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kieOptions = {...}; ‧ ARM 吳雄昂:手機做成功了,有信心做好物聯網 - 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

3S MARKET

3S MARKET
2015年7月14日 星期二

leiphone 程弢

路到物聯網,從智慧能手機到現在的智慧硬體,我們能看到產品在升級,技術也在革新,有的企業走向了輝煌,有的企業被無情洗牌。不過,在路階段,ARM算的上是絕對的贏家,雖然從未推出過自己的產品,但是全球95%的智慧手機都有這家公司的影子。

ARM執行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吳雄昂

當然,任何一家科技公司,不會缺席物聯網帶來的市場,ARM從去年開始正式邁向物聯網領域。ARM執行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吳雄昂表示,作為一家半導體智慧財產權(IP)提供商,已經和大部分行動晶片廠商建立了合作關係,這一合作關係會繼續深入到物聯網,預計5年以後,ARM物聯網領域的業務比重達到25%

ARM打造了一個什麼樣的生態?
ARM1990年成立後,並沒有真正邁向手機領域,一開始提供的技術,主要應用於印表機等產品中。吳雄昂表示,諾基亞就是ARM走向手機領域的一大推力,他們認為低功耗在手機上的意義非常重大,這也標誌了ARM正式走進行動設備,到現在我們可以看到95%的智慧手機都應用了ARM的晶片方案。

眾所周知,英特爾已經在PC端壟斷了長達十幾年的時間,與微軟組成的生態,幾乎沒有給競爭對手留下太多的機會;與英特爾相對應的是,ARM在行動端同樣佔有了絕大部分市場,但是他們一路走來的方式並不一樣。

ARM構建的生態體系是,ARM在這之中提供了一個授權,企業需要遵守一定的規則,這減少了碎片化發展的可能性。但是我們不會阻止這些合作夥伴的發展,高通、聯發科甚至是小米、華為等公司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做產品。

在這個生態體系下,ARM在行動市場獲得了成功,我們對物聯網領域也非常有信心,因為這個環境下產品差異化會更加明顯,開放的生態體系會更加重要。


還要建立物聯網領域的標準
實際上,在物聯網領域,硬體企業以及雲端服務公司,都在試圖建立一套自身的標準,例如設備之間的通信協定不一致,導致各設備之間無法實現聯動。長期以往,用戶體驗必然會大打折扣,廠商的設計方案也無法統一管理,吳雄昂認為,各設備之間的介面統一非常重要,比如在家庭環境下,從家裡的監控到各式各樣的感測器,有很長一串硬體,我們需要一套統一的設備管理方案,這可以簡化設備更新的工作。

去年,ARM宣佈推出mbed物聯網系統(預計今年會正式推出),推出這個OS的原因很簡單,ARM與所有硬體公司都沒有競爭關係,包括雲端服務商,所以硬體廠商之間更希望我們來做這樣一個標準化的系統。

ARM IoT susbsystem

ARMX86MIPS有競爭嗎?
目前,主流晶片架構基本上就是ARMX86以及MIPS,雖然表面上看起來ARMX86所在的PC領域並無聯繫,但是在伺服器領域,ARM卻是英特爾的追趕者。

ARM和英特爾實際上不存在直接的競爭,更準確的說是一種競合關係。而且我們不能強制自己的生態合作夥伴,從頭到尾去用自己的架構,能讓他們去做一些自己的東西,也非常重要。

另外,MIPS自去年後,也逐漸穩固了市場地位,尤其是來到物聯網領域,市場上也有廠商開始針對MIPS架構,推出了可穿戴設備及物聯網設備,似乎ARMMIPS之間有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競爭與廝殺是難免的。

可穿戴設備剛起步,我們要等到兩年後才能判定誰的產品做得好。但是,一款產品賣到幾千萬之後,這個市場才算真正起來。

MIPS的競爭確實存在,但孰好孰壞,需要由消費者和產業鏈的廠商來決定,誰更熟悉消費者,誰能為開發者提供便利,才能獲得更大的市場。

在智慧硬體產品面前,晶片商面臨了哪些挑戰
智慧硬體在功能及運行速度上,都比傳統硬體要求更高,比如,大眾的普遍要求是能夠在低價格的設備上,能具備所有的特性,在技術實現及成本上,給廠商帶來的挑戰是巨大的。吳雄昂也認為在物聯網階段,晶片商需要面臨兩大難題。

一、過去很多硬體產品無需考慮聯網,廠商的軟體投入相對較少。但是現在智慧化後,晶片需要支援更多的軟體系統,軟體投入會明顯增多,但是晶片價格基本不變,所以成本是廠商的一大挑戰;

二、因為市場更加碎片化,一個平台推出後可能只適應部分廠商,如果要滿足更多的需求,相對於手機或者平板產品來說,在軟體和硬體的工作上都會增。
[​IMG]
他還補充道,“ARM推出mbed會盡可能的幫助合作夥伴,解決成本,以及開發時間上的問題。”

雖然,ARM的方案已經覆蓋了全球大部分智慧設備,但是據透露這家公司在全球僅有3500名員工,談到這裡的時候,吳雄昂也自我調侃稱,“ARM大部分合作夥伴一條產品線的人數都比我們人多。”

在和吳雄昂談話的過程中,他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和晶片商沒有競爭關係“。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