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只看見「智慧養老」的政策好市場大,沒看見風口下的那些坑?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6年9月14日 星期三

leiphone 奕欣


從2013年對岸中國明確開放養老市場到現在,利用網路和智慧設備,進軍養老市場的團隊不在少數。而另有數據報告稱「到2020年,中國將有4.8億人邁入老年階段,佔總人口的35%,而整個養老產業規模將達到GDP的三分之一」。看上去,這是一個市場巨大、政策利好的大風口。



對岸中國在其2013國務院35號文《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中,中國政府提出要建立「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中國政府開放了外來資本在養老市場的佈局,自此由「國字號」開始進入自由競爭市場。

其中在科技與網路方面的先行者不乏其眾,比如2015年成立的烏鎮智慧養老綜合服務平台,從線上的交互系統到線下的照護智慧設備一應俱全;再如為家庭設計的一系列可穿戴預警設備,試圖從硬體上優化老人的家庭照護條件。

成立於2014年的麥麥養老,其CTO李光朋用「最好的時代」來描述「智慧養老」。他認為,在中高端市場上已經迎來了一個井噴的時代。

但從市場上看,目前的「智慧養老產業」,主要是智慧終端與雲平台兩者居其一,或兩者相結合,以實現對老人的健康管理和預警。


這一服務,理所當然地遇到了老人市場培育的問題。

只看见“智慧养老”的政策好市场大,没看见风口下的那些坑?

老人和子女,都需要市場培育

陳再雷對北京政府今年頒佈《支持居家養老服務發展十條政策》感到非常振奮——他創辦了一家同時提供可穿戴終端和雲端服務的養老平台公司「小和365」並擔任CEO。《支持居家養老服務發展十條政策》俗稱「養十條」,對居家養老服務體系提出了比較具體的指導。

在陳再雷看來,智慧養老的「智能」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 ‧首先,老人對健康的需求還是比較明顯,如果能長期採集數據,並對健康進行風險評估,讓老人和子女甚至是服務機構都能能夠清楚身體狀況。

    ‧第二個方面在於老人的安全保障,一鍵呼救和自動報警是目前主要的功能需求。



    ‧再者其實在於老人的精神需求上,如果系統越能瞭解老人的生活習慣,就能更好地有的放矢。
在陳再雷的觀點裡,老人的資訊管道比較狹窄,在推廣上他們還缺少有效的手段,而居家養老的買單方主要還是老人的子女。通過智慧手段瞭解老人的生活狀態,及時提供預警,是子女目前比較能夠接受的一種養老平台模式。

但並不是說,通過老人的子女即可規避推廣教育的難題。陳再雷認為在智慧養老產業的發展中,市場拓展離不開資本、營銷及執行的力量。但這對於任何創業團隊來說都是不小的挑戰。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陳再雷提及了他們向個體消費推廣的難點,正是受到上述資本、行銷及執行力量的客觀限制,他們在直接to C市場方面的進展並不快。

而要說服有贍養父母需求的年輕子女,可能行銷推廣的方法和渠道不同,但難度並不比直接說服老人更小。

前文提及的麥麥養老和小和365遇到了同樣的問題。而他們的解決方法是,先尋找養老服務機構客戶合作,將相應的設備和服務銷售到機構內部,再由機構間接推廣給普通消費者。

機構推廣:成本阻力大

智慧養老產業並不是第一個採用先to B 再to C 策略的行業,但養老機構要接受智慧終端的進駐、甚至全面採用雲平台管理老人健康,還有成本方面的憂慮——雖然養老機構熱切歡迎智慧化、資訊化的新技術。

賽盟養老集團CEO 方麗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達了這種「歡迎」與「憂慮」的矛盾心理。作為深圳龍崗區民政局批准設立的第一家民營的綜合性社會福利機構,賽盟養老機構實際上和政府的聯繫十分緊密,但即使是這樣的先行者,目前在智能化的道路上還沒有走得很快。

方麗華告訴記者,賽盟養老機構在智慧化設備上,引進得並不多,主要集中於呼叫感應器等一些嚴格意義上算不上「智慧」的設備,至於雲平台?「這個真沒有!」方麗華說,「對於智慧養老,主要還是錢的問題。我們都知道擁有智慧設備可能減少人力成本,但可能需要在更大型的養老院應用。」

針對這一點,記者又電話詢問了另外兩家深圳的養老中心,客服人員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除了機構方面的問題外,方麗華也提到了中國消費者「未富先老」的問題。「如果設備太高端的話,一方面我們做為一個民營機構還無法承擔,另一方面,即使機構有了這樣的配置,也不一定是所有家庭能接受得起的。」

而從對岸中國政府政策上看,方麗華認為相對於社區和機構養老,政府還是比較重視居家養老的建設,而深圳作為一個比較年輕的城市,只有6%的老年人。從方麗華的說法來看,養老院目前的床位並不太緊俏,甚至還有空閒床位租給年輕人。

而方麗華表示,目前賽盟得到了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主要通過政府資助進行社區內的公益講座,提供上門式的養老服務,這相當於節省了一大筆推廣費用,而如果老人的居家養老出現了生活不能自理的問題,也會第一時間聯絡他們的養老機構。

此外,來自專業養老服務行業的觀點認為,中國傳統文化和觀念鼓勵老人在家中接受子女的贍養,把健康的老人送到養老院裡,會被認為是一種「不孝」的行為。

這種觀念客觀上阻礙了養老機構本身的升級發展——養老機構推出的高端服務,在國內相對更難被高收入家庭認可。這也引致中國的養老機構沒有動力和資金,去優化智慧化設備了。

以《Youth》、《桃姐》為代表的一中一外兩部電影,就很容易看出中國與國際養老中心的差別。《Youth》電影中描繪的養老院有著細緻的標準化流程,而對老人的照料也非常人性化,甚至會有訂製菜單。而相對應中國的情況,就不那麼樂觀了。

只看见“智慧养老”的政策好市场大,没看见风口下的那些坑?
電影《桃姐》講述的就是老人院裡發生的故事

國家提倡的「居家養老」呼籲新的產品創新

在中國,在家對老人盡孝是傳統美德,這反映在市場數據上,能看到中國機構養老只佔養老模式的3%~4%。事實上,在其國家政策中也強調了居家養老是基礎。

有志於智慧養老產業的商業探索者們,其實已經嘗試了直接面向消費者,和通過通路機構到達消費者兩種傳統模式。而「養老」這個本身充滿情感,並具有中國特色的家庭活動,需要更多產品創新和商業創新。

小和CEO陳再雷,已經在嘗試推廣「服務費」的概念。小和365的產品是硬件含服務費打包的方式銷售,從長期看來,硬體件的費用可以忽略不計。

但陳再雷也表示,因為現在其對岸這個國家的中國人對服務的概念,依然比較模糊,所以他「抱著樂觀的態度」在等待養老市場消費升級潮流的到來。從中國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來說,理論上這不會等太久。

陳再雷表示他看到了養老產業在每一年都有著積極的變化。 「用戶的需求在不斷被挖掘,人們的認識也在提高,再加上政策的支撐,我認為在未來兩到三年會是一個上升期,但真正的爆發期,可能還需要五年左右的時間。」

而麥麥養老CTO李光朋則打算從更系統的角度解決這個問題,比如著重向社區和機構提供雲服務,通過自主研發的智慧硬體連接長者、子女、護工及管理終端,實現大數據層面的照護服務。

雖然在居家養老領域,李光朋表示暫時的確處於一個摸索的階段,但他覺得光明的未來離得並沒有那麼遠,「目前是一個悶聲佈局,坐等發大財的時候」,他對此充滿了信心。

推行智慧養老的從業者們,都在摸索更好的商業模式,但能闖出一條道路的企業並不是很多。「目前階段這是比較辛苦的一個活,戰線也長,包括整個產業鏈也非常龐雜,所以從業者一是要對整個行業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再者也要有耐心。」



                                                                                                                                                                                                                            


最迷你無線雲端智慧攝影機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