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 Wearable Lifestyle Devices and Services Market | Trends And Forecast 2019
RS-232/422/485串列設備立即連網 |
來源: ofweek 作者: TechNews
在2016 年 6 月,愛立信消費者行為研究室(Ericsson Consumer Lab)發佈了「可穿戴技術與物聯網報告」,此次的調查橫跨歐美以及亞洲等五大市場(美國、英國、中國、韓國以及巴西),共 5,000 名智慧手機用戶,他們的年齡分布在 15 至 65 歲,而其中有 2,500 名為穿戴設備的使用者,研究結果代表了全球 2.8 億智慧手機使用者的觀點。
調查的 5 個關鍵發現
(Source:愛立信)
40% 的穿戴式設備使用者表示,未配戴設備時會缺乏安全感,就像少穿了一件衣服,但是仍有四分之一的消費者認為這些設備的表現不如預期。
2020 年被認為是穿戴式設備應用的轉折點,消費者預測 2020 後多數的穿戴式設備將會成為主流。
出現更頻繁的資料外洩風險,70% 的穿戴式設備使用者認為,設備廠商會嚴謹的保護用戶資料,因此相較於醫生、保險公司或網路公司,使用者更願意分享自己的數據資料給穿戴式設備製造商。
比智能手機更智慧,已有 40% 的智慧手錶使用者表示,已經減少與智慧手機的互動,更有 43% 的受訪者相信未來智慧手機將會被取代。
穿戴式設備對於物聯網的發展至關重要,多數的使用者表示,在未來穿戴式設備以及感測器,將可以協助他們與設備和物品進行更多互動,並且有 1/3 的使用者認為,在 2020 年後他們將擁有至少 5 個以上的穿戴式設備。
研究結論指出,雖然市場上還有諸多挑戰需被克服,但消費者已經準備好使用穿戴式設備,穿戴式設備產業的未來仍會蓬勃發展。
穿戴式設備棄用率高,不夠瞭解消費者需求?
報告發現,有四分之一的新用戶認為,所購買的設備沒有達到理想效果,每 10 名穿戴式設備的使用者之中,就有一名已經不再使用,而有三分之一的使用者在購買後幾周內,便將這些設備晾在一旁,而主要的原因為有高達 21% 的消費者認為,使用的功能,以及選項仍然受限、14% 的消費者認為這些設備,並非可以獨立使用的產品,通常都只能配套使用,以及這些設備沒有內建如 3G、4G 的連線能力,也無法支持 Wi-Fi ,或是其他形式的網路連接功能。
數據分享,有效提高使用率
消費者對於專戴式設備的接受度不斷提高,若要提高使用者的體驗期望值,則必須要讓穿戴式設備提供更精準、個人化的功能,根據報告顯示,與研究人員預期的結果不同,個人數據的洩漏,並不是使用者最擔心的問題,雖然有 60% 的使用者認為,個人資訊需要被管控,但有 67% 的使用者,願意在匿名且能夠獲得適當回饋的前提之下,跟大第三方單位分享自己的設備數據,他們認為將自己的使用數據與他人共享,這種形式,比起產品本身,更能夠幫助他們達到使用穿戴式設備的使用目標,而在這些使用者中,他們又最願意與設備的業者、醫生與保險機構,分享他們的使用數據。
穿戴式設備未來的多元應用
隨著穿戴式設備的市場逐漸成熟、更多元化,影響力也日漸增加,更深入的滲透進我們每天的日常生活,這些智慧手機的使用者認為,在未來,穿戴式設備將會逐步取代手錶、時鐘,血糖或血壓量測器,與汽車、房屋鑰匙等,其中有 19% 的消費者認為,傳統的聯網電視在未來將會被取代,更有 43% 的消費者認為智慧手機,也將會被穿戴式設備取代。
報告指出,目前穿戴式設備市場的用戶量,仍處於增加階段,其中又以健康、運動追蹤等相關領域為主流,在資安、交互聯繫、身份驗證、健身等領域,也慢慢出現一些新興的專戴設備產品,而未來穿戴式設備的應用,將不再局限於健康,以及醫療產業。
調研顯示,當被問到未來穿戴式設備所具備的功能時,五分之三的智慧手機使用者認為,將可能出現更多應用,包括緊急按鈕、定位追蹤系統、身份認證等等的功能。
報告中更發現,消費者最想要的穿戴式設備應用包括 5 個領域,分別是緊急按鈕(透過內嵌感應器,按下按鈕後,將主動通報設定的親友或是警方)、智慧手錶、定位追蹤(可佩戴於衣服以及背包上,協助定位孩童,以及老人的活動位置)、身份認證(可應用於購物、鎖車鎖門,或是辦理行政事務時)、可穿戴淨水器(手環形狀的穿戴式設備,可以透過內建 UV 淨化功能,殺除水中污染物與細菌)
由此可知,消費者對於未來穿戴式設備應用的想像,已經不只局限在健康與運動的功能了,此份報告可以統整出安全功能、智慧衣物,以及無語言溝通,為三大消費者較感興趣的領域。但同時,消費者的資安意識抬頭,報告指出,超過半數(53%)的使用者認為未來 5 年內,穿戴式設備將面臨病毒、駭客,以及資料外洩等安全威脅,這也是必須特別注意的一點。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