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森哲:2019 年最值得關注的七個零售科技

Surprising Results from Riverbed Retail Digital Trends Survey 2019



來源:智慧新工场


RIS(Retail Info System)新聞,最近發佈了2019年最值得關注的零售科技趨勢,作者Justin Honaman來自全球最大的管理咨詢公司和技術服務供應商——埃森哲(Accenture),並在其擔任常務董事和數位技術顧問。

Justin基於2018年的零售市場形勢,數位科技動向,對2019年的零售科技趨勢進行了預測。


7.webp.jpg
作者:Justin Honaman 埃森哲常務董事,數科技顧問


#1「網路安全」

6.webp_副本.jpg



2018年,事實已經證明IT是業務成長的關鍵驅動因素 。 但與此同時,大量的IT技術的發展,一方面便利了零售營運工作,一方面也加大了零售商,可能會面臨的網路安全威脅。

若想取得未來數位零售業務的成功,零售企業必須在2019年做好網路安全部署。

在如今的數位行銷時代,「 分析性數據」、「個人購物數據」、「忠誠度數據」、「支付資訊」 等數據的價值,變得越發重要,同時也往往最易成為網路攻擊者的目標。

2019年,零售企業在加大IT投入的同時,必須把「加強網路安全防護」也作為優先考慮的任務。最需要關注的點是對 「 支付方式」 和 「消費者資訊」 的保護工作。 只有做好了安全防禦工作,IT技術才能真正意義上,成為業務發展的驅動力。

#2  「數據分析」位

5.webp_副本.jpg



Justin曾簡單的針對零售企業做過一項調查,發現只有少於25%的企業,有專門的數據分析團隊。 其實數據分析團隊非常重要,但中小型零售企業,卻沒有專項的預算來做。

如今的現狀是,即便是一些大型企業,也 沒有真正做到分析數據,由此導致的結果是,明明有蒐集了很多數據,卻不知道如何正確分析,也無法利用分析結果去賦能業務。

「數據驅動業務成長」成了空口號。

2019年,零售企業需要重視在數據分析業務上的投資,著手真正的營運數據業務(數據捕捉、管理和轉換、以及商業智慧)、使用高級分析(客戶細分、評分和預測,以及商業和營運預測和優化)。 透過專業的數據分析團隊,去優化營運效率,提高消費體驗,真正為業務賦能。

#3  數據透明化
隨著數位行銷的發展,零售企業正在透過各種方式,獲取消費者個人資訊、年齡、職業、性別、家庭住址、購物喜好等等。2019年,消費者會開始慢慢意識到,自己的個人資訊被自己直接/間接/不知情的情況下,交給了零售商們。 這可能會造成他們一定程度的恐慌。

所以2019年,數據管控的透明性,就變得極其重要,當採集、使用消費者數據時,必須告知消費者他們的個人數據,會被使用到哪裡,他們會因此得到什麼回報。零售企業必須能保證,其所收集的所有數據,只會被用於「提高消費體驗和服務水準」。

消費者願意在沒有明確理由、回報或利益的情況下,交出所有資訊的日子,很快會一去不復返了。


#4 「人工智慧」

3.webp_副本.jpg



人工智慧被定義為「智慧機器」,它透過感知、理解、行動和學習,來拓展人類的能力,在零售領域中,經常被使用到的AI技術包括「智慧語音助手」、「自助結賬」、「人臉辨識」、「無人貨架」、「智慧推薦」 等等。

舉一個簡單的應用場景,當A、B兩位不同背景的消費者,在登錄同一個零售網站時,因為AI技術的應用,A、B在同一購物網站上,獲得的服務是完全不一樣的。AI技術使精準推薦、定向服務 成為了可能,大大提高了銷售效率。

人工智能技術不僅能提升消費者體驗、通過精准營銷提高買單率,還可以提高整個供應鏈的效率,比如 「庫存智能化管理」、「調配商品流動」 等等。

毫無疑問,人工智能將在2019年成為主要零售技術供應商的重要產品方向,並被大多數零售商列入」可投資「的清單。

2019年,比「人工智能」更流行的詞可能會是「智能自動化」 。

#5  區塊鏈

2.webp_副本.jpg



區塊鏈已經被炒了兩年了,多數人只會用「區塊鏈」來提高論壇演講的規格,更多的人認為區塊鏈是在故弄玄虛。不過無論如何,2019年,區塊鏈技術還會繼續發展。

那區塊鏈能為零售帶來什麼簡單來說有2點:
a. 透過追根溯源保障產品安全 區塊鏈框架允許價值鏈的所有成員——供應商、製造商、零售商、消費者——對產品從源到生產、從商店到消費者具有可見性。從食物來源到盤子。確保產品在符合特定法規和/或要求的環境中創建。

b. 提高防偽能力: 消費品可以透過區塊鏈的防偽解決方案(區塊驗證)認證,適用於製藥、奢侈品和電子產品。

#6 快閃店


1.webp_副本.jpg



快閃店的優勢在2018年是有目共睹的,一方面明顯 節省線下零售成本 (長期店租、庫存、員工等),使線下零售不再局限於「重資產」模式一方面可以短期內,透過創意互動活動, 讓消費者實地接觸、認知產品,在建立品牌形象的同時,得到產品反饋。

快閃店允許購物者在購買之前,親自感受和查驗產品 ,彌補了電商的最大痛點。 透過提供個性化、高觸感的體驗,有創意的快閃店會明顯影響購買決策。

由於快閃店不受空間限制,允許零售企業深入到任何一個消費者聚集地,快閃店往往是新興品牌和新產品的地推利器。2019年,快閃店的潛力還會被繼續挖掘和擴大。

#7 智慧物流
原文裡在此處提到的是「亞馬遜物流」,是指亞馬遜圍繞業務建立的物流系統,數據系統不僅可以記錄歷史,也可以預測未來,以此來保障物流網的效率。

在解決最後一公里的配送問題時,會與當地的司機進行「Uber式」 合作,由此來降低成本,提高本地運送的效率。亞馬遜物流的終極願景,是成為零售商的一站式後勤、物流商店。

但根據各國國情,這裡更適合被填入「智慧物流」。2018年,對岸中國為例,阿里、京東都在智慧物流上投入巨大,說到底,智慧物流是透過大數據分析、GIS、RFID、AGV機器人等技術,提高物流鏈的總體效率,並在最後一公里的配送中,運用無人機、無人貨車等高科技手段克服路況、人工成本等阻力,最終把物流服務體驗做到高效極致。

2019年,物流科技系統在大數據和AI的支持下,結合本地服務,繼續優化。 智慧物流的終極目標是為客戶提供耗時最短、最優的快遞體驗,並成為品牌商放心的一站式後勤、物流商店。

.光質對植物生長發育的影響(上)

The effect of light on plant growth


源: 阿拉丁商城作者:刘厚诚


自然界的光均來自太陽,太陽光譜可可粗分為三個部分: 紫外光<400nm(UV-A315-400nm,UV-B280-315nm,UV-c100-280nm),遠紅光及紅外光>700nm(遠紅光 700-780nm,紅外光780nm-1000μm),光合有效輻射400-700nm(藍紫光400- 500nm,綠光500-575nm,黃橙光575-620nm,紅光620-700nm)。其中中紫外 UV-B和遠紫外UV-C大多被地球上空的臭氧層所吸收,到達地面的紫外光以近紫外UV-A 為主。





光是植物生長發育的基本環境因素。光照不僅透過光合作用,供應植物生長所需的能量,更是植物生長發育的重要調控因子。

1.植物的感光受體
植物對外界光環境的一系列響應,都是基於感光受體對光的吸收的。主要的感光受體包括了光合色素、光敏色素、隱花色素和向光素。它們在植物體內各司其職,影響著植物的光合生理、代謝生理、形態建成等方方面面。

1.1 光合色素
光合色素是光系統的基礎構件,光合色素包括了葉綠素a、葉綠素b和類胡蘿蔔素。主要承擔光合作用中的光能接收、能量傳遞、光電轉換等光合過程。

實驗證明葉綠素的主要吸收波長為640-663nm,在430-450nm處有一個次吸收峰。而類胡蘿蔔素則更多地表現為對機體的保護作用。在光合作用中由於兩個光系統Ps II 和 Ps I 的存在,表現出當紅光和遠紅光一起照射時,光合速率遠高於單色照射的雙光增益現象。


光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上)
圖光合色素吸收光譜

1.2 光敏色素
光敏色素由生色基團,和脫輔基蛋白共價結合而成,包括遠紅光吸收型(Pfr)和紅光吸收型(Pr)兩種類型,主要吸收600-700nm的紅光及700-760nm的遠紅光,透過遠紅光和紅光的可逆作用調節植物的生理活動。

在植物體中,光敏色素主要參與調控種子萌發、幼苗形成、光 合系統的建立、避蔭作用、開花時間和晝夜節律響應等過程。此外,還對植株的抗逆生理起到調控作用。


光质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上)
圖光敏色素吸收光譜

1.3 隱花色素
隱花色素是藍光受體,主要吸收320-500nm的藍光和近紫外光UV-A,吸收峰大致位於 375nm、420nm、450nm和480nm。隱花色素主要參與植株體內的開花調控。

此外,它還參與調控植株的向性生長、氣孔開張、細胞週期、保衛細胞的發育、根的發育、非生物脅迫、頂端優勢、果實和胚珠的發育、細胞程序性死亡、種子休眠、病原體反應和磁場感應等過程。

1.4 向光素
向光素是繼光敏色素,和隱花色素之後,發現的一種藍光受體,可與黃素單核昔酸結合後,進行磷酸化作用。能夠調節植物的趨光性、葉綠體運動、氣孔開放、葉伸展,和抑制黃化苗的胚軸伸長。


2.光質對植物的影響
不同光質或波長的光,具有明顯不同的生物學效應 , 包括對植物的形態結構與化學組成、光合作用和器官生長發育的不同影響。

2.1 紅光
紅光一般表現出對植株的節間伸長抑制、促進分蘗,以及增加葉綠素、類胡蘿蔔素、可溶性糖等物質的累積。紅光對豌豆苗的葉面積成長和β胡蘿蔔素累積有促進作用;生菜幼苗預照紅光後施加近紫外光,發現紅光能增強抗氧化酶活性,並提高近紫外吸收色素的含量,從而降低近紫外光對生菜幼苗的傷害;草莓進行全光照實驗,發現紅光有利於提高草莓有機酸和總酚的含量。

2.2 藍光
藍光能明顯縮短蔬菜的節間距、促進蔬菜的橫向伸展,以及縮小葉面積。同時,藍光還能促進植株次生代謝產物的累積。

此外,實驗發現藍光能減輕紅光,對黃瓜葉片光合系統活性,及光合電子傳遞能力的抑制,因此藍光是光合系統活性,和光合電子傳遞能力的重要影響因子。

植物對藍光的需要,存在明顯的物種差異。草莓進行採後補光,發現不同波長藍光中,470nm對花色苷和總酚含量的效用明顯。

2.3 綠光
綠光一直是頗受爭議的光質,部分學者認為其會抑制植株的生長,導致植株矮小並使蔬菜減產。

然而,也有不少關於綠光對蔬菜,起積極作用的研究見報,低比例的綠光能促進生菜的生長;在紅藍光的基礎上增補24%的綠光,可以促進生菜的生長。

2.4 黃光
黃光基本上表現,為對植株生長的抑制,並且由於不少研究者,把黃光併入綠光中,所以關於黃光對植物生長發育影響的文獻十分少。

2.5 紫外光
紫外光一般更多地表現,為對生物的殺傷作用,減少植物葉面積、抑制下胚軸伸長、降低光合作用和生產力,以及使植株更易受侵染。

但適當的增補紫外光,可以促進花色苷,以及類黃酮的合成,透過給採後的結球甘藍,增補少量UV-B促進其多酚類物質的合成;採後UV-c處理,能減緩紅辣椒的果膠溶解、品質損失及軟化過程,從而顯著降低紅辣椒的腐敗速度,延長保質期,並能促進酚類物質,在紅辣椒表面的累積。

此外紫外光還與藍光,影響植株細胞的伸長及非對稱生長,從而影響植株的定向生長。UV-B輻射導致矮小的植物表型、小而厚的葉片、短葉柄、增加腋生的分枝以及根/冠比的變化。

2.6 遠紅光
遠紅光一般與紅光配比使用,由於吸收紅光與遠紅光的光敏色素結構問題,因而紅光與遠紅光對植株的效果,能相互轉化相互抵消。在生長室內白色螢光燈為主要光源時,用LEDs補充遠紅輻射 (發射峰734nm),花色素苷、類胡蘿蔔素和葉綠素含量降低, 而植株鮮重、乾重、莖長、葉長和葉寬增加。

補加FR對生長的促進作用,可能是由於葉面積增加,而導致的對光吸收的增加。低R/FR處理的擬南芥比高R/FR處理時,有更大更厚的葉片、生物量增大,並且有更多的可溶性代謝物累積,從而提高了寒冷抗性。
3.光質對植物組織培養的影響
植物組織培養過程中,幼苗形態建成與生理生化變化,受到諸多環境因子(光照、溫度、濕度等) 的調控。其中,光對植物細胞、組織、器官的生長和分化,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植物組織培養過程中,從外植體愈傷組織誘導,到形成完整植株的各個形態建成階段,均受到LED光質的影響,且不同植物的不同組織培養階段,對光質的反應也不同。

3.1 LED光質對癒傷組織誘導、生長及分化的影響
3.1.1對愈傷組織誘導的影響
癒傷組織培養,是植物離體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發現100%的紅光,對蘭花癒傷組織的誘導率最高,在紅藍光比例為3:1時癒傷組織的生長效果最佳。

單色紅光LED促進紅掌癒傷組織形成,但隨著藍光比例的增加,葉片癒傷組織誘導率逐漸降低。紅光和白光促進辣椒子葉癒傷組織的誘導,綠光和藍光則表現出抑製作用。

黃光有利於蘿蔔下胚軸愈傷組織的誘導,而藍光促進子葉癒傷組織的誘導。紅光下顯著促進大蒜癒傷組織的誘導和增殖,而藍光對懷山藥癒傷組織,分化的促進作用最強。

黃光最有利於葡萄愈傷組織增殖,其次是綠光。黃光有利於蘿蔔下胚軸癒傷組織的誘導,而藍光有利於子葉癒傷組織的誘導,紅光有利於癒傷組織的增殖。

紅光有利於文心蘭原球莖癒傷組織的誘導和增殖。劍蘭原球莖癒傷組織,在紅光下增殖率最高。紅光下蘭花的癒傷組織誘導率最高。

藍光和黃光,明顯促進白樺癒傷組織的增殖生長。由此可見,不同光質對癒傷組織誘導的效應,因植物種類或外植體類型的不同,而存在差異。

3.1.2 對愈傷組織生長的影響
不同光質照射下癒傷組織生長曲線,均呈「s」形,但不同光質對癒傷組織生長的效應,因植物基因型,以及基質添加物不同而有所差異。

黃光LED促進越南人參癒傷組織生長,紅光和藍光 LED抑制癒傷組織生長,其中紅光LED抑制效果最強,而綠光和白光LED對癒傷組織生長無顯著影響。

不同光質對青花菜癒傷組織增殖的效應,表現為白光>紅光、藍光>綠光>黃光,且不同光質下,癒傷組織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含水量與癒傷組織增殖,有一定的相關性。紅光下蘿蔔癒傷組織生長量最高,而黃光對愈傷組織生長效應則最低。

在不添加肉桂酸時,黃光最利於葡萄葉片癒傷組織的增殖,當肉桂酸與光質共同作用時,綠光最適合癒傷組織的增殖,黃光對癒傷組織的成長效應明顯減弱。

3.1.3 對癒傷組織芽分化的影響
光質對芽分化起著重要的作用。紅光明顯促進甘蔗癒傷組織分化出苗。文心蘭原球蓮在藍光下,分化出不定芽的數量最多。藍光和紅藍光,均抑制萵苣外植體不定芽的分化。

在紅光照射下大蒜癒傷組織出芽率最高,達到25%,白光次之,藍光和紅藍混合光,對癒傷組織的出芽存在抑製作用,其中,藍光抑製作用最強,出芽率僅3%。紅光促進紅掌葉片愈傷組織不定芽的誘導,而藍光更有利於不定芽的數量增多。

藍光下,懷山藥癒傷組織芽分化率最高,其次是紅光和白光,綠光和黃光較低。瑪咖癒傷組織在藍光下,出芽率幾乎為零。紅藍光有利於癒傷組織不定芽的分化,藍光透過隱花色素,促進不定芽數量的增加,紅光透過光敏色素調節頂端優勢,從而促進不定芽的生長。

3.2 LED 光質對組織培養苗增殖的影響
研究發現,單色光中紅光,對組織培養苗增殖具有促進作用。純紅光LED下蝴蝶蘭單芽數目,比對照螢光燈有顯著增加,菊花和煙草的試驗,也得出類似的結論。

而單一藍光不利於組織培養苗增殖,洋桔梗和甘蔗組織培養苗的研究中,發現所有光質,處理中單色藍光,處理下組織培養苗增殖系數最低。但藍光LED可有效促進蝴蝶蘭原球莖的形成。

大量實驗證明,相比單色光LED,不同LED組合光,更利於組織培養苗增殖。LED紅藍組合光比單色光,更能促進甘蔗不定芽的增殖,且優於螢光燈及植物生長燈。

紅藍光組合處理下,高山杜鵑葉片不定芽再生效果,均顯著好於 100% 紅光和藍光。但是,不同植物或同一物種的不同品 種,在組織培養增殖階段,對光質配比的需求不完全一致。

高山杜鵑在紅藍光組合(3: 1)處理下葉片,不定芽再生效果最好,而甘蔗在紅藍光組合(4:1)處理下增殖的不定芽數最多。

3.3 LED 光質對組織培養苗生長發育的影響
3.3.1 LED光質對組織培養苗生長的影響
研究證明,LED單色光對組織培養苗的生長效應,低於不同LED組合光,紅、藍LED組合光,可以增強植物光合作用,以促進植物的生長和發育。單獨的紅光或藍光LED,處理的白掌組織培養苗長勢較差,而一定配比的紅藍LED複合光,有利於促進植物的生長。

紅藍LED組合光下,菊花組織培養苗葉片淨光合速率,明顯高於單色紅、藍光,且植物鮮重和乾重均達到最大值。藍光下草莓無糖組培苗的地上部乾鮮重最小。朵麗蝶蘭在紅藍光下鮮重、乾重最高。

組織培養苗生長最適的紅藍LED配比,不同植物的研究結論並不一致。日本雙蝴蝶和草莓在 70%紅光+30%藍光照條件下,組織培養苗長勢最好。

而在50%紅光+50%藍光處理下,紅掌組織培養苗各生長指標顯著高於對照。

紅光(R)處理白及組培苗徒長,藍光(B)處理白及組培苗植株低矮,複色光有利於白及的生長發育、形態建成; 1RB光源處理白及組培苗可溶性糖含量顯著高於其它處理; 紅光和藍光(1:1)最有利於白及組培苗可溶性糖的累積。

因此,在組織培養生產應用中,調整最佳的紅藍配比,是生產出良好品質組織培養苗的關鍵。

3.4 LED 光質對組織培養苗生根壯苗的影響
光質對離體植株根系誘導,及生長的效應,因波長不同而存在差異,且光質的效應依賴於植物基因型,和生根物質濃度。紅光促進紅掌、蝴蝶蘭、帝王花和地被菊等組織培養苗,不定根的形成,表現為生根快且多而密,藍光表現為明顯的抑製作用。番木瓜組培苗在藍光下根長最短;紅藍混合光,對甘薯組培苗根生長的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但是,單色紅光照射下組織培養苗根系形態異常,移栽成活率低,而藍光有利於提高後期根系活力,能夠促進乾物質累積,降低含水量,防止植株玻璃化現象發生。

單色紅光照射的菊花根系活力較低,移栽成活率僅為75%,而紅藍光組合下,組織培養苗移栽全部成活。添加了遠紅光的LED組合處理的蝴蝶蘭根長和根系,活力較對照顯著增加。文心蘭組培苗,在紅藍組合光下根長最長,而螢光燈下的根長最短。

組織培養階段使用的LED光源,會影響組織培養苗室外移栽後的生長成活情況。室內組織培養階段,使用的紅藍LED組合光源能提高草莓、白掌和菊花的組織培養苗移栽成活率,並促進移栽後幼苗的生長。

因此,對於難生根的植物組織培養苗,可透過前期紅光的預處理,提高生根率及生根數,進而轉入一定配比的紅光、藍光與遠紅光組合下培養,促進根系生長發育和提高根系活力,從而提高組織培養苗移栽適應性。
4.光質對蔬菜幼苗的影響
光質對植物幼苗的生長、發育及光合都有顯著影響。紅光有利於蔬菜幼苗莖的伸長、乾物質的累積等,藍光有利於蛋白的累積,促進抗氧化酶的活性等,組合光比單一光質,更有利於蔬菜幼苗的光合和生長。

紫外輻射會減少植 物單株葉面積、抑制下胚軸伸長、降低光合作用和生產力,使植物易受病原體攻擊,但能誘導類黃酮合成及防禦機制; 還會明顯降低大豆的株高、乾重和水分含量,對幼苗光合色素的破壞較嚴重。

藍光能抑制紅豆芽苗菜下胚軸伸長,和 煙苗莖的伸長,降低相對生長速率;對植物葉片和根系的生長,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能夠縮小葉面積、減少生菜幼苗葉片數,有利於促進與花芽分化和成花相關的營養物質的合成。

綠光不是光合作用的高效吸收光譜,但補充綠光可與紅藍光協同增益色素的合成,能顯著提高番茄幼苗的株 高和莖粗,促進豌豆芽苗的生長。

紅橙光有利於莖的生長,並促進植物的開花和葉綠素的形成,縮短生長週期、提高可溶性糖含量和產量。

遠紅光可以增加植株的乾鮮重、莖長、葉長和葉寬;但在許多情況下會抵消紅光效應,降低花色素苷、類胡蘿蔔素和葉綠素的含量。早晨給黃瓜幼苗,進行兩小時低強度的藍光和紅光補光,發現補光增加了幼苗的鮮重、葉面積和莖粗。

利用紅光LED進行夜間延時補光,能夠促進黃瓜幼苗前期生長,紅藍混合光夜間延時補光,可促進黃瓜幼苗後期生長,提高壯苗指數。

利用LED紅藍光為光源,可有效促進豇豆、苦瓜、生菜和辣椒幼苗的形態建成,並且隨著LED紅藍光的增強,幼苗形態指標逐漸提高,葉綠素合成逐漸增加,根系活力逐漸增強。

不同的LED光質對黃瓜、辣椒和番茄等不同品種的幼苗,生長影響顯著且存在差異,在苗期補充紅光或紅藍光,可促進幼苗的生長,有利於培育壯苗。

補光可以提高番茄和辣椒的類黃酮和總酚的含量,增強抗氧化酶系統cAt和soD的活性,有利於提高植株的抗逆性,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透過補光的大棚煙苗,移栽到大田後,生長階段,生長速率和成熟期,農藝性狀均優於大棚常規育苗,其中葉片數、莖粗的差異,均達到極顯著水平; 烤煙的葉片長寬比、單葉重、厚度、比葉重等遠遠優於對照。

光質作為光環境的重要特性,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植物激素的合成和運輸。在苗期照射紅、藍光,可顯著促進蔬菜幼苗的生長,提高壯苗指數。不同波段的光,可透過影響植物體內的激素水準,來調節植物節間的生長,光敏色素透過影響豇豆幼苗內源GA的水準,進而實現對下胚軸伸長生長的調控。

遠紅光促進番茄和萵苣幼苗的下胚軸顯著伸長,幼苗嚴重徒長。藍紫光可以提高生長素氧化酶的活性,透過降低植株體內生長素的水準,削弱頂端優勢、增強分櫱能力,進而抑制植物節間的伸長。

幼苗下胚軸伸長,與不同波長的光質有關,白光、藍光、可以抑制莖的伸長,而綠光則顯著促進節間的伸長。

外源施用IAA或GA,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恢復由藍光抑制的生菜幼苗下胚軸徒長,說明藍光可能透過降低生菜幼苗內源GAs水準,來抑制下胚軸的伸長。

而不同複合光質處理下,植株體內各種激素的水準,均有所降低,下胚軸表現出較低的生長速率。在光照處理中當適當增加藍光比例(R/ B=7:3),使得幼苗植株高度顯著下降,壯苗指數顯著增加。

.八大技術或將顛覆安控行業

Action Target Security | Protect Your Investment


源:百闻一见

1月9日,2019 CES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正式開展,科技不分領域,安控行業同樣離不開人工智慧、5G、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那麼2019CES展上有哪些值得安控關注的「新科技」。

AI雖然已經不是最新話題,但在CES上仍熱度十足。細心的你可能會發現,2019CES展上,各領域的創新都離不開AI,人工智慧如今已經滲透到各個行業中,跨足千百種領域,把各行各業都帶入一個嶄新局面,它將改變整個人類的生產方式。

安控不外如是,人工智慧時代,安控行業市場競爭將進入一個嶄新的局面,這裡不再是安控巨頭的戰場,新的玩家在不斷加入,以對岸中國來看,不僅有華為、阿里、騰訊、百度,更有商湯、曠視、依圖、地平線、雲天勵飛這些獨角獸,在虎視眈眈這塊千億大餅。


5G
人工智慧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中,5G則將帶動各項新技術再次起飛。

數據顯示,未來幾年以影像為核心的物聯網的市場,空間會達到七千億美元甚至是上萬億美元。安影像監控作為整個安控產業中,最主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伴隨著5G時代的到來,必然也將再度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智慧家庭
消費電子領域的展會,當然離不開智慧家庭產品,2019年你將認識一個新的趨勢—影像門鈴。Ring、Nest等美國智慧家庭公司,都在展會上推出自己的影像門鈴系列產品。影像門鈴不論從成本、款式,還是連接方式來看,都是消費者的新選擇。

展會上還有,同時運行5種AI算法能力家用AI攝影機,包括人臉檢測、人臉辨識、人形檢測、物體辨識,以及物體追蹤。


語音辨識
在過去兩年,支持亞馬遜Alexa語音助理,和谷歌語音助手的設備,均亮相過CES展,除美國這兩大巨頭,中國AI語音翻譯的領頭企業科大訊飛,也帶著訊飛翻譯機2.0、iFLYOS、訊飛聽見系列產品亮相CES展。

語音辨識技術的發展也為安控帶來很多新的思路,如專門用來檢測家居安全的辨聲識人設備、專門照顧老人兒童的陪伴神器等。


自動駕駛
除了每年固定出來秀一下「肌肉」的特斯拉,在CES上,像福特、現代、賓士、寶馬和奧迪,這樣的傳統汽車製造商,都展示了自動駕駛技術的最新進展,比如更智慧的停車輔助系統,避免誤操作的碰撞,用腦波技術避免交通事故等等。

今年,掌握中國互聯網流量入口的百度,帶著 Apollo 又一次登上了 CES,AI晶片企業地平線,帶著最新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地平線NavNet眾包高精地圖採集,與定位方案同步亮相CES。自動駕駛領域的商業模式,隨著各個產品的落地,隨之變得明朗起來。


機器人
近年來,機器人領域在人工智慧浪潮下,也隨之飛速發展,蘇寧攜自家移動售貨機器人,等一系列智慧零售相關科技成果參展;

首次參展的美團,攜已經在中國進行過測試的無人配送,以及美團大腦及智慧調度系統三大技術亮點亮相;

京東更是把當家的新科技應用都拿了出來,包括智慧物流無人車、車聯網解決方案等等。其中京東智慧巡檢機器人吸引了不少媒體的關注,這個「智慧管家」主要用於機房內,進行設備檢測、機房環境檢測、機房資產盤點、機房人員安控等工作。


8K螢顯技術
在今年的CES,無論是三星、LG、Sony、夏普、松下,重點之一都是8K電視,和4K相比,8K的解析度一舉從3840X2160,提升到7680X4320,消費者對於更高解析度的需求從未消退過。

在安控行業,對於8K的跟進,雖然沒有電視行業動作那麼大,但在4K問世後,對於更高解析度的跟進,一天都沒停過,早在17年,華為海思攜手ATER,便展現了全球領先的8K圖像處理呈現系統,在拼接大螢幕上,展示應用用海思8K晶片研發的8K攝影機信號採集能力。


虛擬現實
依託5G和高清顯示技術的發展,動輒要求2K解析度起步的虛擬現實技術(AR/VR)市場在一兩年的沈寂過後,又有了回暖的現象,有人說過最適合VR的解析度是4K甚至8K,今年的CES展上,多家企業推出了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的VR/AR產品,除了支持更高解析度(4K起步),還支持最新的無線傳輸方案和更大的頻寬,VR/AR市場回暖現象,是否也會同樣出現在安控行業,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