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年華郵輪利用 NFC 和 BLE 設備 提供乘客個人化體驗

What's happening with Princess's Ocean Medallion


Netgear R8500 三頻極速路由器


來源:Ioter


嘉年华邮轮利用NFC和BLE设备 提供乘客个人化体验

全球最大郵輪業者嘉年華公司(Carnival),計劃推出結合近場通訊(NFC)和低功耗藍牙(BLE)技術的服務,提供訪客更個人化的搭乘服務。

嘉年華在CES 2017發佈一款名為「Ocean Medallion」的穿戴式設備,搭載該公司的Experience Innovation操作系統(XiOS)軟體網路,管理各郵輪上的BLE和NFC數據。乘客透過Ocean Medallion可享有個人化的服務,包括進入客房、在船上購物,找出家人和朋友位置,同時也利用定位系統,提供遊艇上的各種資訊。
所有功能透過Ocean Medallion上的入口網站,Ocean Compass提供,乘客也可利用手機下載嘉年華的App,或在資訊展示亭和船上、港口設置的觸控螢幕鏈接。

另一方面,嘉年華的管理者和職員透過Ocean Medallion,也將掌握貴賓行蹤,借此來讓郵輪服務發揮最大效果,例如包廂何時空出、可準備清掃,或得知訂飲料的客人所在位置。

嘉年華預定年底首先在帝王公主號(Regal Princess)提供Ocean Medallion服務,該公司創新官John Padgett表示,該設備的任務是帶給客人無縫接軌的服務。Padgett透露,該設備重約1.8盎司,可防水,電池續電力約1個月,系統和硬體網路設計是由工程和設計咨詢業者Nytec提供。


據悉,整艘郵輪上的Ocean Medallion系統共計包含7,000個傳感器,其中內建NFC讀取機和BLE訊號接收器,布滿整個郵輪的每個角落,每個讀取機和接收器將接收攜帶Ocean Medallion乘客的通訊。

Ocean Medallion配置13.56MHz NFC無線射頻辨識系統(RFID)和BLE進行多功能的服務,NFC負責近距離讀取,BLE含括範圍較大,協助用戶鏈接位置為主的內容。

其中,BLE藍牙接收運作大致與手機相同,不同的是遊艇上的接收器設於定點,用以接受攜帶Ocean Medallion在船上行走乘客發出的信號。


乘客訂位時可選擇是否佩戴Ocean Medallion,假使希望使用,個人偏好等數據,例如喜愛的食物類型和活動等,將在此時一並連同訂位記錄存入,乘客也可提供社群網站帳戶,如此將可自動連結各種郵輪活動的資訊。

當乘客登船時,BLE傳感器會收到Medallion發送的客人標識符,船上職員立刻可以從平板電腦上,知道哪位乘客已上船,無需提供登船證或辨識號碼,如此乘客辦理手續的速度可望加快。乘客進入客房後,房門一個數位螢幕,內建NFC和BLE接收器,當系統確認乘客身分無誤,房門會自動上鎖。


而船上職員也可以借此掌握乘客是否在客房內,以及何時提供客房服務。此外,乘客還可用App調整房內溫度和燈光,每次進房系統,都會自動恢復到先前的設定值。




.Amazon Echo vs Google Home::哪個才是你的菜?

Amazon Echo vs Google Home: Which is Better?

來源: 太平洋电脑网



最近,Amazon Echo 和 Google Home 都得到了大幅升級。這篇文章將在語音助手、智慧家庭 Hub等方面,對兩款產品進行對比。


Amazon Echo vs. Google Home::哪个才是你的菜?



在介紹完搭載觸控螢幕的 Echo Show 之後不久,亞馬遜就對老版的 Echo 進行了升級,主要是添加了語音通話和語音消息的功能。谷歌不甘示弱,緊隨其後也在自家的 Google Home 上發佈了一系列重磅更新,包括藍牙音樂、語音通話,以及和電視更深度結合等等。

雖然 Google Home 已經發佈了一年多,但事實上,在過去的這段時間裡, Amazon Echo 仍然是大多數人的唯一選擇。那麼,在更新之後, Google Home 會有機會翻身嗎?事先說明,我們這次比較的對象,僅限於標準版的 Echo,不包括 Echo Dot 和行動版的 Amazon Tap。

外觀設計

標準版的 Amazon Echo 是一個小型圓柱體,高23.5cm,直徑8.3cm,重約1kg,擁有黑白兩種配色。在同類產品中它是最高的,因此也是最醒目的。


Amazon Echo vs. Google Home::哪个才是你的菜?



揚聲器的黑色小孔覆蓋了 Echo 機身的下半部分,僅有的兩個按鈕分布在機身上部,一個是麥克風開關,另一個是多功能鍵;機身頂部有一個聲音指示燈環,只要語音助手 Alexa 在講話,它就會亮起。

相比之下,Google Home 就要「矮胖」一些,高度只有不到15cm,直徑約9.6cm,重量大概476g,機身主體只有白色一種顏色。不過透過更換底座,你可以嘗試不同的顏色和材質,包括炭黑色、古銅色、純白色、黃色、藍色、紫羅蘭等等。


Amazon Echo vs. Google Home::哪个才是你的菜?



Google Home 的設計靈感源自蠟燭和紅酒杯,上半部分採用光滑的塑料材質,在聽人說話時,機身的 LED 燈可以發出4種顏色的光。它還有一個觸控交互區域,在這裡你可以讓音樂播放或者暫停,調整音量,或者啟動 Google Assistant。靜音按鈕設置在機身背面。

兩者的外形設計都沒能讓人眼前一亮,不過得益於更小巧的外形和更豐富的色彩搭配,Google Home 看上去是一個沒那麼單調的選擇。

音質表現
Google Home 的聲音,聽起來比 Amazon Echo 更加飽滿、更有沈浸感。不過音量就小了些,在最大音量下,只是走出一步的距離,音量就衰減了3-4dB。

在最近一次的更新之前, Google Home還不能當做一個正常的藍牙音箱來使用。不過在這個問題解決之後,他就已經和 Amazon Echo 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同時這也意味著你可以透過藍牙在 Google Home 上,播放你手機上的任何音訊和電子書,就像 Echo 那樣。

兩款設備都支持 iHeartRadio, Pandora, 以及 Spotify 上的音樂,當然,還有他們自家的 Amazon Music 和 Google Play Music。

語音控制
兩款智慧音箱的全部控制,都可以透過語音來完成,包括控制音樂播放、搜索、控制智慧家庭設備等等。Amazon Echo 的喚醒方式是對它說「Hey,Alexa」,如果你嫌兩個單詞還是太麻煩,也可以只說「Alexa」或者「Amazon」。Google Home 的喚醒方式類似,不過口令換成了「OK,Google」或者「Hey Google」。在50步範圍以內的家居環境中,兩款音箱都可以聽清你的指令,你也能聽到他們說話。


Amazon Echo vs. Google Home::哪个才是你的菜?



孩子總免不了帶著父母的基因,在智慧音箱上,這就表現為:Google Home 可以幫你從互聯網上,搜索到更多資訊;而 Alexa 更擅長處理購物相關的事情。對於一些簡單的指令,比如拼寫單詞、倒計時、播報新聞等,兩者沒有什麼區別。不過 Google Assistant 看起來要更智慧一些。

舉個例子,如果你問它:「Takern(唱片公司)裡面的當家歌手是誰?,」在得到回答後,你可以繼續追問,關於這個人的其他資訊,比如「那這個人演過什麼電影嗎?」。

智慧家庭控制
Google Home 能夠控制的智慧硬町種類,已經比一年前多了不少,不過和 Amazon Echo 還有一段距離。目前,Google Home 支持的品牌有:August、Belkin Wemo、 Frigidaire、 Honeywell、 Insignia、 Lifx、 Logitech Harmony、 Next、飛利浦、 Rachio、 三星、 TP-Link、 Wink(使用者應該一臉懵懂),以及 Chromecast(谷歌的電視棒)連接的任何設備。除了 Chromecast 之外,上面這些品牌 Echo 也全部支持,除此之外,還多了 Blink、 Carrier、 DigitalStrom、 Haiku、 Leviton、Lowe's Iris、 Lutron、 Netatmo、(繼續懵懂中),以及一系列其他設備。

Amazon Echo vs. Google Home::哪个才是你的菜?



Google Home 在電視資源整合上更有優勢。透過與 Chromecast 協同工作,谷歌已經支持很多網站的視訊點播,包括 HBO Now 以及 Hulu(國際視訊服務提供商),這意味著你可以在非智慧的設備上,用語音點播視訊節目。而在 Amazon Echo 上,想要實現相同的功能,你還得買一個價值89.99美元的擴展設備。

其他功能
在網路方面,Echo 和 Google Home 都透過 WiFi 接入互聯網。在測試中,Google Home 的信號要更弱一些。在某些 Google Home 無法收到信號的位置,Echo 也能正常使用。

Alexa 比 Google Assistant 支持更多的第三方應用(前者約11000款,後者約200款)。有意思的是,Alexa 對谷歌服務的支持比谷歌自家的 Google Assistant 還要好,比如 Alexa 可以在谷歌日曆上添加項目,也可以從 Gmail 上讀取日程表,而這些 Google Home 是做不到的。


Amazon Echo vs. Google Home::哪个才是你的菜?



現在在 Echo上,你可以透過 Alexa ,和其他使用該設備使用者進行免費通話。而 Google Assistant 更進一步,不需要手機,你就能把電話打到別人的手機上,也可以把常用的號碼保存在谷歌賬戶中。

面對複雜的場景,谷歌處理的更好。Google Home 可以同時和6個人進行對話,並且根據他們的聲音,自動切換到對應用戶的賬戶和模式。而在 Echo 上,你就得主動對它說:「切換賬戶到xxx」了。Google 還能分辨出不同房間裡發出的聲音,Echo 則不行。

它們都還在進步
Google Home 售價129美元,比179.99美元的 Amazon Echo 要便宜,不過閹割版的 Echo Dot 和行動版的 Amazon Tap 分別只要50美元和100美元。

在我們購買帶語音助手的智慧音箱時,Amazon Echo,尤其是更小、更便宜的 Amazon Dot ,仍然是優於 Google Home 的選擇,不過他們之間的差距正在越來越小。

與此同時,Google Home 也有一些自身的優勢,比如更智慧的語音交互,更好的音質等等。雖然這些目前還無法撼動 Amazon Echo 日漸膨脹的硬體和應用生態,不過在這個新興領域,即使是幾個月之後的事都很難預料。



.透明懸浮顯示螢幕智慧手錶

Mim X - Smartwatch with Invisible display








來源智能发现之旅



來到智慧時代,傳統機械表似乎沒落了,但實際上這兩者並非水火不容。一個創業公司開發了這款「二合一」智慧手錶,為現今的智慧手錶界帶來一股清新之風。


mim X:透明悬浮显示屏智能手表



這只名為mim X的手錶已經眾籌成功,起售價約110美元,並將於2018年9月交貨。
除了具備傳統的機械指針和錶盤,它在不損害經典優雅的情況下也擁抱了現代智慧科技——圓形錶盤外層是一塊完全透明的顯示螢幕,這就是它的精華所在了。


mim X:透明悬浮显示屏智能手表



這塊據說正在申請專利的全透明螢幕可顯示簡訊ㄓ、來電、郵件,甚至支持多數主流社交App的消息查看。基本上,翻看重要消息時不用掏出手機了。而表身材質方面,mim X採用了全金屬機身,背部還帶有一枚心率傳感器,錶帶也有金屬、真皮和PU可選。


mim X:透明悬浮显示屏智能手表



除了優雅大方的外觀,懸在指針上方的透明螢幕,使它在任何介面下,機械指針一直都會在背景運轉,讓你不再錯過重要時間。






.醫療治病 人工智慧解決什麼問題?

Intel Transforming Healthcare | Intel Business



来源: 比特网



英特爾人工智慧產品事業部副總裁、人工智慧實驗室和軟體總經理Arjun Bansal指出,目前醫療行業主要有三大挑戰,第一是數據量特別大,而且不斷地在增加;第二是臨床醫生不夠多,第三是高額的時間和花費成本。


為瞭解決這三大類的問題和挑戰,英特爾正在借助領先的人工智慧技術產品組合,與眾多全球外行業合作夥伴,在疾病監測、臨床環境、成像分析、虛擬服務,以及虛擬現實助手等領域,積極部署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為醫療領域的數據處理提供技術支撐,推動醫療領域的智慧化,擴展精準醫療領域的邊界。

疾病監測



在疾病監測領域,借助基於機器學習或認知系統的預測模型,醫生可以根據患者的特徵,對其是否會患上慢性疾病,進行風險預估,無需堅持既定的護理計劃,或讓患者重複入院治療。這樣的早期干預,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醫療費用。

Montefiore Health System部署了,基於英特爾至強處理器上的數據分析平台,該平台可即時分析,各種大量原始數據,幫助臨床醫生為患者,確定最佳治療計劃。同時還可以利用規範模型,來辨識病人呼吸衰竭的風險,這樣醫護人員就可以採取預警措施,從而即時干預、挽救生命並節約資源。

臨床環境
在臨床環境中也可以利用,基於機器學習的模型,常見的預測模型包括使用電子病歷數據,來評估在醫院內感染疾病的風險,透過操作模型預測病人進入急症室的概率等。

New Sharp* Security Camera uses Intel® Architecture | Intel® Software

英特爾與夏普醫療,共同開發的快速反應團隊模式,可以根據電子病歷中的數據,預測哪些病人需要快速反應小組的干預。同時透過該模型,醫院也可以迅速找到相應的急救人員和設備,進而縮短響應時間。在利用歷史數據對模型,進行測試的實驗中, 預估患者需要快速反應小組干預的準確率約為80%。

成像分析
利用深度學習分析醫學圖像也是人工智慧技術,在醫療領域的重要應用之一。在這方面英特爾已經與業界合作夥伴合作,利用深度學習技術分析醫學圖像,來進行腫瘤檢測。

在與GE醫療的合作中, GE醫療集團採用英特爾至強可擴展平台,將成像設備的總體擁有成本降低25%。透過與GE Healthcare的成像解決方案配合使用,英特爾至強可擴展平台,可以幫助放射科醫師提高閱讀效率,第一張圖像顯示時間降至2秒以下,全部研究加載時間降至8秒以下。


虛擬服務
人工智慧的第四個案例,是以遠端醫療為代表的虛擬服務。遠端醫療的應用,為企業和消費者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解決方案,住院醫療機器人InTouch Health,就是新穎解決方案的代表之一。同時,由此產生的影像數據集,可用於開發人工智慧解決方案,進而完善臨床診斷。

例如在遠端中風疾病診斷的案例中,基於深度學習的模型,可以辨識患者的早期中風特徵,繼而提高診斷正確率,並大大縮短診療時間。

虛擬現實
人工智慧的第五個案例,是創建下一代虛擬現實助手。在未來,人工智慧可以在虛擬現實會話中,對參與者的交互進行響應。患者可以與虛擬環境進行交互,並觀察病情可能發生的變化。在外科訓練方面,人工智慧可以用來分析圖像,進而辨識頂級外科醫生的最佳做法,這些方法可以被反饋到模擬中,並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獲得改進。


總之,數位化轉型為醫療健康領域,帶來了新機會,在轉型的過程中,醫療組織應該將數據作為核心能力,來提升業務流程和患者體驗。隨著計算分析能力的進一步提升,人工智慧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場景,將更加豐富。

.VR 看房是嘩眾取寵還是真能滿足用戶需求?

【盈盈看厝】賣屋也科技化! VR看房加速成交時間


來源刘旷


VR看房是哗众取宠还是真能满足用户需求?



進入21世紀,科學技術在房地產行業的受熱度極高。2016年是VR元年,VR除了在遊戲、影視、教育等行業發酵外,房地產行業也加入其中,VR技術開始被應用於VR看房。時隔兩年,轟動全場的VR看房究竟只是噱頭,還是真能滿足用戶需求?

房地產行業各大企業爭分「VR看房」這杯羹
結合對岸中國海外以及旅遊房產的火爆現狀,VR看房恰恰能解決異地置業用戶的問題。VR技術讓看房變得新奇而時髦,很多用戶在體驗VR看房後反映,VR看房在時間和空間上減少了成本。


另外,站在房地產行業的角度,VR看房也為企業減去不少資金投入。據瞭解,搭建一套實體樣板間,大概價格在十幾萬,精裝的話要花費上百萬,而VR樣板間每平米的成本只需要200-500元。如此誘惑也吸引了一眾企業投身VR看房。

近幾年,鏈家、綠地房產、美房雲客、指揮家等房地產公司和服務於房地產商的科技企業在VR領域都有佈局。其中美房雲客是專注於房地產虛擬現實的公司,公司於2016年4月份上市。美房雲客公司目前的產品解決方案,包括VR樣本間、看房平台美房圈、針對房地產商的HVR互動售樓系統等。

指揮家是一家專業的虛擬顯示內容公司,針對房地產行銷環節提供多場景的VR解決方案。無論是行銷案場還是外展點,線下渠道或是線上推廣,其都能利用先進的VR技術,為地產項目提供低成本、高品質的行銷素材,以及提供高效實用的行銷工具。

除了這些技術服務商外,不少地產集團也對VR傾注了相當的心血。比如58集團的臨感VR看房產品,最大程度簡化了VR技術門檻,在降低VR拍攝工具成本的基礎上,提高了VR技術成果,讓房地產經紀人10分鐘內,就可以輕鬆完成一套完整的房源全景錄製,這樣不僅降低了中介企業的營運成本,還提高了VR看房推廣的速度。

綠地房產更是將VR技術,提升到集團發展策略層面,計劃將VR設備引入綠地旗下各個項目,促進項目的銷售。數據顯示,綠地林肯公園項目使用VR看房產品「虛擬到達」,僅僅一個星期的時間,體驗VR功能的用戶數量,就已經突破了3000人次。

2018年7月21日-22日,於成都舉行的極客公園Rebuild2018科技商業峰會中,北京鏈家公司4月下旬推出的「貝殼找房APP」憑借其VR看房技術,榮獲「智慧商業創新力TOP20暖科技創新力」大獎。

此次貝殼找房的定位,是利用科技創新來提升居住服務,由此看來,鏈家升級貝殼找房,推廣VR看房的策略是可行,並行之有效的。

據貝殼找房副總裁、如視事業部總經理惠新宸分享,從貝殼找房APP的VR功能,在成都的數據來看,VR房源的人均停留時間,相比普通圖片房源提升至381%,此外人均瀏覽房源數量也提升到了180%,使用VR看房功能的用戶7日內,人均看房效率提升到140%,甚至使用VR帶看功能,轉化為房地產經紀人商機的提升到215%。驚人的數據充分體現了,人們對VR看房的好奇,以及對VR看房的接受。

顯然,透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房地產行業各大企業在VR科技領域創造的佳績有目共睹。不過,儘管如此也不得不說,其中出現的問題不容小覷。
「VR看房」風光背後,前行的道路仍障礙重重
現階段的VR技術,對於房地產行業而言尚未成熟,涉及VR看房技術的房地產商和服務於房地產商的科技企業,在VR快速生長時期,更應該在垂直領域深度研究,踏踏實實做內容,切忌盲目跟風。

房地產商和服務於房地產商的科技企業的重點,在於客戶對接的軟體內容開發,但真正核心的競爭壁壘,還是在VR技術的硬體上。短期來看,VR看房在推廣和實踐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以下三點:

第一,技術不成熟造成畫質不夠清晰,令用戶失望。曾有媒體報導,部分房地產企業VR看房存在問題,部分房地產企業提供的VR功能高科技體驗,並非想像中的好,不僅延遲較高,且影像畫質不夠清晰。事實上很多用戶體驗後表示,看到的畫面畸形,而且隨著視訊角度的切換,甚至會讓人感到頭暈目眩。

後來經過調查,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數據過度壓縮導致,技術人員的初衷,是為了讓用戶能暢通瀏覽影像,然而卻忽視了視訊的品質。

由此可見,技術方面考慮不周導致用戶不願買賬,VR技術後期的升級,有待大幅度投入,涉及VR技術的房地產商,和服務於房地產商的科技企業,應當加快VR技術升級的步伐。

第二,「偽VR」的3D全景看房,並未得到用戶信服。眾所周知,VR體驗指的是能身臨其境去感受,能在虛擬世界裡,自由移動,與虛擬環境交互。

然而目前不少房地產企業給用戶呈現,更多的是「3D全景看房」,並非真正的VR技術。比如有一些技術服務商就曾打著VR看房的旗號,給用戶提供3D全景圖片、3D建模等等。

對於很多不瞭解VR的消費者來說,房地產商在行銷中,提供這些服務內容,除了會讓消費者對VR技術產生懷疑外,甚至會讓其對VR這種新事物心生抵觸,消費者的不滿意行為,最終可能會給VR+房地產行業的整體發展,帶來重大的不良影響。

3D全景看房和VR體驗的區別,值得房地產行業從業者深思,部分以VR為噱頭傳播,卻給用戶提供3D全景看房的房地產企業,若不能將混淆用戶視聽的行為加以制止,輿論帶來的後果恐不堪設想。

第三,VR看房並不能貫穿房產交易的始終。縱使VR技術已經走上軌道,但是,房產是大標的交易產品,遠端的觀看只是幫助消費者提升看房體驗的一小部分。根據目前房地產市場狀況分析,VR看房體驗雖已超過傳統看房體驗,但其並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看房。

原因在於VR看房主要是幫助用戶篩選房源,更快尋找到中意的房源。可使用這一功能之後,用戶還是會提出實地看房的要求。所以,VR看房在交易過程中,可能並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而是只幫助用戶體驗了一把前沿VR科技的新奇。

問題出現後,企業應當在瞭解後給予修正與升級。科技經濟快速消費時代,引入房地產科技發展的企業,只有快速發現問題,並迅速做出反應解決問題,才能在行業中站穩腳步。
前景寬裕的VR看房市場,誰來煮酒?
根據仲量聯行房地產服務公司,最近發佈的研究報告,預計到2020年,亞太地區對房地產科技新創企業的總投資額,將達到45億美元,基於投資額度和交易總數,中國和印度目前領先於其他市場。

由此可見,未來房地產科技將大大促進房地產行業的發展,VR看房出現的畫質不清晰,以及畫面畸形導致眩暈感等種種遺留性問題,將有望得到解決。

此外,市面上越來越多的房地產開發商和服務於房地產商的科技企業,均開始普及VR看房,不少房地產中介公司,也開始在策略宣傳上有所改變,相信VR看房在技術方面的新升級方案,將會在眾多房地產公司的競爭中爭相出爐。但話說回來,VR看房的未來前景不論如何可觀,關鍵還是看房地產行業如何將其做好。

一方面,近幾年來起伏不定的房價,導致消費者對房地產市場多持觀望態度。為了打破這一僵局,房地產從業者必須主動出擊,主動尋找並抓住消費者的潛在需求,因此具備對房地產市場靈敏的嗅覺,以及掌握互聯網科技的應用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互聯網+科技+房地產」顯然是市場剛洗好的牌,科技的升級一觸即發。現階段真正的VR看房,還是存在一定市場,關鍵是從業者如何把控對VR的定位,以及VR所應扮演的市場角色。

技術上改善用戶體驗顯得尤其重要,這也是現在進軍VR領域的所有房地產從業者,應該考慮到的問題,往後的VR技術升級,應該使用戶在體驗VR看房發過程中,能享受VR帶來的真正的科技效果。

另一方面,房地產科技發展的腳步,除了追求快,更應該在快速度中確保速度的品質。對於VR看房的產生與發展,不應該局限於一發現就積極推向消費者,而應三思推廣之後,可能會引發的一系列問題。

房地產行業屬於服務業,房地產賦上科技的頭銜,是為了使消費者生活更便捷,並非讓消費者發現並體驗了新興產品後,又對其不走心的體驗產生抵觸,那麼最終可能導致消費者摒棄。

也就是說,這種在消費者接受範圍邊緣,試水的行為一旦力度把握不好,不僅會令消費者對VR技術產生失望,很可能影響到未來整個房地產科技行業的發展。所以,房地產行業科學技術的提升力度和角度,應該得到整個行業的長期重視。

總的來說,根據對岸中國目前的房地產發展情況,房地產行業究竟是否能抓住科技時代的機會,加強對VR看房這一科技服務的正確引導,這一場技術的革命與消費者心理的探索,又會走向何方,我們拭目以待。