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安控市場的商機,應該如何佈署才能掌握?

Is Huawei a threat to cyber security? 

– Inside Story



3S MARKET 施正偉


之前提到,美國限制了海康威視與大華,美國安控市場至少騰出了五億美元市場機會。如果把上月中,美國商務部所發出的「恫嚇」,意欲限制所有使用海思的晶片,那麼至少再超過十倍的市場機會空間。

Global Homeland Security Surveillance Camera Market


有調查報告曾指出,美國安控市場在影像監控部分,大約有 70 億美元的產業規模(注意,不市值規模),這代表安控市場在美國也是個很小的產業,要美國廠商投入生產製造,完全不符經濟成本原則。

The Trouble With Supply Chain Security

美國的難題
但上個月中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局(BIS),所提到海思晶片在手機、基地台、影像監控設備、人工智慧的使用與潛在威脅,又提升了美國安控廠商不得不設法去做的兩難窘況。

手機與基地台,當然有其規模與重要性。但,影像監控設備與人工智慧,一個是規模太小,一個要投入則又是無底深坑,美國安控廠商勢必尋求中國以外的國家來支援與合作,當然台灣、韓國必然是首選。

但情況的糾結與複雜,又往往超乎想像。雖然有人看好韓國比台灣有機會,去補上海康威視與大華的市場空缺,但市場傳聞說韓國最大的漢華(前身即三星電子),也是全倚賴海思。

如果這傳聞屬實,美國就直接想辦法與華為海思妥協,根本不用找韓國廠商。顯然,安控這個利基型產業,因中國已建立起完整的供應鏈,再加上有著超大甚至無可限制的市場規模,美國要甩鍋中國,只有找台灣。


台灣安控業的角色和地位呢?
有業者說台灣雖有晶片,但幾乎都也是提供中國的安防廠商。近日就有業者告訴我說,海康已經拿台灣晶片的版本,也「大量」回銷台灣。事實上去年初,我就已聽聞這樣的說法,但至今我無法確認確有其事。

不過,從客觀的現實看,晶片業者也必須生存。台灣安控業這十年來,歐洲原本是主力市場,卻被中國的螞蟻雄兵鯨吞蠶食殆盡;美國市場台灣大部分業者接觸不若歐洲,但大單都落在電子五哥或安控專業大公司,絕大多數安控業者根本下不了基本的「MOQ」,在這樣的氛圍下,叫晶片業者如何「愛國」? 

日前媒體才又披露,台灣公部門使用華為、海康威視、大華等相關電子產品,包括安控產品的數量。安控業界人士看到只有三百多件的統計調查,都嗆咳不止。白牌呢?那些從深圳拉五臟六腑回來組裝的呢?連美國安控業者都必須承認,他們也是洗品牌、洗產地的情形相當嚴重,台灣有什麼不好意思說的?

台灣安控這個產業的信心,已被動搖到這些議題連談都不敢談;相對比中國安防行業,反而都敢大剌剌的侃侃而談。台灣安控這個產業已經面臨很大的轉捩點,還在顧慮什麼好談不好談的?這種情形再發展下去,更不用再說資安即國安!

如果按美國有些安控代理業者所告訴我的,美國川普政府目前的 NDAA 只是在恫嚇,沒有基本完整的細則規範。但如果成真,就擴大解釋到只要是海思晶片的 DVR\NVR 都進不了美國市場,台灣至今一堆廠商還是用中國海思的晶片,到時只剩下自己一丁點的市場可玩,屆時將比現在更慘,那現在還有什麼不能談的?

但是台灣的晶片業者也必須做必要準備,萬一美國把「TSMC」的那套玩法再複製到安控,頓時也將對晶片業者必會有所衝擊,也必須有所超前佈署。


美國市場機會的背後與未來
我這兩篇對於美國市場的探討,已經把美國市場的機會與威脅,做了一定程度的描述。市場長在美國,美國業者有其自己的喊牌權,但是美國又有其罩門軟肋,這才是台灣業者要掌握的關鍵點。

就像川普為何掀起美中貿易大戰,背後也在於中國靠低價、補貼造成不平等競爭。所以祭出了一些法令,想進入美國市場,就須按他們的遊戲規則。

而一位美國的代理業者也告訴我,你們台灣廠商也是「只想賣」到美國市場,可是一些細節,卻也自以為理由十足,說這個不做、那個不能,卻完全忽略中國那些業者已經是一條龍的完整供應鏈,再加上有完整的通路供應,一些台灣廠商的遮遮掩掩,事實上不但已被看破手腳,也昧於現實。

美國安控市場的機會,對台灣廠商來說,不止是一個至少台灣安控產能,可能超過十倍大以上的商機,甚至是一個能藉以提升與轉型,很好訓練的機會。


用理性去看市場的發展
就像這幾個月來,很多業者都告訴我,市面上紅外線熱影像測溫攝影機,幾乎九成都是中國的產品,(這些現象在前兩個月,我都探討過。)希望我多多報導。

但是,很多證據根本不足,只能說疑似。因為很多廠商都自稱自行研發(每家都這樣告訴我),而巧的是他們這些廠商的關係鏈,也自己表明告訴我,相關模組、軟體是這些表明者所提供的,貨源就來自 —— 對岸中國。

而我也反問,那些在台灣市場趴趴走的中國安控產品,是不是合法進口?如果是,我沒理由說這些是禁制品。

但我的前提也很清楚,第一:在公部門應該有所規範,特別是與我國目前有敵對關係的國家。第二:資安的維護問題,台灣目前在安控上,幾乎沒有專業者。第三:我不會反對任何合法進口的安控產品,但我絕對支持優先有台灣自己的安控產業。

按此回今日3S Market新聞首頁

.門禁控制軟體的趨勢

Trend Update: Access Control



軟體和雲端運算使門禁控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大,多功能和負擔得起。



越來越多的客戶正在使用門禁控制,並且在門禁控制方面做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 - 業界為此感謝門禁控制軟體的進步。現在可以透過結合雲端的軟體,來提供以前基於硬體的功能,從而使門禁控制更加經濟實惠;以及應用程式介面(API)使門禁控制軟體可以與其他系統整合,例如影像或企業需求計劃(ERP),從而使門禁控制功能更加強大和通用。


SDM 與開發門禁控制軟體公司,以及銷售門禁控制的安全整合商進行了訪談,這些整合商介紹了門禁控制軟體的七個主要趨勢。

1 風湧雲起
結合雲端運算的門禁控制正在不斷發展。

總部位於密蘇里州斯普林菲爾德的門禁控制技術提供商 DMP 的行銷副總裁 Mark Hillenburg 指出,該公司每月銷售的 5,000 門門禁控制門中有一半用於基於雲的管理軟體。

位於康涅狄格州哈姆登和佛羅里達州墨爾本的安全整合商 American Total Protection 的所有者兼總裁 Rence Coassin 指出:「門禁控制是每個人都想要的產品 - 他們只需要決定是否要付款即可。為了它。」

Hillenburg 說,由於結合雲端的選件需要最少的前期投資,因此使決策更加容易。他說:「有些人現在正在購買門禁控制,而這在雲端之前是沒有的。」

Coassin 指出,向雲遷移也使整合商受益,因為它提供了過去每月與門禁控制傳統上,不相關的經常性每月收入來源。

「我們的業務是一種 RMR 模式,」位於納什維爾的安全整合商 ADS Security 的營運支持經理 Chris Burton 說,並補充說 DIY 安全的興起正在產生影響。 「在住宅方面,我們正在失去 RMR,我們必須在某個地方進行補償。」

在結合雲端的門禁控制之前,ADS 提供了託管門禁控制,該功能使多個用戶可以共享在 ADS 伺服器上運行的門禁控制軟體,這有助於最大程度地減少客戶的投資,但有一個主要缺點。 「您無法(系統控制)向客戶提供門禁權限,」伯頓說。相反,當需要更改系統時,客戶必須聯繫 ADS。

ADS 使用的結合雲端的 DMP 產品,使最終客戶能夠透過遠端介面,自行進行系統更改。

結合雲端的門禁控制軟體的另一個好處是:「我們幾乎不會失去雲門禁控制的客戶,」伯頓說。


2 企業客戶擁抱雲
最初,結合雲端的門禁控制的典型用戶是中小型企業,因為這些公司極少有員工來管理和維護軟體。最近,甚至擁有自己技術人員的大型企業也希望將門禁控制轉移到雲中。這些公司可能是從將其他類型的軟體遷移到雲開始的,現在對雲方法也有足夠的信心將門禁控制也遷移到雲中。

「為企業帶來的最大好處是隨時隨地訪問,開銷更少。」總部位於亞特蘭大的霍尼韋爾商業安全企業解決方案全球解決方案負責人 Marcus Logan 說。 「並且,[管理實體或虛擬伺服器的需求]消失了。它將門禁控制從資本支出轉換為營運成本。」

但是,有些企業喜歡使用雲方法,但是卻運行自己的私有雲。因此,一些門禁控制供應商同時支持私有雲和公共雲選項。


3 智慧轉向邊緣
傳統上,門禁控制軟體駐留在中央控制器上,但是隨著雲的流行,智慧導向系統邊緣發展的另一趨勢是。針對該故事接受採訪的一些消息來源,認為情報正在向讀者轉移。

總部位於密爾瓦基的供應商江森自控開發了門禁控制讀取器,該讀取器提供了傳統門禁控制面板的某些功能,並且可以直接與結合雲端的門禁控制軟體進行通信,從而無需將它們透過本地連接到基於場所的控制器。區域網路。閱讀器在本地供電,最終用戶在其智慧手機上有一個應用 APP,可作為與閱讀器進行通信的憑證。讀者是否與雲進行通信,以決定是否允許人員進入。

江森自控全球安全產品部門雲解決方案產品管理總監喬治·馬丁內斯(George Martinez)解釋說:「閱讀器是門禁控制器,不必在門外。」 「您不需要局域網,因此攻擊面更少。」

截至發稿時,江森自控計劃於三月份推出該產品。

霍尼韋爾商業安全公司企業解決方案首席產品負責人埃里克·格林(Eric Green)也指出,邊緣情報越來越多,並且像馬丁內斯(Martinez)一樣,希望讀者能看到更多情報和決策。★


關鍵的結合雲端的門禁控制術語
混合雲:結合雲端的門禁控制,如果公司與雲的連接中斷或由於其他原因無法與雲進行通信,則由基於場所的功能備份。

私有雲:結合雲端的門禁控制,其中門禁控制軟體在客戶端公司營運的遠端伺服器或虛擬伺服器上運行。

公共雲:基於雲的門禁控制,通常由門禁控制設備的供應商提供,並從供應商營運的伺服器或虛擬伺服器交付。

軟體即服務(SaaS):一種用於門禁控制的公共雲方法,其中供應商通常按門向客戶每月收取服務費。


4 整合獲得動力
使用軟體將門禁控制與其他系統整合在一起是商業客戶越來越普遍的要求。在某些情況下,門禁控制供應商可能會與影像監控供應商達成協議,以便兩個系統可以一起工作。或者,一些門禁控制供應商為其軟體提供應用程序接口(API),以使客戶或其他開發人員能夠創建自己的整合。

範德比爾特工業公司北美銷售副總裁埃里克·維德利茨(Eric Widlitz)指出,總部位於新澤西州帕西帕尼的供應商範德比爾特工業公司最受歡迎的整合是將門禁控制軟體與企業需求計劃(ERP)軟體鏈接在一起的整合。

這樣一來,員工數據就可以從 ERP 系統流向門禁控制系統,因此,例如,如果員工辭職,公司只需指出 ERP 系統中的門禁控制軟體也將自動更新,消除了重新輸入資訊的必要性,以防止前僱員進入工作場所。

總部位於加州托蘭斯的供應商 AMAG Technology 的產品管理總監 Jonathan Moore 指出,業務客戶也可能需要系統整合,才能擁有可用於多個目的的單一證書。

摩爾說:「他們想要門禁控制的安全憑證,但會說,‘最好與列印機一起使用’。」

一些企業,特別是那些收購了其他公司的企業,可能具有來自不同位置的不同製造商的門禁控制,並且可能希望它們充當單個系統。為瞭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開始看到像 PLAI 這樣的行業組織的崛起,」摩爾說。 PLAI 代表實體邏輯門禁互操作性倡議,它是一個開放標準,旨在使來自不同製造商的門禁控制能夠集成在一起,以作為單個系統運行。


5 RMR 的另一個來源
將門禁控制軟體遷移到雲並不是門禁控制可以產生經常性收入的唯一方法。一些供應商提供了其他基於軟體的服務,企業客戶將其作為服務付費,儘管計費可能是年度的,而不是每月的。

例如,範德比爾特工業公司(Vanderbilt Industries)的 VI Connect 服務目的在監視與第三方系統整合在一起的門禁控制系統的所有組件,以幫助確保功能。學區是該產品的早期採用者,但是正如 Widlitz 所指出的那樣,該產品現在也被其他組織採用。

6 條法規驅動門禁控制要求
總部位於蒙特婁的 Genetec 的門禁控制產品行銷經理 Despina Stamatelos 說,法規也正在推動門禁控制軟體的需求。 Stamatelos說,政府機構越來越多地在尋找符合聯邦身份,憑證和門禁管理(FICAM)要求的系統,這會影響軟體和系統的其他元素。

她補充說,電力公司越來越多地尋求門禁控制,以滿足北美電力可靠性公司(NERC)的要求,這也影響門禁控制軟體。

甚至歐盟(EU)制訂的法規也會影響門禁控制軟體。

例如,洛根(Logan)和格林(Green)指出,加利福尼亞州和其他州正在採用或希望採用類似於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的規則。這些規定禁止公司將員工的姓名儲存在公司所在地以外的伺服器上。這意味著,使用結合雲端的門禁控制的公司必須將員工數據(而不是姓名)儲存在雲中才能儲存。霍尼韋爾(Honeywell)代表指出,此類規則也可能適用於在美國有歐洲公民的公司。


實體邏輯門禁互操作性計劃
物理邏輯門禁互操作性倡議(PLAI)由實體安全互操作性聯盟(PSIA)成立,其目標是使來自不同製造商的門禁控制軟體能夠互操作。

PLAI 目的在:
在不同的實體門禁控制系統之間提供即時調用和撤銷安全特權;
為多個營業地點和園區中的邏輯特權和實體門禁提供支持;
當員工前往遠端站點並將安全門禁與不同的實體位置同步時,為臨時門禁憑據提供支持;
最小化風險,因為所有邏輯和實體門禁權限都基於單一的權威來源(例如,符合PLAI的實體門禁控制系統不可能包含活動僱員姓名的兩個版本,因為它是從管理員身份中提取僱員身份的權威的 IT / HR 來源)。

有關其他資訊,請連結 https://psialliance.org/all-about-plai/ 。


7 臉部辨識即將推出
與整合影像監控結合使用的臉部辨識軟體,將很快進入門禁控制。

霍尼韋爾正在研究洛根所謂的「無摩擦」門禁控制,該門禁控制將使用臉部辨識,來允許授權方進入機構,從而消除或減少了對憑證的需求。 Logan 表示,該公司已在多個公司 Beta 版站點使用了支持該功能的門禁控制軟體,並希望在六個月內將其產品商業化。

顯然,門禁控制軟體領域已經進行了很多創新,並且創新不會很快消失。

.美國啓動 6G 網絡技術研究 2030 年或投入商用

Finland's 6G vision for 2030



源:小计算大世界

5G 現在是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今年透露了很多關於 5G 的消息,大概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年頭 5G 就可以投入商用了。與此同時,各國也開始籌備開發,再下一代的行動通信網路技術 6G。據外媒最新消息,美國政府下屬的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已經開始為 6G 研發,在無線電頻率方面鋪好道路。


據國外媒體消息,美國政府下屬的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已經開始為 6G 研發做足準備,一致投票決定開放「太赫茲波」頻率段,用於 6G 服務。該頻率段在 95 千兆赫(Ghz)到 3 太赫茲(Thz)範圍內,將開放提供 6G 實驗使用。

有數據表明,6G 的網速將會是 5G 的 10 倍左右。如果說 5G 實現了更快、更低時延,及更高網路容量的網路,那麼 6G 的目標將是將全世界連接,致力實現「天地互聯」,


美国启动6G网络技术研究 2030年或投入商用

5G 網路從 2019 年開始商用,2020 年大面積普及。而下一代 6G 網路概念研究,美國、俄羅斯、歐盟等國家,已在進行下一代 6G 網路相關的概念設計和研發工作。

總的來說,6G 網路目前仍舊處於理論、實驗的階段。根據目前的情況而言,6G 網路至少需要在 2030 年才能投入商用,而 6G 手機,則需要等到 2030 年之後了。

按此回今日3S Market新聞首頁

.零售供應鏈端使用 RFID 技術,訂單準確率可達 100%

Avery Dennison - How RFID gives retailers the flexibility to meet customer demand.




來源:百家号 作者:博纬智能RFID11  


 
  

多年來,零售商一直在使用 RFID 技術,以保證物品有貨。大多數情況下,品牌商及配送中心並不使用 RFID 標籤,標籤的讀取大多數都在門店處。因此,產品在供應鏈端幾乎沒有追溯性。然而,奧本大學的一份基於一年調查研究的白皮書顯示,品牌商和零售商均使用 RFID 技術,並分享物品在供應鏈端的移動時,物品資訊準確性可以達到 100%,這可以降低召回及索賠成本。

奧本大學的 RFID 實驗室和 GS1 美國發佈了白皮書,描述了一項 EPC / RFID 零售供應鏈數據交換研究 Zipper 項目。該項目跟蹤了 8 個品牌所有者,及 5 個零售商之內的標籤標記物品的移動,這些物品從製造端移動到品牌商,及零售商的配送中心,並移動到門市店中。

該研究發現了,超出預期數量的供應鏈錯誤,品牌商與零售商之間的物品接發資訊錯誤率達到了69%。這些不準確資訊大部分是當前用於捕獲,和共享數據的系統的漏洞導致的。



GS1美國的零售服裝和普通物品副總裁 Michelle Covey 解釋說,這些錯誤通常發生在配送中心的接收、運輸及配送過程中,與數據採集方法關係很大。項目期間,該 RFID 團隊將條形碼掃描儀與 RFID 標籤採集的數據進行了對比。

研究人員發現,未使用 RFID 技術時,整體庫存準確率僅為 63%。另一方面,使用 RFID 技術時,庫存準確性可達  95%。此外,使用 RFID 技術時,門店缺貨率減少了 50%,這是一個非常令人興奮的消息。

奧本大學 RFID 實驗室成立於 2005 年,旨在瞭解 RFID 如何為零售市場帶來價值,並與沃爾瑪,JCPenney、Nordstrom 和 Dillard's 等零售商展開了合作。據該實驗室主任 Justin Patton 稱,該技術已經從托盤和箱子的跟蹤,發展到了物品級別的跟蹤。在過去十年中,該實驗室進行的大多數研究都集中在 RFID 技術在零售物品跟蹤上的好處上。

Patton 說,供應鏈中心的標籤數量數量不足是 RFID 技術未在供應鏈管理中充分應用的最大原因,但這一問題在 2017 年得到了改變,RFID 標籤標記物品的數量已有顯著增加。儘管品牌商開始根據零售商的要求標記物品,但供應鏈處的數據並沒有得到充分使用。


奧本大學 RFID 實驗室預計,大約有 90 億個商品已經使用了 RFID 標籤,供應鏈管理端使用 RFID 技術的時機到來了。

該研究團隊知道當前的供應鏈可視性,及數據管理存在很多問題。過去,供應鏈並沒有跟蹤單品級物品。相反,零售商使用 SKU 數量資訊,來辨識接收到的物品。通常,零售商發出採購訂單,然後品牌商挑選並打包訂單要求的商品,然後進行配送。當存在商品異常時,零售商將發出索賠。

資訊傳達錯誤,是大部分問題的原因所在。舉個例子,一個 30 條 T 恤的訂單可能分成 2 次配送,一次配送 20 條、10 條稍後配送。當零售商接收到 20 條 T 恤時,就可能發出抱怨及索賠。收到另 10 條 T 恤時,零售商將再次辨識出錯誤,並再次進行抱怨及索賠。

Patton 說,使用 RFID,這種錯誤根本就不會發生,因為每個物品上都有一個與訂單相對應的辨識標籤。對於零售行業來說,抱怨及索賠是一個昂貴且普遍存在的現實,這也是 Zipper 項目解決的第一個難題。

包括 Herman Kay、Swim USA、Levi Strauss&Co 在內的 8 家品牌商,及 5 家零售商參與了這次項目。所有 8 家品牌商均使用 EPC UHF RFID 標籤來標記物品。而配送中心及零售門市店則安裝了手持式 RFID 讀取器、通道式及固定式 RFID 讀取器。

  
Patton 說,配送中心在包裝時,使用讀取器讀取 RFID 標籤,以確保配送的物品資訊正確。研究小組發現,使用 RFID 技術的企業,在發貨階段的資訊準確率達到了近 100%。

該項目的第二階段將研究供應鏈,相關方之間數據的分享,包括發貨通知。它們還將研究 RFID 可以帶來的其他好處,如真偽鑒定,交付電子證明等。

研究人員稱,該白皮書描述了 RFID 跟蹤,在供應鏈內的價值。然而,非垂直供應鏈可能擁有多個配送中心,這需要在許多站點安裝 RFID 基礎設施,以及可用於分享數據的共享平台。

Covey 表示:「長期以來,對 RFID 價值的研究一直集中在零售端。而供應鏈端 RFID 也存在巨大價值。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研究以標準化的格式,更有效地共享 EPC 數據,從而滿足客戶要求。」 Zipper 項目的第二階段,預計將於 2019 年中結束。

按此回今日3S Market新聞首頁

.雲計算的基本原理是什麼,具體的核心技術有哪些?

Cloud Computing Best Animation


來源:多智时代

雲計算已經成為了 IT 界的熱門技術,甚至被視為將根本改變生活方式和商業模式的革命技術。借助雲計算,網路服務提供者可以在瞬息之間,處理數以千萬計甚至億計的資訊,實現和超級電腦同樣的效能。

雲計算可以被視為網路計算和虛擬化的融合:即利用網格分布式計算處理能力,將IT資源構築成一個資源池,再加上成熟的服務器虛擬化、存儲虛擬化技術,是用戶可以實時的監控和調配資源。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具体的核心技术有哪些?
  
1 雲計算的概念
雲計算的定義眾多,目前廣為認同的一點是,雲計算是分布式處理、並行處理和網格計算的發展,或者說是這些電腦科學概念的商業實現。雲計算是一種資源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透過網路獲得應用所需的資源(硬體、軟體、平台)。

雲計算將計算從客戶終端集中到「雲端」,作為應用透過互聯網提供給用戶,計算通過分布式計算等技術,由多台電腦共同完成。

用戶只關心應用的功能,而不關心應用的實現方式,應用的實現和維護由其提供商完成,用戶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相應的應用。雲計算不是一個工具、平台或者架構,而是一種計算的方式。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具体的核心技术有哪些?
  
2 雲計算在全球發展狀況
儘管雲計算的思想孕育很久,但是在國際(主要是美國)取得蓬勃發展,也是最近十來年的事情。2003 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NSF)投資830萬美元,支持由美國七所頂尖院校提出的「網絡虛擬化和雲計算VGrADS」項目,由此正式啓動了雲計算的研發工作。2009年4月,谷歌推出了Google應用軟體引擎(Google App Engine),運行大型並行應用程式。

Apple是雲計算領域的另一位角色,從近年來推出的iTunes服務,到MobileMe服務,到收購在線音樂服務商Lala,再到最近在美國北卡萊羅納州投資10億美元,建立新數據中心的計劃,無不顯示其進軍雲計算領域的巨大決心。

而對岸中國近幾年在雲計算方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中國的雲計算發展雖處於起步階段,但各大通信商都表現得異常活躍。中國移動推出了「大雲」(Big Cloud)雲計算基礎服務平台,中國電信退出了「e雲」雲計算平台,中國聯通則是推出了「互聯雲」平台。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具体的核心技术有哪些?
  
3 雲計算的原理
雲計算的基本原理是,透過使計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電腦上,而非本地電腦或遠端伺服器中,企業數據中心的運行,將更相似於互聯網。這使得企業能夠將資源,切換到需要的應用上,根據需求訪問電腦和儲存系統。

雲計算就是把普通的伺服器,或者個人電腦連接起來,以獲得超級電腦也叫高性能和高可用性電腦的功能,但是成本更低。雲計算的出現使高性能並行計算,不再是科學家和專業人士的專利,普通的用戶也能通過雲計算享受高性能並行計算所帶來的便利,使人人都有機會使用並行機,從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計算資源的利用率。

雲計算模式可以簡單理解為,不論服務的類型,或者是執行服務的資訊架構,透過因特網提供應用服務,讓使用者透過瀏覽器就能使用,不需要瞭解伺服器在哪裡,內部如何運作。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具体的核心技术有哪些?
  
4 雲計算的核心技術
雲計算系統運用了許多技術,其中以編程模型、數據管理技術、數據儲存技術、虛擬化技術、雲計算平台管理技術,最為關鍵。

(1)編程模型
Map Reduce是Google開發的java、Python、C++編程模型,它是一種簡化的分布式編程模型,和高效的任務調度模型,用於大規模數據集(大於1TB)的並行運算。嚴格的編程模型,使雲計算環境下的編程十分簡單。

Map Reduce 模式的思想,是將要執行的問題,分解成Map(映射)和Reduce(化簡)的方式,先透過Map程式,將數據切割成不相關的區塊,分配(調度)給大量電腦處理,達到分布式運算的效果,再透過Reduce程式,將結果匯整輸出。

(2)海量數據分布儲存技術
雲計算系統由大量伺服器組成,同時為大量用戶服務,因此雲計算系統採用分布式儲存的方式儲存數據,用冗餘儲存的方式保證數據的可靠性。雲計算系統中廣泛使用的數據儲存系統,是Google的GFS和Hadoop團隊,開發的GFS的開源實現HDFS。

(3)海量數據管理技術
雲計算需要對分布的、海量的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因此,數據管理技術必需能夠高效的管理大量的數據。雲計算系統中的數據管理技術,主要是Google的BT(Big Table)數據管理技術,和Hadoop團隊開發的開源數據管理模組HBase。

5 雲計算的挑戰和展望
雲計算技術的發展,面臨這一系列的挑戰,例如:使用雲計算來完成任務,能獲得哪些優勢可以實施哪些策略、做法或者立法來支持或限制雲計算的採用如何提供有效的計算和提高儲存資源的利用率等等。此外,雲計算宣告了低成本超級計算機服務的可能,一旦這些「雲」被用來破譯各類密碼、進行各種攻擊,將會對用戶的數據安全帶來極大的危險。

雲計算未來有兩個發展方向:一個是構建與應用程序緊密結合的大規模底層基礎設施,使得應用能夠擴展到很大的規模另一個是透過建構新型的雲計算應用程序。

在網路上提供更加豐富的用戶體驗,第一個發展趨勢能夠從現在得雲計算研究狀況中體現出來,而在雲計算應用的構造上,很多新型的社會服務型網路,如Facebook等,已經體現了這個趨勢,而在研究上則開始注重,如何透過雲計算基礎平台,將多個業務融合起來。
在不久的將來,多智時代一定會徹底走入我們的生活,有興趣入行未來趨勢產業的朋友,可以留心多智時代,及時獲取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和物聯網的先進資訊和基礎知識,讓我們一起攜手,引領人工智慧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