄膜的玻璃鏡組,雷射光束傳來的熱量能夠激發塗層迅速形變,引發精密振動形成超音波。
但傳統技術的玻璃鏡組,只能以有限的形狀訂製,這讓超音波束,僅能集中於單點-就像放大鏡聚焦陽光一樣,這樣應用就十分有限。
而歐教授的團隊採用了3D列印技術製作了新的聚合物鏡組,這就能夠使得新鏡組的形狀,能夠按任意要求訂製。
這樣,就能夠讓雷射光激發的超音波在同時生成多個聚焦點,或者能夠讓超音波做到按順序在不同時間,於不同定點生成。
這樣就極大地提高了可控性和靈活性,能夠高效地為操控微觀物體,聚合物材料也遠比玻璃的成本低廉。比如圖演示的2立方釐米的概念原型變頻器,其製作成本僅為2美元。
該研究論文已經發表於近期發行的學術期刊《應用物理通信》,該技術有望應用於顯微外科手術、 材料分析、微流體元件的液體精細控制等領域。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