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否看過電影《明日邊緣》,在裡面阿湯哥穿著機械裝甲與外星人戰得不亦樂乎,最終拯救了地球。現實中,這種技術不是沒可能,最近韓國一家造船廠就為工人製作出一種可穿戴的機械設備,穿上後,工人可以輕鬆舉起厚重的鋼鐵材料。
這種機械設備又被稱為機械外骨骼,現在仍處在原型階段,不過在試驗中受到了工人們的一致好評。它由碳、鋁合金和鋼鐵製成,重28公斤,結構上能支撐機械本身的重量,還能隨著穿戴者的動作進行調整,所以不會給使用者帶來負擔。它適合任何身高在160cm到185cm的人,由電池供能,可使用3小時左右。穿上後,工人能按正常步伐行走,目前原型產品能舉起的重量是30kg。
工人只需踏上腳墊,將大腿、腰部和胸腔系上填充帶,就可以使用該裝備。設備背後還有一個背包,可以對腿部的液壓接頭和電動裝置提供動力並進行控制。
人機結合變得普遍
事實上,這種機械外骨骼裝置並不新奇,其他設備中較為出名的要屬今年世界盃上,在首場比賽中開球的癱瘓巴西少年所使用的設備。不過韓國的設備是供身體健康的正常人使用,而巴西少年的外骨骼裝置能讓癱瘓患者重獲行走能力。巴西少年的外骨骼是國際“再次行走計畫”的一個研究成果,它利用機動化金屬支撐結構支撐大腿,同時説明大腿彎曲。在設計上,這款外骨骼由植入頭皮或者腦內的電極探測到的大腦活動控制,這些信號將通過無線方式傳輸給佩戴者身上的一台電腦,電腦負責將信號轉化成具體的動作。
無獨有偶,今年5月,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畫局開發的DEKA義肢獲批准可以使用。該義肢由植入殘留肢體中的肌動電極控制。感測器會收集上臂肌肉運動時的電信號,而義肢中的電腦可識別出使用者的操作類型。在臨床實驗中,使用義肢的截肢者可完成一些曾經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們能使用拉鍊和鑰匙,這都多虧了義肢底部的震動回饋;他們還能抓起葡萄、雞蛋等易碎物體。
最重要的是心理變化
上述這些與人體結合的機械部件能幫助工人提高工作效率,也能為殘障人士的生活帶來曙光,不過更重要的恐怕是心理感知上的變化。
在《虛擬實境如何作用於物理世界?》一文中,作者提到虛擬實境是能對人的心理和行為習慣帶來物理改變的,因為它可以讓人體驗到在現實中不能體驗的人生,從而調整自己的行為習慣。而人機結合後,能實實在在感受到自己對環境控制,這顯然也會產生同樣的結果。最簡單的例子就是關於重量的感知,以前面對30kg的石頭一個人可能認為很重,但如果他能輕易舉起100kg的物體呢?
另一個可能的改變是關於機器的看法。現在的機器很多都是單獨使用,是死的,但如果機械成為人體的一部分,人與機械人的界限是否仍會涇渭分明?
via NS
0 comments: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