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台灣內外銷要贏必知大數據 (二)– AI、IoT、Edge、智慧工廠、智慧交通

Top 10 Strategic IoT Technologies 
and Trends
整理:3S MARKET

2017年,全球物聯網 Gateway 市場價值 115 億美元,預計到 2026 年將達到 850 億美元,在預測期內的複合年成長率為 28.41%。全球物聯網 Gateway 的應用,主要有:可穿戴設備、醫療保健、汽車和運輸、建築自動化、工業、消費電子及其他……
https://www.maximizemarketresearch.com/…/global-iot-…/25540/




2018年,全球邊緣計算市場規模為 14.7 億美元,預計從 2019 年到 2025 年,複合年成長率將達到 54.0%。越來越需要收集,處理和分析由於數位化而產生的大量數據。

減少延遲的網路邊緣有望推動市場成長。 物聯網(IoT)和大數據的採用不斷增加,雲服務在包括醫療保健、零售和製造業在內的各個垂直行業中的擴散,正在產生大量數據。https://www.grandviewresearch.com/ind…/edge-computing-market



根據Tractica的最新報告,到2024年,企業 AI 系統的市場將從 2015 年的 2.025 億美元成長到 111 億美元。



由軟體、服務、連接性和設備組成的全球物聯網(IoT)技術市場,在 2018 年達到 1300 億美元。根據數據和分析公司 Global Data 的預測,到 2023 年該市場將達到 3180 億美元, 年複合成長率(CAGR)為 20%……https://www.windpowerengineering.com/global-iot-market-to-…/



2025 年智慧工廠市場將突破 1550 億美元,智慧工廠市場中的主要公司是羅克韋爾自動化、施耐德電氣、ABB、通用電氣、Fanuc、羅伯特·博世股份有限公司、西門子公司、霍尼韋爾國際公司和艾默生電氣。 參與者正在不斷開發新的軟體和服務技術,以支持全球強勁的製造業……


到 2024 年,智慧交通系統(ITS)市場的價值,預計將超過 476 億美元。Global Market Insights 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先進的交通管理系統(ATMS)ITS市場規模是領先的產品領域; 2014 年價值 71 億美元,預計到 2022 年將達到 184 億美元,複合年成長率為 12.7%。 部署這些系統,可確保充分利用道路空間,並減少交通堵塞


任何顏色車牌——都拍攝的清清楚楚!

.物聯網技術 IoT 將如何變革交通業?

IoT in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來源:車雲網

交通行業正經歷著一場數位化變革:從智慧汽車到智慧家庭,再到智慧城市,物聯網技術(IoT)應用,不斷地出現在我們的身邊。物聯網技術也在影響著整個交通行業的發展,從汽車到船隻,甚至我們購買車險的方式,都在悄然發生變化。
就拿商用車行業來舉例說明好了,當我們談論網聯汽車的時候,一般都會把目光放到乘用車上,然而商用車行業的發展變化,可是走在更前面的。

物聯網技術的性能,可以實現商用車隊每輛車之間,資訊的互聯互通,並實現整體操控,而且車隊的管理人員,能夠獲取大量的車輛數據,從而瞭解車輛及車隊的運作狀態。
物联网技术IoT将如何变革交通业?
  
智慧駕駛
汽車互聯方案,可以幫助監測車輛安全係數、監控車輛使用率,從而控制用車成本、提升車隊運輸效率,為顧客提供響應更快的服務,優化駕駛員與其他車輛,及道路電子設備的互動環節。

舉個例子,Digital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DCT)是一家位於美國的物聯網服務供應商,專注於提升商用車隊運作效率,和車輛互聯方案的研發及資源整合。憑借物聯網技術, DCT 可在全球範圍提供,一站式的數據連接管理服務,向客戶輸出車隊自動化管理能力。

DCT 的物聯方案,涵蓋了車載設備終端、通信安全,以及集中式 Gateway,為客戶簡化了系統的部署和運維工作,甚至還支持設備的自檢。


DCT 的車載設備終端,具備靈活的智慧算法和高效的計算能力,即時收集各種複雜的車輛數據。透過對車輛數據的分析,DCT 能夠幫助車隊管理人員,掌握各方面資訊,作出正確決策從,而提升車隊整體效率。

除了汽車外,物聯網技術還能將不同類型的交通基礎設施,進行互聯互通,比如交通燈和停車場。停車場車位資訊一旦聯網,將會大大提升其經濟效益。

向駕駛員提供附近即時的停車位空置資訊,幫助車輛高效準確找到停放位置,還能舒解道路堵塞及減少汽車廢氣排放。
客製化車險
物聯網技術除了給各車企提供科技便利外,還為保險行業帶來新的機會。在物聯網技術的帶動下,出現了一種新的車險形式— UBI (Usage-Based Insurance)。

透過利用物聯網技術收集車輛行駛數據,保險公司可以根據每個車主,不同的駕駛行為習慣和行車里程,去克制化保險套餐及調整保費金額,而不是僅僅依據過往的理賠記錄。

值得一提的是,UBI 模式能幫助有助於駕駛安全,以及車輛財物安全。車主知道自己的駕駛行為習慣,將會被監測並且跟車險費用掛鈎,他們會逐步改善駕駛行為,從而減少意外的發生。還有,在物聯網技術的幫助下,保險公司還能有效的追蹤和尋獲被盜車輛。

安全航行
當然,物聯網應用方案也不僅限於陸路交通。Navico 是一家全球性的船舶電子設備供應商,其產品「GoFree」系列終端套件運用了先進的物聯網技術。


「GoFree Track」是一個經濟型的硬體平台,艦隊的管理人員和其他工作人員,可透過該平台即時監控船隻的運行資訊,包括引擎工作時長、電池狀態和油壓等,並且還可以將這些資訊同步傳輸到管理平台。

通過監控跟蹤上述船隻狀態資訊,工作人員可以隨時瞭解到潛在的機械故障,和哪些零組件需要維修。例如,GoFree 套件能監控艙底水位和告警狀態,工作人員可以知道船隻,是否存在進水漏水問題以便及時響應。

GoFree收集到的數據,將會傳輸到其船隻監控系統,工作人員透過系統,方便地對船隻進行管理。物聯網技術將會繼續為船舶行業的自動化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無論是客船還是貨船,航行的安全性和效率都比過往要高得多。

服務商是否能提供覆蓋全球的可靠的通信連接技術,是眾多駕駛員、車隊管理者,以及船舶操作人員在使用物聯網服務時,主要關心的問題。

隨著車企和交管部門,越來越重視物聯網技術在車輛和交通服務上的應用,他們對物聯網服務供應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專業的供應商要能提供端到端管理的解決方案,包括終端硬體設備、遠端通信基礎設施,以及營運服務等整體方案。


我們正邁進交通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而物聯網技術無疑是能在這一進程中,克服眾多挑戰的先進技術之一,並且還將會為交通發展,帶來無限的可能,遠不止汽車互聯這麼簡單。


康橋科技 —— 白光攝影機專業廠商!

‧ 締造了諾基亞的芬蘭,整個國家就是一個巨型創業孵化器

Want to work in Finland as an entrepreneur or specialist? We made it easy for you



ifanr |  |

 



當汽車漸漸駛進位於芬蘭第二大城市,埃斯波的這座大樓時,我並不知道在我面前的這座建築的身份。已經進入冬季芬蘭白晝時長較短,雖然只是下午三點多,太陽已經開始下山。直到經過大門時,我看到了牌子上寫著這個名字:Nokia。


诺基亚大楼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這裡曾經是諾基亞的辦公大樓,如今許多樓層已經人去樓空,一家名為 Enevo ONe 的創業公司租下了其中一層,作為辦公場地。

看上去很憂傷,但其實這是一個新舊傳承的過程。諾基亞手機的離去對於芬蘭的陣痛不言而喻,但時局的改變,往往也會帶來新的機會,諾基亞手機的離去,意味著資源的重新調整。

被割去手機部門的諾基亞,如今分為諾基亞網路和諾基亞科技兩個部門,前者正在進行 5G 網路的研發,後者則注重開發貼近消費市場的科技產品 —— 他們曾在 Slush 大會上,展出了非常酷的虛擬實境設備 OZO。


ozo-1



除了辦公場地,諾基亞手機留下技術、人才以及精神等遺產,仍然能為芬蘭所用。芬蘭政府也有著一整套的舉國創新體系與之對應,從政府、科研機構、企業和學校都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諾基亞在手機領域的淡出,並不意味著芬蘭在科技領域的倒退,相反,芬蘭的創業環境,能讓他們在這個領域,持續保有活力。

可以說,這個國家就是一個巨型的創業孵化器。

Tekes——國家級孵化器
芬蘭的國家創新系統從上到下共有六個層級,分別進行政策的製訂、解讀、指導、執行以及應用等工作。其中,在政策的指導層面,簡稱為 Tekes 的芬蘭國家技術創新局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Tekes 創立於 1983 年,你可以簡單將它理解為一個國家級別的創業孵化器,它獨立決策,不僅為創業者提供資金上的支持,還會幫他們尋找合適的大學院校、科研機構進行合作。

遠至諾基亞,近到開發《部落衝突》的 Supercell,都曾經得到過 Tekes 的資助。單單在 2014 年一年,Tekes 就已經投入 1.34 億歐元,資助了 660 個專案。文章開頭提到的 Enevo ONe 團隊就從 Tekes 那裡得到了 1600 萬歐元的投資。


tekesfunding



但是和許多孵化器不同的是,Tekes 用政府的資金,為新創企業提供資金,僅僅收取 1% 的利息,而且如果新創企業破產,甚至可以不歸還這筆錢。

Tekes 的傳播經理 Eeva Landowski 告訴記者,Tekes 之所以這麼慷慨,是因為芬蘭政府認為這部分的投資本身,就是社會服務的一部分。由於芬蘭本身社會福利極佳,大家生活安逸,某些程度上,也會缺乏冒險的動力。這樣的環境下,政府提供的資金和機會,能鼓勵企業進行冒險和嘗試。

但並不是所有提交申請的芬蘭新創企業,都能成功獲得 Tekes 的資助。當新創企業提交申請之後,Tekes 會對新創企業的想法、規劃進行評估,然後才決定是不是要投資。

而且 Tekes 只提供 50% 的項目支出,也就是說,如果想要跟 Tekes 要 50 萬,新創企業自身也得有 50 萬的資本。所以這些新創企業成立時,仍然需要自行尋找投資人。

“如果把新創企業的成長,比喻做飛機起飛的過程的話,由於有了 Tekes 的資助,在芬蘭的新創企業的在跑道上加速的時候,會有更充裕的時間,可以進行各種嘗試,而在矽谷的企業一旦短期加速不能成功起飛,就有墜毀的危險。”

當聊到美國矽谷的時候,Eeva 做出了這個形象的比喻。她還提到了諾基亞,即使當年諾基亞業績如日中天並不缺錢的時候,也會找 Tekes 尋求資助,用於一些風險較大的專案,而只要專案有前景, Tekes 也非常樂意提供這樣的幫助,而對於諾基亞這樣的巨頭,Tekes 也會要求他們將成果分享給芬蘭的中小企業,幫助他們一起成長。

除了提供資金上的援助, Tekes 還在市場開拓以及技術輸出等方面幫助芬蘭企業。芬蘭電子標籤設備製造商 Confidex 的銷售副總裁 Jarkko Miettinen 對此說道,Tekes 在幫助芬蘭企業走出國外,並落足國際市場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2005 年,創立不久的 Confidex 想要獲取無線射頻辨識(RFID)技術主要市場資訊,透過 Tekes 的幫助,他們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進行了專案合作。

Tekes 在尋找研究項目,以及推廣新品牌方面,非常有經驗,在海外市場取得成功的芬蘭企業,大部分都與 Tekes 合作過。

極佳的創業氛圍
要體驗芬蘭的創業氛圍,每年的 Slush 大會,將為你提供一個極好的場所。這是一個創業者不容錯過的盛會,各大新創企業在展台展示自己的作品,除此之外,大會還設置了好幾個舞台,不間斷地有創業者甚至各國政要,登臺演講分享創業資訊。場館內還專門設置有類似談判桌的區域,創業者會對投資人進行遊說,爭取在討價還價之後一錘定音。


slushevent



遊戲《部落衝突》開發商 Supercell 的 CEO Ilkka Paananen 也認為芬蘭的創業環境極佳。繼開發憤怒鳥的 Rovio 之後,這家來自芬蘭的遊戲企業脫穎而出,除了《部落衝突》,他們的另外兩款遊戲《卡通農場》和《海島奇兵》,也同時躋身全球手遊綜合收入榜前十位,使得成立於 2010 年的 Supercell,在 2014 年的收入已經達到 20.55 億美元。

而 Ilkka Paananen 本人也成為明星,當他在 Slush 大會上演講時,全場座無虛席,場外也圍滿了人。


paananen
Supercell CEO Ilkka Paananen



在談到芬蘭的創業環境時,Ilkka 表示,芬蘭的企業稅率非常有競爭力。從明年起,稅率只有20%,是歐洲最低的稅率之一。而且芬蘭的創業公司,相互之間都非常友好,大家就像一個大家庭,一個公司學到的東西,很樂意分享給其它公司。而公司內部的文化也非常友好,同事間交流簡單直接,同事相互間沒有猜疑。

之前諾基亞還在 Slush 大會上,發佈了平板 N1,並且宣佈在對岸中國首發。而今年諾基亞董事長 Risto Siilasmaa 在登上本次 Slush 大會最高規格的銀色舞台(Silver Stage)演說的時候說道,與三年前相比,諾基亞已經失去了 99% 的人才和資源,一切都是重新開始,他們會在手機之外的新領域,重新開始自己的品牌,而諾基亞精神也將永存。


nokiachairman
右邊那位就是諾基亞董事長 Risto Siilasmaa



對於諾基亞來說,失去手機部門已成事實,確實沒必要過多沉浸在歷史中,不如將這一切看作轉型的機會。對於這家有著 150 年歷史的企業來說,這也不是第一次了 —— 要知道在幾十年前,諾基亞原本是一家造紙公司,直到 20 世紀 80 年代才轉型進入通訊領域,最終靠著手機業務大獲成功。

公司轉型,芬蘭人對於諾基亞的認識也在改變。最顯著的例子莫過於大學生。在之前,所有的大學生都夢想加入諾基亞工作,而如今的大學生則更加希望能自己創業。

鼓勵創業的教育
在 Slush 大會現場,我剛好就遇到了幾位在芬蘭讀書的留學生,來自阿爾托(Aalto)大學的學生許智恒告訴我,在芬蘭的學生團體中,也能感受到濃厚的創業氛圍,許多學生在大學期間就已經開始有自己的公司。

芬蘭的政府和學校,也非常鼓勵學生創業,一方面在芬蘭註冊公司的流程非常簡單,另一方面學生還可以申請免費的辦公場所。

許智恒所在的阿爾托大學,就有一個 Startup Sauna 孵化器,許多學生創辦的新創企業,都可以向他們申請投資和幫助,而他們之中的成功者,也會回到 Startup Sauna 對創業者後輩進行指導。


startupsauna



Illka 曾自豪地說,芬蘭有著 PISA 標準評選的,全球排名最佳教育體系。而我所遇到的留學生也告訴我,芬蘭的教育風格和國內非常不同,學生並非為了考試而學習。

如果考試不能透過也不是世界末日,導師會繼續對學生進行培訓。而且芬蘭有著極其靈活的教育模式,

在芬蘭的大學,有餘力的學生可以在主修課程之余自由選擇課程,甚至還可以通過教育系統選擇芬蘭其它大學的課程。

除了 Startup Sauna,芬蘭還有 Aaltoes 和 Startup Life 這兩個組織。前者是一個由學生營運的組織,每年都會組織將近 100 場相關活動;而 Startup Life 則會將最優秀的學生,送去美國矽谷的創業公司進行實習。

不單單是大學教育,芬蘭的教育從小學開始,就具有自己的風格,位於埃斯波的 Vindängens 小學從一年級開始,就利用 iPad 來進行教學,每個學生自己領一部 iPad ,回到自己座位上,根據上面的題目進行作答。雖然就目前而言,並不是每一所小學都會這麼做,但未來在芬蘭的學校中,我們會看到電子設備在教育中的越來越多地得以應用。


kidlearning



Vindängens 小學的校長還告訴我,芬蘭的小學不會對學生進行排名,顯然他們希望大家成功,但是他們不希望孩子從小擁有太大壓力:

“我們認為學生在開心的狀態下能學得更好,這是我們的理念。”

看到現場的芬蘭小學生們,一個個在學校不論上課,還是下課,都會露出的開心而真誠的笑容,對比起國內許多小學生哭著喊著不願意去上學的情景,不免讓人唏噓。

總結
從政府層面的 Tekes 出錢投資,到創業盛會 Slush 和孵化器 Startup Sauna 為創業者提供舞臺,再到芬蘭的教育輸送人才,這些資源都被高度整合,這或許是芬蘭國家競爭力,一直高居全球前十,甚至一度連續三年位居第一的原因之一。

從國土面積上來看,芬蘭並不算大國,因此必須充分整合資源才能爆發。芬蘭的模式告訴我們,將手頭上所有的資源充分整合的話,將會爆發出極大的能量。雖然諾基亞手機已經不在,雖然面臨著又一輪的經濟衰退,但是芬蘭的科技發展,以及創業氛圍卻沒有因此減弱。

對於芬蘭來說,曾經諾基亞手機的成功已成過去,而出現這樣的巨頭本身就是非常罕見的,芬蘭政府也明白不能一味依賴這樣的大公司,透過廣撒網的方式,培養這些新創企業,也就顯得更加重要。在舉國創新體制下,如今像 Rovio 和 Supercell 等公司,已經成為新一批的芬蘭明星企業,未來或許會有更多目前仍處於初步階段的創業團隊,脫穎而出站上舞臺。171151127


.亞馬遜倉庫裡的「小革命」:服務好機器人,才能讓人類更安全

Inside Amazon's robot warehouses







ifanr


70 多年前,科幻小說家阿西莫夫就在科幻小說裡,為高智慧機器人設定了三個規則:

第一,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坐視人類受到傷害;
第二,除非違背第一法則,否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命令;
第三,除非違背第一或第二法則,否則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這個著名的機器人三定律有很多需要推敲的地方,但它符合人類對未來的期許:在人工智慧機器人和人類共處的時候,人佔據不容置疑的主宰地位。

不過,在機器人已經大範圍應用的工業領域,卻出現了和這種想法背道而馳的現象。

亞馬遜給倉庫員工配備「機器人科技背心」,幫機器人辨識人類
2012 年,亞馬遜以 7.75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 Kiva System 公司,後者以做倉儲機器人聞名。Kiva System 更名為 Amazon Robotics。

2014 年,亞馬遜開始在倉庫中全面應用 Kiva 機器人,提高物流處理速度。

Kiva 和我們印象中的機器人不太一樣,它就像一個放大版的冰壺,頂部有可頂起貨架的托盤,底部靠輪子運動。

▲ Kiva 機器人. 圖片來自:華爾街日報

這個看起來不起眼的機器人,卻有巨大的能量,Kiva 依靠電力驅動,可以抬起最多重 3000 磅(約 1.3 噸)的貨架,並根據遠端指令在倉庫內自主運動,把目標貨架從倉庫移動到工人處理區,由工人從貨架上拿下包裹,完成最後的揀選、二次分揀、打包複核等工作。之後,Kiva 機器人會把空貨架移回原位。電池電量過低時,Kiva 還會自動回到充電位給自己充電。

在倉庫中工作的 Kiva 機器人. 圖片來自:Quartz

亞馬遜有世界上最大的倉庫,據公開數據顯示,截至 2017 年底,亞馬遜的倉庫和數據中心面積接近 2 億平方英尺(1858 萬平方米)。

Kiva 機器人也被用到了各大轉運中心,目前亞馬遜的倉庫中有超過 10 萬台 Kiva。它們就像一群勤勞的工蟻,在倉庫中不停地走來走去,搬運貨物。

如何讓「工蟻」們不在搬運貨架的過程中相撞,是 Kiva System 的核心技術之一,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它們幾乎是唯一的能把複雜的硬件和軟體整合到一個精巧的機器人中的公司。


但是,如何讓 Kiva 機器人和人類員工協同工作,就是一個新問題了。

Kiva 在搬運貨物的過程中,會出現機器人突然當機,或包裹從貨架掉出來的偶發狀況,這個時候就需要人類員工來幫忙。但是,周圍尚在工作中的上百台 Kiva ,對人類工作人員是個巨大的挑戰。

過去,當機器人出現故障需要人工協助時,需要機器人工程師,將「出事區域」劃分出來,並將這塊區域設為機器人行進路線中的禁區,之後,工作人員才能進場處理問題。

最近,亞馬遜提出了一個新的解決方案:給倉庫內的員工配備「機器人科技背心」(Robotic Tech Vest),背心上有可供機器人辨識的感測器,穿上後,倉庫員工就可以被 Kiva 機器人辨識了。


裝備機器人科技背心後,工作人員可以隨時進場,Kiva 機器人會在很遠的地方辨識出來人類,並實時更新自己的行進路線,避開工作人員。

亞馬遜表示,過去一年,機器人科技背心已經被引入了 25 個城市,它們的應用「非常成功」。

怎樣讓機器人和人類協同工作?以機器人為中心
機器人會取代人類嗎?

除了 Kiva,亞馬遜還在倉庫中應用了機械臂,它們可以根據指令從貨架上拿取商品,放進塑料盒,再放到傳動帶上。另一端,負責打包的機械臂將這些商品裝進紙盒,準備送給客戶。目前,機械臂還只能揀取標準尺寸的盒子。

▲ 圖片來自:《紐約時報
機器人可以無眠無休,而且保持 99% 以上的準確率。亞馬遜倉庫中的很多環節得以自動化。

在倉庫中大規模應用機器人後,亞馬遜開始面對來自藍領工人,和政府關於機器人搶了人類工作的擔憂。

Amazon Robotics 的首席技術專家 Tye Brady 回答過這個問題:

機器人會不會替代人類?不會。越多的機器人被用到我們的倉庫中,就會有越多的工作工位被創造。因為機器人不會自己造機器人,人類設計、製造、應用、幫助它們,最重要的是,人和機器人協同工作,可以帶來更多的成長,而成長就意味著工作。

從目前的狀況來看,Brady 並不是在掩飾真相。據《紐約時報》報,截至 2017 年,自從引進 Kiva 機器人之後,亞馬遜美國倉庫增加了 8 萬名員工,總倉庫員工超過 12.5 萬。亞馬遜還說公司會繼續招人。

過去在倉庫中分揀商品的員工,經過培訓成了機器人的監督員和「保姆」。每位員工同時照看多台機器人,他們要保證機器人有東西可搬,並在機器人出故障時要及時修理。

▲ 圖片來自:《紐約時報
人類和機器人成了協作關係,在協作過程中,如何保證人類的安全就成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需求。

2018 年 12 月,亞馬遜的倉庫中發生過一起嚴重的事故,一台機器人刺穿了一罐墜落的驅熊噴霧,釋放出大量濃縮的辣椒素,直接導致附近的工人呼吸困難。這起事故導致 24 名員工被送往醫院,其中一人傷勢嚴重。

亞馬遜在當時遭遇了尖銳地批評。而如何讓機器人與人類和平共處,尤其是保護人類的安全,也在這次事故後被重新討論。

第一,降低機器人的結構剛度,使機器人具有良好的柔順性,這可以有效降低機器人和人發生意外碰撞時的傷害性;

第二,讓機器人具備準確、快速的環境判斷及反應能力,主要做法是為機器人增加更多的感測器,並編寫更智慧的控制算法;

第三,智慧化的柔順控制系統,即進一步建立準確的數學模型,實現精確的剛度及交互力控制。

▲ 製造集成傳感器的「軟」機器人是巨大的挑戰. 圖片來自:Ryan L. Truby/Harvard University

驅熊噴霧事件後,WIRED 爆料,這並不是亞馬遜的機器人第一次出意外。至少在 2015 年和 2018 年早些時候,亞馬遜工廠內就出現過類似的事情。

對於已經在大規模應用機器人的亞馬遜來說,如何以低成本、可操作的方法,保證人機協作中人類員工的安全是更值得考慮的事情。

目前主流的研究依賴材料科學、感測器的進步,以及人工智慧算法的跨越式發展。而亞馬遜讓人類員工穿戴含感測器的外設,可能帶來了一種新的思路:在協調機器人和人的行動時,還可以以機器人為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