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 5G 有超高下載速率,是怎麼做到的?

The Secret Behind 5G Technology


源:无线深海 作者:蜉蝣采采  

在 5G 基地台下,國際電聯的願景,是單小區可達 20Gbps 的速率。

5G,5G,通信,毫米波


5G eMBB實現之道
增強型行動寬頻(eMBB),是現階段 5G 最重要的發展方向,也是我們看得見摸得著的未來。在 5G 基地台下,國際電聯的願景是單小區可達 20Gbps 的速率。

在這一切的背後,到底是何方神聖,能擁有如此大的能量?

這就要從「道」和「術」兩方面來理解。「道」可認為是提供支撐的理論基礎,「術」就是在此之上的實現方法。

70年前,美國的克勞德香農發表了一篇劃時代的論文《通信的數學理論》,從而成為了無線通信理論的奠基人,「道」終於「可道」了。

香農公式,精確地描述了決定通信系統容量的幾個因素和它們之間的關係。作為行動通信之「道」,2G、3G、4G要遵從 5G 照樣不例外。



hangye-XiangNong.jpg

這個公式看起來非常的猙獰可怕,我們如果能鼓起勇氣硬著頭皮看一遍的話,就會發現,系統容量和信道頻寬成正比,或者說,信道頻寬越大,系統容量就越大!容量大了,不就是上網速度快了麼?

5G 的設計者也是這麼想的:大幅提升網路絡速率,增加信道頻寬是第一要務。那麼,就從 4G 的 20M 頻寬提升到 100M,甚至 400M 吧!可是常用的頻段,都讓 2G/3G/4G 給佔了,連 WiFi 也佔了一大段,留給 5G 的已經不多。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可怎麼辦?

5G 毫米波的引入
於是,5G將眼光投向一片新的處女地。這裡不但頻寬豐沛,而且大部分都空閒著,正好為 5G 施展拳腳所用,真是一片流著蜜與奶的好地方。

hangye-PinPU.jpg

這片處女地就是「毫米波」,又叫 5G 高頻,一般指頻率在 30GHz 到 300GHz 這段範圍內的頻譜,相對於傳統的 Sub-6GHz 來說頻率要高得多,頻率越高波長越短。

hangye-Pin.jpg

根據電磁波的「波長λ=光速C÷頻率f」這個公式可以得出,該段頻譜的波長在 1 毫米到 10 毫米之間,因此得名「毫米波」,又叫 mmWave,實際 5G 所用的毫米波下限是 24GHz。

下圖是 5G 毫米波的候選頻段,可以看出,相比於擁擠的 Sub-6GHz 頻譜(2G/3G/4G/WiFi 都在這一段狹窄的範圍內),毫米波的頻譜資源簡直是太豐富了!就這還只是毫米波頻段的一小部分而已。

hanguye-Pin1.jpg

目前標準確定的 5G 毫米波頻譜叫 FR2(Frequency Range 2)集中在 24GHz 到 29GHz 這 5G 頻寬,也基本可以滿足 5G 初始部署階段的需求了。

hangye-P2.jpg

既然毫米波的資源這麼豐富,為什麼現在 2G/3G/4G 都非要擠在低頻 Sub-6GHz 不可,甚至 5G 也首先在 Sub-6GHz 來部署?

毫米波的致命弱點
這是因為毫米波有致命的弱點 —— 覆蓋差。

電磁波的在空氣中的傳播有個特點,就是頻率越高,損耗越快、繞射、穿透能力越差。典型的損耗分類有下面這幾種:

1. 自由空間路徑損耗由於信號能量在自由空間的擴散,在傳播了一定距離後,信號能量會發生衰減,功率損耗量和頻率的平方成反比。舉例來說,也就是頻率增大 3 倍,損耗就會增加 9 倍!

hangye-P3.jpg

2 .繞射損耗電磁波傳播過程中,由障礙物引起的附加傳播損耗。頻率越高、繞射能力越差、繞射損耗越高。

3. 穿透損耗:電磁波傳播過程中,穿透建築,花草樹木等障礙物產生的損耗。頻率越高,穿透能力越差,穿透損耗越高。

4. 雨衰損耗:電磁波信號因大氣中的雨、雪、冰的吸收,散射等現象導致信號減弱的現象。通常頻率越高,衰減越大。

信號在空間中的傳播,是上述幾種衰減方式的總和。如果用低頻 2.6GHz 和高頻 28GHz 進行對比,在信號傳播路徑相同的情況下,經歷的衰減如下圖所示。

hangye-p4.jpg

毫米波 28 GHz由於頻率高,每一步經歷的衰減都要比 2.6GHz多得多:

① 自由空間損耗:多 20dB;

② 繞射損耗:多 10dB;

③ 樹木穿透損耗:多 8dB;

④ 房屋穿透損耗:多 14dB;

⑤ 室內傳播損耗:多 5dB。

把這些值加起來,可以得出:同樣的發射功率,經歷同樣的傳播路徑,最終用戶收到 28GHz 的信號,是 2.6GHz 信號強度的百萬分之一!

hangye-P5.jpg

毫米波的覆蓋這麼差,看來這片「流著奶與蜜的處女地」確實不是那麼好開發。但其大帶寬高速率的誘惑是無法抗拒的,因此在使用中就必須揚長避短。

5G 毫米波的部署之術
首先,怎麼揚長呢?最重要的方式是:

波束賦形
一般情況下,天線單元使用半個波長效率最高,因此電磁波的波長越短,所需要的發射和接收天線單元也就越小。

hangye-P6.jpg

而毫米波的特點正是波長短,所以天線的尺寸可以很小,在同樣的面積下,可以容納更多的天線。透過調整天線陣列的基本單元的參數,使得某些角度的信號獲得增強幹涉,而另一些角度的信號獲得抵銷干涉,從而使信號在特定的方向上增強,這就是波束賦形。

1555596420493671.jpg

波束賦形能力取決於天線單元的個數,個數越多,波束越窄,越能波束集中能量對準用戶,提升覆蓋規避干擾,賦形效果也就越好。

下圖中的 5G 毫米波設備含有 256 個天線單元,每 64 個為一組,透過波束賦形來生成窄波束,因此該設備一共能提供 4 個波束來進行高速服務。這種實現方式是目前毫米波設備的主流。

hangye-P8.gif

有了波束賦形的加持,毫米波的一個個窄波束可以集中能量,精確對準並跟蹤用戶移動,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並降低干擾。

下面再說下 5G 毫米波是怎麼避短的。

1. 微站超密組網
首先,大範圍覆蓋就別想了,要大範圍覆蓋找低頻去。咱毫米波就安心做微站和室內站,覆蓋熱點區域和室內就好,畢竟這些地方人多,流量需求大,更需要 5G。

如果有區域的流量需求持續升高,從熱點變成了沸點,甚至到達了爆點,毫米波的覆蓋距離雖然近,但可以布地密一點,再密一點,成為超密組網。

hangye-P9.jpg

2. 高低頻宏微協同組網
為了彌補毫米波的覆蓋問題,還可以和低頻 Sub-6GHz 協同組網,同時使用兩個頻段,低頻負責控制面,高頻負責用戶面,這樣既可以進行無感知的小區切換,還能享用高頻帶來的極致速率。

hangye-P10.jpg

總之就是,毫米波是 5G 實現 eMBB 業務的殺手鐧。雖然毫米波有很大缺點,但只有優點夠突出,這些缺點都是可以用各種各樣的技術方案來彌補的。


AKD 寰楚專業級全系列監控設備

.這些圖像顯示冠狀病毒對目前中國城市電力需求的影響

Coronavirus: blue skies over Chinese cities as Covid-19 lockdown temporarily cuts air pollution






衛星圖像顯示,在中國城市中,由於冠狀病毒的爆發,電燈已經變暗。

這是電力需求減少的象徵。

一旦中斷開始減弱,也可以使用相同的方法來跟蹤需求的恢復。

自 2019 年末在中國武漢市首次發現這種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及其引起的疾病(COVID-19)以來,該病毒已嚴重破壞了全球市場。

在能源領域,這種影響在中國石油需求的急劇下降中最為明顯。它也影響了全球石油價格。國際能源機構(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預測,到 2020 年,總需求將每天減少約 35 萬桶。同樣,美國能源資訊署(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下調了對石油和汽油等產品的預測。

最近,已經出現了一些對電力需求影響的分析,尤其是在義大利(世界上受災最嚴重的國家之一)對電力需求的影響。截至 3 月中旬,義大利的電力需求下降了 18%。電力需求為經濟活動提供了合理的指標,因為從家庭到企業,和工業的所有部門都使用電力。

衛星數據已用於查看運輸部門的排放,並發現美國主要城市的排放量已大大減少。我們使用了 NASA / NOAA 衛星儀器來研究,中國一些主要城市的用電量減少情況。


夜晚的燈
電力中斷可能發生在世界任何地方。其中許多與自然災害有關,例如颱風、風暴、龍捲風和地震。戰爭可能是斷電的另一原因。另外,還有與電網故障相關的停電。這些可能是由於燃料短缺,發電廠老化或輸送系統故障造成的。

當消耗量的成長超過發電和輸送系統時,此類中斷的頻率可能會增加。在某些情況下,電力公司輪流停電,作為分配稀缺商品的一種公平手段。罕見的情況是經濟活動減少 - 在這種情況下是由於大流行。

絕大多數使用衛星觀測的夜間照明進行的研究,都是基於科羅拉多礦業大學佩恩研究所的地球觀測小組(EOG)生產的月或年度無雲複合材料。這些受到研究人員青睞的原因有很多:文件以通用格式提供;篩選輸入數據以排除太陽,月球和雜散光的污染;並過濾年度夜間燈光,以消除生物質燃燒,極光和其他背景噪音的檢測。

我們使用可見光紅外成像輻射計套件(VIIRS)(Suomi衛星上價值 10 億美元的儀器)記錄的夜間照明燈光,簡要探討了電力需求。該儀器的檢測極限極低,可以檢測和表徵從明亮的市區,到昏暗的農村居民區的照明。VIIRS 的主要任務是天氣。該感測器飛行在極軌道衛星上,並繞 3000 公里,能夠每 24 小時收集一整套白天和黑夜的圖像。

COVID-19 對照明的影響
透過將一個月與另一個月「相減」,可以確定照明變暗或變亮的區域。為了控制照明亮度水平的年度循環,我們比較了 2019 年(2月)和 2020 年(1月)春節前後的圖像差異對。具體來說,將 2018 年 12 月減去 2019 年 3 月,與 2019 年 12 月減去 2020 年 2 月進行了比較。

武漢(湖北省),長沙(湖南省)和西安(陝西省)在 2019 年初,至 2020 年初之間,均顯示出強烈的照明需求差異。紅色表示照明變暗(代表較低的照明)電力需求),而青色則相反。在探索的三個中國城市中(下圖1-3),紅色佔據了主要位置。




為了進行比較,我們考慮了新興國家的另一個大型城市中心。 印度首都德里恰恰顯示了中國城市的逆勢。 截至 3 月 25 日,印度已報告 562 例確診的 COVID-19 病例(而中國大陸為 81,218 例)。


衛星數據記錄了全球範圍內,電子照明的位置和亮度,並且可以用作電力需求水平的代理。 EOG 根據 DNB 數據製作每月的全球雲和月平均無輻射產品。 

這被用來探討中國的需求損失,這反過來反映了,包括武漢在內的中國幾個城市的經濟活動損失。 隨著病毒破壞的消散,應該有可能使用這種方法,來監測正常活動水平的恢復。
康橋科技 —— 白光攝影機專業

.在 COVID-19 爆發後,對安全產品的需求下降?


Could the coronavirus epidemic cause a global economic recession?


Memoori 評估了冠狀病毒大流行對實體安全行業的潛在財務影響


securityinfowatch.com by Jim McHale

據 Memoori 稱,由於亞洲特別是中國(世界上最大的影像監控單一市場)的需求減少,2020 年第一季安全設備的需求將下降 5%。


世界已經習慣了新的「 C字」,即 COVID-19。到 2020 年不到四分之一的時間,全球大流行已經使我們喚起了人們對 2019 年更簡單時間的「美好」回憶,那時我們只有災難性的叢林大火和氣候變化需要應對。

我們仍處於這一大流行的開始階段,在今後六個月中,我們在全球範圍內的集體努力,將有望遏抑制其大肆前進。但是,對於世界經濟而言,這要付出什麼代價?就本文而言,對實體安全行業來說,將付出什麼代價?

2019 年按工廠出廠價格計算的全球實體安全產品總產值為 343.1 億美元,我們估計比 2018 年成長 8.5%。我們對過去五年的分析估計,該市場每年成長 7%。隨著時間的流逝,在全球恐怖主義和犯罪活動不斷增加的推動下,該行業被證明是穩健的。
但是,不可避免的新一輪衰退期,肯定會在 2020 年減少需求。我們目前的最佳估計是,到 2020 年第一季將下降 5%,這是由於亞洲(尤其是最大的單一國家)的需求減少所致全球影像監控市場。幾乎可以肯定,接下來的三個季將進一步下降。

 2021 年的預測將取決於控制 COVID-19 的措施如何發揮作用。如果大流行顯示到 2020 年 9 月該病得到控制,那麼到 2021 年第二季,全球實體安全設備的銷售將恢復成長。畢竟,COVID-19 只是暫時的,而不是結構性的問題。

最重要的是,COVID-19 爆發,將迫使供應商從根本上重新考慮他們的業務運作方式,特別是對外部性的抵禦能力。同時,還將有關於如何建立更具協調性和彈性的供應鏈的經驗教訓。影像監控業務過於依賴中國 OEM 和組件製造商。自一月以來,其中許多伺服器處於離線狀態,這會對供應產生什麼影響?

IHS Markit 的最新分析顯示,「全球製造業在 2 月份,以十年來最快的速度緊縮 …… 在中國工廠活動創紀錄的低迷的帶動下。」

與每次危機一樣,那些準備適應新的 COVID-19 現實的實體安全公司將有機會。例如,可以消除實體接觸(例如透過行動電話)的訪問控制讀取器,需求會迅速增加。而且,很可能需要 AI Video Analytics 在維持街道秩序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而執法部門也需要承擔新的職責。


零售和飯店業等特定的垂直市場,很可能在經濟衰退中受到重創。公共部門將不得不透過交通、醫院和教育領域的基礎設施項目,來帶動世界經濟的成長,製藥業可能將需要在新設施上,進行更多投資以滿足對藥品和疫苗的,必然需求以應對病毒。

Jim McHale 是位於斯德哥爾摩的市場研究公司 Memoori 的董事總經理。

.冠狀病毒如何影響零售業?

How coronavirus fears are affecting the retail industry



Primark 是最近宣佈,暫時關閉部分商店的最新零售商之一,以幫助阻止冠狀病毒的傳播。

它在義大利、法國、西班牙和奧地利(其收入的30%來自那裡)關閉了門市店,而其英國和北愛爾蘭的商店保持開放(也許有爭議)。

Primark 當然不是唯一採取這種行動的人。 包括 Glossier、Nike、Urban Outfitters 和 Patagonia 在內的全球零售商,都無限期關閉其商店,純粹是為了防止進一步爆發。

在大多數情況下,員工因輪班損失而獲得報酬。 同時,零售商還更新了工作政策,以舒緩員工壓力。 例如,星巴克已宣佈對美國員工實行「巨災薪酬」,這意味著如果員工被診斷出,或與冠狀病毒感染者保持密切聯繫,它將現在向員工支付最多 14 天的薪水。


消費者轉向網路線上購物
隨著消費者留在家中並避開公共場所,某些電子商務零售商將看到客流量激增是有道理的。 確實,在上週對 2200 多個經銷商進行的一項調查中(由 Econsultancy and Marketing Week 進行),有 71% 的英國經銷商預測,由於冠狀病毒的關係,電子商務的使用將會增加。 

但是,電子商務顧問 Dan Barker 強調了不同零售類別之間影響的差異(例如,花園傢具和手工藝做得不錯,時尚正在下滑)。

當然,食品和雜貨是受益最大的領域。 有趣的是,3 月 12 日至 14 日進行的一項全球益普索調查(針對 10,000 名成年人)發現,大多數國家的人們,在網上購買食品或雜貨的數量沒有往常多。 

在進行調查時,只有義大利的網上訂購食品或雜貨的頻率更高,這種行為的頻率比前一個月高 30%。 在將近一週的時間裡,與義大利類似情況的國家可能也會效仿,因為花費時間在家裡的人數也會增加。

如果情況在接下來的幾週甚至更長的時間內,持續甚至惡化,那麼並非所有部門都會受益。雪萊·科漢(Shelley E Kohan)為《福布斯》撰文說:「在人群身體退縮時,更容易增加的類別是健康和美容、雜貨和消費品。」結果,她預測,「當美國人希望確保自己家中庫存充足的商品時,時尚商品的支出可能會下降。」


多數受影響國家也是如此。自去年同期以來,京東在中國的大米和麵粉等,家庭必需品的銷量成長了三倍。在英國,超市已經發表聲明說:「那些具有在線上交付和點擊收集服務的商店,正在全力運行」,現在至少在接下來的三週內,線上雜貨交付管道已經銷售一空。同時,由於賣家不公平地提高價格,亞馬遜還限制了健康和衛生產品(如消毒劑和口罩)的第三方賣家。

考慮到所有因素,雖然電子商務零售商可能會在短期內受益,但與庫存和供應鏈有關的問題也可能會出現。對於零售商來說,快速投資以滿足需求非常重要,但同時要確保它們不會引起恐慌性購買或自身積壓。

對於電子商務零售商,涉及到交付實踐的溝通是讓客戶確信特別重要。 在大多數情況下,標準做法現已更改為「無聯繫」交付,即交付人員將包裹留在門口。

最後,被認為正在採取積極步驟,以盡可能幫助和保護消費者的零售商也可能從中受益。 英國超級市場冰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剛剛宣佈將提前一小時開設商店,以便年長的購物者能夠獲得所需的東西。


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的所有者,LVMH,是另一項成就。 該品牌已開始使用其香水生產線來製造手部消毒劑,並將其發送到法國的醫院。 在其他地方,仍保持營業的零售商店正在採取盡可能多的預防措施,例如無現金或進門購物。

隨著零售商的發展日新月異,無法確定未來幾週或幾個月內該行業的「新常態」是什麼。 但是,以客戶和員工為中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大流行結束後使用監視對抗冠狀病毒引起了人們對政府權力的擔憂

Coronavirus and Surveillance: Is Your Privacy At Risk?




CNBC Arjun Kharpal

從以色列到韓國、再到中國,世界各地的政府都在使用技術,來追蹤冠狀病毒的爆發,以阻止它們的傳播。但是,人權組織提問,這種情況能持續多久,並且這會侵犯隱私嗎?


在中國,政府安裝的閉路電視攝影機,指向經過 14 天隔離的那些人的住戶門口,以確保他們不會離開。無人機告訴人們要戴口罩。行動應用 APP 上的數位條碼,突出了個人的健康狀況。

這些只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動員其監視設備,以幫助抑制冠狀病毒爆發的部分方式。

居住在中國的匿名人士提供了攝影證據,在接受採訪時告訴 CNBC,在他們家門口安裝了 CCTV 設備以執行隔離。這些人不希望因這個採訪報導,而被知道他們的身份。

儘管中國的某些措施顯得極端,但世界各國已決定加強對個人的監視,以幫助他們應對 COVID-19 的爆發。

人權組織認為,隨著監視能力的提高,政府可能很難縮減規模。最重要的是,專家們擔心像人的位置數據之類的監視工具,甚至可能無效,而且政府何時停止收集此類資訊可能沒有時間表。

人權觀察組織中國高級研究員王瑪雅(Maya Wang)對 CNBC 表示:「冠狀病毒將我們推向了最前沿,也許使這些系統制度化,而且使公眾更加接受這些更具侵入性的措施。」


國家在做什麼?
世界各國政府採用的技術,目的在確定感染者的位置,並監控隔離區。世界各地的國家和城市已經被封鎖,此舉目的在鼓勵「社會隔離」並減少人與人之間的傳播。

在新加坡,政府推出了名為 TraceTogether 的應用程式。它使用手機之間的藍牙信號,來查看冠狀病毒的潛在攜帶者,是否已經與他人緊密接觸。

在香港,一些居民被要求佩戴可連接智慧手機應用程式的腕帶,並可以在有人離開檢疫場所時提醒當局。

在韓國,政府使用信用卡交易記錄,智慧手機位置數據和 CCTV 影像,以及與人的對話等記錄,創建了一個跟蹤已確認病例的系統。結果是一張可以告訴人們,他們是否靠近冠狀病毒攜帶者的地圖。

日前,韓國政府推出了一種增強的工具,據稱它可以幫助近即時地更加密切地追蹤患者,從而瞭解疾病的發展方向。

同時,以色列安全機構 Shin Bet 正在使用公民的手機位置數據,來跟蹤他們去過的地方,以便他們可以實施隔離控制,並監視受感染者的活動。據《紐約時報》報導,有爭議的是,過去幾年來已經收集了這些數據,目的是為了反恐。報紙說,這個數據寶庫和以前沒有報導過。

我們絕對沒有理由相信,渴望根除 COVID-19 而擴大其權力的政府機構,將在病毒被根除後願意看到那些權威失效。

據路透社報導,印度一些地區正在蓋章到達機場的人的手,告訴他們必須隔離多長時間。報告補充說,正在監控來自航空公司和火車的預訂數據,以確保這些人沒有旅行。在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當局一直在使用電話記錄,監控攝影機錄影和電話位置數據的混合物,來追蹤可能與冠狀病毒患者接觸過的人。

在美國,政府正在與 Facebook、Google,和其他科技公司討論使用美國智慧手機的位置和行動數據,來對抗冠狀病毒的可能性。


做他們的工作?
世界各國領導人將冠狀病毒大流行描述,為非同尋常的時期,法國總統伊曼紐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宣佈該國正在抗擊這種疾病。

因此,政府正在採取不尋常的步驟來對抗疫情,包括使用監視工具。在世界範圍內使用的最普遍的工具之一,是使用智慧手機和來自行移動網路的數據來收集位置數據。

...除非政府可以向公眾展示這些權力在很大程度上將如何有效地遏制COVID-19,否則不應授予它們這些權力。

但是,根據非營利性數字隱私倡導組織電子前沿基金會(EFF)的說法,最大的問題之一是,尚未證明收集某些數據(例如電話位置)可以有效地追蹤病毒的傳播。

「由於新的政府 Dragnet 位置監視權,會嚴重威脅我們的數位版權,因此,除非政府能夠向公眾展示這些權力在很大程度上,將如何有效地遏制 COVID-19,否則不應授予政府這些權力。」聯邦軍本週初在博客中表示。

該組織認為,根據美國政府的官方資訊,即使是智慧手機上的全球定位系統(GPS),也只能精確到16英尺半徑。然而,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表示,這種病毒可以在彼此密切接觸的人之間傳播,據人體估計,這種病毒在 6 英尺內。

EFF表示:「可以將這些技術和其他技術(例如藍牙)結合使用,以提高準確性,但不能保證在給定的時間定位給定的手機可以達到六英尺的精度。」


他們什麼時候停止?
數據收集將進行多長時間,何時刪除(如果有的話)?這是隱私權倡導者提出的兩個關鍵問題。他們強調了即使在冠狀病毒爆發得到控制之後,仍可進行加強監視的潛力。

非營利性倡導組織「監視技術監督項目」執行董事阿爾伯特·福克斯·卡恩(Albert Fox Cahn),在接受 CNBC 採訪時提出了這一關切,並指出在 9/11 恐怖襲擊之後已簽署成為法律的《美國愛國者法案》。

立法賦予聯邦政府廣泛的監視權,以協助其反恐努力。但是該法律原本應在 2005 年到期,但該法律得到了更新,本月初又進行了一次短期更新,直到今年晚些時候。

卡恩對 CNBC 表示:「我們絕對沒有理由相信,渴望對 COVID-19 做出反應的政府機構,將願意看到這些權威機構在病毒被根除後就消失了。」

就某些方面而言,儘管並非所有政府都提出了具體日期,但一些政府已經明確列出了他們正在收集的數據,以及保留資訊的時間限制。

新加坡表示,其 TraceTogether 應用程序,不會記錄位置數據,或訪問電話用戶的聯繫人列表。 據政府稱,數據日誌以加密形式儲存在電話中。 韓國表示,當冠狀病毒爆發結束後,其資訊收集工作將結束,所有個人數據將被刪除。


注重隱私的解決方案?
當前與 COVID-19 作戰的一些監視工具,涉及與其他政府機構(例如執法機構)共享收集的某些數據。

卡恩(Cahn)建議,現在正在使用的任何解決方案,都應對此「完全禁止」。

學術界為政府推動的此類工具提供了替代方案。

麻省理工學院開發了一個名為「私人工具包:安全路徑」的應用。這個想法是,用戶可以在應用程式,上更新有關自己的資訊,然後聲明他們是否患有冠狀病毒。

他們的位置和運動被記錄下來。但是,它以加密形式儲存在電話中,未經同意不得與第三方共享。人們可以收到有關是否患有冠狀病毒的通知,但與當前政府主導的一些解決方案不同,它不會向用戶提供確切的姓名或身份。


但是該應用將需要廣泛使用才能生效
隨著全球案件迅速增加,死亡人數繼續增加,政府需要迅速採取行動以控制局勢,否則風險將會更高。對於隱私群體而言,關鍵是在為公共利益使用技術,和數據的需求,與保護隱私之間取得平衡。他們說,如果不這樣做,塵埃落定後的後果可能很大。

「我不認為這是緊急的公共衛生危機的事實,這是政府不迅速採取行動尋找保護人權的解決方案的藉口,」人權觀察組織的王說。 「否則,我們會陷入這種依賴性,以至後來,我們對使用也會產生危害的這些技術的使用變得更加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