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5日 星期一

.如何選擇合適頻率來設計 RFID 系統?

RFID Tags: How to Get the Best Read Range


源:电子发烧友网


RFID是一種將數據儲存在電子數據載體(如整合電路)上,並透過磁場或電磁場,以無線方式進行應答器/標籤(Transponder/Tag)和詢問器/讀寫(Interrogator/Reader)之間雙向通信,從而達到辨識目的,並交換數據的新興技術,該技術能實現多目標辨識和運動目標辨識具有抗惡劣環境、高準確性、安全性、靈活性和可擴展性等諸多優點便於透過網路,實現物品跟蹤和物流管理,因而受到廣泛的關注。


因此,RFID 被公認為本世紀最有發展前途的10項技術之一。

1.前言
RFID 系統實事上已經存在和發展了幾十年,從供電狀態來看可以分為「有源」和「無源」兩大類從工作頻率來看,可以分為低頻(125KHz~135KHz),高頻(13.56MHz),超高頻,微波(2.45GHz,5.8GHz)等幾大類。

不同的射頻辨識系統的硬體價格,差別是巨大的,而系統本身的特性也各不相同,系統的成熟度也有所不同。很多問題,甚至連業內人員,也不能輕易給出一個明確的解答,因此用戶在選擇射頻辨識技術的時候,常常覺得無所適從。

筆者結合自身的開發和應用經驗,同時在參考了相關的應用資料和技術數據基礎上,力圖透過本文,給讀者一個較為全面和客觀的認識,希望能夠給用戶在選擇合適頻率的射頻辨識系統時提供一些幫助。


2 不同頻段 RFID 技術特性簡述
2.1 低頻(Low Frequency) :
使用的頻段範圍為 1 0 K H z ~ 1 M H z ,常見的主要規格有125KHz、135KHz 等。一般這個頻段的電子標籤,都是被動式的,透過電感耦合方式,進行能量供應和數據傳輸。

低頻的最大的優點,在於其標籤靠近金屬或液體的物品上時,標籤受到的影響較小,同時低頻系統非常成熟,讀寫設備的價格低廉。但缺點是讀取距離短、無法同時進行多標籤讀取( 抗衝突) ,以及資訊量較低,一般的儲容量在 128 位到 512 位。

主要應用於門禁系統、動物晶片、汽車防盜器和玩具等。雖然低頻系統成熟,讀寫設備價格低廉,但是由於其諧振頻率低,標籤需要製作電感值很大的繞線電感,並常常需要封裝片外諧振電容,其標籤的成本,反而比其他頻段高。
2.2 高頻(High Frequency):
使用的頻段範圍為 1MHz~400MHz,常見的主要規格為 13.156MHz 這個 ISM 頻段。這個頻段的標籤,還是以被動式為主,也是透過電感耦合方式,進行能量供應和數據傳輸。

這個頻段中最大的應用,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非接觸式智慧卡。和低頻相較,其傳輸速度較快,通常在100kbps 以上,且可進行多標籤辨識(各個國際標準,都有成熟的抗衝突機制)。

該頻段的系統,得益於非接觸式智慧卡的應用和普及,系統也比較成熟,讀寫設備的價格較低。產品最豐富,儲存容量從 128 位到8K 以上字節都有,而且可以支援很高的安全特性,從最簡單的寫鎖定,到流加密,甚至是加密協處理器都有整合。

一般應用於身份辨識、圖書館管理、產品管理等。安全性要求較高的RFID 應用,目前該頻段是唯一選擇。


2.3 超高頻(Ultra High Frequency):
使用的頻段範圍為 400MHz~1GHz,常見的主要規格有 433MHz、868~950MHz。這個頻段透過電磁波方式,進行能量和資訊的傳輸。

主動式和被動式的應用,在這個頻段都很常見,被動式標籤讀取距離約3 ~ 1 0 m 傳輸速率較快,一般也可以達到100kbps 左右,而且因為天線可採用蝕刻,或印刷的方式製造,因此成本相對較低。

由於讀取距離較遠、資訊傳輸速率較快,而且可以同時進行大數量標籤的讀取與辨識,因此特別適用於物流,和供應鏈管理等領域。但是,這個頻段的缺點,是在金屬與液體的物品上的應用較不理想,同時系統還不成熟,讀寫設備的價格非常昂貴,應用和維護的成本也很高。此外,該頻段的安全性特性一般,不適合安全性要求高的應用領域。


2.4 微波(Microwave):
使用的頻段範圍為 1GHz 以上,常見的規格有 2.45GHz、5.8GHz。微波頻段的特性與應用,和超高頻段相似,讀取距離約為 2 公尺,但是對於環境的敏感性較高。由於其頻率高於超高頻,較超高頻更高,同時工作距離也比超高頻更小。

一般應用於行李追蹤、物品管理、供應鏈管理…等。

2.5 根據應用選擇合適頻段的射頻辨識技術
前一部分中,我們已經簡要介紹了,各個頻段的射頻辨識技術的特點。這一部分中我們將重點說明,如何來選擇合適的射頻辨識技術。

第一,一個射頻辨識系統的成本,包含硬體成本、軟體成本和整合成本等。而硬體成本,不僅僅包括讀寫器和標籤的成本,還包括安裝成本。很多時候,應用和數據管理軟體和整合是整個應用的主要成本。

如果從成本出發考慮,一定要根據系統的整體成本進行,而不僅僅局限於硬體,如標籤的價格。這裡,我們不進一步討論和分析這部分的問題,但讀者需要對此有一個瞭解和認識。下面我們主要討論從技術層面來看,如何選擇合適的頻段。

第二,我們知道,即使是在同一個頻段內的射頻辨識系統,其通信距離也是差異很大的。因為通信距離,通常依賴於天線設計、讀寫器輸出功率、標籤晶片功耗和讀寫器接收靈敏度等等。我們不能夠簡單地認為,某一個頻段的射頻辨識系統的工作距離,大於另一個頻段的射頻辨識系統。

第三,雖然理想的射頻辨識系統是長工作距離,高傳輸速率和低功耗的。然而,現實的情況下,這種理想的射頻系統是不存在的,高的數據傳輸率,只能在相對較近的距離下實現。

反之,如果要提高通信距離,就需要降低數據傳輸率。所以我們如果要選用通信距離遠的射頻辨識技術,就必須犧牲通信速率。選擇頻段的過程,常常是一種折中的過程。

第四,除了考慮通信距離以外,在我們選擇一個射頻系統時,通常還要考慮儲存器容量、安全特性等因素。根據這些應用需求,才能夠確定適合的射頻辨識頻段和解決方案。
從現有的解決方案來看,超高頻和微波射頻辨識系統的操作距離最大(可以達到 3 到 1 0 米),並具有較快的通信速率,但是為了降低標籤晶片的功耗和複雜度,並不實現複雜的安全機制,僅限於寫鎖定和密碼保護等簡單安全機制。

而且,該頻段的電磁波能量在水中衰減嚴重,所以對於跟蹤動物(體內含超過 50% 的水)、含有液體的藥品等是不合適的。低頻和高頻系統的讀寫距離較小,通常不超過一米。

高頻頻段為技術成熟的非接觸式智慧卡採用,非接觸式智慧卡能夠支持大的儲存器容量,和複雜的安全算法。如前所述,囿於通信速率和安全性需求,非接觸式智慧卡的工作距離,一般在10cm 左右。

高頻頻段中的 ISO15693 規範,透過降低通信速率使通信距離加大,透過大尺寸天線和大功率讀寫器,工作距離可以達到 1 米以上。低頻頻段由於載波頻率低,比高頻13.56MHz 低 100 倍以上,因此通信速率最低,而且通常不支持多標籤的讀取。

3 案例分析
3.1 動物跟蹤管理
動物跟蹤和管理傳統上,是採用低頻頻段的射頻辨識技術,並且有國際規範規範編碼,及空間信號接口,相應的國際規範分別為ISO11784 和 ISO11785。由於高頻和低頻的射頻辨識技術各有優缺點,所以現在國際上關於動物跟蹤管理的頻段,也存在著爭論。


支持採用低頻技術方案的理由主要有:
(1)事實上存在的國際規範,相容性要求。

(2)如果採用單天線的解決方案,通常低頻系統比高頻系統的讀寫距離,要大 20% 到 30%。因為低頻系統的數據率低,所以標籤晶片的功耗可以做到微瓦以下。

(3)雖然低頻系統的數據傳輸速率低,但是鑒於其信號的強壯性,在實際應用中讀取效率並不低。

(4)低頻系統可以穿透動物組織,是植入式的電子標籤唯一的頻率選擇。

而支持高頻技術方案的理由主要有:
(1)國際標準 ISO11784 的動物編碼方式,完全可以實現在高頻和超高頻頻段的解決方案中,在應用和系統的層面看來,並不存在區別。

(2)由於頻率差異,低頻標籤需要繞制繞線電感,來構成標籤天線,製作標籤的成本要高於高頻標籤。高頻標籤對於信用卡大小的尺寸來說,通常只須繞制 3 圈左右,而且可以採用低成本的印刷技術。高頻標籤的整體成本更低。這一點是公認的事實。

(3)如果實現合理,高頻系統也能夠取得和低頻系統相當的讀寫距離。而且高頻讀寫器,可以透過門式天線,來控製作用範圍,利於準確而快速地實現數據採集。

(4)完備的抗衝突機制,可以快速而準確地實現多目標讀取。效率和準確性,都要高於採用低頻手持機,進行數據採集。

(5)高頻的頻率使用,已經成為全球統一的規範,採用高頻系統在世界各地都不會面臨相容問題。

編者更加支持在生豬等,不需植入 RFID 的動物跟蹤管理中,採用高頻的技術方案。主要原因是基於系統的成本考慮。農產品價格和利潤空間一般來說都非常低,在生豬等動物跟蹤管理中,硬體的消耗成本主要來自於標籤。從降低這部分成本出發,應該採用高頻技術。

同時,考慮到生豬養殖等生產單位,通常不具備寬頻,連接電子標籤上,有可能不僅僅存放一個標號資訊,也可能存放一定的相關數據。

而高頻解決方案中,常見的 存空間可以達到1k 位以上。其次,目前主要的 RFID基礎設施,是基於高頻技術的,採用相容的技術系統,在安裝成本和可靠性等方面,都是有優勢的。

高頻技術從晶片、標籤封裝、讀寫機具、系統整合等環節來看,擁有上百家供應商,這一點是低頻技術不能比擬的。另外,在生豬管理等應用中,並不需要植入式的電子標籤,可以採用動物耳標的形式。

當然,在動物跟蹤管理中,採用高頻技術方案,和傳統的高頻射頻系統,還是有所不同的,需要在降低環境對操作距離的影響、專用讀寫設備開發方面,展開研發工作,使得高頻的技術,在操作距離和可靠性方面,達到系統要求。


3.2 藥品管理
即使到2006年的今天,專家仍然認為在消費品領域,實現物品級的跟蹤管理,還是一個需要 3 到 5 年,才有可能達到的目標。但是,相對價值較高的藥品,採用射頻辨識技術,實現單品管理,已經是正在發生的現實了。

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要求在2007 年實現對藥品的單品全流程跟蹤和管理,實現從原料到家庭藥箱的全程管理。

對於藥品管理的單品管理而言,目前看來採用高頻技術,更具有綜合優勢,具體為:

(1)高頻和超高頻,都是透過電磁場,實現能量和信號的傳遞的,超高頻是透過電場,來進行能量和信號的傳遞的,系統一般工作在遠場,對於相距很近的單個物品,標籤的失諧會造成標籤(物品)的漏讀。

而高頻系統是工作在近場範圍內的(即電磁場仍然是束縛在系統內部的,並沒有形成電磁波發射出去)能量和信號,是透過磁場來進行的,對於系統內部的標籤,能夠準確地進行辨識(當然,作用距離僅僅在 1 米以內),有更好地抗電磁干擾(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EMI)能力。

(2)液體和金屬的影響。高頻信號較超高頻而言,在水中的衰減小,更適合用在含有液體的容器上,而藥品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液體形態的。

(3)儲存容量,高頻標籤的儲存容量,可以達到 8K 字節,因此可以在標籤上,儲存更多資訊,而實現一「行動數據庫」,而不僅僅是一個電子號碼。這在目前的超高頻解決方案上,還沒有如此大容量的電子標籤。

(4)高頻 13.56MHz 為國際通用的 ISM 頻段,沒有相容性問題。而超高頻到目前為止,全球還不是所有的地區,都有相應的射頻儲存標籤頻段可以使用。

4 總結
綜上所述,各個頻段的RFID 技術,各有自身的特點。即使是在同一個頻段內的射頻辨識系統,其通信距離也是差異很大的。我們不能夠簡單地認為,某一個頻段的射頻辨識系統的工作距離,大於另一個頻段的射頻辨識系統。

RFID drug management

而在實際選擇射頻系統時,需要考慮一個RFID 系統的整體成本,以及儲存器容量、安全特性等因素,根據這些來綜合選擇合適的RFID 頻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